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名城名校大气开放、求是创新之精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充分发挥名城名校合作的体制机制优势,继承和发扬浙江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传统,植根于杭州市大气开放的城市文化土壤,实现了学院办学与城市发展的统一。
学院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占地1000余亩,校舍面积40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基本设施先进,办学条件齐备,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坚持“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的策略,坚持国际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两大特色。
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58人,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教师占90%以上,教授9人,具有教授或副教授高级职称教师占60%以上,硕士生导师14人。绝大多数专职教师来自浙江大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基础。
近年来,学院科研实力稳步提升,每年完成科研经费超过80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其中30多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获多项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学院坚持改革创新,教学工作成绩斐然,多项教学成果获浙江省、杭州市和浙江大学的教学成果奖。拥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省五星级青年教师、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程序设计》是浙江省精品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学建模》是杭州市精品课程。编写了多本国家规划教材和浙江省重点教材。
图书馆一角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信电学院现有专职专任教师54人,其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具有博士学位24人。并有四分之一的教师为兼具企业技术经验或工程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信电学院还拥有浙江省151人才4人,杭州市131人才10人,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教坛新秀2人,市属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杭州市教育优秀2人。
目前信电学院拥有浙江省试验示范中心,国家信息产业培训中心,院级创新实习基地,20余家政府——产业——学校联合的政产学研实习实训基地。信电学院还拥有30余个专业教学实验室,已投入2000余万的教学仪器设备,设备种类齐全,能充分满足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需求,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平台,有利地提升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信与信息系统(市级重中之重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市级重点学科)
集成化信息处理与控制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
智能系统(院级重点实验室)
绿色电子产品研发(院级重点实验室)
电子产品创新研发中心(院级复合交叉平台)
ZUCC-TP(城市学院——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联合研究中心)
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
智能与控制技术研究所
现代通信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
信电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化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目前已与美国、丹麦、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项目,互派教师开展研修,开设合作课程。学院每年还派遣学生进入海外院校的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开展课题合作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充分肯定。
另外,学院也经常性地邀请海外高校的专家来我院为广大师生做学术报告,同时还吸引大量的境外留学生来我院学习交流、开展联合课题研究。
医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教学与科研能力强、学历层次高、梯队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职员工55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6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38%,有杭州市全球引才“521”计划1人,钱江人才1名,杭州市“131”人才工程10人。
学院具有优良的教学条件,拥有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建有校内外实践基地二十多个,包括浙一、浙二、邵逸夫等医院及正大青春宝、华东医药等公司,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平台,为培养“厚基础、强能力”的现代医药专业应用型人才获得支撑。
学院面向社会需求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医药专业人才,多年来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历年平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其中在杭州地区就业占60%以上。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共有专职教师77人,是一支年富力强、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队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0人,讲师37人,外籍教师5人。教师秉承“求是创新”的校风,重视政产学研合作,以科研促教学。近年来教师共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开发语言教学系统1个,出版译著多部。完成省市等科研项目44项,科研经费逐年上升。
外国语学院自创办以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办学理念,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听、说、读、写、译诸能力的协调发展。在强调过程化教学的同时,通过实施学科交叉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培养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外语人才。
商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成立于2004年6月,由成立于1999年的管理系和2000年的经济系合并而成,是全校规模最大的分院。现任院长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晓波教授。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科技楼
传媒与人文学院
法学院
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毕业于国内外知名设计院校,既有名校学缘,又吸纳了海归、双师型专家,师资结构合理,整体实力雄厚。学院还聘请境内外著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浓厚了学术氛围,提升了教研水平。学院设有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为提升设计学科水平和研究能力提供了保证。
在“以创意教育为核心,以设计艺术为平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下,学院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2+2”教学体系,逐步形成了创意教学、纵向工作室(导师制)教学、以赛促学三大特色。数字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校内外实践基地和创业课程,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条件。暑期境外高校交换生学习、境外设计考察交流,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已经建成了一支德才兼备、生师比匹配、专兼比合理、学缘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000余名,其中,专职教师800余名。专职专任教师主要来自浙江大学和同类高水平大学,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5.33%,高级职称比例为50%,列入浙江省“151”人才、杭州市131等人才工程的有89人。还有一批浙江大学的在职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教师爱生敬业,创新活力足,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
学校领导
姓名
职务
任期
历任领导
王立人
院长
2005.7-2008.4
鲁世杰
1999.7-2005.7
邹晓东
现任领导
吴健
现任(下同)
叶民
党委书记
-
城市学院具体分院和专业组织构架如下:
【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机械电子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医学院】
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
【商学院】
工商管理、金融学、财务管理、旅游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澳大利亚联合办学项目(USQ项目)、新西兰国际教育合作项目(UW项目)、资产评估
【传媒与人文学院】
【法学院】
法学、行政管理
【创意与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科研开发与产学研合作。现有:
省级重点学科:药理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企业管理、岩土工程;
杭州市重中之重学科:药理学;
杭州市第一批市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药理学、国际贸易、企业管理;
杭州市第二批市级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岩土工程、新闻学;
杭州市第三批市级重点学科:传播学、经济法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免疫学;
杭州市重中之重实验室:中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
杭州市第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网络与计算开放实验室、集成化信息处理与控制实验室、药物信息与新药研究实验室;
杭州市第二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商务信息分析实验室、数字城市与电子服务实验室;
杭州市第三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地下工程安全与监控技术实验室、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实验室、区域经济发展与演化仿真实验室;
杭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旅游发展与法制研究中心;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传播与杭州文化创新研究中心。
同时,设立了杭州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会展研究中心等35个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并在杭州市和浙江省各地建立了250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
学院突出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定位,以任务带动学科,创建实验基地,推进学科建设,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目前,中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被列为杭州市首批重中之重建设实验室。网络与计算、集成化信息处理与控制、药物信息与新药研究等3个实验室是杭州市第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商务信息分析和数字城市与电子服务等3个实验室被列为第二批杭州市重点建设实验室。
中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
(重中之重实验室)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药研究与开发实验室是在原杭州市属高校第一批重点实验室之一——药物信息与新药研究实验室(2004年)基础上发展建立的。2005年12月,实验室被授予“杭州市科技创新实验室”称号。2009年,实验室被批准为杭州市属高校第一批市级重中之重实验室。实验室致力于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肝纤维化中药研究、降糖降脂中药研究、抗消化道溃疡中药研究、抗痛风中药研究和中药药物代谢研究。研发团队主要由药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组成。现有专职教师中高级职称13名,8名具有博士学位。
网络与计算开放实验室
集成化信息处理与控制实验室
集成化信息处理与控制实验室于2004年被列入杭州市首批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05年12月,实验室被授予“杭州市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称号。主要研究方向有:数字信号传输与处理、人机通信与网络控制、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智能信息系统。实验室现有高级职称1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人。特别聘请香港中文大学信息电子工程系系主任程伯中教授为集成化信息处理与控制实验室的首席专家。
药物信息与新药研究实验室
药物信息与新药研究实验室于2004年被列入杭州市第一批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05年12月,实验室被授予“杭州市科技创新实验室”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信息研究、降血糖药物研究和抗肿瘤药物研究。现有研究人员高级职称12人,博士5人。
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实验室
商务信息分析实验室
商务信息分析实验室于2004年被列为学院第一批院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08年12月被列入杭州市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室专业队伍中有具有高级职称14名,培养毕业硕士生25名。
数字城市与电子服务实验室
数字城市与电子服务实验室于2008年被列入杭州市第二批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服务与信息智能、城市建模与集群计算。拥有高级职称10余名,博士6名。
学生海外交流是学院国际化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学院积极开展ArticulationProgram(课程合作项目)、ExchangeStudentProgram(交换生项目)、VisitingStudentProgram(交流生项目)、CulturalExchangeProgram(文化交流项目)以及推荐攻读境外高校硕士学位项目等多种形式的学生海外学习项目。
合作办学: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开展了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两个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展了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合作项目在校学生已达1000余名。
课程合作:学院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开展学分互认课程合作项目,有意向的学生可以通过该项目获得进入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
短期交流:学院利用寒暑假积极组织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项目,每年通过该类项目赴境外学生数达到300余名,交流范围涉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境外知名院校。同时还设立了多项由港澳知名人士资助的学生境外交流奖学金,包括陆增镛优秀学生国际交流基金、陆侯燕英经济困难生境外交流基金、唐学元商科优秀人才奖励基金、魏绍相工科优秀人才奖励基金、廖春荣国际交流基金和美国江浙工商总会国际交流基金,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开阔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