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基础知识

图书馆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现代图书馆学融入了多种属性的科学内容。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类对信息、文献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图书馆

考古发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王朝的一座寺庙废墟附近,有大批泥板文献被集中在一起,这是已知最早的图书馆。公元前七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尼尼微建立了藏有大约2.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宫图书馆。

古埃及最迟在约公元前23世纪前的古王国时期,就有了王室图书馆和寺院图书馆。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也都有为奴隶主阶级,及其贵族知识分子保存资料的图书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希腊化时代(公元前四~前一世纪)托勒密王朝曾建立了规模宏大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中国最早的文献形态,是公元前14~前11世纪,商代后期的甲骨文献和金文文献。商代设有史官,掌管记录统治者的言行及重大事件的图书档案。周代除王室有收藏文献的库室外,各诸侯国也有本国的文献库室,因为最晚在春秋战国时已流行以竹木和缣帛为载体的文献,记录文字较前便利得多。在以上这段时期,图书和档案工作是结合在一起的。

图书馆的发展世界进入中世纪以后,拜占廷帝国皇家图书馆曾一度繁荣。到了公元八世纪,随着中国造纸术的传入,阿拉伯文化进入繁荣昌盛时期,仅巴格达城就有30多所。而在欧洲,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酷的封建等级制度,使学术思想窒息,文化萎缩,近千年间图书馆处于衰落状态。

在中国,秦汉以后,图书馆工作逐渐与档案管理和史官职责相分离,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为纸质文献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三国魏晋南北朝由于战争频仍,无论是各国的官府藏书,还是私人藏书,都历经几度积累、破坏和恢复,但图书馆仍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

清代无论是官府藏书还是私家藏书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大大超越了前代。鸦片战争以后,封建时代的图书馆事业逐渐向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过渡。

中国封建社会图书馆经过漫长演进而兴盛、发达,成为一种成熟的精神文化形态,为人类积有累世不断的、浩如烟海的文献。除甲骨文献、简牍文献、缣帛文献等仍在陆续出土外,现在保存在各大图书馆里的唐末以来的纸质古籍,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十万种以上。这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文明所做的特殊的、卓越的贡献。

西方近代图书馆事业西方近代图书馆起源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大机器生产需要有文化的工人,教育开始普及到平民,文献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从而促使一些全国性的图书馆开始向社会开放。

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图书馆事业开始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和俄国等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图书馆界在国际上的活动越来越活跃,国际文献联合会、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都相继成立。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给近代中国图书馆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20~30年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据统计,1930年全国有各类型图书馆2935所,到1936年达5196所。

前身为京师图书馆的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年与北海图书馆合并,藏书50余万册。这一时期的通俗图书馆改为民众教育馆的,据1935年统计,多达1225所。1937年日本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在战火中有无数座图书馆遭到破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古代图书馆发端于奴隶社会,成熟于封建社会,当时文献流通量小,比较封闭,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近代图书馆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其宗旨是对文献藏用并重,而以用为主;管理上逐渐形成了从采集、分类、编目、典藏到阅览、宣传、外借流通、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等一整套科学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技术力量的推动下,出版物数量激增。各国政府为了有效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纷纷采取措施,修订图书馆法,推行文献工作标准化,加强图书馆员的培训和教育,扩大了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范围。

现代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已由单纯的收集、整理、利用文献的比较封闭的系统,发展到以传递文献为主的、全面开放的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这三者的相互结合,有力地改变着图书馆工作的面貌。

图书馆学的萌芽时期

人们将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科学去独立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由于图书馆学是在图书馆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图书馆学自立于近代科学之林以前,历史上已有关于文献收集、整理、存储和利用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为图书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前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寺庙废墟附近所收藏的大批泥板文献是按主题排列的,亚述巴尼拔皇宫图书馆的泥板文献上也刻有主题的标记,其目录被刻在收藏室的门旁和墙壁上。这可视为是在一种明确思想指导下的文献编目的起源。

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第三任馆长卡利马科斯,编成了该馆的名为《皮纳克斯》的解题目录,这说明当时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著录方法。

公元529年,圣·本尼狄克特在罗马附近建立修道院并为其制定法规时,把读书当成使人信教修行的一种手段。同时代的卡西奥多鲁斯在自撰的《宗教文献和世俗文献指南》中编了一份解题书目,这份目录在后来若干世纪一直被作为修道院图书馆的藏书标准,他是第一个强调世俗文献对基督教的重要性的人。

中世纪后期,出现了一批私人藏书家撰写的著作。英国著名藏书家伯里1344年完稿的《爱书》,企图扭转当时僧院学术衰退的局面,从多方面提出建设图书馆的建议。15世纪意大利藏书家费德里戈对图书馆馆长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也发表了精辟的意见。

欧洲文艺复兴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抱着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崇敬的心情,广泛搜集图书和歌颂图书馆的价值。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之父”的波特拉克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诺德于1627年撰写的《关于图书馆建设的意见》一书,被誉为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的图书馆学著作,他的图书馆学思想的核心是:图书馆不应该专为特权阶级服务,必须向一切研究人员开放。他设想了一个完美的科学研究图书馆的雏形,其中的某些论点,至今尚富有启迪意义。

曾任英国皇家图书馆馆长的杜里,1650年撰著的《新式图书馆的管理者》一书,揭示了图书馆在读者与藏书之间所起的“中间人”的作用。

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是近代图书馆学的先驱,在他的大量建议中包含着许许多多关于图书馆学的理论,其精辟和深刻为后世所称赞。

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概述中国古代不仅创造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图书馆管理制度,也相应地出现了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学思想。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的校书编目工作,建立了中国封建时代图书馆工作的一个基本模式。《七略》作为一部系统目录,开创了一个典籍以六经为首,诸子以儒家为尊的分类体系。自汉“六分”,晋“四部”,几经变化,到了唐代确定为“经史子集”四类,成为后世图书分类体系的主流。

宋代是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大批学者开展了这方面的学术活动。南宋的程俱、郑樵和金代的孔天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程俱在南宋首任秘书少监时,将北宋时期国家图书馆的沿革、职能、人员,藏书的征集、整理、典藏和利用等基本工作,总结成《麟台故事》一书,进呈朝廷。这是现存最早的有关国家图书馆事业的资料。

金代的孔天监,在其《藏书记》中记述了建立公共藏书楼的创举,反映了公开藏书的思想。

图书馆学的产生、确立和发展

图书馆学的产生和确立时期作为一门近代科学的图书馆学产生于19世纪初,确立于19世纪80年代。

1807年,德国的施雷廷格提出了“图书馆学”这个专门名词;1808~1829年,他出版了《图书馆学综合性试用教科书》,在图书馆学史上第一次全面地探讨了图书馆目录的编制原理。他还非常重视对图书馆员进行专门教育,认为图书馆管理是一门专门的、独特的学科。此后,围绕着这门近代新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持续不断,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艾伯特、丹麦的莫尔贝希、英国的帕尼齐和爱德华兹等。

帕尼齐曾任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馆长,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经费筹措、人员待遇、馆舍建筑、目录组织和阅览服务等方面部进行了改革。他与同事制订的91条著录规则,即《不列颠博物院图书编目条例》于1841年出版,长期以来成为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的编目规范。

爱德华兹1859年出版《图书馆回顾》一书,叙述了中世纪以前和19世纪各国图书馆概况,讨论了各项业务工作的组织管理问题。该书不仅对19世纪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图书馆人员的修养起到了广泛的指导作用,而且一直影响到当今的西方图书馆界。

图书馆学的发展时期19世纪下半叶,图书馆学在美国得到巨大发展,涌现出一批卓越的图书馆学家,卡特和杜威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杜威是图书馆事业的组织者、图书馆学教育家和理论家。他编制了《杜威十进分类法》,热心倡导图书馆用品设备标准化、在版编目、流动书车以及储存图书馆等等,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20世纪20~30年代,是世界图书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1931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出版《图书馆学五定律》,探讨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1933年他出版的《冒号分类法》,与其说是分类法上的技术成就,不如说是一项分类理论上的卓越建树。

在世界范围内图书馆学研究不断发展的同时,各国的图书馆学学术组织和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美国图书馆协会于1876年成立,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国家也相应地建立了图书馆学学术团体。

20世纪以来,国际文献联合会、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等国际性的组织,对图书馆学研究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初具规模,为图书馆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也加强了理论研究的队伍。

正当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更加系统和更加深入的时候,与图书馆学极为密切的文献学和情报学发展起来了。但文献学和情报学的范围,至今尚不十分稳定,它们与图书馆学的内容多有交叉,各种概念互相渗透,这就意味着图书馆学的发展,从此进入了与文献学、情报学携手共进的新时代。

辛亥革命以后,一批图书馆学者的理论论著与实践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建设作出了贡献。1925年,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次年创办了《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和《图书馆学季刊》,掀起了新图书馆运动。

在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方面,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创办了图书科(后改为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1925年上海中国国民大学设立了图书馆学系,1927年南京金陵大学设立了图书馆学系,1947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开设了图书馆学课程,成立了图书馆学专科。这些都对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西方图书馆学关于图书分类编目的技术知识,也在20世纪初被介绍到中国。中国陆续出现了一批图书分类法专著。1917年胡庆生和沈祖荣编制出版的《仿杜威书目十类法》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图书分类法。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图书馆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以1956年在南京举行的首次图书馆学讨论会为开端,掀起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热潮。学术界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图书馆事业组织原理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如果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西方图书馆学开始引入中国,那么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相当的规模;中西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格局。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近二百年来,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讨,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1808年,施雷廷格将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为藏书的整理,其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编制。当时,图书馆主要业务工作是整理图书,他的学术观点自然离不开对自身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

这种以图书馆技术操作、工作方法为研究核心的观点,后来有了新的发展,艾伯特、莫尔贝希、爱德华兹等对藏书建设、分类编目、典藏保护和读者服务等在理论与方法上都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经验总结,并用图书馆管理的概念加以涵盖。

以图书馆管理为研究对象的集大成者是杜威。他于1887年创办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管理学院,其教学体系的核心是探求图书馆管理的“实际的效用和经营”。他的这一观点受到普遍重视,并具有广泛的影响。

进入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巴特勒和后来的谢拉等人,认为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方法问题,不应成为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图书馆学应研究其理论基础和科学原理以建立图书馆哲学,从而揭示图书馆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

20世纪80年代,人们又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科学的揭示,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情报交流”、“文献交流”和“知识交流”。情报和知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借助于文献得以广泛传播;作为交流工具的文献,其内容蕴藏着情报和知识,图书馆利用文献为社会服务,实际上也就是进行着广泛的情报交流和知识交流。

图书馆学的体系和分支学科

当代图书馆学的主体部分是由理论图书馆学、实用图书馆学和专门图书馆学组成的,这三大门类下又有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

理论图书馆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领域,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研究成果看,它又有以下几个分支学科。

图书馆建设研究包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经验教训、组织原理、体制及图书馆网的类型和建立原则、图书馆立法、图书馆员培养、图书馆学学术研究的组织工作、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战略研究等等。

宏观图书馆学是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进行宏观探索、逐渐形成的分支学科。它研究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与文献信息系统的关系以及图书馆事业中的同族关系(包括图书馆之间的关系)等等。

比较图书馆学是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国别、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图书馆问题进行的研究。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分析原因,作出解释,并从中得出能够揭示客观规律的结论。

实用图书馆学是在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图书馆具体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而形成的一大门类,包括图书馆工作规律、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现代化等实际工作领域。

馆藏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研究图书馆对文献的收集和贮存等方面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多将藏书建设等同于藏书补充;70年代,研究范围扩大到从藏书补充到藏书组织的整个过程;80年代,人们对文献资源的审视角度放在全社会范围内,对藏书建设的研究扩展到研究文献资源建设。

馆藏建设和文献资源建设研究这一分支学科,主要探讨为符合图书馆任务和读者要求,系统地建立、发展、规划、组织馆藏体系以及文献保存、保护的理论与方法,进而研究系统、地区、全国文献资源的布局和文献资源的共享等。

文献分类与主题标引研究文献分类是文献整理的重要方面。对文献分类的原理、规律和科学方法以及分类表编制的研究有悠久历史并逐渐发展成为图书馆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主题法是文献标引和检索方法适应现代文献发展而产生的主题检索语言,主题标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字顺检索语言的原理以及主题词表的编制和利用方法等。

70年代末,中国学者从情报检索角度对分类法和主题法以及代码检索语言、自然检索语言等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探索它们影响情报检索效率的规律和提高检索效率的途径,并以此建立情报语言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

文献编目学是研究文献著录和目录组织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实用学科。由于文献编目是图书馆进行文献整理的一项主要工作,历史悠久,基础深厚,已发展成为图书馆学中较为成熟的分支学科。其中编目规则的制定、编目标准化、现代化是该学科中主要的研究课题。

图书馆服务理论研究图书馆服务的理论与方法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服务对象、读者心理、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效果评价、服务过程中的社会因素等问题。

文献检索研究文献检索是指从一个文献集合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信息的活动、程序和方法。它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深化和扩展,是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延伸和方法之一。文献检索研究的重点是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文献及其内部信息构成(贮存)方式、文献检索理论、检索系统和检索工具、检索语言和检索方法等等。此外,它还研究各学科文献的检索问题。

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我们可以把文献和图书馆都看成是一种技术进步的成果。特别是当代的图书馆,它是许多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图书馆现代新技术研究,内容包括探索图书馆由手工操作过渡到机械化、自动化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图书馆工作的自动化。

专业图书馆学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分别进行专门研究而形成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它以某一类型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不仅要根据理论图书馆学所提供的基本理论来研究该类型图书馆各方面的特点,也要按着实用图书馆学所提供的一般方法与技术来具体研究该类型图书馆的工作和管理问题,从而形成专门图书馆学的众多学科分支,诸如公共图书馆学、大学图书馆学、儿童图书馆学等等。

图书馆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方面与一些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交叉重复,在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中,都有着同族的关系;另一方面,图书馆学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自身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相互之间存在着应用的关系。

中国早期的图书馆工作和档案工作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档案学和图书馆学一样,它的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这种历史发展上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图书馆学与档案学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联系更加明显,诸如图书和档案的积累、整理、组织和利用、保管等重要环节,在理论和技术方法上都有很多共同之处。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大约在20世纪30~40年代才开始出现专门探讨情报工作的论文。图书馆学为情报学准备和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材料、理论原则和工作方法,对情报工作的许多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和总结,从而成为情报学得以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情报学和图书馆学在理论上都必须研究文献情报源,在实际工作中都必须利用文献情报的缘故。

在图书馆业务中,最先发展和逐步完善起来的一部分内容是目录工作,从文献收集、整理加工,一直到宣传推荐、检索和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要应用目录和目录学知识。

图书馆的现代化,以实现图书馆工作计算机化为中心。当代图书馆学中任何重大的研究课题,都需要将传统的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与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一些在多学科研究中都通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模拟法,以及逻辑思维中的分析、比较、分类、类比、综合、抽象、假设、归纳、演绎等等方法都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其中调查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读者研究、文献资源调查等很多方面。图书馆学研究中最常采用的是对图书馆实践经验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以及目录学方法。

总之,图书馆学研究是在不断吸取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发展的。新的科学研究方法还会不断出现,图书馆学研究也将随之更加深入。

图书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未来充满希望。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图书馆事业定将得到空前的发展,图书馆工作在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服务方面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THE END
1.您知道图书馆的书籍是如何分类的吗?一起探索一下~南京图书馆馆藏书籍超过1200万册面对浩瀚如海的书籍如何找寻所需文献资料?小编为读者朋友们整理了简单的图书分类法帮助大家高效寻书南图每排书架侧面都有分类指示牌所有书籍都是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门别类排架《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出版社:国家图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jQ5OTkzNQ==&mid=2651958574&idx=1&sn=30e20cd273122cc42f9b25bd05340256&chksm=8422ba1eb3553308621b456352fbfd0e211445f73aec4c24739d329841ba38794b3a3faf4f07&scene=27
2.图书馆基础知识.ppt图书馆基础知识.ppt,第二,图书分类必须归入最切合其内容和最大用途的类。在考虑图书所反映的学科内容的同时,还要根据本馆性质、任务、读者对象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将图书归入本馆读者最为需要的类。 有时一书的学科内容同时隶属于几个不同的类,具体归类时,就应考虑入哪一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112/5023002121002001.shtm
3.图书馆基础知识测试*1. 进入钱学森图书馆下面哪些行为不符合图书馆规定 【多选题】 在馆内吸烟、大声喧哗和接听手机 用图书或者私人物品占用阅览座位 在图书馆图书上圈圈点点,做标记 使用一卡通刷卡选座自习 携带别人一卡通刷卡入馆 未经允许在图书馆张贴海报、摄像摄影等活动 *2. 图书馆馆藏文献排架规则正确的是 【多选题】 采用https://www.wjx.cn/jq/7034971.aspx
4.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docx图书馆基础知识与理论 什么是图书馆: 据《中国大百科的内容:研究图书馆工作的环节、程序、方法和技术。 24、图书馆学研究的专门方法有: 图书馆统计法;把数学方法具体应用在图书馆研究中; 读者调查法;包括实地调查和书面调查两种; 移植法:借用一些比较成熟的科学或理论,对图书馆学进行研究; https://www.taodocs.com/p-770632902.html
5.图书馆学基础知识汇总图书馆学基础知识汇总返回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一、信息管理 1.信息 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是由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等所包含的内容,用以消除不确定性。 https://m.mayiwenku.com/p-30588466.html
6.图书馆学基础知识汇总.pdf资源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信息管理和知识传播的学科,其基础知识涵盖了信息的本质、信息资源的分布规律、知识的构成、文献的类型与功能,以及信息检索系统的运作。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析: 1. **信息管理**: - **信息**:信息是消除不确定性的工具,它存在于各种形式中,如消息、指令、数据等。信息的特性包括普遍性、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58157133/47064967
7.瓯图百科图书馆基础知识——读者证密码常常有读者询问读者证密码,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读者证密码的相关知识。 读者证账号密码有什么用? 瓯海图书馆各项服务,如:图书馆检索平台(OPAC)、电子阅览室免费上网、馆内无线网、活动报名、电子书、借阅书本等,全部通用读者证账号密码系统。 读者证的密码是多少? https://m.sohu.com/a/667924385_121124719
8.图书情报一点通[图书馆基础知识必备,新人必读]泰戈尔 《图书馆》 第一章 图书情报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信息 知识 文献 情报 第二节 图书 第三节 连续出版物 第四节 特种文献 第二章 图书馆 第一节 图书馆的机构组成 第二节 图书馆的主要业务 第三节 图书馆的主要服务 第四节 图书馆的类型与职能 https://special.chaoxing.com/special/screen/87427867
9.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精选8篇)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和发展了图书馆管理。什么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由此看来,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有如下不同:①理论基础不同。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76c6tmg.html
10.学好基础知识做好图书馆工作——对业务基础知识考核的思考【摘要】:<正> 震动全省公共图书馆界的业务大检查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这次大规模的活动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却足以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在这次大规模检查中,业务基础知识考核是人员考核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参加考核人员准备最充分的科目。考试成绩较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公共图书馆系统专业人员对图书馆基础知识掌握的状况.下面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TSGJ199006002.htm
11.厦门图书馆凡产生于1912年以前,内容为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方法是中国古代传统著作方式、装帧具有中国古代图书传统装帧形式的典籍,即中国古籍。 2.古籍的版式 古籍版式是指古籍版刻的样式。包括版面、大小题名、版框(亦称边栏)、界行、天头、地脚、版心、行款、字数、鱼尾、象鼻、书牌、条记、句读、插图等等。版式的概念出现https://www.xmlib.net/ztxx/gjbh/gjzs/jczs/
12.中国民航大学图书馆图书馆举办“咖啡基础知识”文化讲座 5月19日,图书馆联合云海书院咖啡厅举办“人文素养提升——咖啡基础知识”文化讲座,校内40余名师生来到位于明德馆一楼的云海书院咖啡厅,聆听讲座并现场品鉴咖啡,这是书香与咖啡香的交融,是一场在咖啡世界的漫游,是一次关于咖啡知识与文化的分享和交流。https://www.cauc.edu.cn/tsg/info/71774.jspx
13.图书馆工作总结(精选20篇)1.利用每周五下午政治学习的时间,进行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业务基本技能的学习,切实提高全体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使每个职工通过自身学习和单位培训,能熟练地运用图书馆知识服务读者,服务社会。 2.通过整治干部作风大讨论、大整改,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制定了作风整治大讨论、大整改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查摆问题,https://www.cnfla.com/gongzuozongjie/2750727.html
14.[公开]中央补助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基础支撑平台建设中标结果公告标的名称:中央补助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基础支撑平台建设 项目用途:实现各级公共图书馆及其他相关文化机构知识内容的权属认证、资产溯源,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技术保障,营造高度共享互信的知识产权环境。 简要技术要求:建设全网知识内容集中仓储省级节点,实现全国图书馆聚合效能进行增值提效;搭建一体化的数字资源采集、加工、管理、http://www.ccgp-beijing.gov.cn/xxgg/sjzfcggg/sjzbjggg/t20230717_1521619.html
15.公共场所卫生基础知识第一章 公共场所卫生基础知识 一、公共场所卫生知识 1、 公共场所的概念: 即供公众使用的具有围护结构的场所。包括:(1)人工的生活环境;(2)从业人员的劳动环境; 2、 公共场所包括哪些? (1) 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停车场、咖啡馆、酒吧、茶座; https://www.unjs.com/zuixinxiaoxi/ziliao/20170726000008_140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