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典藏功能的相关综述及思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CAFAArtMuseum

本文分“藏品管理与保护”、“藏品帐目、档案”、“藏品展示研究”三块,主要以“藏品管理与保护”为主,围绕:1、收藏;2、藏品库内/外配置和藏品存放要求;3、藏品管理制度;4、修复;5、数字化的美术博物馆五方面展开。

一、藏品管理与保护

1、收藏

收藏概念、程序与制度

关于收藏,李军《“收藏”的观念》1一文里,对收藏进行了观念史的考察。他就“什么是收藏?收藏什么?为什么收藏?”三个大问题,通过东西方、古今史的发展演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作者终究的方向偏于通过“收藏”观念问题的探索引向人类学考察,至于怎么收藏?尚未做讨论。

美术博物馆到底该收藏什么,呈现给观众什么?这取决于美术博物馆的政治性(广义上的,如性别政治、环保政治等),而典藏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政治性的。所以,美术博物馆的收藏应该是民主的、客观的、科学的,并以合理、严格的制度来保证。

这就是下面的问题:怎么来收藏?首先要有收藏的程序、制度。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简述如下:

一般的工作程序是:1、美术博物馆提交收藏计划(长期和短期)以及重大收藏项目,交收藏委员会专家审议;2、审议通过后,收藏委员会对要购藏或接受捐赠的艺术品进行真伪和收藏价值鉴别,并提出参考价格,再按收藏经费审批权限审批;3、执行委员会依据收藏计划执行;工作人员按审批具体办理,签订收藏/捐赠协议,并对艺术品登记造册。4、收藏品入库登记、保存。5、为捐赠者或艺术家颁发收藏/捐赠证书。

收藏对象/方向

首先,收藏的对象毫无疑问是艺术品,还有档案(手稿、信件、草图、合同等)间或艺术家使用过的创作工具。

那收藏的方向是怎样的呢?

典藏是美术馆各项功能的重要核心部分,它代表了美术馆的类型与风格。每一个美术馆都会根据自己的收藏定位收集艺术品,并且其质量直接决定了美术馆的地位。

在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外的美术馆除了原有的家族或皇家收藏的古代美术作品外,国内外新的收藏方向就是当下,只是定位不同。同时,美术馆的馆长也会因为个人的趣味而影响美术馆的收藏方向。

《博物馆的美学经济》向我们展示了国际上22所颇负盛名美术馆的收藏特色,以及他们过去、现在、未来的取向。3

在《美术馆的可能性》里,提到“就藏品内容而言,大名类美术馆理所当然的以古美术为主,后来的财团类也是如此倾向......越晚设立的美术馆,收藏品则多以西洋美术为主,特别是现代美术发展......”4

所罗门·古根汉的私人收藏走向是“现代艺术”。在前后4任馆长的经营下,古根汉美术馆除了持续购藏优秀作品,并争取到许多收藏家捐赠丰富藏品,组成了古根汉包含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后期,足以阐释欧美自现代主义以降艺术史发展的傲人典藏。5

李军在其《美术学院陈列馆与沙龙:博物馆展览制度考》里,介绍法国学院的收藏包括复制品、学生获奖作品和院士入选作品三部分。

在《美术馆》里,时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先生介绍广东美术馆馆藏时说“广东美术馆是1997年落成的......藏品是从零开始的。我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进行了较系统地收藏;对20世纪中国版画系列收藏,对摄影艺术进行了系列化的收藏。”6

可见,美术博物馆的收藏都是流传有序的并都在努力建构自己的收藏系统。系列的收藏对于研究提供了丰富和流畅的资源,这可以带动美术馆的研究和教育的发展。以此形成良好的循环。

美术博物馆的这些收藏也将直接导致艺术史的研究。美术博物馆对每一位被收藏艺术品的艺术家都该怀有感恩的心,作为回馈应努力做到让他们除了放心的交予我们美术博物馆外并以被收藏为傲,才是我们的目标。

收藏方式/经费问题

艺术品的收藏方式有多种:购买、接受捐赠、交换、共同收藏、托管等。

鉴于艺术品的价格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繁荣、拍卖公司及艺术经纪人积极运作而不断飙涨的压力,欧美的美术馆开始发展出一些特殊模式来争取典藏。政府出资补贴,请收藏家捐赠,或是由赞助人买下作品再转赠给美术馆是最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方式;还有一个常用的方法,是由赞助人/机构团体先资助头期款助美术馆取得作品,再由同一赞助人/机构团体付分期的捐赠款,分数年摊平不足款项;此外,一些历史悠久、名闻遐迩的美术馆(如洛杉矶郡立美术馆),则由富有的支持者组成委员会,成员每年共同赞助高额款项让美术馆得以购藏大师级作品。

在《全球古根汉效应》里蔡昭仪介绍了一种有趣的模式——由美术馆群共购作品。古根汉姆与德意志银行合作的柏林分馆,自1997年开馆时就发展出藏品共购的模式。7此外,如2002年美国纽约的惠特尼美术馆、法国巴黎的庞毕度美术馆及英国伦敦的泰德现代馆,三馆共同出资购藏了比尔、维欧拉德录像装置作品《本世纪的5位天使》,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三方共摊购买费用并拥所有权、展示权,减轻了各自的经费压力,而在共负维护、保存、修复之责的需求下,也同时构起人力、技术与专业相互支援的管道,这样的模式使典藏品发挥了多元的边际效用。8

典藏品向来是美术馆的一项重要的财政支出项目。在所费不赀的购藏经费外,还要维护、修复等,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此种群体共购作品的方式减轻了各馆的经费负担,但在管理上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典藏品来说应该是同等重要的。故此种方式的可操作性并不高。

目前,国内各大美术博物馆除了政府补贴、艺术家捐赠,也在以其他方式争取收藏。

具体到收藏品的价格,各地各馆不一,但美术博物馆的行为将对社会具有指导意义,故应慎重决定。

2、藏品库内外配置和藏品存放条件

藏品库内外配置和要求

在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先是一些理念上的认识,比如认为硬件建设中在功能分区布局上,要有个怎么更合理化的问题,基建的室内结构和功能分区的布局上都要讲究学问,都要到位。

在画库的建设上,笔者认为他充分考虑到了画库位置的选项合理性,画库与展览陈列大厅、作品修复室、作品摄影室、展览作品的接展室和作品的周转库房要连接与贯通。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藏品在各个环节的安全性。

另外,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空调系统。由于画库要求恒温恒湿,所以空调举足轻重。如果画库不是在单独的建筑体系内,而是与美术博物馆的其它部门存在于同一建筑体系内,空调系统的清洁和卫生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有霉菌类进入了空间,整个空调系统都会被感染,由此及引发藏品对霉菌的感染,并且空调的这种感染目前看将是永久性的。

藏品存放条件

关于藏品的存放、保护,必然牵涉几个关键词:材质、温湿度、光照、存放实体、展示、运输器械。

另外,并木诚士又提到,“由于以纸、绢为素材的东方美术经不起温湿度的变化,即使展示空间完全空调控温,只要一下雨在湿度上就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所以还会再将作品放进展示柜里为保护。此外,照明度也是同等重要。除整体照明外,有时也会特别打光,但这也必须考量作品材质加以限制。工艺品类的小件展品由于防盗考量会使用展示柜。此外,较大型的展示空间大多会设有可动式展示墙面,随着展品的数量、大小或形状加以变化调整。壁面的颜色与展示柜虽然随着展品有所不同,但天花板和地板大部分都是采用比较平和、不刺激的颜色,日本的美术馆则多采用无彩色系,大红大绿的壁面一般比较少见。”12

上述内容算是明确提出的保护措施但深入的研究或者翔实的数据要求方面作者并未做进一步阐释。

丁宗江先在《对美术博物馆油画藏品保管与修复的认识》13里对油画的保管与存放问题,从油画材料和环境、气候、展览环境因素角度做了扼要说明。

温度应在20°C(±2°C),相对湿度则在50%(±5%)光照应为紫外线含量不得超过75微瓦/流明,拒绝自然光的使用。隔绝灰尘和油烟。防虫、防霉:作品在入库时,应进行12小时缺氧环节的处理,或使用不同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虫害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笔者认为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下的温湿度差异比较大,故各美术博物馆对温湿度的控制采取不同的措施,加湿或除湿各不相同,但对藏品存放的温湿度基本要求应该相同。

由于中国画大多绘于绢或纸本材料上,当温度超过18°C后,虫害就开始出现。故笔者认为藏品库如果能根据艺术品材质的不同分别设定温湿度会更完好。但具体科学合理的数据有待探讨。

藏品的存放设备,需根据不同的类别、材质作不同的要求。丁宗江特别提出了“油画作品不可采用封闭式密集柜网架,它对油画作品的损伤性不可低估。密集柜结构是密封性的网架,网架之间空气不流通,对温度和湿度也无法控制,易使油画作品表、背面层产生霉变点”的观点。我们在建设和配置藏品库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纸/绢质类作品,他认为要远离直射的阳光和散射的人造光。应平放在大的抽屉或箱子里,每件作品都应该用蜡纸、玻璃纸或无酸纸隔离,用纸带分装。

对馆藏品的陈列及布、撤展常态工作中专业搬运设备的使用,他也提出了相对的数据和规范。

至于具体防虫害的技术,以往各美术博物馆都采用樟脑丸,但它的挥发性物质对人体有害,故目前越来越多的美术博物馆对纸、绢本的藏品开始使用用中药炮制的杀虫纸,或者是进行无氧处理。

照明除了灯光的要求外,电线接头要全部采用隔爆处理,以减少电器火灾的发生。

美术博物馆库房的建设和藏品存放都应该有科学的理论、技术支持,并且在建馆时就需要对其有一个前瞻性的规划,毕竟库房位置、面积和配套设施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藏品的延续。

3、藏品管理制度

藏品收进来以后,一系列的严格管理将是对藏品保护的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关于美术博物馆艺术品的展览和交流事务中,会牵涉到藏品的外借和馆内出入库以及临时寄存等事宜。故馆藏品的外借及出入库管理就被提上日程了。

李军先生的《博物馆之间艺术作品外借与交换管理的基本原则》(译文)15里,就对藏品外借以及藏品的押运、赞助等大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

丁宗江先生的《对美术博物馆油画藏品保管与修复的认识》16里,对艺术品外出展览时的出入库制度也做了详细说明。藏品的管理要严格做好作品出入库制度,在作品外出展览时:1、每幅作品都应仔细检验、照相和文字记录备案,作好作品清尘,提前24小时喷射物体保护层;2、作品出库后,进行规范的作品包装程序,同时做好绘画作品入箱准备,等待接收方或海关检验;3、作品外展回库时,对作品要仔细检收比较,再对作品进行彻底清尘处理,然后把作品放进缺氧封闭箱进行12小时杀菌处理,防止微生物带入画库。然后做好作品进行登记,方可入库。

藏品的管理内容,大致涉及如下:

1、藏品库管理:温湿度、光照、安全明确要求。

2、人员管理:严格的人员进出藏品库制度以及钥匙、密码管理制度。

3、事物管理:新藏品入库程序、藏品进出库详细编目(包括馆内出入库登记、寄存艺术品出入库登记、藏品外借管理办法及协议)、藏品及艺术家档案、藏品图像馆内外使用申请及协议、藏品研究申请。

新藏品的入库要有严格的程序:

1、清洁消毒:对藏品进行清洁除尘、防蛀。

3、查验作品:作品是否完整,是独幅作品还是系列之几,作品表面完好程度、有无破损、破损程度、有无外框,均应认真检查并做文字、影像记录。

4、拍照:对作品画面拍摄完整、清晰的影像。

5、入库:根据作品分类贴标签。依据材质入不同库,选择合适存放设备,国画及纸上作品应同时放防虫用品。

6、录入数据库:以上资料准备完整,录入藏品信息管理系统。(这项业务大多数美术博物馆都已具备)

4、修复

从技术性角度分析问题的,有丁宗江的《对美术博物馆油画藏品保管与修复的认识》17。他对修复设备逐一做了翔实介绍,并通过对国内民国和新中国以来油画颜料的质量、艺术品的维护状况的举例,强调油画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以及科学修复的重要性。他认为:“油画修复工作的原则是‘修旧如旧,保持历史性’,无原则的追求全新面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修复要有依据,也不要一味追求油画修复后的那种直观的美观和视觉效果,”对修复工作质量的认识,应不受修复者个人审美观的影响。

丁宁在其《艺术品的修复:一种独特的文化焦点》18里从一、修复的观念与理论话题;二、修复的价值及限定;三、修复的阐释学含义;四、修复作为文化事件;五、修复的前景五个方面讲述了修复的理论认识和技术的运用都有进一步深入的巨大空间。

丁宁提出的口号是:古老的就是美的。认为是否将艺术品看作是一种生命的形态,是否尊重艺术品本身的历史与审美的涵义,是艺术品修复中的核心问题。

江郁之《油画修复观念思辨》19里先讲到了意大利美学家切萨莱·布朗迪的《修复理论》,是根据历史学、自然科学、美学、材料学的特征来探讨艺术品和修复艺术品行为的方法论。布朗迪强调:没有理论意识的修复,是导致一切(修复)事故的主要原因。这点与丁宁提出的理念都是相同的。

他分别讲了:

1、西方绘画原品修复中的表象主义立场:更多的以恢复画面的形、色和构图的完整作为修复的理由。根据是原品理念的完整和美学性价值上的复原。绘画中呈现出自然形象的重要性一直被放在首位,修复成为复原原有形态的行为。

2、唯物主义立场:唯物主义的修复方式的对象专门针对“实体性客体”的质料,唯物主义的修复立场追溯原品的本源是非人为改变的原始状态,原品的自然劣化属于原品内在(质料)性质的一部分。

3、审美因素与历史价值的考量:表象主义和唯物主义从两种不同的出发点同时表达了对原品的尊重,哪种方式才最能体现作品的原创意图和原品本质,人们在寻找视觉艺术中——绘画修复问题的解决方法。

美术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修复、研究综合体系,应该是技术和完整的艺术研究和修复方案的结合的研究。

5、数字化的美术博物馆

用数字化缓解藏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

美术馆收藏艺术品的最终目的应该不是让它们冰冻在库房里。它们应该被用来研究、展示、教育,使之价值得以彰显。

蔡昭仪认为“典藏品成为一种可资交易的动产资源,以馆际巡回或长期租借的方式提供给其他分馆使用,如此一来,不但有了化零为整的巨大利润,亦舒解储存空间不足、藏品利用率过低的压力......”20

对典藏品的这种研发利用尽管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创造客观的效益,但是,对那些珍贵的藏品的保护来说,却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为藏品的保护需要适宜的环境,所以藏品尤其是时代久远的藏品采用蔡氏的这种展示形式,是对作品的伤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展览与藏品保护的一个不可调和必须面对的矛盾。而数字科技带给我们了一个缓解问题的方法。

数字化的运用,是近代博物馆在挖掘藏品利用上的一大进步。使藏品的管理机能得到改进,并使得藏品的资源共享得到了实现的便利。“比如卢浮宫美术馆目前已有35000件以上的典藏品可供上网查询,也将逐步完成全馆165000余件典藏品全部数字化网络共享。”21在网络世界里,美术馆应如何定位的问题,也在並木诚士、中川理的《美术馆的可能性》里被提出了。他们也认为网络带给了美术馆和公众很大的便利。

此外,並木诚士、中川理将复制品问题郑重提出了。典藏品的保护与展示问题再次成为了矛盾的焦点——“若保存真是必要的话,那就应该停止一切的公开展示。”22美术馆是供观众欣赏作者亲手绘制作品的场所。但典藏品的公开展示将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如果要将藏品流传百世,那就应该保护的彻底,不再展示。此时,复制品的展示似乎是无奈的理所当然了。

在真实的典藏品展示前的感受是永远无法被虚拟的作品所取代的。它所创造的三维空间现场感,及作品的肌理、色彩等都是令观众更能受感动的。但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各种空气、光的污染以及温湿度的变化都会造成艺术品的损坏。故以高清晰的复制品代替部分藏品展示,笔者认为可以适度操作。

另外,由于艺术家的创作规模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大型的艺术品收藏对美术博物馆的库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件作品占据大半个库房,甚或不拆装都进不了库房已足够大的门。如此一来,数字影像的功能可帮我们解决些许问题,至少,艺术品因各种因素无法被收藏或继续存在,可以通过影像来留存,未曾观瞻过实物的观众可以通过三维数字影像弥补遗憾。

藏品数据信息化后的管理及要求

关于美术博物馆数据化的建设,早在几年前国内各大美术博物馆就已大热,如今业已普及。

笔者认为数据化的建设首先是满足美术博物馆收集、保存、查找、编辑、发布信息的需要,但同时也应该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众,只有通过出版或网络公布于众,这些数据信息才真的具有了社会价值,否则,它们的存在对社会而言毫无意义。

数据建设包含信息创建、采集、加工、存储和传输,而藏品信息的采集要包括文字和图像、视音频等内容,同时要求格式统一。在此强调一点,关于拍摄,鉴于保护藏品的考虑,次数应降到最低,所以更需要整体、统一规划:

1、统一的风格(自己美术博物馆的风格而不是摄影师个人风格)

2、统一的尺寸

3、统一的文件命名、编目

4、统一的影像格式

5、用专业的LED灯光拍摄

6、档案影像和出版影像拍摄要有区别

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的使用权限、安全性存储、编目和图片的使用是基本问题。

二、藏品帐目、档案

上述内容在此简要叙述一下。

这里的总帐号是每件入藏艺术品的身份证号,终身有效,不可替代。关于藏品的注销必须慎重,要经过严格的上报、审批、专家论证后方可决定。

关于流传经历、著录、获奖、出版、展览资料等指标信息可以根据总帐号单独建立藏品档案袋,资料可以随时补充。

无论是账本还是档案,都应该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格式。

过去沿用的藏品档案卡因电子信息的出现慢慢被替代,逐渐退出使用的舞台,但这些却是历史的痕迹,应该被保留存放,专作为藏品档案的档案。

三、藏品展示与研究

安娜·索菲·格拉辛(Anne·SophieGrassin)著,李军译的《令观众在展品与文字说明卡之间周旋的技艺》26一文,论述了展品说明卡(展品标签)的清晰展示,与观众个人阐释接近博物馆所欲传达的主题一致的重要性。这其实就是藏品资料信息在一种转化的空间里以另一种方式的传达。

而刘曦林提到藏品研究的问题时认为美术馆的研究相对于一般学院的、艺术研究院的美术研究,其特点和优势就在于“我们直接接触作品,直接接触藏品。我希望作为美术馆......它是应该向学者或者向美术学院的学生开放的。”28

在同一座谈会上,香港康乐文化事务署的曾柱昭发言“博物馆应该多和大专院校合作,做研究计划,香港艺术馆成立了香港艺术家的资料库,收入了1200多名香港艺术家的资料和一手材料,以作研究和编撰文献之用。这些材料的整理也可以发动大专院校的学生做初步的工作......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利用互联网转载我们的藏品。这是一个令博物馆运作增加透明的方法。”29

我们时刻记得:艺术品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

作者|李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原文刊载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年鉴2008/2009》

编辑|郑丽君

注:

1《美术馆》总第七期p24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2《美术馆》总第十一期p004,(2006年B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3《博物馆的美学经济》p1,刘惠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北京第1版

4《美术馆的可能性》p49,並木诚士、中川理著,蔡世蓉译,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初版

5《全球古根汉效应》p6,蔡昭仪作,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2月初版

6《美术馆》总第十期p37,(2006年A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7《全球古根汉效应》p93,蔡昭仪作,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2月初版

8《全球古根汉效应》p93,蔡昭仪作,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2月初版

9《无墙的美术馆》p5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0《美术馆》总第十五期p46,(2008年B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11《美术馆的可能性》p134,並木诚士、中川理著,蔡世蓉译,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初版

12《美术馆的可能性》P135,並木诚士、中川理著,蔡世蓉译,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初版

13《美术馆》总第十一期p31,(2006年B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14《美术馆》总第十五期p46(2008年B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15《美术馆》总第十五期p51(2008年B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16《美术馆》总第十一期p132,(2006年B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17《美术馆》总第十一期p31,(2006年B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18《无墙的美术馆》p16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9《美术馆》总第十五期p033(2008年B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20《全球古根汉效应》p94,蔡昭仪作,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2月初版

21《全球古根汉效应》p94,蔡昭仪作,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2月初版

22《美术馆的可能性》p124,並木诚士、中川理著,蔡世蓉译,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初版

23《美术馆》总第九期p002,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24《美术馆》总第九期p026,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25《无墙的美术馆》p6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6《美术馆》总第十五期p022,(2008年B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27《无墙的美术馆》p5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8《无墙的美术馆》p5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29《无墙的美术馆》p58,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一、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THE END
1.中國國家博物館:用文物講好文化故事110多年歷史,143萬件藏品,中國國家博物館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中華文化代表性物證,為國護史、為國藏史、為國弘史是國家博物館的重要使命。近日,記者走進這座歷史文化藝術殿堂,探尋它如何用文物講好中國文化的故事。 精彩展覽呈現歷史長卷 一廳之內,縱http://hk1.crntt.com/crn-webapp/wap/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7013135
2.5·18国际博物馆日,您了解多少?自此,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宣传、纪念活动,吸引人们走进博物馆,以增进公众对博物馆的认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中国博物馆协会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并成立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于每年5月18日在全国各省市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jI3NzY3MQ==&mid=2654702263&idx=7&sn=2a21fb1077a3158c46a4c538e6792b0b&chksm=f28e99ffc5f910e98543557bbe0e133d908e3b7addd605254f605f6f555469818e6e9e65ad40&scene=27
3.博物馆在未来的定位与功能或许自然科学方面的收藏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大型研究类博物馆必须彻底摆脱这样一种定势:将藏品保存在大楼地下室里而标本上落满灰尘,管理员无精打采地做一些看似神秘的鉴定和分类工作。事实上,现代博物馆不断与时俱进,融入了很多令人振奋的学科,包括进化学、生物地理学、环境生态学、人类生物学、地质学以及分子生物https://www.chnmuseum.cn/yj/xscg/xslw/201812/t20181224_36366.shtml
4.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和特性有哪些?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和特性是收藏、展示和研究,就是通常说的“博物馆三性”或者三大功能。具体地说,首先要征集与博物馆主题、范围相关的文物、史料及艺术品,并妥善保管、科学管理、细致维护,因年久破损的要予以修复;其次博物馆还必须具备展示功能,向社会展示其次收藏的文物和文献,传播相关历史文化史和遗存;第三,博物馆http://www.sczhanlan.com/qitaxinwen_1012.html
5.当下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需要功能多样化的博物馆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博物馆使命、宗旨和任务的定义,满足当前现实所需。如果博物馆要赢得未来,更应注重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中做好功能定位。 1. 重新定位收藏品极其维护 现代博物馆存放的物品种类非常广泛,通常包含了历史文物、艺术品、科学标本以及反映当地文化的各类展品,是普及大众科教http://www.hbsjqjt.com/nd.jsp?id=115
6.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精选十篇)博物馆不仅是文物及历史资料的储存场所,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特别是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博物馆在社会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学校的教育功能不同,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教育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全民性和社会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博物馆自身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3k2uq6.html
7.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11篇(全文)对于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工作, 收藏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中国的博物馆已经在有形遗产收集、存储、保护和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的工作模式, 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和保护提供了很多参考。然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毕竟, 与“实物”的收集不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8driw1q.html
8.建立高校博物收藏体系——藏品重焕生机之路博物馆藏品是文明的历史实证,也是不同文明阶段的匠心凝固。高校是博物馆之母,与博物馆之间有着天然“血缘”。同样,高校与博物馆都承担着教育的功能。高校博物馆收藏资源具有系统性、珍贵性和独特性,不仅可以为学术研究提供独一无二的素材,也是支撑学校形成文化竞争力、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核心资源。 https://www.suibe.edu.cn/museum/2023/0428/c20268a158497/page.htm
9.小黑粉丝必读IBM笔记本的46个问题IBM笔记本电脑3. 被美国现代博物馆永久收藏的ThinkPad是哪个型号? ThinkPad 701C。 4. 历史上ThinkPad销售量最大的型号是什么? ThinkPad 600系列,共计售出两百万台。 5. IBM第一千万台和第两千万台ThinkPad分别是什么时间下线的? 2000年3月31日、2003年11月5日。 https://nb.zol.com.cn/41/416127_all.html
10.中国博物馆博物馆是人类收藏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由国家统筹建设博物馆、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也可以对各地博物馆发展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根据目前我国博物馆的功能结构和未来博物馆的建设,需要以国家力量主导统筹建设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国家考古人类学博物馆和国家设计博物馆这四座博物馆。http://gbwg.cbpt.cnki.net/WKH/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8&st=04
11.会议第四届古代玉器青年学术论坛纪要南京博物院发言人:张萌(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玉器虽因其美观、温润的视觉和触觉特征,主要执行了社会与象征功能,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原料依然是岩石,石制品的本质必然需要石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张萌以此为出发点,回顾石器研究的理论脉络,并追溯相关方法在玉器研究中的应用。目前的玉器研究正在突破长期以来以审美为导向的人文https://www.njmuseum.com/zh/newsDetails?id=357539
12.2018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29、教育被提到博物馆功能之首,其背后是国内博物馆人在认知上的转变。与国际一流博物馆相比,国内博物馆教育缺的不是能力,而是 ,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不能将视野仅局限在馆内,而应该具有推动社会向更高文明水平迈进的 。 A.高度 责任 B.胸怀 决心 https://www.jinbiaochi.com/xizang/xzsydw/news_79694.html
13.中国博物馆有哪些?中国博物馆官网合集,值得收藏潇湘读书社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在是一座博物馆,展示丰富的文化遗产。 2. 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https://www.chnmuseum.cn/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国家级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3. 中国科学技术馆官网 https://cstm.cdstm.cn/ https://www.xiaoxiangguan.cc/106931.html
14.摄影收藏?丽水摄影博物馆:让摄影进入文物博物的收藏体系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举办过馆藏展,我想可能在未来会有,还需要有一定时间去积累,不断丰富藏品。澎湃新闻:近年来,中国摄影收藏也开始有一个慢慢升温的过程,对比中国其他地方的私人或公共机构,您认为丽水摄影博物馆在全国范围的独特点在于哪里?王华平:摄影博物馆并不仅局限于立足本馆内,我们的功能很庞大。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1248601657088684&wfr=spider&for=pc
15.纽约地区博物馆现当代艺术收藏与展示的个性化策略该馆对于现当代艺术的展示,主要集中于西方部分,顺延着欧洲古典主义这一脉络,依次展现了欧洲现代主义、战后欧洲及美国现当代艺术等诸多流派。除了对馆藏作品的梳理性陈列展示,馆方还会定期举办非馆藏的当代艺术主题展。如果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现当代艺术的收藏与展示体现了“西方中心主义”的艺术价值观,那么该馆不http://www.namoc.org/zgmsg/qknrlj/201601/354cee439d26479290a3407fdd50fd9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