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报刊索引》创立于1955年,是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管主办并倾力打造的专业信息服务品牌。经过数十年坚持不懈地资源挖掘和合作共建,我们逐步建成海纳图书、报纸、期刊、图片为一体的产品矩阵,包括近代时期的20,000余种期刊、4,000余份报纸、120,000余种图书、160余万张图片以及10,000余种现刊,后续会陆续上新。《全国报刊索引》将继续致力于文献的智慧化建设,不断更新和丰富平台资源,为广大读者和研究者提供更精致的服务!
上海,近代中国的出版中心。诸多出版于此的报纸都在近代中国报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新闻报》即是其中不可或缺之一。
《新闻报》一经刊行,因其“公、快、博”的办报宗旨、“新闻快速、纸张洁白、校对精良、编排醒目”的口号、独到的经营策略和内容编辑上的突出特色,迅速发展成力能匹敌《申报》的大报,逐步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报纸,突破10万份以上的销量。《新闻报》创刊30周年时,时任《中华时报》总编辑的张季鸾撰文推崇《新闻报》为“东方之泰晤士”。《新闻报》是上海图书馆完整独特的珍稀馆藏,其发行逾半个世纪,内容繁复,特色鲜明,为研究者深入挖掘历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904年6月12日,《时报》在上海创刊,命名为“时”,有“与时推移,无有滞留”之意。由梁启超撰写的《时报发刊辞》中,则明确了该报孜孜以求的目标:“务先后追随于国家之进步,而与相应焉。”
在风起云涌的上海报界,《时报》力主革故鼎新,倡新知,通时务,开民智,“出世之后,不久就成了中国知识阶级的一个宠儿”,与《新闻报》、《申报》鼎足而立。该报刊行35载,直至1939年才停刊。
《时报》初期主持者为狄楚青,1921年,转由黄伯惠经营。报馆延聘罗孝高、陈景韩、包天笑、戈公振等著名报人为编辑,注重时评,刊载小说众多,后期更有大量的体育新闻与图片报道,足以让读者穿越百年的时光隧道,共同触摸历史的脉动。
在近代中国报刊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一类数量巨大、有广泛读者的报纸,这就是小报。所谓小报,从版面上看,较大报而言偏小;从内容上看,偏重消闲娱乐,如小说、随笔、小品文、影戏舞动态等。
小报的优点,“在能纪大报所不纪,能言大报所不言,以流利与滑稽之笔,写可奇可喜之事。”因此,在文辞和销量上,小报都不逊大报,以其独特的文化趣味,成为展现市井百态的万花筒。从清末诞生至解放初期消失,小报的出版生态历经消长起伏,其间也热潮迭起,众多洋场才子和小报文人参与其中,共同构筑对通俗文学和现代都市的集体想象。
历经百余年的流转之后,近千种小报汇聚于《全国报刊索引》,以《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小报》示人,使小报走近大众,让读者在浩瀚的小报世界中,探索文学与历史之美。
小报目前出版四辑(共六辑),每辑含100余种报刊,收录版数不少于10万版。
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报刊逐渐成为信息和知识交流的重要渠道,许多西方传教士希望通过报刊进行西方文化的传播,并藉此加强东西方文化融合交流,由此掀起了近代中国新闻出版业蓬勃发展的浪潮,字林洋行正式其中的佼佼者。
《大陆报》是第一份由职业新闻记者而非商人或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专业美式报纸。其由华人发起洋人经营,后复归华人经营;采用美式编辑方法,标题醒目;言论从代表美国利益到力求公道;内容全面,以海内外新闻、中外贸易、中国风土人情为重点,兼及其他。
上海图书馆有丰富的中国近代图书、期刊、报纸、老照片等重要文献,依托这些珍稀馆藏,《全国报刊索引》从读图角度出发,深度挖掘中国近代文献中的宝贵图片,汇成《图述百年——中国近代文献图库》(1833~1949),帮助广大读者走近历史、观看历史、触摸历史、研究历史,同时希望能启迪创意,让历史记忆形象生动的重现。
图库集成中国近代文献中的所有图片类型,并按照照片、木刻、书法、地图、雕塑等16种类型呈现。有别于文字记录,图片是承载历史记忆的另一种方式,它生动而直观地呈现历史,给读者提供了更多想象和研究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