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彰显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社会科学报

2024-08-0421:03发布于上海上海社科院主办《社会科学报》官方账号

文化设施

原文:《民意彰显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经管学院信息管理系教授金武刚

图片|网络

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争论不休

图书馆作为“场所”存在的实体空间,起源于图书收集保存、公众获取信息等需要。技术发展改变了图书出版传统形态,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支持线上信息查询与获取后,图书馆资源建设重心由纸质图书向数字资源倾斜,实体馆藏向虚拟馆藏转化,原有的实体空间的功能与作用有所削弱。

关于图书馆“场所”价值讨论基于技术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兰开斯特(FrederickWilfridLancaster)所提出的“图书馆消亡论”——“在下一个二十年(1980—2000),现在的图书馆可能完全消失”。1980年代末“数字图书馆”的概念提出,以及1990年代数字图书馆的实践推进,对图书馆消亡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2004年12月,Google公司推出数字化图书计划,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网络搜索的依赖,同时也减少了对图书馆实体空间的相应需求。2011年4月,以售卖纸质图书起家的全球最大网络书店Amazon公司,电子书销量首次超过纸质图书,达到105:100,燃爆了一直不温不火的电子书市场。电子书开始成为图书出版发行的主流形态,也成为图书馆资源采购重要对象和重要服务方式。电子书的利用需要依托一定的阅读器媒介,如Amazon的Kindle,但对具体的实体空间没有太多要求。并且,电子书又具有互联网产品特质,可以便捷地越过中间商直抵消费者(B2C模式),图书馆的居间作用被弱化,更加坐实了“图书馆消亡论”。

但是,作为信息公平制度存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一直深入人心,图书馆界有识人士直面挑战,与“图书馆消亡论”针锋相对的争论一直此起彼伏。特别是围绕图书馆核心价值,他们提出“作为场所存在的图书馆(Libraryasplace)”的概念,从更务实的人文角度,探索图书馆的存在价值,深入挖掘图书馆实体空间的多元包容、文化传承、社会交往等新内涵、新功能,深入探讨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寻找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在实践领域,随着21世纪以来国内外新一代公共图书馆的建成使用,如美国西雅图图书馆、芬兰赫尔辛基图书馆,以及上海图书馆东馆、北京城市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北馆、浙江图书馆之江馆等国内一大批新建公共图书馆的兴起,公共图书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贮存与借阅空间的刻板印象,更似一个“城市会客厅”,在为忙碌的社会公众提供信息与知识的同时,又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公共场所,是一个可以自由学习、沉浸体验、掌握技能以及工作休闲的惬意空间,更加彰显了“场所”价值,意义重大。

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认知的民意发现

《“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要求优化公共图书馆环境和功能,“营造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高品质文化空间,建设有温度的文化社交中心”。这为图书馆“场所”价值讨论开拓了思路,可以跳出图书馆界的固有圈子,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公众视角)来审视图书馆实体空间的功能与作用。通过换位思考、转换视角,从需求侧探讨公众对图书馆“场所”价值的认知,了解民意基础,从而为喋喋不休的图书馆“场所”争论画上句号。

仍然是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公共阅读“场所”无论是国内图书馆还是国外图书馆,无论是“读书型”图书馆还是“休闲型”“时尚型”图书馆,无论是独立建制的图书馆还是功能延伸的新空间(城市书房),公共图书馆依旧是公众心目中最为重要的阅读、文化和终身学习场所,到图书馆看书、学习、获取信息和知识,仍然是社会公众的主流认知。图书资源、空间布局、环境创设、文化交流等,都是中外社会公众判断一所图书馆好坏的重要因素。

社会形象极为正面,“场所”服务深受欢迎在技术时代,公共图书馆作为“场所”的存在,拥有的实体空间可以满足阅读、学习、办公、集会、休闲等多元需求。中外社会公众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80%以上都高度认可图书馆的“场所”价值,平等、开放、包容,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有少量负面评价,指出了阅读环境的吵闹、工作人员的态度不佳、配套设施的不足等问题,表达了对图书馆服务精益求精的殷切期待,为图书馆“场所”服务优化指点方向。

公共图书馆实体空间建设的巩固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列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提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然公众如此认可公共图书馆的“场所”价值,理应尊重民意,不断巩固和推进公共图书馆的实体空间建设,丰富内容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以法治思维巩固推进作为“场所”存在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要学会以法治思维来思考和研究图书馆事业科学化发展,善于以法治方式来巩固和推进图书馆事业专业化发展。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公共图书馆法治体系,《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两部法律对公共图书馆功能作了直接规定,《家庭教育促进法》等其他法律也对公共图书馆提出了相应要求,彰显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科学普及、公平服务、文化保护传承、政府信息公开等功能,是对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的肯定和弘扬。未来法治建设重点是地方立法,因地制宜推进公共图书馆“新地标”“新服务”“新空间”“新场景”等方面创新发展,进一步彰显公共图书馆作为“场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大力推进公共图书馆的社区延伸体——城市书房建设城市书房是公共图书馆在社区的延伸体,设计时尚、环境幽雅、图书新颖、活动丰富,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这类嵌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空间的新型阅读空间,极大地增强了设施的可达性和服务的可及性,成为品质化阅读服务供给场所,吸引居民前往“打卡”、品读,被誉为“家门口的好去处”。其在观念、体制、管理、服务等方面,创新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形成了重大突破,成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样本,广受社会公众喜爱和追捧,愈加彰显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因此,需要进一步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要求,结合老旧小区、厂区、城中村等改造,将城市书房建设纳入城市更新计划、纳入总分馆服务体系,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提高全民阅读服务的覆盖率和实效性。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彰显公共图书馆“场所”价值公共图书馆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有助于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供给、更为宽广的服务范围、更有品质的服务内容;也有助于志愿者不断开拓眼界、丰富阅历、掌握技能、增强社会责任、充实精神世界;还有助于公共图书馆更好履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使命,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共建“书香中国”,彰显图书馆“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场所”价值。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服务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经历了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建设、从民间自发到行业自觉、从政策推动到法律规范的转型跨越,提供了社会教育、专业服务、辅助管理、扶弱助残等类型多样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不是简单的人力替代,更是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拓宽图书馆服务范围、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实体空间以及服务体系中的各类场馆,广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可以强化公共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场所”作用,不断提升图书馆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和认同度,助力图书馆事业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THE END
1.建设图书馆的意义4、开发智力资源:图书馆收藏的图书资料,是人类长期积累的一种智力资源,图书馆对这些资源的加工、处理,是对智力资源的开发。 5、提供文化娱乐:满足了社会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丰富和活跃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http://m.riliai.com/zx_2124990/
2.书香社会崭露新貌,多地全民读书活动火热开展,图书馆人气飙升多地启动全民读书活动,图书馆人气上升,展现出书香社会的崭新面貌。阅读活动推动全民参与,提升文化素养,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图书馆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市民追求知识、享受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这一趋势标志着社会文明程度的https://qijianshiye.com/post/7220.html
3.书香社会蓬勃发展,多地全民读书活动启动,图书馆人气飙升多地启动全民读书活动,图书馆人气逐渐上升,推动书香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这项活动旨在倡导阅读文化,提高公众的阅读兴趣和素养,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图书馆作为阅读的重要场所,也吸引了https://asia.linyoer.com/post/2052.html
4.不知道去哪里,就去图书馆教育收藏文献和阅读然而,尽管图书馆拥有如此多的优点和好处,但在现代社会中,它却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这使得图书馆的访问量和借阅量逐渐下降,甚至有些人开始质疑图书馆的存在价值。 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图书馆作为一个实体存在,它所提供的阅读环境和文化氛围https://www.163.com/dy/article/J6BRJCOD055666U7.html
5.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职能作用9篇(全文)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发挥职能作用 第4篇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阵地,理应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新时期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拓展其社会职能,为社会和谐发展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和学习氛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to1qecq.html
6.民国初期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展及其特点论述民国初期,随着社会教育思潮的推拥和民众对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认识的发展,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普及和提高科学文化的重要机构。图书馆社会教育呈现出制度化、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点。 [关键词]: 民国;图书馆;社会教育 [文献类型]: 期刊 [文献出处]: 《莆田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https://wap.cnki.net/qikan-PTGZ201306019.html
7.有人认为大学图书馆对公众开放有好处,有人认为要针对在校学生大学图书馆是我国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且一些大学的图书馆因为藏书量比较多、种类齐全,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最重要的藏书机构。而当前我国很多大学图书管都只针对本校大学开放,而不对社会公众开放。因此,一些人认为大学图书建设资金是来自公共财政,应向社会开放。也有一些人持不同https://m.ha.huatu.com/2020/0102/1622856.html
8.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图书馆还发挥着对人们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教育的作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就其典藏文献而言,图书馆还兼有博物馆、档案馆的功能,是人们正确认识历史、判断未来的依据和凭证,是科学研究的“活化石’,。这些无一不是学习型社会所需要的资源。http://www.sass.cn/911064/4480.aspx
9.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的8大好处社会新闻修水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更多地代替文字类的图书,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图书仍然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孩子除了在学校读书学习,家长还应该鼓励孩子到图书馆去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在图书馆不仅能接触到志趣相投的同伴,而且图书馆环境安静,没有手机、电脑和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对孩子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https://www.xiushui.gov.cn/zwzx_314/shxw/201811/t20181128_4009634.html
10.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作用(精选十篇)1. 对高校学生的作用 图书馆是每个人培养自学能力、获取丰富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 而高校图书馆就自然成了大学生除课堂教育以外最主要课堂。大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最新科研成果等, 同样也需要通过学习其它相关学科知识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以便结合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 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g0ag0w6.html
11.科学网—OpenAccess什么是开源期刊?开源期刊的历史?开源期刊的七、对于社会而言 OA开源期刊使人民可以访问经同行评议的研究成果,这些内容通常不会出现在公共图书馆中;OA开源期刊使他人们可以访问那些他们已经以税收形式付过费用的研究成果。即使那些对于亲自阅读文献没有兴趣的人也能间接获益,因为研究者将会直接获益。OA开源期刊能加速的不仅是研究过程,更是技术转化的过程。新药,新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96192-675911.html
12.信息资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分类名称: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 复印期号:1997 年 05 期 关键词: 字号:大中小 信息资源之所以在当今社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广泛利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信息,作为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其基本作用就是消除人的认识的不确定性,增强世界的有序性http://cgrs.szlib.com/Qw/Paper/67459
13.图书馆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0篇)图书馆对社会的贡献和国家对图书馆大量投资后所获取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藏书的被利用上,因此,藏书的利用是图书馆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开架借阅是提高藏书利用率,方便读者查阅图书文献的最佳方式。要充分发挥开架借阅的优势,提高图书馆的藏书利用效益。 7、优化藏书结构,提高藏书活力: 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140216150201_238256.html
14.数字图书馆所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关系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成败,还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深化各方面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关键又在于政府管理改革。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视角探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推动区域乃至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程和成效有关键作用。https://www.enaea.edu.cn/sztsg/wenhuakejisuyang/minzu/114281.html
15.创文考试44、现代社会对礼仪的定义是什么? 答: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调节交往关系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45、礼仪对个人的作用是什么? 答: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社交风度和自身形象的体现;礼仪可以提高人的社交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 http://www.zz84z.com/info/1098/1814.htm
16.论社会图书馆意识存在问题及对策.doc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图书馆的自觉的反映,也就是当人们有了文献信息需求时,能够有意识地想到图书馆,进而自觉、主动地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意识到图书馆在提高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构建阅读社会,发挥图书馆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而主动关心、支持图书馆的建设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工作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16/128284523.shtm
17.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如何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在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今天,,图书馆在发挥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利用职能外,如何在社会教育职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所有图书馆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教育职能和信息职能日益成为图书馆两大主要社会职能。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众所周知,图书馆是https://www.fjlib.net/zt/mtxh/stxk/llysj/201103/201804/t20180414_358498.htm
18.历史变迁中图书馆的作用论文[7] 金鑫.中国问题报告: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78 【历史变迁中图书馆的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乡土历史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9-21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8-31 数字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10-15 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lishixue/683242.html
19.浅析公共图书馆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中的作用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公民的权利是对公民文化生产与创造以及文化消费权利的有力保证,是精神文明建设在文化领域的具体展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是文化传播的主阵地,担负着开展社会教育和提供信息服务的责任,是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环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每一位社会公民,开展的是公益性文化服务,在https://www.lunwendata.com/thesis/2019/153331.html
20.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导航作用——试论高校图书馆在本地经济发展中的【摘要】:<正>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起步较晚,于20世纪80年代起才陆续有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如上海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都相继为社会用户提供了一定的文献信息服务,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总体来讲,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开放性,无论是从其深度上还是从其广度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多数高校图书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CMJH200309002835.htm
21.图书馆的意义和作用图书馆的意义和作用 简介 图书馆是一个为人们提供读书、学习、获取信息、传播文化知识和促进社会发展等功能的公共建筑。其主要作用和意义如下:方法/步骤 1 1.知识的传承和普及:图书馆是一个免费的知识库,收藏并提供各种书籍、期刊、报纸、微缩胶片等材料,为人们提供非常丰富的阅读资源,帮助人们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0964eca2549576c384f53659.html
22.模块四关于“能量”主题的解读及实施建议(上)[案例]××老师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并组织学生讨论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等,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增强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三、内能的内容分析与教学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218/00/5901458_2547958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