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法式的英国贵族,历经五代人竟?将凡尔赛“搬”到了伦敦?

伦敦,一座古典和现代结合得如此完美的城市。

终年的雾气遮蔽了猛烈的阳光,却未曾隐去隐藏在大街小巷的浪漫与艺术气息。

位于新牛津大街罗素广场的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象征着维多利亚女王倾城之恋的V&A博物馆也曾静静诉说着一代女君的炙热爱情。

大英博物馆

V&A博物馆

对艺术的向往和执着,是英国的骄傲之一,是印刻在米字旗上的不朽光辉。

然而即便是以严肃、绅士和克制清醒为代名词的伦敦,也曾有一处保存着法式罗曼蒂克情感的古老建筑。

在那方静谧的居所,简朴中透着不凡,舒适与尊贵并蓄。室内装饰,既显奢华又无半点造作,如同古老诗篇中的低吟浅唱。

墙上悬挂的,桌上摆放的,无一不是匠心独运的艺术珍品,它们引领着思绪,穿越岁月的长廊,回到那遥远而精致的往昔。

华莱士收藏馆(内部)

WellcomeCollection

华莱士收藏馆

1私生子的意外开始

如果说谁的一生最符合维多利亚时代小说中的烂俗、套路剧情,那理查德·华莱士本人一定会高声呐喊并且坚定地指向自己。

毕竟他传闻中的祖父第三代赫特福德侯爵,就是《名利场》中阴险的斯坦恩勋爵和本杰明·迪斯雷利小说《康宁斯比》中蒙茅斯勋爵的原型。

从出生那天起,关于自己的身世的全部信息,华莱士只能确认其中一点,那便是他的母亲名叫艾格尼丝·杰克逊。

理查德·华莱士

1825年,小华莱士终于在母亲的带领下知道了自己生父的名字——这位当时头衔为博尚子爵、后来成为了第四代赫特福德侯爵的男人,理查德·西摩-康威。

然而很快,母亲便把他留在了赫特福德家族,永远抛弃了他。

第四代赫特福德侯爵,

理查德·西摩-康威

巴加泰勒城堡

巴黎巴加泰勒城堡是一座小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城堡,拥有数个法式花园、一个玫瑰园和一个橘园。城堡占地59英亩,为法式园林风格,位于巴黎第16区的布洛涅森林内。1835年,香波伯爵亨利将城堡卖给了第三代赫特福德侯爵弗朗西斯·西摩-康威。7年后,他的儿子第四代侯爵继承了城堡。

是的,华莱士是子爵传闻中的那位私生子。哪怕是在今天,这个身份也是不受欢迎的,何况是在那个更为保守的年代。

但或许命运就是这般的神奇,人性也是这般的难以预测,这个尴尬且上不了台面的身份,却成为了理查德建立自己艺术帝国的第一块基石。

2法式英伦梦

谈及华莱士收藏的起源,便不得不引出整个故事主角,赫特福德家族。

对于一个在英格兰和爱尔兰拥有无数财富和庄园的典型英式贵族家族来说,这个家族却怀揣着对法兰西不解之缘。

梅尔德沃特大道,艾尔伯特·克伊普,1650–1652,华莱士收藏

第一代侯爵,曾作为两国的桥梁,于1763年到1765年间,漫步在塞纳河畔,担任驻法大使。

塞纳河畔的风光和凡尔赛宫中的辉煌在老侯爵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于是他的子孙后代都成了法式浪漫的忠实追随者。

尽管坐落于英国,但华莱士收藏馆却充斥着浓厚的法式风情。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席卷而来,旧王权的辉煌一夜之间化为尘埃。

大革命让法国社会与经济天翻地覆,许多昔日显赫的收藏家不得不忍痛割爱,将珍藏的艺术品逐一拆散,换取生计。

大笑的骑士,弗兰斯·哈尔斯,1624,华莱士收藏

龙虾静物,扬·戴维兹·德·希姆,1643,华莱士收藏

艺术家的儿子提图斯,伦勃朗,1657,华莱士收藏

于是,市场上18世纪的法国艺术品泛滥成灾,那些曾象征旧制度辉煌的艺术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备受冷落,仿佛被贴上了耻辱的标签,价格在19世纪初的几十年里一路走低,渐渐被世人遗忘在角落。

时光流转之间,故事来到第三代侯爵和他的儿子,也就是华莱士的父亲。第三代侯爵可谓拥有一双鹰一般的慧眼,乱世淘金是他的拿手好戏。

17世纪中叶威尼斯风格玻璃高脚杯,华莱士收藏

第三代侯爵去世后,第四代侯爵理查德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从1840年开始,他便不断以低廉的价格收购流落于市集和田野间的沧海遗珠。

古罗马主题陶瓷酒器,意大利乌尔比诺著名的Fontana工坊,1574,华莱士收藏

倾听的家庭主妇,尼古拉斯·梅斯,1656,华莱士收藏

而这种近乎于吹毛求疵的高要求和挥金如土的购买方式,也确实带来了喜人的结果——他的收藏囊括了17世纪几乎所有最优秀画家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后来的庞大艺术帝国,便从这一时刻初具雏形。

3一段故事五代人

到了理查德·华莱士这一代,24岁那年,他便成为了第四代赫特福德侯爵的古董经纪人之一。

尽管在外人面前他们永远无法坦言父子关系,但第四代侯爵却对华莱士相当器重,他几乎将自己毕生所学的艺术知识传授给了这个年轻人,毫无保留。

好撒玛利亚人,伦勃朗,1630,华莱士收藏

玛丽·罗宾逊夫人(佩迪塔),托马斯·庚斯博罗,约1781,华莱士收藏

华莱士不负众望,他代表父亲游走在各大拍卖场,亲身参与其中。

布莱辛顿伯爵夫人肖像,托马斯·劳伦斯,1822,华莱士收藏

沉睡的农民,阿德里安·布劳威尔,1630–1638,华莱士收藏

华莱士的品味来自于父亲,自然也与父亲乃至整个家族的收藏方向相符合——18世纪的金盒、塞夫勒瓷器、细密画、半宝石硬石、武器和盔甲以及当代法国绘画和雕塑。

他们更偏爱小型且做工精美的艺术品,尤其是各种镀金烛台、银质餐具和皇室贵族才能享用的镶满宝石的精巧首饰盒和鼻烟盒。

向下滑动查看

孔雀翎鼻烟盒,让·杜克罗莱,1744,华莱士收藏

费迪南德·罗斯柴尔德男爵曾经这样评价理查德·华莱士:

“理查德先生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无处不在。每当欧洲大陆有公开拍卖时,理查德先生就会到场;当英国需要购买一些特殊物品时,华莱士先生就会出现。他的判断无可挑剔。"

阿瑞斯与维纳斯,弗朗索瓦·布歇,1754,华莱士收藏

日出,弗朗索瓦·布歇,1753,华莱士收藏

尽管所有人都矢口否认这段骇人听闻的丑闻,康威也表示自己从未有什么孩子,但他依旧在遗嘱中将自己的收藏品和大部分未继承遗产的财富留给了华莱士,而不是留给继承侯爵头衔的远房表亲。

菲利普·勒罗伊肖像,安东尼·凡·戴克,1630,华莱士收藏

巴黎牧羊人,安东尼·凡·戴克,1628,华莱士收藏

华莱士与第三代和第四代侯爵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情有独钟——不论是璀璨的珐琅,还是透明的威尼斯玻璃,每一件艺术品都能触动他的心弦。

意大利的陶器、雕塑,还有欧洲古老的武器与盔甲,更是让他如痴如醉。

他甚至珍藏了英国最为精致、装饰繁复的王室盔甲,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华莱士收藏馆的武器及盔甲展厅(局部)

华莱士收藏馆的头盔(部分)

在法国的艺术市场中,这种复古而庄严的艺术品备受追捧,无论是出于商人敏锐的嗅觉,还是单纯的艺术热爱,它们都是无价之宝。

同年,纽韦克尔克伯爵决定将他的全部珍藏托付给华莱士,那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约800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艺术品,以及那些见证过无数辉煌岁月的王室武器与盔甲。

华莱士收藏馆的全套盔甲(部分)

在华莱士接手的藏品中,有30件文艺复兴时期的陶器格外引人注目。而他对这些色彩斑斓、锡釉闪耀的陶器爱不释手,不久后又收集了100多件同类珍品。

它们大多是istoriato陶器,每一幅画面都讲述着古典神话中的动人故事。

华莱士收藏的istoriato陶器

在这些陶器中,有一件对华莱士来说意义非凡。

那是一个巨大且富有光泽的陶瓷盘,上面骄傲地刻着“1525年,古比奥,GiorgioAndreoli大师工作室制”。

据说,盘子中央的精美画作出自他们团队中最杰出的画家FrancescoXantoAvellidaRovigo之手。

洗浴女子陶瓷盘,FrancescoXantoAvellidaRovigo,1525,华莱士收藏

1872年,华莱士在巴黎阿莱格尔拍卖会上拍得57件拍品,其中最不寻常的是一对金酒杯。

杯底为蓝色,色泽鲜艳,用珍贵鸟羽毛制成,采用中国传统的填翠技艺,并饰有宝石和珍珠。据说这对杯子被乾隆皇帝用来在北京颐和园庆祝新年,意义非凡。

中国清代皇家酒杯,未知,1739–40,华莱士收藏

70年代开始,华莱士的购藏次数逐渐减少,到了80年代几乎停止了,这并非是因为财力或者爱好的衰减,更像是对如今所拥有的艺术收藏的心满意足。

他几乎将所有艺术品都保留在位于曼彻斯特广场的赫特福德宫,这栋房子曾经是父亲留给他的联排别墅。

直到人生的最后三年,年过70岁的他重返巴黎,并在巴加泰勒宫去世,就像他的父亲一样。

Jean-HenriRiesener的圆柱形书桌,华莱士收藏

Jean-FranoisOeben的梳妆台,华莱士收藏

或许临终之际,他唯一怀念和牵挂的,便是他一生都未曾获得的父爱,和父亲留下的宝贵遗产。

同年,华莱士爵士的遗孀朱莉·艾米莉·夏洛特·卡斯特尔诺将全部藏品遗赠给了国家。

在华莱士留下的遗嘱中提到,宅邸中的所有藏品都将永久性向公众开放,藏品可以借展,但绝不能离开赫特福德宫。

1897年,华莱士收藏馆在原有的赫特福德宫上落成,1900年开始,政府正式承诺向公众永久开放此处,曾经的私人宅邸和收藏,终于并入了英国艺术史,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今,这座收藏馆已经坐拥了25个展厅、约5500件艺术品,收藏体量之惊人,即便是在国家博物馆面前也不输光华。

华莱士收藏馆正门

曼彻斯特广场的赫特福德宫,约1812年

从小而精美的18世纪瓷器、雕塑和金鼻烟盒、利摩日珐琅、玻璃工艺品和青铜器开始这段视觉盛宴。

提香、凡戴克、伦勃朗、哈尔斯、委拉斯开兹、庚斯博罗和德拉克洛瓦等艺术大师的作品总让人无法忽视。

华莱士收藏馆内部(局部)

甚至有一些听起来只存在于教科书上的作品,如布歇的《蓬巴杜夫人肖像》和《秋千》,静置此处,诉说着属于华莱士的个人传奇。

蓬巴杜夫人,弗朗索瓦·布歇,1759,华莱士收藏馆

秋千,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1767-1768,华莱士收藏馆

或许这便是古董藏家的魅力,他们不是作者、不是缪斯,却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巧妙地走进了只属于艺术的世界。

THE END
1.在冬日感受美的温度,“与美为期:威廉·莫里斯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展秋末冬初,从槭树红到银杏黄,威廉·莫里斯首次从伦敦来到上海!在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以下简称“世博会博物馆”)再次携手英国维多利亚与艾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30860
2.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美好火花“希望大家都来看展,你们一定能从中感受到美好。”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馆长刘文涛坦言,此次展览让人们再次思考,在技术高速发展、生活节奏飞快的当下,如何捕捉、留存生活中的美好,怎么让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她相信这对于每一个人都有意义,对于上海建设设计之都也颇具启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302460662021284&wfr=spider&for=pc
3.《上图书馆》课件(共23张PPT)2022(上图书馆的经历)(详写)第三部分(9-10):引用台词,赞美图书馆 (英国博物馆圆形图书馆)第一层(4-5)中学时代,“公林书”打开我阅读英文原著的新天地。第二层(6-7)大学时期,清华图书馆带我进入知识和情感的深层世界。第三层(8)包德林图书馆见证了我从苦闷沉郁到豁然开朗的心境变化。文本研读1、文章开头引用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2371128.html
4.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王佐良《上图书馆》公开课教案(通用第一部分:(1-3)上图书馆之乐; 第二部分:(4-9)上图书馆的经历; 第三部分:(10)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 6、全文分析 1、文中主要记述了哪几个图书馆? 明确:“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 明确:时间顺序。(作者是按照自己的http://mip.yuwenmi.com/jiaoan/gaoyi/2243901.html
5.英国大英博物馆所以申请必须提交给该博物馆的评估机构。评估机构是英国英格兰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苏格兰博物馆委员会、北爱尔兰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和威尔士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委员会(CyMAL)的区域机构;而对于全政府资助的国立博物馆,英国博物馆、档案馆委员会(MLA)自身就是评估机构。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w047n6.html
6.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习与练习(统编版)08《上图书馆》(教师版1.厘清思路:文中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的? 明确文中主要记述了四个图书馆,分别是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 图书馆。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的。 2.把握主旨:本文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自己上图书馆的经历,总结了自己在国内和国外上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821/8065133064006121.shtm
7.◇专题2020013◇工业旅游综述与报告今天中国的工业旅游明显呈现出9种发展模式,包括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模式、矿业城市发展模式、高技术行业知识科普模式、都市工业园区发展模式、老字号企业品牌提升模式、现代制造业科技展陈模式、工艺品行业购物模式、酒庄酒业乡村叠加模式和各类工业博物馆展陈互动模式。今天的工业旅游显示出三大产业特征:越来越强调跨界融合、越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007/t20200710_434051.htm
8.如果一天看五件藏品,大概需要八万年才能看完大英图书馆的所有馆藏。《阿伦德尔抄本》作者/创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 图源:大英图书馆 02 250年的辉煌过去 大英博物馆圆形阅览室 图源:大英图书馆官网 大英图书馆是英国的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图书馆之一。大英图书馆的历史有250年。前身是1753年成立的大英博物馆图书馆。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816091292500003
9.2024英国大英博物馆旅游攻略大英博物馆自助游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与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同列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馆内收藏了世界各地的文物、图书珍品600多万件,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自1753年成立至今,不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BritishMuseum.html
10.大英博物馆湖南博物院在大中庭中央的圆形白色建筑是“阅览室”(Reading Room),对公众开放。这里原本是大英图书馆的一部分,在大英图书馆扩充另址新建之后,这里成为专门收藏与世界文化有关的参考书籍,游客进入阅览室可以欣赏玻璃圆顶,环形墙壁的藏书架。 阅览室 阅览室内景 大英博物馆展馆 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7900
11.盘点世界上最著名的十大图书馆中外文化双语阅读1972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建立大英图书馆;此前,它是大英博物馆的一部分,卡尔·马克思曾在著名的圆形穹顶阅览室编著《资本论》,同样在那里读过书的名人还包括王尔德和圣雄甘地。大英图书馆的新馆址在伦敦圣潘克拉斯区,馆藏包括:《古登堡圣经》的两个版本、《林迪斯法恩福音书》、达芬奇的一本笔记,等等。 翻译:旭旭、Frhttps://www.kekenet.com/read/201606/448891.shtml
12.科学网—旁观马克思脚又龙脚印驴马脚印人类脚印及科学网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圆形穹顶图书室有固定座位的说法,出处不详,却由来已久,英国作家戴维·洛奇笔下,就有中国人到大英博物馆围观马克思固定座位的场景(《大英博物馆在倒塌》,张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据说连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英时也曾问及(《剑桥流水:英伦学术游记》,刘兵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https://wa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do=blog&id=986336
13.经典赏析:王佐良《上图书馆》第五部分(第9-10段),在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中的升华体会,感悟上图书馆的奇趣。 6、全文分析 1.作者回顾了他上哪几个图书馆的经历? 明确: “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 2.作者是怎样回忆图书馆的乐趣的?他的乐趣表现在哪里? https://www.meipian.cn/4xeyycfp
14.英国没有做过这十件事情不算你来过牛津植物园(Botanic Garden)是英国最古老的植物园,它的面积很大,花草都很精致 ,全年开放供游客观赏。 7. 参观瑞德克利夫拱形建筑物(Radcliffe Camera) 作为牛津最知名的地标,这个新古典主义建筑建于18世纪中叶,以容纳瑞德克利夫科学图书馆。它仍然是全市Bodleian图书馆综合体的一部分,独特的圆形圆顶可以从数英里以外看见。https://www.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166141.html
15.牛津大学图书馆到底有什么地方吸引人英国留学第三类是牛津大学公共图书馆,它也包含了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如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史博物馆等,中国研究中心图书馆亦属此类。在图书馆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博德利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该馆位于大学城中心,是牛津大学最主要的公共图书馆,也是仅次于大英图书馆的第二大英国图书馆。https://www.eol.cn/liuxue/wenda/yg20240520470008.html
16.英国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博物馆及排名分析其中最大的博德利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仅次于大不列颠图书馆),于1602年开放,比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早150年,现有藏书600多万册,拥有巨大的地下藏书库。剑桥也有近100个图书馆,藏书约500多万册,每年购书经费约300万英镑(折合4000多万人民币)。根据1611年英国书业公所的决定,英国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图书都必须免费https://www.liuxue86.com/a/2533159.html
17.天津旅游必玩的十大景点它将结束中国没有一座与海洋大国地位相匹配的综合性国家海洋博物馆的历史,这也是其地位堪比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原因。国家海洋博物馆承担着重塑中国海洋价值观的重任,不仅是天津滨海新区的文化地标,更是中国海洋事业的文化里程碑。 6、滨海图书馆 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3700平方米,设计立意“滨海之眼”和https://www.visitbeijing.com.cn/article/4DYtnc3eOyY
18.13.2《上图书馆》课件2024《对话》英译本,西洋哲学 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 16、17世纪诗剧等等 新世界, 一片灿烂 英国牛津大学 包德林图书馆 亨福莱公爵室 建筑华美、照明差、 中古僧修习的遗风 犹存 古籍 不平静—— 心境豁然开朗 英国博物馆 圆形图书馆 建筑华美、气象 万干(引用台词) 感叹我来研读课文思考:第1段引用西蒙娜·https://m.zxxk.com/soft/48269972.html
19.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TheBritishMuseum)位于英国伦敦市大罗素街,是世界上首家国家级公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现今的主体建筑建于1852年,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作为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收藏了来自全球各个时代和地区的超过800万件珍贵文物,涵盖了人类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领域,包括埃及古代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亚洲https://ispeak.vibaike.com/glopedia/489/
20.英国政府: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展览将进入中国BBC本周报道,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在访华时宣布,将投入700万英镑促进中英文化交流,让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泰特美术馆的珍贵藏品得以在中国呈现。 作为计划之一,大英博物馆将获得75万英镑的资金,用于在中国大陆举办「百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巡展,此前,这一展览已在阿布扎比、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展https://art.icity.ly/entries/vyqnpry
21.十年来首次!大英博物馆圆形阅览室将开放大英博物馆圆形阅览室将开放 几乎每个到伦敦的人都会去大英博物馆一睹代表人类发展历史的众多珍稀藏品。但你知道吗?大英博物馆内有个神秘的地方,十年来都未曾向游客开放过,这里就是博物馆的中心位置:圆形阅览室(Round Reading Room)。 . 圆形阅览室的前身是大英图书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设计灵感来自罗马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147021473?bizType=29
22.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复本数1 在馆情况1 预约情况无 引文(英) 罗宾·汉森著.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M]. 王冠群译. 南京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4.点此复制 馆藏地址 条形码目前状态卷册号馆藏地址架位信息 H408192在馆奉贤新馆中文书库3楼 1排7列1层https://lib.ecust.edu.cn/zh-hans/book/95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