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于智慧图书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各种文献都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相应描述,例如:有人从建筑学的角度提出的建筑说;从智能计算机的角度提出的智能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实现智慧化的管理与服务;有人从感知智慧化的角度提出的感知说等。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应是建立在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基础之上的新兴产物,它不但具有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双重特征,还以智慧设备为基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导向,实现人、物互联为核心,从而实现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提升。
韩丽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感知、服务和管理的智慧化中心,他具有以下五个特点:①深度的感知。包括对图书馆的资源、运行状态及用户的感知。②泛在的互联互通。利用网络工具实现全面的互联。③高度的智能化。通过大量智能技术的运用,使图书馆呈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特征。④全面的个性化。将虚拟和现实互相联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个性服务。⑤更加人性化。
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的外在特征是泛在和互联的,是在物联网背景下,运用智能技术实现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互通互联。内在特征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通过智慧技术的运用,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快捷的服务,以人为本是智慧图书馆的灵魂与精髓所在。
2智慧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智慧服务模式的创新
2.1智慧环境下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创新
2.1.1整合、完善信息资源体系。数据是开展各项服务的基础。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编辑就形成知识,这些知识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基础,它们最终将形成决策。决策加入个人的智慧后就形成创新,创新包括教学创新、科研创新、学习过程创新等。这是一个信息升华的过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以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需求。
2.1.3提高素质做一名智慧型的图书馆员。人才在智慧图书馆中是不可缺少的资源,提供一个智能化的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一个无处不在、形式多样的智慧化服务环境。智慧的图书馆是高于数字图书馆的智慧共同体,要依托智慧的馆员,通过智能的业务管理平台和技术素养培训高效广泛的智慧读者,通过一系列技术的驱动,可以及时主动地去感知的环境设施、智能的信息存取和智能的数据分析,这样的智慧数据和智慧资源,为用户提供主动灵活的智慧服务。
2.2智慧环境下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随着纸质资源增长的逐渐趋缓,不受时空限制的数字资源日益成为主要的知识资源载体,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的虚拟图书馆成为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主要表现形态。随着全球电子书的销售量超过纸质图书,图书馆要更加积极地构建不受时空限制的虚拟图书馆。
2.2.3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以人为本是智慧图书馆的本质和精髓。开展特色馆藏服务、学科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数据挖掘等嵌入式、专业化的服务,让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知识组织、研究与服务的中心。图书馆从传统以书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更加重视研究、休闲功能,通过创建信息共享空间,增设咖啡屋、活动室等方式,营造舒适的人文环境凸显休闲氛围。
王荣:智慧图书馆让图书馆服务更精彩
3结语
在知识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化的图书馆应该是智慧图书馆。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使读者的阅读模式快捷化、便利化,为广大读者带来高品质的服务,温馨的阅读氛围和更大的信息共享空间,共享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它将为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将有助于图书馆迈向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