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有着深刻的背景。信息科学的巨大进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空前提高,以及对信息的普遍需求,构成了当代信息化的认识基础、技术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正是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信息开发利用手段的需求,为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提供了巨大动力,促使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开发利用技术得到了持续快速的进步。
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应该看到,信息化不仅会促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信息化本身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化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无论生产力的构成,还是生产组织形态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正在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技术革命。这场信息技术革命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其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可能超过以蒸气机、电气化为代表的工业革命。
1信息和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信息科学概念的产生
(二)信息科学的发展
在社会科学领域,信息科学研究也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有了重大的飞跃。信息被认为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除材料工具、劳动者之外又一重要的生产要素。这一认识,标志着人类对信息的运用已经开始从自发走向自觉。通过对信息在社会运行和经济管理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科学等众多科学领域在信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学科领域,如经济信息学、信息经济学、信息社会学、信息管理学等。
(三)信息概念的主要内涵
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信息概念的主要内涵有以下五个方面:
这种理解是仙农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一文中提出的,即获得信息可以减少信宿对信源的不确定性。这一理解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的,说明人们可以通过信息来认识和把握事物。
意大利学者朗格(G.Longe)在《信息论:新趋势和未解决问题》一书中认为,信息是事物之间的差异,信息是事物存在状态和演化过程的反映。
这一理解偏重的是工程技术角度。根据特定信息可以对事物进行复制和重构。改变信息,如基因工程,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甚至形成新的物种。这一定义反映出信息的实践意义。
(四)信息资源
从信息表达的内容上看,信息资源既包括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教育信息、军事信息、文化信息等社会人文信息,也包括空间地理信息、气象信息、动物信息、植物情报、知识、数据等概念。从信息内容的表达方式看,信息资源具有文字、数值、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存在形式。
(五)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传输、存储、转换、分析等生成有用信息的过程。信息资源的利用是指将信息用于管理、决策、生产、学习以及文化娱乐等活动以实现信息价值的过程。
如同材料、能源等资源一样,信息资源也要经过开发才能利用。但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其他资源又有很大不同。
2信息的资源性
(一)有用性
信息的有用性体现在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从认知层面上讲,信息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事物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从实践层面上讲,信息可以影响主体的行为从而改变客观事物。
信息的有用性首先表现在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对政府部门来说,信息可以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优化决策,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对企业来说,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可以使企业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及时占领市场,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
在生产过程中,信息能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使各种要素更为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取得大量的直接效益。
信息的有用性还表现为,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物化于产品之中,提高产品本身的功能和效用。现代产品的价值已不仅在于它们所包含各种材料资源的多少,还在于其包含的信息价值。信息价值(如技术含量)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信息还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信息可以作用于行为主体,从而可能影响主体的行为,所以适时地发布各种经济动态信息、预测信息、决策信息可以引导宏观、微观经济的运行。
(二)稀缺性
信息的稀缺性是指对使用者来说,有用信息总是稀缺的。
信息的稀缺性是我们加强信息开发利用的又一原因。
(三)可开发性
虽然信息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中,但某一需求者所需的特定信息却不是能够随时、轻易地获得的。如同其他资源一样,信息在利用前也需要有一系列的开发过程:首先进行观测、调查、采集以获得原始信息,而后进行汇总、整理、筛选、分类、分析等加工,有的还需要进行智力创意活动,以得到与需求相适应的信息产品。当然,还要通过一定的传输手段送至需求者手中。只有经过加工开发才能提高信息的有用程度和利用效率。
(四)成本
在信息的开发过程中,作为开发者要支付各项开发费用(需求者自己进行开发也是如此),如信息资料费、调研费、咨询费、人工工资以及材料费、设备费、通信费等。这说明信息开发需要各种要素的投入,需要成本。实际上,这也说明信息的开发是一个生产过程。由于信息具有时效性,对已开发的信息资源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维护、补充和更新,因此,信息开发是一个持续的生产过程。
(五)价值
同物质产品一样,已经开发的信息也凝结着抽象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因而信息除具有使用价值(包括其效用或其带来的效益)外,还具有价值或劳动价值。这里的价值包含三个方面:信息所含的转移过来的物化劳动的价值、新增活劳动本身的价值以及新增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信息的价值决定了需求者必需有偿使用开发者所提供的信息产品。信息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决定了开发者和使用者的经济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资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信息资源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用其他资源替代,所以信息资源在一个国家的资源体系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诸如国民经济信息、军事信息、空间地理信息、重大科技信息等已被看作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所以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财富,并与土地、矿产、能源、人力等资源一起构成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资源体系。
3信息资源的基本特征
1、可数字化
各类信息的数字化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个重大应用成果。不管是文字信息、数据信息、声音信息或图像信息都可以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转变成相应的数字形式。数字化是当代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之一。
2、方便复制
与传统资源不同,信息容易复制。一条信息可以通过如印刷、复印等传统手段进行复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快速便捷地复制到磁盘、磁带、光盘等介质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复制的成本持续大幅度地降低,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了重要条件。
3、易于存储
信息资源可以方便地进行存储。现在,一张光盘可以存储几百万字的文献资料,或几小时的电影。一台个人计算机存储的资料可以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美国2001年财政预算可以拨款研究开发一种类似于微机硬盘的装置,这种小巧的装置可以存储几倍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信息量。
4、快速传输
信息还具有快速传输的特征。信息可以在瞬间从地球的一端传到另一端。随着光纤等通讯技术的发展,带宽几乎不再成为信息传输的制约条件。例如:一根光纤通讯的带宽已经达到1012比特/秒,可以同时进行1200万路通话,或是在一秒内传输几百部电影。
5、可以共享
对于传统资源来说,拥有者将某一资源转给他人后,自己将不再拥有该资源。但信息资源不同,一条信息的拥有者把这信息传给他人,而自己的信息并不减少,如同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自己的知识并未减少。
信息作为经济社会的资源,既具有与其他传统资源共同的经济属性,如有用性、可加工性、稀缺性等等,同时,信息资源也具有一些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的经济属性。
与其他资源不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脑力劳动或者说是智力劳动。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创新性活动、创意性活动越来越多。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决定了信息资源产业必须是智力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重要产业。
4信息资源的分类
(二)按信息表达的内容划分
按信息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是按照信息内容所在的主要领域划分,如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教育信息、国防信息、文化信息。其二是按照学科划分,如各类社会科学信息、自然科学信息以及各种工程技术信息等。其三是按照产业或行业划分,如工业信息、农业信息等。
(三)按开发或应用的主体划分
从信息资源的开发、使用和管理的角度,常常按照应用主体对信息资源进行划分,如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等。按照这一角度,信息资源还可划分为内部信息资源、外部信息资源以及可公开信息资源、涉密信息资源等等。
(四)按信息传播的载体划分
信息传播要依赖于一定的载体。从载体的角度,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书籍、报刊传统出版物等形式的纸介质信息资源,磁带、磁碟、光盘等音像制品类电子化信息资源,广播、电视类信息资源以及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
(五)按信息的媒体形式划分
从媒体形式可以将信息资源分为文字信息、数据信息、声音信息及图像信息等。
(六)按信息的加工组织程度划分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信息资源的深度加工和方便应用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从加工程度可以将信息资源分为数字化信息、网络化信息以及数据库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