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可以不读书,但读了更好

央广网长春4月23日消息(见习记者张学龙)2022年中国成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的最新数据还没出来,但是2021年的中国成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按照趋势来说,2022年会略高一点。

有人说看书不一定都通过纸质书,仪式感有时候是画蛇添足,因而罗翔老师在世界读书日前录制的新视频中说:降低读书的严肃性。伍尔夫也曾说过:我读书是为了消遣生活,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纠正他人的看法。这就和罗翔说的差不多,读书没那么严肃。

但现实中,逻辑往往被断章取义,在短视频平台,罗翔说的“人生中没有哪个日子非要读书,也没有哪一本书非读不可。”被进一步曲解为:没有啥必要非要读书,甚至会更进一步为自己解释成“看手机也一样”。

据统计,2022年的中国成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估计在5本左右,很多人从学校毕业之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阅读的数量可能都不会超过5本。所以,2023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阅读,请到图书馆。这是个很有仪式感的口号,确实需要很多人来一次有仪式感的行为——要么走进图书馆,要么拿起一本书。

读书确实不必在一日,读书也确实不一定非要到图书馆。但拿起来,或者看到它,很重要。

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我们特别访谈了三位读书人,一位作家,一位图书馆馆长,一个坚持开书店的年轻人。

我们试图去在更多更远的信息场域里触及彼此,相互排解,共同承担生活的愉悦与沉重。

读书确实不必在一日,正如除夕夜不一定非要吃饺子一样。但是做了,可能感受会不同。

对话一: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创作者——陈耀辉

国人的读书习惯与我们的国力和国际地位不相称

近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举办的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名单发布。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吉林省文联主席陈耀辉创作的《创造青春之中国:走进李大钊》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创造青春之中国:走进李大钊》也显而易见,是主旋律读物。在当前环境中,如何创作出一部不同于以往说教类的作品,如何让年轻人来接受一位革命先驱,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让新时代青年人与那个峥嵘岁月灵犀相通?记者与陈耀辉的对话,以此展开。

《创造青春之中国:走进李大钊》书影(央广网发受访者提供)

记者:《创造青春之中国:走近李大钊》,从书名来看这是一本红色文化的书,是什么促使你想到要去写接近100年前的一位人物?

陈耀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李大钊犹如一颗光芒万丈的巨星,照亮漫漫夜空,成为所有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他的青春哲学,他的民彝政治观,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声;他是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缔造者之一。他虽然已经慷慨就义近百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业绩,他的人格魅力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可以说,我是带着一种朝圣般的虔诚之心写这本书的。

记者:创作这样一部作品一定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您是如何解决的??

写作这部书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采用什么体例。为此我斟酌再三,迟迟无法下笔。

最先想到的是采用传记体。但是关于李大钊的传记已有多部问世。如果我再写一部《李大钊传》,一是在内容上难免雷同,二是难以达到我的写作目的。而且传统的传记体文字很难引起当代青年的阅读兴趣。

书中的虚拟人物“阿青”的话就是我当时的心理写照,他说:“关于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增强党史故事的可读性方面,我花费了不少心思,一直在探求既严肃又活泼的言说方式”。

据我所知,用这种文字方式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还是第一次。对于此书的“命运”我也心存忐忑。直到读者反响不错,还评上了奖,才算一块石头落地。

记者:您觉得李大钊给您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或话语是什么?

陈耀辉:“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句话说明李大钊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他之所以能够克服重重困难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为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而奔走呼号,之所以能够从容不迫地第一个走上刑场,视死如归,就因为他有这个伟大的信仰。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我们党最大的“法宝”,是精神原子弹。

记者:您觉得这本书在当下的环境中能带给目前的年轻人或现在的读者一些什么东西?或者说您最希望这本书让读者感受到什么?

陈耀辉:我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发现李大钊,走近李大钊,学习李大钊,敬仰李大钊。进而继承李大钊的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还力图在我笔下展现的李大钊烈士,还有日常中一言一行的美好,以及那些美好言行的由来与根源。所谓走近李大钊就是要走近他的精神世界,了解他的生活和行为,可感、可敬、可学。

陈耀辉:这是令人遗憾的一件事。毋庸讳言,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国人的读书习惯是与我们的国力和国际地位不相称的。据我所知,以色列、俄罗斯、日本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人都有很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每个人平均每年读书的册数是我们的好几倍。

我们的图书馆不但数量少,而且来这里借书读书的人也不多。有的图书馆甚至挪作他用了。从这个角度说,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阅读,请到图书馆”,对我们来说更有针对性。当然,读书不一定非到图书馆不可。对于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来说,图书馆只是为其读书提供方便,即使没有图书馆他们也照样手不释卷。

但是现在人人“手不释机”,这确实是影响读书的巨大障碍。手机上的知识几乎应有尽有,于是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像有了手机就可以把书本丢开了,更无须去图书馆了。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手机上的知识是碎片化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与读书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语。读书不仅可以得到完整的知识,而且可以划重点,写眉批。十年八年之后翻开书重读,还能忆起当年的心得体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理解,又有新的收获。这是在手机上阅读根本无法做到的。

至于说如何读书,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习惯。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读法。比如一般的小说,读一遍就可以了。《红楼梦》就应该多读几遍。有些重要的理论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则要细读,而且要结合工作和生活实践反复读。还要做笔记,写心得。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这是经验之谈,很值得借鉴。

记者:我们的社会现在越来越强调让孩子读书,年轻人读书,反倒是成年人看书的人越来越少,您这本《李大钊》如果推荐给成年人的话,您想和他们说点什么,对于成年人不怎么看书的现象您怎么看,有什么建议?

陈耀辉:你提出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我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这种情况,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却做不到,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如果让我把《走近李大钊》这本书推荐给成年人的话,我希望家长能跟孩子一起阅读,从书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一个伟大的革命先驱的崇高精神,还有先生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他在我们心中既是完美的,也是有血有肉的,是可感可学的。

现在有些成年人不怎么看书,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一切都已经定型了,学不学习都无所谓了。我们经常讲,活到老学到老,读书会让我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生活。一个人读不读书是不一样的,苏轼有句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读书给人带来的变化。

读书可以不必急于求成,我查了一下,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5本左右,可以先给自己定个读书计划,第一年不低于平均数,每年再有计划地递增。慢慢习惯养成了,读书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感觉到其中的无穷乐趣。

对话二:吉林省图书馆馆长——张勇

阅读来图书馆最好,手机、有声读物阅读也挺好

吉林省图书馆,是吉林省最大的图书馆,也是吉林省最有文化气息的阅读空间。今年读书日的主题是“阅读,请到图书馆”,既然要重视这种仪式感,访问吉林省图书馆的当家人、馆长张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在最近一次沙尘天气刚过的日子,记者穿过省图一号门前草坪上挖婆婆丁的三三两两的人,看到省图门口有好几家幼儿园和小学都在搞参观省图的活动,尽管成年人读书越来越少,但是对于孩子,家长们总是希望他们看得越来越多。

来参观图书馆的小孩子(央广网发吉林省图书馆供图)

记者:今年世界读书日主题是“阅读,请到图书馆”,张馆长对今年读书日的主题怎么看?

张勇:对于吉林省图书馆来说,我们特别重视读书日,希望通过这个节日能引领全民阅读,起到省级图书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特别是在阅读品质上,阅读经典上,图书馆要推出一些系列活动,比如说我们今年就推出了百种精品图书,在世界读书日当天在网上发布书单。

吉林省图书馆新馆是2014年9月28日正式开放,成为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文化的新地标,目前馆内座位3000个,现在藏书460余万册件,总共建筑面积是53,713平米,功能比较齐全,不但为广大读者提供阅读服务,还提供一些展览讲座,开展交响乐演出的一些系列活动,深受读者的欢迎。

平常的时候我们接待读者大概在4000~5000人,周六周日或者节假日期间能达到七、八千人次。休息日的时候,可以说是一座儿难求,每天早上在7点的时候就排起了长龙。

记者:这两天有好几所幼儿园来省图搞活动,带着小朋友来参观,今天我在楼下又看到有学校的学生来参观搞活动,这些都是咱们省图搞的活动吗?

张勇:都是各单位自发的行为,主要还是因为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他们想到图书馆这样的一个场所,因为“阅读,请到图书馆”,他们想让孩子们感受一下图书馆阅读的氛围,引起孩子对图书馆、对阅读的热爱,从小就有打下这样一个基础。

记者:我个人觉得现在有社会这么一种倾向,成年人和家长基本不咋看书,但是要求孩子你得多看书,特别是幼儿园和小学,但等到孩子慢慢大的时候,可能对这方面就没有要求了,等到成年人了,阅读的比例是越来越下降,都在看手机了,您对这一现象怎么看?

张勇:现在我们都比较重视青少年的教育,所以说家长包括学校也让学生儿童多阅读一些课外读物,这个是对人一生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成年人由于工作忙,阅读碎片化,其实我们在看手机的时候也是在学习知识,只不过学习阅读不是很系统。但是也是书本阅读的一个补充。但是我想要是作为省图书馆的馆长来讲,我觉得阅读还是通过读一些经典的文献、图书,是最有帮助的。

记者:现在因为电子商务很方便,买书特别方便,阅读也更加便捷,为什么我们还提倡来到图书馆看书呢?

张勇:这个仪式感很重要。到图书馆阅读它有它的特点,第一个它是一个专门的阅读场所,当读者走到这个场所以后,你心情自然就会调动到阅读状态上来,仪式感比较强。

第二个图书馆它不光是提供阅读服务,还提供其他的一些文化服务,能一站式就能享受一些很多的文化,我觉得这个是其他场所不能比拟的。

第三个是这样的一个文化殿堂,我觉得“阅读,请到图书馆”,这是对图书馆服务的一个最大宣传,也是对图书馆工作的一个肯定。图书馆的价值的体现也是在这方面。

以我本人来讲,我的阅读主要是中国历史、中国地理方面的,我阅读量还是比较大的。每年的阅读是至少在500万字以上的,500万到1,000万字,并且我会看完一本书以后,我不是简单地做笔记,看完以后我可能要形成自己的东西,如果没记住,我还要重新看一遍。

现在我每天徒步还听有声读物,这也是一个阅读的应用方式。既锻炼身体,同时又增强你的知识。

对话三:长春第一家独立书店店主——吕冬

我在路上,乐读还“活”着

曾在某综合体内的乐读书社(央广网发吕冬供图)

记者:书店的经营状况如何?

吕冬:吉大那个店暂时关掉了。经营其实一直也不太好。现在只有东北师大校园里还有一家,其他的陆续都关掉了。但肯定还是要坚持,此时此刻比彼时彼刻更需要有人坚守。

记者:现在还坚持看书吗?

吕冬:看啊。这几天在啃《无尽的玩笑》(注:作者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该书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年来世界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之一),等了好几年的书,不过读起来费劲,最近读书比较随心所欲,不太有计划或者方向。今年看完的书里,蔡崇达的《命运》最好看。

三十岁的吕冬每天在广东几个城市间兜兜转转,还同时在其他省份一些文化创意产业上有所涉猎。即使在高铁上,他也一直在阅读。年轻人的不安分投射在路上,理想和现实的选择,从来不只是在文学领域。东北小城里的那个叫乐读的小书店还在顽强地营业着。

世界读书日的访谈结束了,我们谈了很多,但似乎又什么都没讲。我们只是希望无论山多高、海多远,你打开书时,广阔的世界就在你眼前。你看什么,你的世界就是什么。因为只要阅读的习惯还在,一个人就不会迷失自我。

THE END
1.开启降阅读新体验!学校图书馆精心打造“护眼阅读区”学校图书馆精心打造“护眼阅读区” 阅读·让美好归心健康阅读保护视力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让保护视力成为习惯让健康阅读助力成长健康阅读是一扇通向知识宝库的大门,它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更能保护我们的视力,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加明亮。阅读是获取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jg4Mjg0MA==&mid=2247565166&idx=2&sn=4a9d1968cbe942cdc1bf8705ba551f97&chksm=9ad7d7c218f58c86f3f63eacac856c56f8ff738b1d7755a3ffd388bd7c1604e4da08c2832254&scene=27
2.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的8大好处社会新闻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的8大好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更多地代替文字类的图书,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图书仍然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孩子除了在学校读书学习,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到图书馆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在图书馆不仅能接触到志趣相投的同伴,而且图书馆环境安静,没有手机、电脑和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对孩子来说是有https://www.xiushui.gov.cn/zwzx_314/shxw/201811/t20181128_4009634.html
3.人为什么要去图书馆看书1、图书馆是最有学习氛围的地方,这里安静,有学术气息,置身其中,能使心灵得到沉淀。https://edu.iask.sina.com.cn/jy/2HPBGdL14B3.html
4.看书的好处篇2:看书的好处 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其实,读书就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读书能够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很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摆脱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个空白的人,而是经过读书赋予了自我丰富的知识色彩。 二、增长见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g8885ah.html
5.每天只看1小时书,给你带来了什么?一个月就大概可以读四本书。一年就读近五十本书。根据统计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3325868/answer/53989051338
6.最是阅读能润心!让孩子好读书,读好书5. 走出家门去阅读 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和朋友们一起看书。 6. 兴趣第一位 积极引导,给孩子买他们有兴趣的图书方向。 7. 一起阅读吧 父母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每天能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 8. 睡前阅读 将孩子上床时间提早,然后给孩子可以看书的特权。如果给孩子选择“看半小时书还是马上关灯睡觉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473218
7.读书的好处作文(精选49篇)正如英国作家尤安·艾肯所说的,“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书真是我们成长的好伙伴啊,开拓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知道更多的事情。 读书的好处作文 15 小的时候,暑假里最快乐的事就是约上好伙伴一同骑着自行车去图书馆看书,一块钱的阅览证,让我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了两个月,https://www.ruiwen.com/zuowen/dushu/359096.html
8.读书的好处作文书里的知识就是海洋,而知识是无穷无尽永远学不完的。在这里,我再说一次:脑子里的知识,别人是偷不去的,让我们向同一个点出发吧! 读书的好处作文 17 小的时候,暑假里最欢乐的事就是约上好伙伴一同骑着自行车去图书馆看书,一块钱的阅览证,让我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了两个月,那时的生活,单纯而认真,现在想来,一https://www.yuwenmi.com/zuowen/tuijian/3682350.html
9.图书馆看书作文(精选21篇)我们经常去图书馆读书的话,我们可以从书里学习很多知识,智慧多了。长大后一定会感谢小时候的你读了很多书。如果不去读书,长大后不会成才。爸爸妈妈会很生气,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强。妈妈经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呀! 图书馆真让我们流连忘返呀!如果有时间一定再去看书,那里有更多好看的书等着我们去https://m.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10318231503_873030.html
10.在图书馆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在图书馆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星期天,爸爸带我去图书馆看书。 一到图书馆,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向借书区,经过精挑细选,我终于选出了一本名叫《波莉安娜》的书,然后,坐到座位上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图书馆里鸦雀无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我沉浸在书中的故事情节里,一会儿被书中的故事情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947862.html
11.读书的好处介绍如果你恰巧住的那个地区没有图书馆,又或者你行动不便去图书馆不方便,那么你可以阅读电子书,因为绝大部分的读书馆的书都有PDF格式和ePub格式的,你可以在你的电子读书器、苹果平板电脑或者你的电脑屏幕上读书。 网上也有很多免费的电子书可供你下载,所以去找一些没有过的书读吧! https://www.wenshubang.com/shenghuo/440882.html
12.最美理工·专访一清:五经勤向窗前读看书要下足功夫,也要古为今用,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以史为鉴,看书的目的就达到了。听说母校现在的图书馆很现代化,我还特意去了图书馆看了看。学校图书馆很新,馆藏丰富,服务理念也很先进,功能完备,学生在馆时间、阅读书籍、借阅排行等相关信息统计很科学、专业。我还认真地请教了图书馆馆长邓彦老师,从与她不长https://news.hnist.cn/info/1002/22183.htm
13.读书的好处作文(15篇)读书的好处作文 2 总体来说,在图书馆借的书多,自己买的书少。大学宿舍比较挤,我东西很多,买的书没地方放,只能全堆在床上。 你想象不到,我的床只有一半可以睡觉,另一半,全是一摞又一摞的书。 白天在图书馆看书,晚上打着台灯,支起小桌子,看到零点,或者一两点。那时候身体真不错,经常熬夜,但第二天起来就https://www.oh100.com/a/202212/5697965.html
14.读书对身体有7个好处你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读纸质书了?是不是对着电脑或手机刷微博、看网页已经成了你每日的习惯?如果是,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网请你从现在就开始读书吧。根据美国《读者文摘》上的一篇报道指出,读书不仅让人增长知识,还对健康大有裨益。 1.预防大脑衰老。就像身体上的肌肉一样,大脑也需要通过锻炼来变得更强壮和健康。研http://www.jint.cn/d433-3263.html/TrainWebSite/d434-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