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学习”解读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2.07浙江

生活即语文

世界即课程

杭州师范大学王崧舟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崔丽霞

“跨学科学习”既是一种以跨学科意识为核心的课程观,又是一种融综合性与探究性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还是一种以综合主题为基本呈现方式的特殊课程形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它基于语文学科,又跨越学科界限,将多个学科组合在一起,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

一、内涵与价值:

为真实世界学语文

跨学科学习是第一次进入语文课程内容,2022年版课标针对该任务群的价值定位指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由上述定位出发,我们认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跨学科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边界

因此,该任务群强调“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可以说,跨学科学习是对语文真实性学习的一种场景还原。生活在哪里,语文就在哪里;世界有什么,语文就有什么。语文学习边界的拓宽,有助于学生发现、体认语文学习的真实意义和价值,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也有助于学生在更复杂、更开放的真实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有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还有助于学生逐步确立“生活即语文”的意识,养成“时时用语文、处处用语文、事事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二)“跨学科学习”整合了语文学习方式

因此,该任务群注重“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以说,跨学科学习直面学生的真实问题情境,重新贯通了学生与真实世界的有机联系。它引领着语文课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推进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学生生活之间的协调和融通,超越对知识的“点”式理解,从更高层次的知识网角度思考与应用,以进一步贴近真实情境,为生活服务。掌握真实问题的探究步骤和方法,是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开展创造性学习,学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也是跨学科学习要达成的重要目标。

(三)“跨学科学习”丰富了语文学习意蕴

跨学科学习具有鲜明的“学科性”。它虽然跨出了学科的自我界限,与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是“多学科知识在某一项目或主题中的联结和融合”。但是,归属于语文课程的跨学科学习,其边界与目标最终依然指向语文学科。因此,教师不能以牺牲学科特性为代价实施跨学科学习,也不能简单地将语文跨学科学习上成“语文+科学”“语文+信息技术”“语文+音乐+体育”等几门学科简单叠加的课。语文跨学科学习,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建立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既让学生将各个学科的内容整合起来学以致用,又能保持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以实现语文学科能力的提升。

与此同时,跨学科学习具有独特的“交叉性”。它是一种以解决真实问题为导向的深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跨学科学习不仅涉及不同学科内容的交叉,如语文与科学的交叉、语文与信息技术的交叉等;也涉及不同学科方式的交叉,如实用方式与研究方式的交叉、科学方式与审美方式的交叉等。这就从一个更开放、更多元的角度丰富了语文学习意蕴。首先,从语文学科本位来说,它能促进学生积累语言经验、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其次,从学生心智发展来说,它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及审美品质,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第三,从社会责任角度来说,它能推动学生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总之,跨学科学习在任务设置上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场景,在项目驱动上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方式,在功能定位上还原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意蕴,重新构筑并强化了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结,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服务生活、勾连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工具与重要路径。

二、目标与内容:

侧重于发展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素养

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在提升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增强语文学习知识的综合性、加大语文学习路径的实践性、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2022年版课标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有如下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

(1)围绕爱图书、爱文具、爱学习等主题,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文具店,在借用、购买、整理图书和文具的过程中,学习识字、说话、计算、设计、美化,学习与他人沟通、交流,养成爱书、爱文具的好习惯。

(2)在班级、学校或家庭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

(3)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学段的跨学科学习内容根据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定,体现了以下特点:

1.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向生活扩展

第一学段的跨学科学习内容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堂大跨度地延伸到了学校、家庭、社区、图书馆、阅览室、书店、文具店等现实生活场所。任何课程都是生活的反映,离开了生活的知识、能力都是空洞乏味的。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从第一学段开始,就有意识、有计划地将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扩展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场所,不仅可以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与内涵,还能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尝试进行有意义的问题探究

在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表述中,2022年版课标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与形式,如以爱图书为主题的借用、购买、整理书籍活动,爱文具为主题的整理文具活动,爱生命为主题的绿植、小动物养护活动等,都是值得教师去规划安排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另外,还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感受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3.初步培养跨学科学习的意识

第一学段的学生年龄尚小,认知能力相对较弱,无法进行流畅的阅读与大篇幅的表达。结合2022年版课标关于第一学段学业质量的描述,本学段跨学科学习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观察、提问的兴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亲身实践与尝试,获得对动植物及周边生活的体察与了解,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并以自己喜欢且胜任的方式呈现学习所得,初步具备跨学科学习的基本意识和习惯。

第二学段(3~4年级)

(3)选择自己发现和关心的日常语言、行为、校园卫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讨,尝试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交流。

第二学段的跨学科学习内容更加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体现出以下特点:

1.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更加宽泛

2.跨学科学习活动形式更加多样

学习内容包括“设计”“参与”“参观”“了解”“发现”“探寻”“参加”“体验”“调查”“研讨”等,为跨学科学习提示了广阔平台和丰富路径。如设计各种富有创意的校园活动,需要规划活动方案、设计宣传海报、绘制活动指南、撰写主持稿件等,学习由识字读文走向设计策划,由点状认知走向网状应用。学生分工合作,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这是单一语文学习无法产生的综合效益。“参观”则带给学生一个广阔天地,使语文学习有了源头活水。“了解”“发现”“探寻”等亦是如此,能创设有意义的读写思情境,拓宽学习领域,丰富学习内容,也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3.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第三学段(5~6年级)

1.跨学科学习时空进一步拓展

2.跨学科学习指向真实的生活情境

总之,三个学段的跨学科学习目标与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由简单交叉到多维交叉、由综合思维到跨界思维、由问题解决到创新突破,呈现出跨学科学习的层次性与发展性;同时,该任务群又紧紧依托项目式学习这一基本载体,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性语文素养。就知识运用的角度看,强调多学科、多专业知识的介入与调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问题解决的角度看,注重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鼓励跨学科学习结果的有形化、物态化、产品化,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更好地促成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

三、路径与策略:

用跨学科方式解决真实问题

2022年版课标对本学习任务群作出了具体的“教学提示”。第1条,指向跨学科学习的教学内容,强调根据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和内容;第2条,指向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策略,注重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3条,指向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资源,鼓励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第4条,指向跨学科学习的教学评价,重视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第一条教学提示

充分发挥跨学科学习的整体育人优势,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计划性和目标意识,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活的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精心选择学习主题和内容,组织、策划多样的学习活动。考虑每学期的课时安排,把握活动周期和难度。第一至第三学段以观察、记录、参观、体验为主。

1.凸显跨学科学习的整体性

2.增强跨学科学习的规划性

3.把握跨学科学习的适切性

第二条教学提示

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跨学科学习中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语文跨学科学习遵循了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回归真实世界。但是这些学习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往往超出了学校、家庭范围,需要学生身体力行,手脑并用,到更广阔的时空中去寻找和利用各种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跨学科学习任务是以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实践为基本活动,要解决这类问题,完成任务,往往不是凭一己之力就可以的。这要经历各种社会性的互动,同伴间的交流、讨论、配合、协作,以及与外部人员的沟通、接洽、商量、求助等,这些都是学生的真实经历。这些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与历练,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内驱力,运用高阶思维,创新行动方案,完成真实的作品或贡献有意义的成果。跨学科学习促使学生进行学科与学科之间、自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思考,提升更具灵活性的认知、交流、合作、决策、创新能力,最终促成学生的心智发展。

2.在跨学科学习中掌握问题探究方法

“解决真实问题”是跨学科学习一个重要的学习取向,但解决问题并不是跨学科学习的唯一目标。教师要在语文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指向,引导学生就真实的问题展开真实意义上的学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跨学科学习作为素养导向下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任务存在的意义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有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品质”。在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在驱动性任务的激发下,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积累,调动多学科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发挥团队协作效能,经历发现问题、解析问题、钻研探讨、尝试调整等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从而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获得学习力与生活力的提升。

3.在跨学科学习中培养成果导向习惯

第三条教学提示

要拓展学习资源,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为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也可以结合学校和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进行语文跨学科学习。

1.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

跨学科学习基于各学科间的交叉协调,因此跨学科学习必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软化学科边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促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化与提升。有着鲜明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的语文课程,其课程内容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它的综合性广义上是对生活涉及的所有内容的综合,其狭义从知识角度上说是对所有课程内容的综合”。因此语文很容易与其他学科产生交叉与融合,但同时也很容易偏离语文教学本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要增强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必须运用辩证思维,整体运作。一方面,大力开展基于真实问题或真实任务的实践学习,寻找合适的主题,建立学科合作,让学生运用多学科视角与能力,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跨越学科与生活的边界,实现不同学科间的真正合作;另一方面,注意发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中的独特功能和支撑作用。

2.扩大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

语文跨学科学习不仅要将语文教学向其他学科开放,更要将语文教学向社会开放,向自然开放,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教育基地、社区中心、文化场馆等地域资源,使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走向更广阔的空间,获得必要的资源支持。还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支持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获得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表达和交流的实践机会。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学习形式的开放上,将语文学习从语文书、练习册、抄写本扩展到书籍杂志、演示文稿、宣传海报、网页、短视频、思维导图、小册子、表格图形、真实的文学创作等多媒介作品中,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重构语文学习的意义,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材料思考、表达、创造的能力。

第四条教学提示

1.明确跨学科学习的评价维度

2.用好跨学科学习的评价量表

3.优化跨学科学习的评价过程

以下,我们以毛燕老师的“书法教室墙面补白手册”为例,进一步体会和把握“跨学科学习”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路径。

(一)任务名称:书法教室墙面补白手册

(二)任务简述

1.任务出处

2.任务背景

我校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需要对各个功能教室进行布置,其中包括书法教室。本活动旨在通过让学生为书法教室的墙面补白,布置具有书法特色的教室文化这一真实任务情境,结合语文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了解书法及其发展历史,加深对书法的理解,感受书法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书法教室文字资料的整理,习得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在设计和布置书法教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运用语文、数学、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科关联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第1课《汉字与印刷》一课学生了解了汉字的起源;五年级上册美术第5课《趣味文字》,学生通过了解汉字的笔画、笔顺和含义,学习了美化汉字;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一单元,更是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汉字的特点、发展历史和汉字书法艺术。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每周一节的书法课程,比较系统地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上述不同学科将“书法”这一主题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有机关联,为本次跨学科学习活动提供了可行性。

(三)任务目标

2.能围绕“为书法教室的墙面补白”这一任务,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并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筛选和整理,完成一份书法教室布置的工作手册。

3.能根据问题进行自我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在团队合作中运用语文、信息技术、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任务安排

(五)任务实施(略)

(六)成果形式及应用

1.团队成果:和团队成员一起完成“书法教室的墙面补白手册”,要求如下:手册主题要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手册内容要包含墙面的栏目名称,每个栏目的图文资料及上墙美化设计,并写清每个栏目的设计意图;手册形式可以用纸质的文本,也可以选用电子版的演示文稿,或者视频介绍。

2.个人成果:完成一个栏目的设计文稿,并撰写设计说明。

3.成果应用:公开展示各个小组的“书法教室的墙面补白手册”,并在学校举行的项目投标会上进行口头宣讲,评选出最佳手册,作为书法教室装修设计的一部分。

上述案例作为教师自主开发的语文跨学科学习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明晰,内容上整合了多学科知识,策略上融通了跨学科方式,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跨学科学习优秀方案。

(一)多学科交叉,彰显跨学科学习的整合性

整合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书法教室墙面补白手册”这一跨学科学习,不仅关联与整合了口语交际《聊聊书法》、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语文园地《书法作品赏析》等语文学科固有的课程内容,还沟通与融合了信息技术《汉字与印刷》、美术《趣味文字》、道德与法治《美丽文字民族瑰宝》等跨学科的课程内容,甚至也联结与拓展了从一年级就开始实施的书法校本课程。就学习内容而言,充分体现了大跨度的整合性。同时,就最终确定的成果导向而言,“书法教室墙面补白手册”这一跨学科学习,需要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调度与支撑,才能顺利达成预期成果。就学习方式而言,同样反映了多学科交叉的整合性。这样来自教材又注重整合的主题与目标,让跨学科学习既有跨学科性,又不脱离语文性,体现了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特征。

(二)大任务驱动,增强跨学科学习的真实性

正如设计者在“任务背景”中所分析的那样:“我校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需要对各个功能教室进行布置,其中包括书法教室。”因此,让学生为书法教室的墙面补白,布置具有书法特色的教室文化这一任务,既不是空穴来风的虚构,也不是远取诸物的模拟,而是完全基于真实生活的真实设置。而这样的大任务设计,又与语文教材中书法部分的内容相结合,使传统的书法文化与当下学习生活自然对接。整个设计从任务启动到成果应用,将语文学习领域延伸到学校、家庭、社会,在阅览室、图书馆、书店阅读,利用信息技术与更为广阔的世界相连。学生在项目投标会上的说明宣讲,使学习成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业,而成了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方案书。这样一个涉及复杂因素的任务情境,使跨学科的搜集、整理、创意、交流成为学生真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全过程探究,提升跨学科学习的高阶性

本案例确立了三大学习目标。其中,目标一主要涉及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文化自信;目标二不仅涉及语言运用素养,也指向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目标三不仅涉及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也关联其它课程核心素养,是多学科综合素养在跨学科学习中的有效落实。为达成上述目标,教师从一开始就用挑战性的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行动力。完成任务的过程又分解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探究学习子目标,并且有相应的方法给予支持,如:资料收集、阅读整理、小组合作、投标宣讲等。任务的完成从搜集、浏览、整理等相对低阶的学习,逐步走向系统分析、创意设计、问题解决、判断决策等高阶思维活动,知、行、思合一,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过程,产生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获得心智的多方面成长。

THE END
1.建设图书馆的意义建设图书馆的意义如下: 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2、开展社会教育: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生,要求工人有较多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图书馆担负起了对工人的科学知识文化教育的任务。现代社会,http://m.riliai.com/zx_2124990/
2.学院图书馆开展2024级新生“走进图书馆”入馆教育活动为积极发挥图书馆资源保障、文化育人的作用,让新生掌握及利用图书馆资源,近日,学院图书馆在各教学系部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对学院全部系部的新生进行了20余场次的“走进图书馆”入馆教育活动,让新生开启了一段充满智慧和启迪的学习旅程。 学院馆员对图书馆空间布局、服务功能、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类型、获取https://lib.hbjcxy.com/2024/1209/c224a39997/page.htm
3.学生调查报告15篇了解广州在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让其他人了解学生群体的消费情况以及存在的目的,及时纠正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习惯。 二、调查意义: 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生消费现状,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的价值判断标准;促进学生的消费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加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https://mip.jy135.com/diaochabaogao/852364.html
4.复旦通识狐狸刺猬以及博雅教育在现代大学中的角色3.资源丰富的图书馆系统 核心课程的启发性原则注入芝加哥大学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不可能教学生那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我们认为大学有责任担任文明的创造者和知识库。大学的责任就是维护一切可以成为我们文化遗产的想法、文学和文物。这就是为什么大学图书馆是学者和社会的特殊资产。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351002454354140011686781
5.对于有一定基础想迅速扩大词汇量的学生,学习词根的必要性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对于需要啃托福或者GRE难度的单词书的同学。另外,如果现在还有人问我,什么样的基础,什么样的词汇量,什么样的年级适合开始学习词根记忆法。我现在的回答是:当你意识到你需要寻找一种高效的方法来记忆单词的时候,当你意识到你需要大量提升词汇量的时候,当你能够耐心的看完这篇经验分享的时候,你就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832882/
6.固始教育网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228/12/29774300_523665882.shtml
7.圆桌黄侃并非“五十之前不著书”,学者吁重视批校式学问艺术评论第二个是版本价值,因为在中国版本学的体系中,名家批注本历来是一个重要的门类,所以上世纪末的时候,上海图书馆的某先生,专门编了一个抄校稿本图,就把一些重要的抄校稿本做了一个图。也是大概二十年前吧,我在主持上海古籍书店、上海图书公司工作的时候,也致力于收藏批校本,我们也收了不少。我们其中最得意的一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603428
8.播音主持论文电视节目作为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内容载体,其是观众获得咨询的主要路径,对于广大民众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影响,为此,其应该发挥好“把关人”的角色,肩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尽力报道和传播一些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社会现象,尤其是主持人个人的价值观、人生态度等将直接渗透到节目之中,对于观众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应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30306142025_6598434.html
9.个人大学学习计划模板10篇学习计划的设计包括价值意义的认定、基本的设计方法和计划时间的安排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价值意义这属于意识形态上的问题 即:为什么要制定学习计划?有无学习计划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具有广泛意义的人生理想目标。无论古今中外,对于人生有一个共同的度量https://www.cnfla.com/xuexijihua/3160759.html
10.图书馆活动策划书15篇一、活动意义 读书是一种乐趣,可以增长人们的知识,也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写作是一种途径,可以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好的文章可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也还可以感染读者,使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共鸣。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促进同学们对写作的积极性,图书馆特举办了此次征文活动。 https://www.9136.com/shiyongwendang/cehuashu/178449.html
11.关于图书馆工作心得体会(精选17篇)我更加了解到图书馆对于大学学生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读书对于培养我们大学生本身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从中学到了许多在课本上无法涉及到的东西,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劳动的意义。这些收获也必将在我成长的道路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学习上,今后的工作中,我都将受益匪浅。 https://www.ruiwen.com/zuowen/xindetihui/1856614.html
12.数字图书馆在这些层次中,从理念到行动,从国家到学校,从教师到学生,体现着课程实践的多重复杂性,也呼唤着课程实施中学校对于课程价值与意义的准确把握。 自2007年启动新课程以来,北京市高中学校干部参与的“祥云行动”、每年全市课改总结大会都持续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修与研讨。多数高中学校的课程理解和https://www.enaea.edu.cn/sztsg/ztyd/jygljcjy/gbtl11/zcjd11/2016-01-27/23303.html
13.[转]对探究式学习的18种评论2.探究式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素质的意义 评论7探究式学习有利于保护人的天性——好奇心,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至关重要。 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如果在进入学校后就宣布禁止儿童开https://www.wuhaneduyun.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F259F9A88E9E7692E04010AC73D40970&id=1616927837
14.研究性学习小结(精选18篇)学生选择的指导教师除了高一全体教师以外、电脑电教中心的徐国林、曹萍、梁锦明老师和青少年宫的赖永忠老师等。 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时间设在每个小礼拜的星期五第七节和星期日的整个上午四节,研究地点有教师办公室、教室、图书馆、电脑房。学校为研究性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https://mip.oh100.com/a/202301/5992917.html
15.读书节活动方案(15篇)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获得国学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https://www.qunzou.com/huodongfangan/558454.html
16.图书馆在高校中的作用(精选十篇)1. 对高校学生的作用 图书馆是每个人培养自学能力、获取丰富知识的重要场所之一, 而高校图书馆就自然成了大学生除课堂教育以外最主要课堂。大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最新科研成果等, 同样也需要通过学习其它相关学科知识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以便结合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 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g0ag0w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