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期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葬群,证实了6500年前的祖先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基本的天文体系,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是非常宏大的,顺应天时的。只有了解到我们祖先的知识,我们才有能力来鉴别今天的是非。
主题:天上人间——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现实意义
主讲嘉宾:冯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主持人:杨子云
这个题目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内容,探讨古代天文学的现实意义首先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了解古代天文学,古代天文学是什么,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到底在哪,它的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它在中国文化和中国科学史、世界科学史上有一个什么地位,我们必须要了解这些东西以后,才有子资格和能力谈它的的现实意义,才能和一个现实进行一个比较,才能去探讨我们从古代的遗产中去汲取一些什么东西。所以今天的命题包含这两个层次的内容。
天文学、数学、力学是发展最早的科学
现在我们就来谈第一个问题,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内容以及特点。我们说天文学在人类历史上其实是起源最早的一门科学。世界人类历史上起源最早的学问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天文学,第二种是数学,第三种是力学。为什么这三种学问是起源最早最古老的科学,其实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它直接服务于先民们的生活和生产,力学为什么起源得很早,那是因为适应人类建筑居室,人类从洞穴走出来以后,要自己建筑居室,使得建筑的居室不至于塌落,把自己砸死,就要研究力学,进而就获得力学的一些知识,力学就发达起来了,像这样的古老的科学它的起源和它的产生直接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天文学和数学也是这样,它的服务比人的居住更重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人的嘴,人要吃饭,要吃饭,只靠采集不够,当文明从原始的采集经济发展到人工栽培农业经济时,天文学就需要了。
中国天文学起源的历史到底有多早?天文学是王权政治的基础
下面我会通过一些实例来讨论这样的问题。
用表测定方位,就会得到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而表所在的位置,就是中央,天文学在古代所产生掌握天文的人就是圣人了,就获得了统治的资格,他建立了自己的王权基础,掌握天人的人,都是统治者,统治者来测这个表,测这个四方,他所在的位置和表的位置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天下之中。这个观念又发展出中国古人居中而至的思想,人当了王,不能偏安一隅,不行,他心不甘情不愿,一定要在中原天下之中求一个谋生的地方,只有在天下之中站稳地位,才能够享有治理天下王天下的神圣地位。三国刘备在西蜀立了一个国了,他一定要伐中原,这个观念怎么来的,还要追溯到天文,自古形成这样一个居中而至的传统政治观。
王掌握着观象授时的特权
天文学这样的观念和传统,到周代一直保持着,商代很多的甲骨文都是占卜的记录。占卜是什么目的,就是人神要沟通,要获得上帝、获得天的允诺,征得他的同意,通过占卜来征寻上帝的态度,占卜最后的议程就是判断事情可以做还是不能做,是吉还是祸。这样最好的判断,只有商王才有资格来做,其他人没有资格。我们现在发现的十几万片商代的甲骨占卜记录,99%都是这个样子,只有极个别的大臣代王来做这个判断,可能是商王有什么事情,实在分不开身了,让个别的大臣来代他判断一下,他能做时这个权力绝不会旁落,这对于他维持统治很重要。
上帝崇拜作为祖先崇拜的延伸而存在,也导源于天文学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就是阴阳,阴阳的产生从考古学的研究来看,产生得也很早,据我自己的研究,距今5500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这样一种阴阳观,但是中国古人思辨出这样一种阴阳,不仅仅只停留在阴阳的认识上,而强调阴阳的和谐,阳胜于阴,阴胜于阳都不好,一定要阴阳和谐,都恰到好处这是最好的,所以里边还是体现了一种中和的思想。
河南濮阳西水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墓葬遗迹图
先人为何将自己的骨骼与星宿埋在一起?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诸遗迹的天文学分析
这样的一些很具有特色的东西,其实就构成了中国天文学的重要特点,下面我们就举一个实例,来看看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物证,到底能够早到什么程度?看看这些物证表现了一些什么具体的内涵,中国古人早期在研究什么,他们在关心什么东西。我们来看一下。
这张图是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一个祭祀遗址中发现的,它的碳十四测定年代是距今6500年前,我们现在通过一系列的测定,有十几个数据反映的都是这个年代,所以这个年代是可靠的。
这个遗迹包括四个部分,最下边的这个,是一个墓葬,这个墓葬中央有一个墓主人葬在墓中,墓主人的东西两侧,用蚌壳精心塑放了一个龙、一个虎。
我们再往下一张看,这张图就是墓葬的平面图,它的中间有一个墓主人,东边是一个龙(右侧),现在的方向是上南下北,大家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和现在的方位调了。墓主人的左边是一个虎,墓主人的脚下还有一堆蚌壳。这是第一个。最北边的一个墓葬,在这个墓葬的南边,往南走20到25米的位置是第二组蚌塑,这第二组蚌塑一共摆了四个兽,一个龙,一个虎,一个鹿和一个鸟,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在第二组蚌塑的南边。
再往南走20—25米等距离的第三组蚌塑,第三组摆了两个很重要的兽:一个龙和一个虎。和第一组墓葬里面出现了龙虎是一样的,不同的是,那个龙的身上,还有一个用蚌壳摆放的人,那个人骑着龙遨游,这是第三组。
第三组再往南找20—25米,发现了第四组,第四组墓葬是一个人,这个人是一个孩子。他在入葬之前,腿骨已经被截掉了。
西水坡45号墓仰韶文化蚌塑星象图:墓主人身体两侧分别蚌塑摆放了龙虎
我们现在来看第一个墓葬,这个墓葬很特别,这个墓葬的主人两侧摆了龙虎,我们一提到龙虎,马上会想到四象,汉代流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的文化含义有很多,可以表现星象、表现天伦,也可以作为一个吉祥的符号,也可以表现方位,龙表示东方,虎表示西方。这个墓葬里边,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含义?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一个问题。解释这个龙虎,刚才我们说有多种的解释,墓主人脚下的东西,如果把这个图案论证了,恐怕龙虎的含义我们就可以把它说死了。
我们现在来看脚下的这对东西,我认为它是一北斗,古人用蚌壳堆塑一个北斗的图像在墓中。我们从形象上看它很像北斗,用蚌壳堆塑的部分,斗的勺,人的两跟腿骨的部分,像斗柄,这个图像是用蚌壳和人的两跟腿骨共同完成的图像。但只从形象上来说,它是北斗,不能说服人。我们看有没有其他的证据能够证明它和北斗有关,或者它就是北斗。我们就来解释特殊图像的构图形象,这个图像,不像龙虎,完全是用蚌壳摆放,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蚌壳摆放一部分用人的腿骨摆放,一个类似于斗柄的图像,这个用意到底是什么?古人为什么这样做?
墓主人脚下是北斗星的模样
以身为度,人们白天利用周髀、利用表来测影
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箱盖面天文图
西水坡第三组仰韶文化蚌塑图:展现墓主人灵魂升天的过程
西水坡45号墓从北到南表现的是一个灵魂升天的过程
其他的几个孩子跟他是一样的,都具有这样的意义。
西水坡墓葬最南端的殉人象征着夏至神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字漆画表现也是墓主人乘龙升天的过程
所以我们知道这个墓从北到南表现的是一个升天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允许中间有任何阻碍,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通道是不能有任何东西在中间有所阻碍的,因此表现夏至的神,它的位置就只能在所有仪器的最南,不可能放在中间。
了解到这些内容之外,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就是墓主人到底是一个什么人,我们虽然不能确切地知道他姓甚名谁,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他到底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王权特色、官营特色的特点去考虑,这个墓主人显然是当时的一个统治者。有人说他这个墓葬里面任何陶器都没有发现,我们说他还需要什么陶器?最下边的北方的墓葬里面展现的就是他生前观天文授人时的职务、职守的特点,把整个的宇宙都随葬自己的墓葬里面,他还需要什么?!这样的一种宇宙观是多么宏大的一种宇宙观,根本不是那些以陶器计、以日常生活计的概念所能够表达的。虽然最北边的墓葬展现的是他生前观天授时的职能,职守是他的一个特权,只有他才能完成的一个特权,他把他生前的特权都随葬在墓里面,表现的是这样的特殊含义。因此,从这个角度,墓主人就是当时的一个首领。有人说这就是颛顼,这个说法不是偶然的,历史上颛顼帝就是一个天文改革家,一个历法改革家,一个宗教改革家,死了以后,乘龙而达至四海,文献上就是这么记载的,这套史实与这套遗迹,确实太像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谨慎地不把他定成他到底是谁,他就是在那个时代的大领袖。
6500年前的祖先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基本的天文体系
大家可以想象得到,我们的文明、天文学就起源这么早,而且这个时候已经非常成体系了,可见在它之前还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刚才从一开始讲的从农业起源的角度去看天文学的起源到底能有多久,我们把他追溯到上万年,这是有根据的。
从西水坡的6500年前,到马王堆的两千年前,这四千年中都是一成不变的发展。如果说在它之前,再有6000年历史有什么可惊讶的呢?一点都不值得惊讶。
这样的材料,我觉得它的意义远远超出它所能够告诉我们的东西。它显示了6500年前我们的先民在精神方面的创造。这是考古学往往忽略的东西,考古学更多的是物质文化的层面上的,如果我们要想重建古代的历史,仅仅构建物质文化的历史,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怎么生活的,我们还要关心古人是如何思想的,他们想什么,而这些思想其实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古代天文学的现实借鉴
我们只有了解到我们祖先的知识才能够有能力来鉴别今天的是非。
我们能够在这样一个宇宙观对于今天有借鉴,它的现实意义有什么?有几点大家可以思考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文化都是传承的。我们今天的一切其实都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我们不可能割裂历史来看待我们今天的东西,我们今天所有获得的知识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我们只有了解到我们祖先的知识才能够有能力来鉴别今天的是非,尤其是在今天西学东渐,西方的发展观、价值观被奉为普世价值的时代,我觉得首先有必要弄清我们古代的文化,有必要反思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除了这个之外,解读中国的文化也很有必要,中国天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解开中国文化谜的一把钥匙,所以我们必须要了解古人的宇宙观,不了解这个,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也不会透彻、客观。
第二,中国独特的宇宙观对我们有非常多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的宇宙观,首先的特点就是宏大。古人关心什么,他们关心的是天、地、人的关系,他们不会斤斤计较一成一物的物质东西,他们关心大的格局,这种心胸和眼界是非常开阔的,这种开阔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包容,它的包容性非常大,不排斥什么东西,可以吸纳,如果包容了,就不能冲突,就要和谐共存,这是中国传统宇宙观很重要的特点,看待什么问题都要宏观地去看,这样,就造成了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天人合一,人是整个自然界的一分子,他的能力非常有限,改变自然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怎么办,只能顺应自然、顺应自然的规律,和天地和谐共处,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反思的。
我们所处的时代,可称为世界末日
这样的一种无限制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这是西方文明的特点,我们今天享受的现代文明,才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的历史很短。人类学的历史研究,人类已经发展了三百万年了,我们这100多年把地球这几十亿年积累下的资源几乎耗尽。就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我的学生,我说人类已经发展了三百万年,按照今天这样的发展速度,你们谁还有信心说人类再发展三百万年,谁有信心谁举手。没有人有这个信心。我说好,三百万年大家没有,三万年你们有信心吗?人类按照这样的速度再发展三万年,也没有人举手。三千年呢?有的人说三千年可能还行吧,如果三千年是我们预见到的未来,那比较一下人类,按照传统发展观发展了三百万年,那已经是世界末日了。世界末日不是说明地球毁灭就是世界末日了,我们要看到今后还有多少年的发展空间。
红山文化寰丘
互动交流阶段
主持人:谢谢,今天现场来了杨鹏老师、刘煜博士等对这个话题非常有兴趣的朋友,杨老师已经举手了,我们现在有请杨鹏老师。
不同地域的人观测火星、观测月亮、太阴也好,恐怕不太一样,背后是巨大的权利和利益,可能也会导致权力的争夺。不同的观测模式,会不会导致早期的冲突,包括蚩尤的形象和早期的祭祀观测天时的关系?
还有一点,我看了秦始皇拜祭的神灵里面,先拜天后拜地,第三拜蚩尤,刘邦起义时拜蚩尤。我特别想了解一下天文和早期的权力争夺之间的关系,还有你们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谢谢。
谢谢。
提问:冯老师您好,我问一个比较八卦的问题,您刚才谈到天文学和中国的王权、神权思想的关系的问题,我们在真正考古学的历史上,有没有出现过小说中记载的皇帝崩、星星落的事情,皇帝死掉了,天象有没有出现了异象。刚才您也谈到了世界末日的问题,包括《易经》和西方的《圣经》,都谈到了2012是个复杂的时机,我想问从考古学的研究上看,最近几十年的星象有没有这样一个倾向?(现场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