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同学都跟好富有着相似的经历:
一个人在家学习的时候,效率出奇地低,总是忍不住看看手机,喝口水,吃点水果,然后溜到床上躺一会儿告诉自己说:休息一会儿再看书吧。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去咖啡馆、图书馆这些人多的地方去学习。
你是否好奇过:为什么在这些人多甚至嘈杂的地方,我们的学习效率会变高?按照常理来说,难道不是越安静的地方,越适合闷头搞学习吗?
一个多世纪前,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通过研究发现:青少年骑自行车,在独自、有人陪伴、竞赛三种情境中,竞赛时的速度大幅度提高。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严格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用心理学的话来说,这是一种“社会促进”,指的是我们学习工作的时候,由于其他人在场或者与他人的互动,造成效率提高的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怪的现象呢?1965年,扎永茨用「驱力水平理论」,解释了其中的诡秘。
他认为:他人的存在可以增强我们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与人竞争以及希望得到良好评价的意识。
当然,驱动力的增强,并不一定就会提升我们的效率,具体出现哪种效果,还得根据工作学习的内容性质来决定。
UIUC的研究人员在《消费者研究学刊》(The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也发现:合适的噪音环境,会激发人的创造力。
当然,这并不是在强调:越嘈杂的环境,我们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研究人员还发现,当噪音程度达到了85分贝,就大致相当于搅拌机发出的噪音级别,这让我们很容易分心,难以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这项研究还提到:极其静谧的环境能让人全神贯注,但同时也会妨碍直觉思考。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叫做直觉思考?
直觉思维,指的是对一个问题未经分析,仅根据感性的认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百思不得其解中,突然对问题有了“灵感”和“顿悟”,它不受固定的逻辑约束,来理解事物的本质。
为什么说“静谧的环境会妨碍我们直觉思维的能力”呢?
这是因为当你一头扎进某个学术问题里,发现迟迟解决不了时,如果先把问题搁在这里,等过些时候再重新探索,你会发现迎刃而解的概率就高了很多。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在为国王检验王冠是否纯金而想破脑袋的时候,就为我们做出了标准的示范。
他想了很久,用了各种方法来检验王冠,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一天,当他洗澡踏进浴缸的时候,看到水溢出来了。坐在浴缸里的他恍然大悟,不仅用浮力解决了王冠之谜,还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
分心地专心,是最佳的状态。正如UIUC的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提到:“进入相对嘈杂的环境,有利于大脑进行直觉思考,从而产生创意的想法。”
把iMac搬进星巴克的推特网友
面对面地交谈会打断我们的思路,而咖啡机的嘈杂,人们的漫谈,所构成的合理噪音水平,能让我们进入这种“分心地专心”的最佳状态,不仅思考的问题范围更广,还有助于跳脱思维的固化。
当然,这种状态只对创意工作学习有用,比如设计、写作等等。对于外科医生、银行会计、校对编辑等需要格外细心的工作来说,嘈杂的环境便不再那么有利。
如果你也渴望提高学习效率,锻炼自己直觉思考的能力,盐趣为大家准备了一期云自习室「一起学习吗?」,和大家一起来到云自习室打卡赚取学习鼓励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