心理学中各种常用的效应定律

1、各种效应、定律【月曜(yydoo)效应】(也称为月曜病)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在星期一上课时往往精神疲惫、注意力分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双休日中,学生在心理上开始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玩乐所取代,于是,晚睡晚起,精神不振。到了星期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物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结果出现了不少学生在星期一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纪律散漫等现象。因为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又叫做“月曜”,所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月曜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双休日(包括其他假日),家长要精心安排孩子的生活,既不能施加太大的压力,又不能放任自

2、流。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孩子疲于奔命,身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完全不管,孩子过分放松,便很难适应星期一的紧张学习生活。另外,家长最好在星期一上学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提醒,引导他们调整生物钟,从而更好地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酝酿效应】:所谓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件事情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但我们茅塞顿开的时候突然会有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放了

7、。又如你一时想不起老同学的姓名了,你就不妨先想想与他((她))相近又与你自己相识的其他老同学的姓名。如此联想往往能激活起深藏于记忆深处的知识和经验。在事物发展变化中,面临着多种可能性集合即事物的可能性空间,我们对可能性空间内互相联系的点认识得越广泛、越深透,对各种条件之间的联系揭示得越充分、越深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就越多,就越能找到“新的要素子系统”,从而准确、全面地把握某种确定的方向,取得有利创造的“东风效应”之效果。二是拟一份思考角度的“清单”。这是为实现“扩大联系点”、寻找“新的要素子系统”直接服务的。19411941年,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拟定了一份思

8、考角度的“清单”,来提示创造者培训,掌握多角度思考法的本领。他认为,逐一检查、核对这份“清单”,能使创造者在遇到思维障碍时,比较全面地思考某一对象,而不致遗漏重要的思路。请看他拟定的这份“清单”:(1)(1)现有的发明有无其他用途(2)(2)能否引入其他的创造性设想(3)(3)能否改变形状、颜色、音响、味道或制造方法(4)(4)能否扩大使用范围,延长使用寿命(5)(5)能否缩小体积、减轻重量,降低高度、减少厚度(6)(6)能否找到代用品(7)(7)能否更换型号、顺序、布局或模型(8)(8)能否上下倒置、里外交换、前后置换使

10、力、深入地对对象进行探讨。(2)(2)将活动的重点从意识区转移到无意识区的“酝酿期”。在这个“短时休息”的阶段内,有的人养神休息或者睡觉,有的人则通过运动或散步来“散心”。(3)(3)产生解决问题之办法的“顿悟期”,经过也许是:“豁然开朗”、“啊,原来如此!!”(4)(4)“完善期”,为了精确地阐述问题而全力以赴,苦心孤诣地探索和思维。这四个阶段,是以“紧张-松弛一顿悟一紧张”之循环的节奏呈现的。一方面是努力、紧张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散心,松弛和解决。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我们的思维处于TOTTOT状态,被“瓶颈”卡住时,一般正是思维高度紧张之际。而精神高度地集

12、颈效应”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去寻找“新的要素子系统”,依靠知识和实践经验激发想象力,那么,办法就会“为有源头活水来”,何愁“东风效应”呼唤不来呢!!【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MatthewEffect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马太效应在经济、教育、股市等领域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是研究宏观经济需要考虑的现象。马太效应的名字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由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68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

13、rtRobertK.K.Merton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社会心理学家

14、认为,“马太效应”是个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其消极作用是:名人与未出名者干出同样的成绩,前者往往上级表扬,记者采访,求教者和访问者接踵而至,各种桂冠也一顶接一顶地飘来,结果往往使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而居功自傲,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跟头;而后者则无人问津,甚至还会遭受非难和妒忌。其积极作用是:其一,可以防止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成果或过早地接受貌似正确的成果;其二,“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者去奋斗,而这种奋斗又必须有明显超越名人过去的成果才能获得向往的荣誉。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

15、泛存在。尤其是经济领域内广泛存在的一个现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或者说,赢家通吃。以经济领域为例,国际上关于地区之间发展趋势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当发达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时,资本就会流向还未出现报酬递减的欠发达地区,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速加快,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另一种观点是,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常常会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落后地区的人才会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资源会廉价流向发达地区

16、,落后地区的制度又通常不如发达地区合理,于是循环往复,地区差异会越来越大。而社会贫富差距,也会产生“马太效应”。在股市楼市狂潮中,最赚的总是庄家,最赔的总是散户。于是,不加以调节,普通大众的金钱,就会通过这种形态聚集到少数人群手中,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另外,由于富者通常会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而穷者则会由于经济原因,比富者更乏发展机遇,这也会导致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对政府而言,如何在经济发展中避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马太效应(反马太效应),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课题。此外,在科学、学术研究中也存在“马太效应”,研究成果越多的人往往越有名,越有名的人成果越多,最后就产生了

17、学术权威。【飞镖效应】或【飞去来器效应】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把行为反应的结果与预期目标完全相反的现象,称为“飞去来器效应”即“飞镖效应”这好比用力把飞去来器往一个方向掷,结果它却飞向了相反的方向。飞去来器为澳洲土着使用的一种抛出去又会重新回来的武器。此处借喻情绪逆反的心理现象。原苏联心理学家纳季控什维制首先提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常会发生这种飞去来器效应。例如在宣传一种不能使人接受的观点时,假如宣传者对这种观点做出肯定的评价并竭力说服听众接受,其结果反而使听众越来越反感,使听众的信念朝着宣传的相反方向发展,距离宣传的观点更远,从而导致宣传工作的彻底失败。又如为了把学习成绩提升上去,有

18、些学生拼命加班加点和开夜车、搞题海战术和疲劳战术,弄得整天头昏脑胀的,毫无学习效率可言,结果考试成绩适得其反,一败涂地。又如有位教师拖堂引起的学生“情绪逆反”现象,情况是这样的:已是上午第四节课了。同学们都期望着教师能早点下课,最起码是按时下课,因为他们实在有点疲劳了。但是,化学教师还没有察觉到学生的心理反应,还一个劲地往下讲。下课铃声响了。他仍津津有味地讲着课。看得出来,这位教师是位认真负责的教师,干劲十足,毫不马虎。但学生听课的劲越来越差,开始还认真听讲,继而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最后交头接耳,传递纸片,甚至故意咳嗽,搬动桌椅,打哈欠,整个教室骚动起来。弄得这位教师丈二和尚摸

19、不着头脑。原因一是目标与手段不协调一致。目标是我们行动反应后所要取得的东西,手段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方式。目标与手段必须匹配,而且必须是最佳的匹配。上述几例“飞去来器效应”事实上就出在当事人把目标与手段相分离,只是把注意力盯在要达到的目标上,而忽视了手段的择优选取和最佳匹配的问题,以致手段与目标不匹配,因而引发了一系列中间反应,对实现目标起了干扰作用二是心厌引起的情绪逆反作用。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也就是说,话不投机就会产生心厌现象,再加上强行灌输就更增加了厌烦情绪,以致情绪越来越向相反的方面发展。夫妻之间吵架,正在气头上,如果一方想对另一方解释,此时越解释越糟糕,因为他会认

22、慌无济于事,学生不会怜悯;急于解决,只会乱作一团,理不出头绪;大发雷霆,只能火上浇油,断绝情绪回归的通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如同上述那样,学校教师要在情绪回归路的最远处等着,以观察是否能沿着自然的态势在回归的通路上折回。如果能,学校领教师只要看着等着即可;如果不能,最好也不要自己亲自马上强劝,要进行冷处理,或找一个对方信任的教师去说服。这样,情感逆反的强度就会很快舒减,情感又会回到原来的水平上,有时还会比原来的更加深厚。【首因效应】或【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它是指当人们

24、情等“外部特征”。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它个性特征,不管暴发户怎么刻意修饰自己,举手投足之间都不可能有世家子弟的优雅,总会在不经意中“露出马脚”,因为文化的浸染装不出来的。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以貌取人”,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当初准备效力东吴,于是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几分不喜,又见他傲慢不羁,更觉不快。最后,这位广招人才的孙仲谋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奇才庞统拒于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也无济于事。众所周知,礼节、相貌与才华决无必然联

28、则会将首因效应的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首因效应,明确首因效应获得的评价,一般都只是在依据对象的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基础上而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地予以修正完善,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并不是难以改变的。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的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

29、痕迹。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成败效应】: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和失败效应是指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和失败效应,是格维尔茨在研究中发现的。他的研究是,学习材料为几套难度不等的问题,由学生们自由地选择地解决。他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解决了一类中一个问题之后,便不愿意再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而挑较为复杂的艰难的问题,藉以探索新的解决方法,而感到兴趣更浓。这就是显示学生的兴趣,不仅是来自容易的工作获得成功,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以达到成功的境地,才会感到内心的愉

30、快与愿望的满足。这就是努力后的成功效应。在另一方面,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果经过极大的努力而仍然不能成功,失败经验累积的次数过多之后,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厌弃学习。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因此,教师应帮助能力强的学生将目标逐渐提高,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将目标适当放低,以便适合其能力和经验。【等待效应】等待效应(WaitWaiteffecteffect)由于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现象称等待效应。在管理中,优秀管理者常常利用这种效应的作用,使员工产生一种对新任务的等待心理,以促进员工的工作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原因(1)(1)认知心理失衡。心

32、关切心情。而悬念往往能激人好奇,催人思索,也就是它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启动思维。因为它是出于人们预料,或是充满矛盾情结,或是让人迷惑不解,而造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就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尽快知道谜底,而这种心态就是由悬念的等待产生的。因此说,没有悬念的等待因素,等待效应就很难产生。教育应用在教学中,优秀教师常常利用这种效应的作用,使学生产生一种对新课文或新学单元的等待心理,以促进学生自己去自学。这就有助于上下课文或前后单元的连续,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行为发生积极的变化。在学校导学育人过程中,等待效应也时常发生。有时产生积极作用,如讲课讲到生动、精彩处时

33、嘎然而止,使学生产生等待的积极作用。有时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如处理某学生久拖未决时就可能产生消极的等待效应。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运用好等待效应的导学育人技术。首先,学校教师要学会运用悬念来打造等待效应。悬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等待效应的大小与正负。因此,对悬念的选择与设置是至关重要的。悬念的选择与设置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设置的悬念要能起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设置的悬念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设置的悬念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四是设置的悬念要使学生明确等待的目的。否则,即使设置了悬念,也不会产生好的等待效应。其次,学校教师要学会运用心理失衡来大造等待效应。心理失衡的强度与等待效应可以说是成正

42、作了调查,接着把与这种价值有关的单词在银幕上用瞬时显示器进行提示。当测定各人的认知阈限时发现,以前认为价值越大的单词,认知阈限就越低。也就是说,人的价值观对其知觉是有促进作用的。像这种由主体方面的内在条件而促进知觉的作用,就叫做知觉的锐化效应。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价值观。【环境效应】当回忆时的情境和学习时所情境完全一样时,记忆效果最佳。通常把这一现象称为环境效应。如果你要在某一课堂进行考试,那么在这个课堂里学习材料比在图书馆或宿舍里学习更为有利。这个概念是和刺激的泛化紧密相联的。当然,环境是指一个人学习和回忆时的周围情境,如房子的大小、墙壁的颜色、噪音的量等等。近来,

43、这个概念已经扩大到包括学习者学习和回忆时的生理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身体也是他所处环境的一部分。因此,为了得到最佳的记忆,产生积极的环境效应,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在学习和回忆时也应尽可能地相似。【停滞效应】StagnationStagnationeffecteffect(一)心理学家丹尼斯和纳亚连在育婴堂儿童剥夺研究中得出,育婴堂儿童比正常受教育的儿童在学习上有一种停滞的趋势。这种趋势是由于剥夺环境而缺少学习机会造成的,不是学习潜能的发展停滞,这种现象被称为停滞效应。为矫正一个特定儿童的生活条件所必需做的事,是可以让他处于富于学习机会的环境。可见,能否提供一个丰富多彩

44、的学习环境和他自己的学习机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二)PCRPCR产物积累规律:反应初期产物以2n2n呈指数形式增加,至一定的循环数后,引物、模板、DNADNA聚合酶形成一种平衡,产物进入一个缓慢增长时期(“停滞效应”),即“平台期”。(三)传统中药是以消除疝气形成的根本原因为目的,但是它不能有效修复患病期间造成的腹腔膜的缺损,故而达不到彻底根治的目的。而且在实际服用过程中,传统中药被人体吸收缓慢,往往在起到一定疗效后发生“药效停滞效应”。【免疫效应】ImmuneImmuneeffecteffect当学习的材料发生了显着的遗忘后再进行复习时,学习者因发现了遗忘的内容

46、好动的鱼类,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地方。然而自从有渔夫将它用作保证长途运输沙丁鱼成活的工具后,鲶鱼的作用便日益受到重视。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对面临的危险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安逸于现有的日子。渔夫,聪明地运用鲶鱼好动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活着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

47、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原来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这就是着名的“鲶鱼效应”。医学解释医学界认为人们受到惊吓或刺激时,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激素,使人产生前所未有的能量和生存力。所以,人在受到惊吓或精神高度紧张、亢奋时,会迸发出超常的能量。经典故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说的是飞将军李广一次夜里外出,猛见前方草丛里卧着一只“老虎”。

48、李广大惊失色,吓出一身冷汗,随即引弓射虎。第二天早晨,当他们去寻找“死虎”时,发现卧在地上的不过是一块巨石。敢情是晚上看走眼了。再看那枝箭,箭镞竟然深深地埋进石头里。李广暗暗称奇,随即再引弓射石,无论使多大的劲,箭都再也射不进石头了。效应启示鲶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渔夫采用鲶鱼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样需要引入鲶鱼型人才,以此来改变企业相对一潭死水的状况。鲶鱼效应对于“鲶鱼”来说,在于自我实现。鲶鱼型人才是企业管理必需的。鲶鱼型人才是出于获得生存空间的需要出现的,而并非是一开

49、始就有如此的良好动机。对于鲶鱼型人才来说,自我实现始终是最根本的鲶鱼效应对于“沙丁鱼”来说,在于缺乏忧患意识。沙丁鱼型员工的忧患意识太少,一味地想追求稳定,但现实的生存状况是不允许沙丁鱼有片刻的安宁。“沙丁鱼”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应该也必须活跃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出路。以上四个方面都是探讨鲶鱼效应时必须考虑的问题。鲶鱼效应的根本就是一个管理方法的问题,而应用鲶鱼效应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应用好鲶鱼型人才。如何对鲶鱼型人才或组织进行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是管理者必须探讨的问题。由于鲶鱼型人才的特殊性,管理者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来管理鲶鱼型人才,已有的管理方式可能有相当部分已经过时。因此,鲶鱼效应对管理

50、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管理者掌握管理的常识,而且还要求管理者在自身素质和修养方面有一番作为,这样才能够让鲶鱼型人才心服口服,才能够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如今的企业管理在强调科学化的同时,应更加人性化,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鲶鱼型人才在组织中如何安身立命也是一个必须着重说明的问题。历史上有很多“好动”的人才最后都没有落得好下场,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好动”,而且往往得罪了很多人后,这些人又联合起来将他打压了下去。虽然组织因为这些“好动”的人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些“好动”的人的下场也让很多人想动不敢动。其实鲶鱼型人才在组织中的生存是有规律可寻的。鲶鱼型人才固然要做得最好,但

51、也要学会低调和韬光养晦;鲶鱼型人才固然要忠诚于组织,但也要学会功成身退,毕竟任何忠诚都是有限度的;鲶鱼型人才固然要努力工作,但也要讲究做人做事的方法,或者也可以称作手段。对于鲶鱼型人才来说,最重要的固然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最根本的却是如何求得自身的安全。效应应用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

52、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关于鲶鱼效应的应用,目前已有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在领导活动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竞争机制的建立、能人的启用、领导风格的变革等等。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

53、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关于鲶鱼效应的应用,目前已有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在领导活动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竞争机制的建立、能人的启用、领导风格的变革等等。但鲶鱼效应的分析和

54、应用远不止这些。思考问题的视角不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首先,如果鲶鱼本体代表领导者。领导者即影响他人完成任务的个体或者集体,在死气沉沉的沙丁鱼箱内,沙丁鱼就象征着一批同质性极强的群体,他们技能水平相似,缺乏创新和主动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整个机构是一种臃肿不堪的状态,而鲶鱼领导者的到来(或者内部沙丁鱼进化成鲶鱼),新官上任三把火,整顿纪律,规范制度,改造流程,合理配置岗位和人、财、物,逐渐组织的经营有了起色,成本减下来了,臃肿的机构简化了,无能的沙丁鱼被吃了、赶走了,有能耐的沙丁鱼得到了正面的激励,这样整个机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鲶鱼领导者的带领下,整个组织

55、的活力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使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占领市场、保有市场才有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鲶鱼领导者应该具备如下特质:11、办事果断、雷厉风行:迅速发现组织停滞不前的病症所在,并能够快刀斩乱麻,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2、说话算话、强势作风:科学地决策,并能够监督决策的执行,及时评估政策的有效性。33、倡导创新、结果导向:提倡创新,塑造鼓励创新的氛围,从业务流程、工作设计、人员招聘与配置、薪酬设计和考核等方面体现创新思想,体现创新的利。44、成就需求、前瞻视野:有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能够预见组织发展的方向以及现存人力资源与未来的差距,能够有效地辨别未来人才,裁减掉不

56、适合组织发展的拖后腿人员。55、系统视角、敢于变革:能够从系统内外观察组织系统结构的变化和功能,既要把自己当作组织的一部分(相对于渔夫,鲶鱼领导者本身也是沙丁鱼,渔夫才是领导者),又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小系统中的领导者,能够带动员工队伍打开局面、打破常规,取得良好效、人益。对于在领导者领导下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职工群体而言,如果领导者有鲶鱼特性,那么要生存下去的方法就是运动起来,激发自己的能量,至少要和鲶鱼同步速度,并且要保证同一方向(企业目标),这样才不至于被鲶鱼追上吃掉,或者被其他沙丁鱼挤到最后憋死。其次,如果鲶鱼代表团队中一员。那么它就意味着新、奇、异,包括观点的不一样、行

57、为的不同、习惯的迥异,正因为不同,才会激发智慧,一个团队需要不同性格、不同技能、不同工作经历的人加盟,如果都是清一色的员工,那么这个团队产生奇思妙想、产生高绩效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在注重团队建设、致力团队沟通的今天,适当地吸引一些鲶鱼加入团队,会给整个团队带来活泼的工作气氛,带来创新,带来多赢。但是鲶鱼的数量应当加以控制,全是鲶鱼的话,整个团队就会出现“个个是英雄、整体是狗熊”的现象,因为个个鲶鱼都想坚持自己的观点,合作和沟通就不存在了,整个团队就乌烟瘴气了,所以日本有些企业信奉“一流管理者、二流员工”的用人信条,既然一条鲶鱼能够带动一群鱼翻腾搅动,那就没有必要再放第二条了,

58、一山不容二虎也是这样的道理。从这个角度看,团队中的鲶鱼分子应注重良性沟通、影响力的塑造,其他员工对待团队中的鲶鱼,也应该在工作的基础上与其加强合作。再次,如果鲶鱼代表让人来劲的工作内容。现在在很多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作设计依然成为流程改造的一大课题,不合理、枯燥无味、没有前景、单调无聊的工作内容让人们感觉像一桶拥挤的沙丁鱼一样没有激情,不愿意在岗位上多思考多改进,以致慢慢地形成了集体惰性。如果能够把工作扩大化、丰富化的鲶鱼效应应用到工作设计(jobjobdesigningdesigning)上,那对组织的财务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把好动、充满激情的鲶鱼放到一潭死水的工作中呢?这又

59、是一门棘手的学问,有人主张从横向和纵向扩大工作范围、深化工作内容,让员工们体验丰富的工作活动,感受努力工作的成就,让他们体现面对挑战性、来劲性工作时的激动与欲望;有人主张运用轮岗的方式增长员工的才干,让他们工作中的鲶鱼越游越欢;在应用以上措施的同时还要注重人与岗位性格的匹配,鲶鱼就要做鲶鱼的事情,沙丁鱼就要做沙丁鱼的事情,岗位中既要有鲶鱼性工作内容也要有沙丁鱼性工作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发现员工的偏好,看那些工作能够让他们产生鲶鱼的动力与激情,只有匹配了之后,鲶鱼效应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不然虽然设置了鲶鱼性工作内容,却发现这种工作根本不能让员工为之动容、为之奋斗,那么这条鲶鱼就成

60、了死鱼了。从这个角度看,工作中的鲶鱼代表着丰富的工作内容、令人来劲的责权利、充满挑战的工作期望、新鲜的其他岗位体验等等。对于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是否要在工作中设置鲶鱼工作、在什么层次上设置鲶鱼工作,都将是一个组织的战略问题。综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鲶鱼代表的内容是不同的,对于一个从业者,领导可能是鲶鱼,那么你的努力最好和组织保持同方向,不要往后游,否则就有被吃掉的危险,永远充满激情地向上游,也许某一天你也变成了鲶鱼,赶着一群沙丁鱼向上奋斗;你的同事也可能是鲶鱼,那就和他比拼比拼,看谁翻腾的能量更大;你的下级也可能有鲶鱼,那就在激励下属成长的同时,别忘了给自己充充电,保持强劲

THE END
1.读书带给不同人的帮助大众困境教育对于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困境的人而言,他们会主动去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在机会到来的时候,他们总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知候,展现自己的才华,最终抓住机会改变困境。 当下的困境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自己在困境之中放弃了坚持,对于自己过去付出的努力不再认可,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过往的积累逐渐被耗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1LHEF40543TUW5.html
2.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去图书馆学习推荐回答 飞鱼2024-08-05 09:58:56 1、图书馆是校园里最有学习氛围的地方,安静,有学术气息,置身其中,会静心沉淀下来; 2、图书馆内藏有各种丰富的书籍,可以随时查阅资料,阅读书籍,补充知识; 3、图书馆的良好秩序对人会形成一种约束,促使人更加自律。优选推荐凯美瑞https://m.yyk.iask.sina.com.cn/q/87RYlvc03ivb.html
3.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的8大好处社会新闻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更多地代替文字类的图书,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图书仍然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孩子除了在学校读书学习,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到图书馆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在图书馆不仅能接触到志趣相投的同伴,而且图书馆环境安静,没有手机、电脑和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对孩子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https://www.xiushui.gov.cn/zwzx_314/shxw/201811/t20181128_4009634.html
4.2022年内江师范学院规范性文件汇编内江师范学院“对标争先”和建设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的要求,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本着从严要求、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全面、客观、公正、公开地考核评价党支部建设情况,促进各党支部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努力实现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活动经常、作用突出的目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https://xxgk.njtc.edu.cn/info/1631/2501.htm
5.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学习策略主策略系统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如对信息的选择、贮存、编码、检索、应用等策略;辅策略系统主要指帮助学习者维持和调节良好的学习和认知氛围,包括时问的分配、注意力的调控、自我调控等策略。辅策略系统是主策略系统顺利实施的背景因素,是保证主策略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2.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麦基奇https://www.zhaojiao.net/beikao/show-111.html
6.团支部年度工作总结(通用20篇)支部的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们互相奋勉,互相帮助,经常一起去图书馆学习,一起交流学习经验。在各科的成绩也很优秀,得到了任课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健美操专业的同学还获得了全国性啦啦操比赛的第一名;网球专业的同学也在奔驰杯网球校园行获得了很好的成绩。篮球专业在高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羽毛球专业的大学生羽毛球比赛等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30404083526_2642317.html
7.图书室工作总结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学校图书馆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本年度学校图书馆本着“一切为师生服务”的宗旨,继续转变观念,加强建设意识,确立服务意识,强化指导意识,努力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引导更多的学生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用好图书馆。同时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收获读书快乐,体验读书价值,充分发挥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2096464.html
8.关于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的调查报告的确,当内在驱动力不足时,内因所起的作用就抵挡不住外界物质的诱惑,这个时候习惯依赖上网来打发自己的时间,真正利用网络来提高自己的学习的很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让许多的大学生流连其中,没有时间与精力跑到图书馆去看书借书。 但在去图书馆的同学中,绝大部分是为学习而去的。其中,有23%的同学是去自习,54%https://www.yjbys.com/diaochabaogao/3547728.html
9.雅思口语安娜口语学习记录Part2安娜雅思口语素材我们宿舍住了四个人,宿舍通常很嘈杂,我的舍友经常 会在宿舍说话或者打游戏。这些声音让我很难集中注意力。安静的地方能让我的学习效率显著提升。另外,在不用复习的时候,我喜欢去图书馆看各种有趣的课外书。学生借阅图书是免费的。我尤其喜欢文 学和历史类的书籍。当我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所有的烦恼似乎都不存在了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135178/article/details/125627503
10.描述路线——405班公开课《去图书馆》带着这个问题,张老师带我们一起去了解描述路线的小方法。 《去图书馆》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https://www.meipian.cn/2jkdnzqc
11.摘星6科39分学长分享在香港大学就读牙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经常去图书馆学习 这一科的一大优点是没有GPA评分系统,只有pass or fail的评分,这样带来许多好处。第一,牙科学生之间没有分数的攀比,有好的学习资源会分享,以求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考试。所以牙科内没有太大的竞争气氛。第二,选择common core这类通识课程可以不用考虑课程给分的好坏,而只需要考虑自己想上哪个和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406/13/8291254_970836984.shtml
12.大二女生,最近因总自己去图书馆学习,被舍友疏远?楼主最近经常去图书馆学习,但不想让她们知道你学的是什么,所以,总是独自一人去。然后,你觉得她们因此和你疏远了,你感觉没办法挽回,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我是楼主的话,我会这么做:1,告诉舍友,我希望她们和自己亲近。如果真的还是很看重与她们之间的情感,那么,其实可以约她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但是,你们可以坐在https://m.xinli001.com/qa/answer-5826975
13.《巴黎评论》与艾科的谈话录界面新闻·文化I:您在米兰的图书馆称得上传奇,你喜欢收集什么类型的书? E:我有大约五万册书,但是作为一名稀有书籍的珍藏者,我对于人类历史上那些离经叛道的思想有着深深的迷恋。所以我很愿意去收集那些我不相信的主题的书籍,比如卡巴拉(注:一种神秘的哲学思想),炼金术,幻术,以及虚构的语言。我喜欢那些说谎的书,虽然有时它们并非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45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