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00年,亚述帝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共收藏了1500多块泥板,每块泥板上有80到200行文字。
逸夫图书馆来历是由香港大慈善家邵逸夫捐款建设的,所以用他名字来命名。
图书馆建于二十年代,以哈佛的毕业生,年轻的收藏家威德纳命名。这位在“泰坦尼克”沉船事件中遇难的校友,在遗嘱里指定死后将所有藏书悉数捐给培养他的母校。图。
图书馆源于保存记事的习惯。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巴比伦的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最早的图书馆是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
图书馆前身起源于古代的书吏学校
1901年3月8日东吴大学在苏州天赐庄其前身之一的博习书院旧舍正式开办,1903年林堂落成,图书馆迁入二楼东南部一大间,并成立图书委员会,聘卢赋梅先生为首任专职。
像这样的泥板书有25000多块,其中2000多块现收藏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据考证,这是公元前7世纪所造的宫廷图书馆的遗物,这说明,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在2700多年前。
中国的图书馆可以最早追溯到周代,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图书馆了,只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而是被称作“盟府”,其主要的功能职责就是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
红岩中白公馆图书馆的来由,是监狱里共产党人用绝食的方式迫使特务们做出了妥协,才使在白公馆监狱里建立了图书馆。
最早的图书馆其实是档案馆,是为了保存历史经验。公元前3000年,亚述帝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共收藏了1500多块泥板,每块泥板上有80到200行文字。公元前500年,雅典和萨摩斯建立了服务少数识字公民的公共图书馆;稍晚,亚里斯多德创立了一座收藏颇丰的私人图书馆。据说为了超过亚里斯多德,托勒密一世于公元前300年创立了亚历山大图书馆,藏书达到40万卷(一说70万卷),几乎囊括了当时希腊、印度、波斯和巴勒斯坦等不同文明的思想和艺术。这些藏书都是由职业写手抄写在莎草纸上的卷子。亚历山大图书馆被视为汇聚所有人类文明成果的最早的大型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