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图书馆创意创新不断古籍读者齐白石文献馆北京市首都图书馆

静心阅读图书、观摩古籍修复、聆听黑胶唱片、欣赏歌剧艺术……即便平日,也有不少读者来到北京城市图书馆,沉浸在图书海洋,徜徉在艺术世界里。

“如今人们获取一本书已经很便捷,那读者为什么要走进图书馆?我们希望把一些不同主题的馆藏资源提取出来,转化成可体验的、可互动的、可感知的场景。”在首都图书馆宣传策划部副主任李凌霄的生动讲解下,近日,记者开启了北京城市图书馆探访之旅。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首都图书馆传习所同样位于古籍文献馆内,向读者开放已三个多月。在安静又雅致的空间内,首都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刘晓羽正在修复晚清时期的《国语发正》。他先向破损的书页喷水,然后将补纸贴在书页背面,并用镊子小心翼翼撕掉多余的纸边,他说正在修复的这叶古籍有四处破损,需要花费一个小时修复完成。“每周二至周五,我们都有一个演示活动,还会和读者聊聊造纸、印刷、修复等知识。”而在修复演示台的四周,倚墙而立的柜子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90余种中国传统手工纸,它们来自全国各地,都是经过修复师精心挑选出来适宜修复古籍的纯手工纸。在修复材料展示区外面,则特别设立了“书之修”玻璃展柜,精心布置陈设出的修复工具,是修复师们日日相伴的“伙伴”,如同珍宝般受到尊崇。

在这里,“芸林雅集”体验活动已推出“古籍探源”“纸,因有你”等系列手作活动,涵盖甲骨契刻、竹简书写、金石传拓、古法造纸、花草纸制作、流沙笺制作、卷轴装装帧、经折装装帧、线装书装帧、书页修复、旧画装裱等30余个体验项目,所有活动都是一位难求。

走进非遗文献馆,有读者正在安静阅读。尽管非遗馆设计藏书量达2万册,但这里不会仅止步于文字传承,一个立体而丰富的非遗文化传承世界正在徐徐展开。截至2024年11月,围绕传统节日文化,这里今年已举办了58场活动,很多非遗传承人来到现场,带领大家体验非遗文化,有效激发了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爱与传播。“明年,非遗馆将推出100场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与读者互动。”李凌霄说,活动形式也会更多元,比如会让读者体验演艺表演、学习非遗技艺等。

来到位于东侧二层的艺术文献馆艺术沙龙活动空间,如同穿越到另一个时空隧道。银幕上正在放映威尔第的歌剧《假面舞会》,男高音咏叹调飘荡在空气中,和艺术文献馆的黑胶唱片世界奇妙地融为一体。一位读者正在聆听黑胶唱片。李凌霄告诉记者,千余张开架阅览的现代黑胶唱片中,包含中外歌曲、戏曲、器乐曲等多种音乐类型,馆内提供6台高端的黑胶唱机以及播放系统,让读者对城市图书馆又多了一个割舍不掉的理由。李凌霄还告诉记者,“在艺术文献馆,目前为止最火的一个品牌叫‘城市音乐荟’,每到周末,我们会邀请很多专业音乐演奏家,一边演奏,一边讲解,比如演奏家会用琴声来演绎春天下雨的感觉。”

许多读者离开图书馆都会恋恋不舍地再看看知识山丘和数字长卷,知识山丘滚动播放的内容有世界各国语言的阅读名言;数字长卷滚动播放的是从宋代到清代不同时期的“听琴图”“雅集图”中截取的文人生活场景,画中还有一个奔跑的幼童,手里的风筝一直飞到“知识山丘”中。一位从丹麦回国的华裔小朋友写下留言,称北京城市图书馆是他最喜欢的一家图书馆。

事实上,北京城市图书馆之旅永远都会有惊喜带给读者,这是一家不断焕新、不断创新的大型“多元复合文化综合体”。在古籍文献馆,沉浸式阅读体验系列活动《书林隐语之游园谜梦》已向读者开放,这个具有创新意义的解谜活动赢得了大量年轻读者的热情参与。艺术文献馆还有艺术空间正处于内部调试阶段,这里将播放8K片源,三维环绕立体音效将与画面一起,给观众带来震撼。李凌霄透露,明年还将有5场山谷音乐会在晚间与大家谋面。本报记者路艳霞

THE END
1.知识问答东北林业大学1、图书馆有哪些特色? 答: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面积大(41765平方米)、座位多(7500),开馆时间长(110.5小时),馆藏资源具有林业特色,是黑龙江省率先实行藏、借、阅、查、管为一体的一站式全开放服务的图书馆,是集传统和数字为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是国内林业文献信息收藏最完整的图书馆之一,也是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https://lib.nefu.edu.cn/xszq1/zswd.htm
2.邵阳学院图书馆门户网站图书馆使用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全面实现收藏、外借、阅览、咨询、自习一体化的现代服务管理模式,所有窗口对读者全开放服务。同时,拥有图书馆资源移动服务系统,图书馆网站每天24小时提供信息服务,读者随时可以利用手机、IPAD或笔记本电脑等工具进行馆藏纸质图书和数字资源的检索与全文移动阅读。 https://lib.hnsyu.net/rgzn/zzzn/201705/t20170523_64349.html
3.图书馆采编年终总结(精选14篇)图书馆采编年终总结 1 20xx年是采编部在各个方面取得全面而有实质性飞跃的一年,无论是采访工作,还是分编工作中业务流程、模式的改进、调整、分编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尤其是本部门全体人员在工作中的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圆满完成本年度采编任务,全馆上上下下都应该是有目共睹的'。 https://www.ruiwen.com/zongjie/6591344.html
4.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经过100年的积累,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已具备较大规模,形成多学科、多语种、多载体形式、多出版类型的立体藏书结构。目前馆藏总量187万册,zhidao其中中文图书130万册,外文图书38万册,合订本期刊25万册,中文现刊5218种,外文现刊4018种,捐赠文献3300册;拥有馆舍面积23000m2,阅览室23个,阅览座位2200个,职工116人。https://www.yswxk.com/qa-detail/699d0f921dc311ef87b2fa163e1970d8
5.馆藏资源建设(精选十篇)“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需要, 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 制定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注意收藏本校的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建立特色馆藏是衡量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水平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u7segt.html
6.图书馆的特色服务12篇(全文)首先,在藏书建设上应形成自己的特色,它是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基础。没有特色馆藏文献资料作保证,特色服务便成了无米之炊。在资源共享和整合时代,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及数字化图书的日益发展,打破了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旧格局,形成了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共存的复合型、多元化馆藏结构模式。依靠发达强大的文献传递网络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jltf3q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