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系式作文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论题的表现形式。
所谓关系型作文,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作文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兼顾文题构成的各个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常见的关系有并列、对立、从属、因果和层进等,而这些关系中,都包含辩证的、矛盾的关系。
⑴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关系式话题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
Ⅰ、考题明确给出话题,并且这个话题是一个并列式短语。
Ⅱ、明确给出话题,但话题不是用并列短语,而是用表关系式的词语组成。
Ⅲ、没有明确给出话题,但从所给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关系式的话题。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⑵从材料作文或者新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可以归纳出关系式论题的。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做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需提请注意的是,构成关系型话题的各要素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其思维方向、价值取向都不是唯一的。如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就可从不同角度作不同理解:①从正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助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文环境及情人眼里出西施,真挚的感情引导健康的审美意识(爱憎分明)。②从反面看,感情的亲疏有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此可谈及任人唯亲、偏信则暗、徇情枉法、有失公允及恨乌及屋等。③全面地看,感情有亲有疏,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不能受情感亲疏而左右。
(二)要辨明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间的关系。
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故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下面就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几种类型略作分析,以期对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为了行文方便,笔者把关系型话题中的两方,一个称作A,一个称作B。
1、A影响、制约B
【典型例题】2007年高考四川卷作文
【话题分析】
2、A、B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典型例题】逆境与顺境
人生在世,总是与坎坷相伴而行,在前行路上没有沟壑时,暂且偷乐,继而乐极生悲,一个筋斗让你四脚朝天也在所难免。在跌倒与稳行中,哪一种更能使人促进呢?这个回答是不能绝对化的,这要看处在这两种情境中人的行为如何。船进退全是由他们自己掌舵的。
3、A比B重要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4、要平衡A与B
【典型例题】2006年高考重庆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走则走,当停则停。它直接导向了你我的人生,走是奋斗不止的过程,而停是一种历经大风大浪后的心境。走是停的前提,而停是走累了后时的慰藉。正确的走与停,会让你用理性的画笔为自己挥洒出浓重而精彩的一笔!
5、A与B可以相互转化
【典型例题】2005年高考全国卷一
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喜来自于有备而来的心,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看你是否善于发掘,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惊喜来自于有备而来的心,时刻为成功准备着,天道酬勤,持之以恒,胜利的曙光就会灿然向你招手。一个人可以经过努力或后天弥补把缺点克服,甚至转化为优点。有些事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还没有做就轻言放弃了,除了后悔之外,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和伤痛。
【典型例题】2004年高考全国卷作文(吉林、四川、黑龙江、云南、贵州等地区)
(三)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话题的诸个要素。
因此,我们在面对一个关系型话题作文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发散思维,审慎解读。(四)要选取最佳角度构思行文。
(五)要有符合文体基本思路的构思。
对于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写作,你不管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话题的各个概念要素,明确其间关系。千万不可因关系不清而改变话题,或只关照一方搞单打一,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而一定要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科学解读。
二、关系型作文如何准确审题立意
(一)审材料语
(二)审提示语
(三)审要求语
三、关系型作文的审题立意误区
误区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误区二: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误区三:另起炉灶或偷换话题。
四、关系型作文导写
【快速审题】
(3)分析材料验证思考。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分析材料这个环节,也可以放在第一步,(尤其是对那些只有材料没有提示语也不告诉你话题的)但是既然本作文材料把话题告诉你了,你直接从话题入手可能更快进入正确的思维领域。然后在分析材料,以验证思维的正确性。这个话题,第一段讲的是钱钟书因为耐得寂寞所以有那么大的辉煌,第二段讲的是钱钟书辉煌以后不愿接受媒体采访,还甘于寂寞,始终保持一个学者的冷峻。可见上述思考是正确的。
【快速立意】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具体的认识:
(1)寂寞为什么成就了某些人的辉煌?
①寂寞可以让人沉浸其中不受外界干扰从而潜心钻研醉心研究。
②寂寞可以让人去掉浮躁急功近利之心从而有可能通过扎实努力而做成大事、大学问。③寂寞可以让人始终保持冷静心态从而能不断地正确审视自己,修正自己的目标。
(2)辉煌以后为什么还需要寂寞?
①人生是发展的,事业是无止境的,眼前的辉煌转眼间就可能落后,就会如过眼烟云一样,所以还得守住寂寞再创辉煌。
②辉煌后往往被鲜花、掌声包围,一个人容易迷失自我,所以想守住寂寞、能守住寂寞都是一种大智慧。
【立意误区】
(1)不着边际,胡乱联想。①爱使人辉煌。②生前寂寞,身后辉煌。或者生前辉煌,身后寂寞。
(2)违背逻辑,强加关系。
①只要寂寞,就能辉煌。或者是寂寞后一定辉煌。(把必要条件当作充要条件)
②因为寂寞,所以辉煌。(把必要条件当作因果必然)典型的说法是:屈原是寂寞的,所以屈原成了我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李白是寂寞的,所以李白成了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清照是寂寞的,所以李清照成个宋代著名女词人。
(3)说话绝对,缺乏分寸。①寂寞是短暂的,辉煌是永恒的。
②祈求辉煌,讨厌寂寞。③寂寞人生,辉煌人生。
【快速构思】
(2)谋篇布局。如果写议论文,可以从上边的思考中选择两到三个认识,按照合理的逻辑层次进行论证。开头呈现中心论点,中间用并列式(或对照式)、层进式排列分论点,然后选择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有详细的、有简略的加以阐述,结尾把中心论点再换个角度点击一下,使认识升华。如果写记叙文,从上边的立意中选择一点或两点,设定人物、场景和事件,通过描绘两到三个片段或编织一段引人入胜的情节或点染两三个传神的细节,塑造那么一两个人物,演绎由寂寞走向辉煌这个主旨。
【快速选材】
③比如,鲁迅、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等古今中外名人。
(2)从生活中寻找鲜活的事例。
⑤冰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7岁的她就开始读《三国志》《水浒传》《聊斋志异》,虽然读得一知半解,但是兴趣越发浓厚,稍大一点,她竟然习惯于枯坐书桌旁,连最喜欢去的海边也不去了,一天到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她似乎被伙伴遗忘了,她也把伙伴给遗忘了。房间里是书,脑海里是人物和故事。别人都在为她的孤寂担心,可是她并不意识到也许根本不明白什么叫寂寞。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孤寂着,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痴迷着。终于有一天,中国文坛上多了一位清新亮丽的女性,她以毕生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冰心化寂寞为痴,在喧嚣的尘世扫出一方净土,净化自己,她对寂寞做了最好的诠释。
⑥因为甘于寂寞,居里夫人面对荣誉不骄不傲,将珍贵的奖章给孩子当玩具,教育其说,荣誉只能玩玩而已,正是由于这种态度,才使她登上科学颠峰,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真正永恒的辉煌。
⑦瓦特在发明蒸汽机后整天忙于各种应酬,而荒废人生,再也没有其他发明造福人类,他的人生最终寂寞。
⑧曾经显赫文坛一时的大仲马,在写了《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后躺在荣誉造就的黑色坟墓中,终于寂寞余生。
⑩在物欲横流、作风浮躁的今天,樊锦诗甘于寂寞、乐于寂寞、耐于寂寞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学习。广大科技工作者应以樊锦诗为榜样,戒骄戒躁,耐住寂寞,严谨踏实,潜心学问,自觉抵制金钱的诱惑,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而献身。敦煌莫高窟不具备博物馆的功能,也不适合对外开放,这就使得莫高窟的保护和开发矛盾重重。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大胆开拓创新,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倡导多学科交叉性,以敦煌壁画材料的科学分析为切入点,尝试进行古代壁画原貌复原课题的研究,使科学与艺术有机地联系起来。他们把文物保护工作作为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来抓,很好地解决了开发和保护的矛盾。
12、在力学上做出杰出成就的科学家牛顿,也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即使是朋友聚会,他也没有和朋友欢饮达旦,而是一个人关在书房潜心研究,直到从书房出来,客人散去,看到桌上的鸡骨,还误以为自己已经吃过饭了。一个耐不住寂寞寞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
(3)从课内外寻找成语典故、俚俗谚语和名言警句。
①江郎才尽。
④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也好,宁静也好,无不是以忍大寂寞为前提。因此,大事业、大成就,其背后最重要的支持便是常人不堪忍受的大寂寞。)
⑤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意思是说圣贤皆由寂寞而成圣,成圣以后还能守住寂寞。一个人只有身处寂寞之中,才能真正反观自省,才能感悟人生真谛,忘记世间一切庸俗;也只有在寂寞时,才能看见自己那歪斜却实在的脚印。)
⑥我在寂寞中思索人生。(雨果)
(4)从自然界、动植物等处寻找材料。
③梅花绽放的美艳。一枝红梅在风雪中绽放,多么辉煌,多么美丽,但是你知道吗?春天桃李满园争奇斗艳,她寂寞着;夏天荷香满塘清馨馥郁,她寂寞着;秋天菊花舒展满地铺金,她寂寞着;
④蝴蝶飞舞的轻盈。春天,花园,蝴蝶轻盈飞舞,羡煞文人雅士,然而你知道她自困茧中那漫长的寂寞吗?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堕。(旧《三字经》)
2.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德莱赛《嘉丽妹妹》第82页)
3.慈母有败子。(《盐铁论周秦》)
4.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康有为《大同书》)
5.孩子需要榜样甚至批评。(法杰贝尔)
【写作指导】
【例文点评】
良好的家教有利于成才
今天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竞争空前激烈的社会,要在这样的社会中成才,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起决定作用的,只有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才不可忽视的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助推器。
良好的家教有利于形成孩子开朗的个性。个性决定命运。一个乐观、开朗、热情、勇敢的人,在工作中总给人生龙活虎的感觉,而一个沉默、内向、孤独、胆怯的人,在工作中却只会给人一种畏畏缩缩的感觉,工作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良好的个性又是需要父母用爱去塑造的:鼓励、赞扬、肯定、支持,定会让孩子充满自信;批评、指责、打骂、否定,只会让孩子变得无所适从。海伦凯勒不是在家庭的阳光下获得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么?史铁生不是在母亲默默的忍受中感悟人生的价值的么?勃朗特姊妹不是在父母的文学影响下形成写作的兴趣的么?家教是塑造孩子人性格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家教有利于形成孩子健康的心灵。时下有很多关于年青人或少年人行为残忍的报道,如刘海洋往狗熊身上泼流酸,有用木棒打击小朋友的头部,有结伙打残疾人等等。而实际调查发现,这些行为大多与他们得不到父母的爱或长期受虐待有关,他们的心灵因为没有了父母的关爱而严重扭曲,仇视一切。因此,良好的家教是形成孩子健康心灵的一片沃土,有了它,才更有利于健康心理的生长;有了它,才便于孩子走好成才的第一步。
所以我们要说,良好是家教就像指南针,永远指引着孩子向正确的方向航行;就像一片沃土,永远滋生着健康的人格;就像一只的助推器,将孩子送上起飞的跑道。孩子的成才怎能没有你——家教!
五、其他例文
猛虎与蔷薇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
高山流水,天涯毗邻,给了我们知己的感动;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给了我们爱人的感动;合家欢乐,天伦之乐,给了我们家的温馨。这何尝不是感情的体会?
然而真正的大智慧,是兼容二者的。庄子便是这棵享有阳光同时设下树阴的哲人之树。他妻子死后,他大哭须臾,后又会心的笑了起来。正是这种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他物我合一,无所依赖的无我哲学。
用感性赋予理性以灵性,用理性铸造感性的肌骨。山高月小,落花流水,当我们寄以情思,这种认知也富有哲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这种认知也可勾起我们奋斗的冲动。
在感情亲疏面前,我愿做一株蔷薇;在事物的认知上,我愿是一只猛虎,用理性的心细嗅感性的芬芳。
猛虎和蔷薇余光中
也就是因为人性里面,多多少少地含有这相对的两种气质,许多人才能够欣赏和自己气质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人。例如在英国,华兹华斯欣赏密尔顿;拜伦欣赏顶普吕夏绿蒂.白朗戴欣赏萨克瑞;史哥德欣赏简.奥斯丁;史云朋欣赏兰道;兰道欣赏白朗宁。在我国,辛弃疾欣赏李清照也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完整的人生应该兼有这两种至高的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他能动也能静,能屈也能伸,能微笑也能痛哭,能像廿世纪人一样的复杂,也能像亚当夏娃一样的纯真,一句话,他心里已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一九五二年十月廿四日夜
有一件事使人惊奇,为什么诗人的桂冠只戴在少数人的头上?为什么哲士的名目只有少数人赢得?
每当花明月夕,哪一个少年不曾一度是诗人呢?每当静夜惊起,每一个中年人都是哲学家。
赞叹,惊服,是诗人之始;思索和迷惘,是哲学家之终。这些情绪,其实不也就是我们常人的情绪吗?所不同的是,当那些美好的花瓣在我们眼前绽开,那些萧飒的秋风四面袭至,我们大多数人只能在讶异中缄默——因为,我们不善以人间的词汇来形容自然。而当生老病死在我们眼前排演,当人类的悲剧在我们自身演出,我们虽有万千种感悟,却无法用语言表达。
我们可能不够聪明,所以没有诗人和哲学家的成就,但既然拥有生命,就不可以对自己的生命绝对漠然。
只是,不漠然又如何呢?我们对生命了解得如此之少,往往追寻的过程不但不能使我们豁然贯通,反而使我们愈加感到迷离的痛苦。医学院的学生执着解剖刀,在尸体中研究人类的生命,而心理学家以饲养在笼中的白鼠来解释人类的行为——人竟不能解释自己的生命,人的研究一直离开生命的主题极其遥远。
有些人喜欢用显微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此人用肉眼去细看木头的年轮。但真正认识一棵树必须从叶子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地,当我们正视生命时,如果只从细微末节着眼,便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侮蔑。
当流浪的乞丐在衿底找到藏珠,当迷惘的人们在氨基酸之外得悉不朽的灵魂,我们才算知道自己正确的身份,我们的诗和我们的哲学才开始有其内涵。愿我们永远保持诗人和哲学家的气质,因为这是我们生活在精神污染的世界上唯一的自守之道。更愿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能进而成为对生命的洞彻——这一切并非不可能,越过世界去面对一种更高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