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日益完善。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惠及全民的原则,集中力量新建了一批特点鲜明、功能完善的文体设施,其中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新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展览馆等重大文化公共设施。以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抓手,以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为重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实现全民文化权益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我市分别获首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农村文化广场)等荣誉。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和“村村响”、“户户通”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需求。
服务效能持续提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持续免费开放,文图总分馆制建设扎实推进。到2020年底,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各镇(街道)、村积极鼓励引导建设特色文化设施,统筹建设乡村戏台、百姓舞台、文化长廊等,为民众打造更多公共文化设施休闲空间。实施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服务、公益文化辅导等工程,积极做好老年人、未成年、残疾人、农民工等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工作。市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入选“湖北省最美图书馆”;市文化馆位居全省第28名,跻身全省县级文化馆30强;曹武文化站入选“湖北省最美文化站”。
惠民工程成效显著。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家乐杯”文艺比赛、社区文化节、广场舞大赛、群众文艺展演、春节民俗文化表演等品牌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戏曲进校园、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惠民演出常年不间断,全民阅读活动丰富多彩。全市整合25个文学艺术专业协(学)会、257个业余演出团队,成立京山文艺联盟,以此为基础组建的“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在基层常年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每年开展活动近500余场(次),服务群众50余万人。市文化馆荣获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市图书馆被评为湖北第四届长江读书节“十佳推广组织奖”。“逆风飞翔,为爱起航”项目被评为2020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大赛三等奖。
文艺精品彰显力量。民俗风情歌舞诗《家在京山》及歌曲《千年之恋》,分别获湖北省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戏剧、歌曲大奖。编排的广场舞《薅黄瓜》获“文化力量·民间精彩”湖北省首届群众广场舞展演一等奖。创作现代花鼓戏《渡口》列入文旅部2018戏曲剧本孵化计划,成功入选全国30强戏曲小戏孵化计划项目,是湖北省唯一的县(市)级剧团选送的现代戏曲小戏。京山首部全国院线电影《云做的翅膀》荣获湖北省精品电影奖。音乐作品《春天的牵挂》、《2020京山爱你》在学习强国、央视新闻移动网、中央广播交通频道播出。《绿林山下这些事》已经杀青,正在进行后期制作。
遗产保护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成立了文物保护中心和苏家垄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走上了正规化管理轨道。先后完成苏家垄文物发掘、苏家垄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小焕岭保护规划编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系列维修保护工程等,文物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旅游产业全面发力
顶层设计全面优化。一是强化规划引领。高起点编制了京山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构建“一核两极五廊”空间布局,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京山市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从财政金融、品牌创建、旅游用地等方面为旅游产业突破性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激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探索京山旅游跨越发展新路径。三是强化创建目标。将市全域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为打造全国知名的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村庄景区错位打造。一是全域打造美丽乡村。采取每个镇(街道)每季度打造一个美丽乡村,每季度举行一次集中拉练评比的办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推进过程中,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文化特性、产业特点,有效地植入旅游元素,用旅游的理念统领村庄景区建设,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村庄景区。二是扎实开展A级村庄景区创建行动。明确创建标准,按照景区的标准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通过组织专班对纳入重点创建的村逐一进行解剖、挖掘,邀请省市专家和领导进行现场指导,融入文化旅游元素,并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景区化创建思路,围绕全市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重点推进“五廊”环线打造。目前,全市涌现出了新市白谷洞村都市田园、荷花堰村邮驿小镇、丁家塝村耕读小镇,曹武镇石桥村色彩绘蜡艺园、花台山村童趣乐园,杨集镇菖蒲村半山民宿,孙桥镇冯家岭村小微盆景制作地,罗店镇石板河村秋满园葡萄采摘园、马岭村乡村田园综合体,温泉新区文峰网球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
基础设施提能升级。近几年来,全市共整合30多亿元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改善。建设了官虎线、京王线等旅游环线,正加快建设坪客线(坪坝—三阳—绿林)、G347国道(曹武—孙桥)、绿林镇旅游环线,将市内历史文化旅游点、红色旅游点、乡村旅游点、休闲体验旅游点串接起来,基本形成了每15分钟能到达一个旅游景点的闭环式路网格局,4小时能够串联所有景区的旅游交通闭合圈。新建122座旅游厕所,建起了一批游客接待中心、旅游驿站,规范了标识标牌,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全面提升。
品牌节会重点培植。擦亮“中国网球特色城市”名片,高标准举办中国(京山)网球节、中国(京山)绿林网球·英雄会和国际网联青少年U18巡回赛(京山站)及大型网球赛事活动,带动全民健身、运动休闲、文化旅游发展。利用“中国观鸟之乡”名片,每年举办中国(京山)观鸟节,并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一带一路”,每年吸引近100万游客到京山观鸟。“打网球,到京山”、“赏百鸟,到京山”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策划举办了乡村旅游节和年货节(美食节)、京山茶花文化旅游节、绿林星空帐篷节、花台山芍药花文化旅游节、汽车趣味越野和笼宴节、全市旅游商品展销、京山旅游餐饮“名菜名席名店”评选等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其中京山茶花文化节、绿林星空帐篷节先后在中央4台播出。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1.文化和旅游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了文化强国的国家战略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确立了文化强国、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地位,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战略方向。
2.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持续扩大。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居民的文化旅游消费持续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正在转型升级,文化和旅游需求正从美丽风景向美好生活转变。游客更加追求高品质的深度体验旅游产品,选择自由出行的群体越来越大,对文化和旅游产品的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追求越来越高。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京山市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业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把文化和旅游业建设成为我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和旅游生活的需求。
3.智慧文化和旅游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推进,智慧文旅新的技术基础框架正在形成并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将会出现一批极具爆发力的新兴产业发展热点,引发文旅服务和消费场景的重大创新,推动智慧文旅的发展方式和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大流量移动宽带场景应用3D高清视频、AR、VR等,5G+AR/VR/AI技术应用加上大数据分析,以“文化+旅游+科技”为发展理念,将催生出一大批全新的智慧旅游体验项目和智慧旅游体验方式,智慧文旅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存在不足。
1.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不均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部分地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覆盖不广泛。服务内容创新不够,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对群众的吸引力不足。艺术精品创作力度不大,优秀创作人才缺乏。对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投入不够,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的转化不高。
2.文化产业发展薄弱。
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少,规模不大,体量小,影响力不够,产品质量不优。文化创意产业园培育的力度不大,缺乏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
3.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不快。
引爆性旅游产品培育不够,龙头景区影响力不大,核心景区尚未形成。部分文旅项目进展不快。乡村旅游景点缺乏旅游新业态,产品不丰富,没有经营主体,也没有串点成线。基础设施短板突出,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还没有建设,景区游客中心的服务功能也不完备,智慧旅游也基本上没有起步。旅游产品品牌不响、品质不佳、关联度不强。现有旅游产业体系不够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养、学”要素之间联系不紧,有些环节还很薄弱。
三、“十四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我市生态发展战略目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兴旺。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同步发展。
(二)总体思路
实施“四大工程”、打造“四张名片”、推进“四大融合”。“四大工程”即: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加快构建标准化、均等化、优质化、全域覆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并向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实施基层文化惠民工程。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继续推动“书香京山”建设;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兴增长极;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推进一批凸显京山地域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作品。“四张名片”即:围绕建成“全国知名的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打造中国农耕文化旅游示范地、中国网球运动旅游示范地、中国花鸟生态旅游示范地、中国温泉养生旅游示范地四张名片。“四大融合”即:围绕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教旅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总体定位,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公共文化特色品牌,建成“荆楚文旅融合名县(市)”。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建成全国知名的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指标:
1.文化事业指标。到2025年,文化事业逐步形成体制顺畅、资源共享、功能强大、服务便捷的文化图书总分馆体系,建成提升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86个,每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500场次以上,争创国家级、省级特色文化品牌和文艺精品5个以上。
2.文化产业指标。到2025年,文化产业培植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1个,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成为京山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文化服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比重达到50%以上,文化产业单位法人达到300家以上,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超过5%。
3.旅游产业指标。争创1个国家5A级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4A级景区或省级旅游度假区(其中1个在全省具有标杆、引领、示范性的4A级村庄景区),建成3个3A级景区,创建4个湖北旅游名镇和名村、高星级酒店、高星级农家乐。实现旅游年接待总人次达2400万,旅游年综合收入超过16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0%以上。
四、“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
(二)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一是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引进装备生产、创意设计、创作生产等文化产业,鼓励扶持文化装备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网络影视等数字产业加快发展。支持毓秀影视城创作影视精品,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打造文化产业园区。打造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引进孵化平台,集聚资源、资金、流量、项目等,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三是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建立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库,加大对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文化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一是强化文物保护。编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推进苏家垄遗址公园建设和考古发掘工作,完成苏家垄文物发掘与展示。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依据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和普查成果,建立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库。加强文物安全,完善文物安全监管模式。二是强化传承发展。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我市文物资源优势,结合红色旅游示范区建设和革命传统教育,将博物馆打造成京山城市客厅、对外宣传窗口、红色教育基地。培育以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为目的地的体验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三是强化非遗保护传承。实施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命名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展演基地、体验馆、代表性传承人。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渠道,形成活动传承、立体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四)推进全域旅游集聚发展。按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围绕“一核两极五廊”空间布局,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一核即以京山城区及周边,作为全市全域旅游驱动核;两极即以整合京山北部绿林山风景区、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形成历史文化旅游极;整合京山南部虎爪山、太子山、石龙等地旅游资源,形成森林康养旅游极;五廊即以打造京绿线山水文化、皂当线珍奇园艺、京王线鸟语花香、京钱线农谷风情和京安线乡野田园等五条主题廊道,分阶段有步骤推进。
(五)推进龙头项目支撑发展。围绕“一核两极五廊”的空间布局,打造重点项目。在京山城区,抓好惠亭山水文化旅游区建设及京山河的改造,建设中国网球特色小镇和温泉康养小镇,打造全域旅游“驱动核”。在北部,抓好绿林山景区提档升级,全面升级改造绿林寨、鸳鸯溪、美人谷三大核心景点,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一河两岸”商业街等服务设施建设,将其建成华中地区知名的山水文化旅游景区;加快推进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打造园区,建成华中地区最富吸引力的考古遗址公园。在南部重点依托太子山、虎爪山两大国家森林公园,建成森林旅游度假区。同时,重点打造京山国际温泉度假村、中国对节白蜡艺术小镇、高岭乡村振兴综合体、虎爪山生态旅游综合体等重点项目,构成全域旅游的强大支撑。
(六)推进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就是把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进行打造,对现有的美丽乡村进行升级改造,实现由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的转变。一是确立目标。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创建1个具有示范标杆引领作用的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景区,3-5个2A级景区。二是抓好创建。扎实开展抓好村庄景区的创建行动,指导各地美丽乡村创建A级村庄景区,置入旅游要素,实行美丽乡村向村庄景区的产业转型。重点是按“五廊”建设的要求,将美丽乡村向“五廊”集聚,注重村庄景区的空间布局,依产业分类进行差异化打造,重点打造特色餐饮、特色民宿、特色购物店、特色风俗,与重点景区实行互补,形成村庄景区核心吸引物,与重点景区主题景观相得益彰,丰富全域旅游业态。三是串点成线。将村庄景区作为核心景区的配套,串点成线,打造全市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
(七)推进品牌培育引领发展。一是培植景区品牌。力争绿林景区创国家5A级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太子山生态旅游景区创国家4A级景区,建成1个在全省具有标杆、引领、示范性的4A级村庄景区,建成3-5个3A级景区,不断夯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品牌基础。二是唱响节庆品牌。组织好系列节庆活动,重点组织好“中国京山网球节”、“中国京山观鸟节”两大国际性赛事活动,“中国桥米节”、“中国对节白蜡艺术节”两大地理标志性产品旅游节,四大节庆活动贯穿全年四季,带动京山全域景点旅游;支持各景区适时推出赏花节、狩猎节、漂流节、音乐帐篷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丰富活动内容。三是打造文化品牌。重点打造苏家垄青铜文化品牌、绿林山水文化品牌、女婚男嫁等非遗品牌及红色文化品牌。
(八)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丰富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服务供给为根本,通过整合现有文化、旅游项目,整合文化、旅游优质资源,打造公共文化旅游服务品牌,搭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平台。一是创建文旅融合新示范。通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活动等要素的融合,创建一批文化品牌突出、旅游特色鲜明、产业持续兴旺的文旅融合示范村。推进荆楚文旅名镇、名街、名景、名品等“十大示范品牌”创建,助力乡村振兴。抓好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单位、非遗基地等载体建设,打造新的亮点。二是打造文旅融合新亮点。抓紧做好绿林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太子山森林科普教育基地、马岭农耕体验基地等三大研学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内容及研学设施,打造鄂中地区一批极富影响力的研学旅游基地。持续抓好村庄景区建设,加速美丽乡村由建设到经营的转变,集中开发一批旅游商品,带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三是构建文旅融合新格局。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和旅游的载体作用,促进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位,大力开展文化进景区、文化成景区活动,不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五、“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
(一)文艺精品扶持工程
1、打造一批影视精品。以毓秀影视城为基础,创作2-3部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影视优秀剧目。
2、创作一批优秀剧目。以市文化馆为核心,充分发挥文化馆文艺人才聚集优势,挖掘本地优秀文化,集中创作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优秀文艺剧目。
3、出台激励扶持政策。结合京山实际,出台《京山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管理办法》,加大对文艺精品创作的支持扶持力度。
(二)文化产业培育工程
1、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立一个集文化综合产业园总部、新时代乡村振兴品牌服务中心、名人民宿、农旅文创设计研发中心、短剧短视频创作及外景地、时尚旅拍中心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总部+分部+基地”模式建设。
2、影视文化创作孵化基地。依托毓秀影视城,打造创作拍摄影视剧和小戏生产等文化精品孵化基地,生产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促进行业资源集聚和文化品牌形成。
(三)文旅品牌创建工程
1、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依托苏家垄遗址,以考古科研为支撑,建设集遗址保护、考古科研、旅游、休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包括苏家垄遗址区、苏家垄遗址博物馆、青铜冶炼模拟作坊、考古体验馆、考古研究中心等,建成4A级旅游景区。
3、对节白蜡艺术小镇。项目总投资20亿元。依托森宝园艺对节白蜡产业园,建设对节白蜡展览馆、对节白蜡园艺师培训中心、对节白蜡种苗繁育基地、对节白蜡工艺品加工基地、桥米博览中心、民间艺术体验馆、农艺文化广场、墙绘长廊等,建设趣味盎然的花园式创意小镇,建成4A级旅游景区。
4、京山国际温泉度假区。项目总投资20亿元。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结合网球运动和传统中医养生,联动打造京山养生休闲的高端旅游核心产品。主要包括京山国际温泉度假村、“中医之家”养生养老院、缘汇温泉度假村、国电康复疗养中心、岭尚山河度假区、泉口观光点等,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绿林景区提档升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整体提升绿林寨、鸳鸯溪、美人谷三个景区品质,利用旅游功能设施使三者合而为一;打造绿林镇东西汉两条街、邓家河民俗文化村、绿林演艺中心、美人谷爱情岛等配套项目,增加夏季冰雕、绿林山滑雪场等特色旅游项目;整合天河度假村、太阳岛等水上旅游项目;实现全景区旅游智能化,建成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6、太子山生态旅游区提档升级。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设王莽洞、石仓雨林、太子山露营地、素质拓展基地等。以太子小镇为载体,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生态休闲的森林型露营地,建成4A级旅游景区。
7、惠亭山水文化旅游区。项目总投资10亿元。重点提升改造京山河城区段,通过河道整治、景观绿化提升、服务设施完善等措施,将京山河“一河两岸”建设为集生态观光、亲水体验、康体运动、文化体验、夜间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主要建设健身步道、骑行道、亲水平台、观鸟驿站、水秀广场、文化广场、运动广场、亲子乐园等,建成4A级旅游景区。
8、青龙山旅游区。项目总投资3.5亿元。依托青龙山的山地地形和森林资源,建设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玻璃栈道、高空划水道、户外拓展营地、森林木屋、露营地等,打造集山地观光、森林探险、素质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山地运动公园,建成3A级旅游景区。9、虎爪山生态旅游综合体。项目总投资30亿元。利用虎爪山对节白蜡物种园、十里银杏、楠竹园、栎林长廊等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融入“慢旅游”理念,设置森林徒步、马车、森林小火车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开发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项目,开发帐篷营地、房车营地、集装箱、森林木屋等多业态的度假产品,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1、京山市清流峡生态徒步旅游区。项目总投资3.5亿元。新建特色步道,恢复和提升沿线景观,配套驿站、景观节点停车场、经营性项目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美化、公共空间塑造等村湾环境整治,围绕红色旅游驱动核、旅游康养升级核、徒步生态旅游带,打造集休闲旅游、运动养生、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省级重点生态旅游示范性项目。
12、京山城郊乡村旅游示范区。通过建设环惠亭湖26个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交通环线,串点成线,打造城郊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
(四)服务体系优化工程
1、京山市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包括停车场、信息咨询、医疗急救、住宿、餐饮、购物、游客换乘等服务项目,打造集旅游信息咨询、游客服务、景区推介、商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
2、旅游交通体系工程。一是京山市全域旅游大洪山景区综合目的地项目。建设绿林景区、杨集王家冲、张文秋故居、水峡口、空山洞景区的连接公路26.4公里、5个停车场、11座旅游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二是京山市全域旅游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综合目的地项目。建设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外连接道路11.95公里;建设3个停车场、4座旅游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三是京山市全域旅游红色景区综合目的地项目。建设石板河、丁家冲抗日遗址、八字门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小焕岭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等红色景区的连接公路27.2公里、4个停车场、10座旅游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四是京山市全域旅游空山洞、王莽洞景区综合目的地项目。建设武荆高速钱场出口至七宝山、空山洞景区、新曙线、仙白线、王莽洞景区的连接公路33公里、4个停车场、8座旅游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
(五)智慧文旅建设工程
1、京山市全域智慧旅游。项目总投资2.6亿元。重点建设京山市全域文旅体数据仓(文旅体数据库、采集作业及管理系统、数据抓取与接入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产业监测平台(GIS资源监控系统、景区运行监测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交通监测系统、停车场监测系统、客流监测系统、舆情监测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应急指挥中心)、行业管理平台(游客招徕奖励系统、咨询投诉管理系统、云图片管理系统、电子票务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文旅体线上服务平台(全域旅游手绘地图导览、全景视频互动服务VR系统、文旅体资讯服务系统)等。支持项目主体依托5G技术,大力发展全息、AR、VR等文化体育旅游新业态。建成“一部手机游京山”。
2、建设京山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文化馆、数字化图书馆和数字化非遗馆。以新博物馆、新图书馆、新文化馆和非遗馆为依托,植入现代科技,进行数字化改造。
(六)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1、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小焕岭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加强苏家垄遗址技防保护,建成苏家垄遗址安防二期工程;加强红三军旧址、丁家冲“应抗”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养马畈会议旧址、张文秋故居等红色革命旧址的保护;实施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旧址防火防盗设施建设。
2、国保单位扩容项目。以现有国保单位小焕岭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为基础,联动八字门新四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罗家祠堂豫鄂边区第一届抗日人民代表大会旧址,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加强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
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项目。开展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命名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展演基地、体验馆、代表性传承人。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渠道,形成活动传承、立体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七)多业融合示范工程
京山高岭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总投资7.3亿元。依托高岭村丰富的农业产业、优美的乡村风貌,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全息侏罗纪公园、乡村民宿、自驾露营地、牛仔汽车影院、创客基地等,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立足于探索“产村相融”的发展模式,通过“旅游+乡村+文化”的融合,引入“侏罗纪恐龙”IP和全息影像技术,建设全息侏罗纪公园,形成核心景区。
六、“十四五”规划保障措施
(一)强化体制保障建立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领导机制,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着力解决重大问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分工负责制度、检查督办制度、信息共享制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机制。将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作为重要战略工程,加强党委、政府统筹领导,主要领导组织推动,明确责任分工,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二)突出规划引领
注重产业规划和全域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指导全市公共文化事业均衡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坚持“多规合一”,推进文旅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的有效统一。
(三)加快项目建设
创新文化旅游投融资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项目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筹措资金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建立银企对接常态机制,创新金融支持文旅产业的机制和模式。瞄准知名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引进一批战略合作伙伴,探索投资与运营相结合的重大项目建设模式。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有效方式发挥好杠杆撬动作用。
(四)提升品牌形象
加大地域旅游形象营销。完善地域旅游形象设计,确定地域旅游标志,建设京山旅游形象宣传推广体系,推行“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营销战略。加强旅游市场开发。推行本地旅游资源整合营销,实行“一卡通”。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沿高速公路、城市高铁和电气化铁路不断向外拓展,扩大京山旅游的有效半径;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推动与周边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市场、利益共享。策划重大事件营销。加强节庆市场化运作,做到一年四季有活动。
(五)完善基础配套。
建设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形成京山全域旅游服务综合体。加快建设以5G为主导的智慧旅游体系,完善全域智慧系统。加快完成G347国道、坪客线和绿林旅游环线的建设,推进青树岭—吴集—八字门—石板河红色旅游线路、环惠亭湖乡村旅游线路及京山高铁快速通道的立项和建设,完成市内全域旅游的闭路循环。完善旅游风景道、旅游驿站、旅游厕所、旅游观景平台、加油(气、电)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六)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大中院校,建成文旅人才培训基地。会同人社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技能竞赛,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通过“招硕引博”和公开招考,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文旅拨尖人才。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制定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促进旅游服务设施的提档升级和完善,引导旅游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严格行业管理。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整顿和规范文化旅游市场。开展文化旅游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京山市文化和旅游“十四五”重点项目库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法人)单位
建设性质
建设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成年限
总投资(万元)
进展情况
日常监管责任单位
备注
1
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京山市文保中心
续建
荆门市京山市
项目总投资15亿元。依托苏家垄遗址,以考古科研为支撑,建设集遗址保护、考古科研、旅游、休闲、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包括遗址博物馆、考古工作站、管理用房、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曾国贵族群展示、平民墓群展示、遗址展示、考古发掘现场展示、冶炼炉和冶炼遗址展示、制陶作坊、道路标识标牌和环境整治等,建成4A级旅游景区。
2019.12
8
150000
已完成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主体工程
京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2
对节白蜡艺术小镇
市场主体
新建
主要建设“一核一带两环四区”。“一核”即以集镇2.11平方公里为核心实施综合改造;“一带”即以荆京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对节白蜡产业示范带;“两环”即以孙桥集镇—冯家岭—沙岭湾、青树岭-余家沙坡-蒋家大堰两个环线为基础,推进美丽乡村和党建示范带建设;“四区”即以国宝桥米深加工区、桥米种植核心区、花卉苗木产业板块示范区、对节白蜡产业核心区为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0.11
3
300000
核心区正在建设中
孙桥镇人民政府
绿林景区提档升级
京山大洪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改扩建
整体提升绿林寨、鸳鸯溪、美人谷三个景区品质,利用旅游功能设施使三者合而为一;打造绿林镇东西汉两条街、邓家河民俗文化村、绿林演艺中心、美人谷爱情岛等配套项目,增加夏季冰雕、绿林山滑雪场等特色旅游项目;整合天河度假村、太阳岛等水上旅游项目;实现全景区旅游智能化,力争在“十四五”中期建成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20.06
5
100000
正在推进项目建设
4
太子山生态旅游区提档升级
太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设王莽洞、石仓雨林、太子山露营地、素质拓展基地等。以太子小镇为载体,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功能于一体、生态休闲的森林型露营地,建成国家4A级景区。
2020.05
25000
目前已完成太子山游客集散中心等基础设施,其他项目正加紧推进。
惠亭山水文化旅游区
项目总投资10亿元。重点提升改造京山河城区段,通过河道整治、景观绿化提升、服务设施完善等措施,将京山河“一河两岸”建设为集生态观光、亲水体验、康体运动、文化体验、夜间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主要建设健身步道、骑行道、亲水平台、观鸟驿站、水秀广场、文化广场、运动广场、亲子乐园等。
目前,京山河改造正在进行,其他项目正进行招商引资
京山市人民政府
6
青龙山旅游区
湖北京山青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3.5亿元。依托青龙山的山地地形和森林资源,建设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玻璃栈道、高空划水道、户外拓展营地、森林木屋、露营地等,打造集山地观光、森林探险、素质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山地运动公园。
35000
目前项目正建设第一期项目内容
7
太子狩猎文化主题度假区
湖北太子山狩猎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1.建设生态停车场;2.建设游客接待中心;3.建设全区域智慧旅游系统;4.建设大型室内射击体验馆;5.建设森林木屋。
2020.09
部分在建
马岭现代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园
京山马嘉领农业科贸有限公司
建设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渡假游憩主题区、葡萄酒庄、赏花基地及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观光道路、标牌标识等基础设施,打造成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乡村旅游点。
2021.03
65000
罗店镇人民政府
9
“花桥流水”乡村度假景区
京山花台山农业有限公司、湖北汇弘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整合花台山景区、色彩绘景区,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芍药花药旅基地、全国唯一的国际蜡艺田园综合体,及配套旅游休闲设施,建成4A级旅游景区、全省盛名的特色乡村度假景区。
2021.06
120000
前期推进
10
潼泉湖休闲旅游区
荆门裕龙源农业有限公司
以“生态康养”为主题,主要建设有潼泉仙溪、仙溪灵瀑、星空营地、亲子乐园、童趣溪谷、家庭农场、湖光栈道、浮光鹊桥、森林部落、禅养仙居、森养营地等项目,打造成3A级旅游景区。
28000
11
京山市村庄景区创A工程
各村委会
以美丽乡村为依托,围绕环惠亭湖、乡村旅游廊道,重点选择50个以上基础较好的村,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旅游配套,植入旅游要素,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A级村庄景区。
350000
在建阶段
12
京山红色旅游示范区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主体
2022.05
20000
已完成项目总体规划
13
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市文化和旅游局
实施小焕岭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加强苏家垄遗址技防保护,建成苏家垄遗址安防二期工程;实施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古建筑、旧址防火防盗设施建设。
2022.03
10000
项目策划阶段
14
京山市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
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包括停车场、信息咨询、医疗急救、住宿、餐饮、购物、游客换乘等服务项目,打造集旅游信息咨询、游客服务、景区推介、商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
2022.12
50000
15
京山市全域智慧旅游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主体
重点建设京山市全域文旅体数据仓(文旅体数据库、采集作业及管理系统、数据抓取与接入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产业监测平台(GIS资源监控系统、景区运行监测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交通监测系统、停车场监测系统、客流监测系统、舆情监测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应急指挥中心)、行业管理平台(游客招徕奖励系统、咨询投诉管理系统、云图片管理系统、电子票务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文旅体线上服务平台(全域旅游手绘地图导览、全景视频互动服务VR系统、文旅体资讯服务系统)等。支持项目主体依托5G技术,大力发展全息、AR、VR等文化体育旅游新业态。
26000
16
京山国际温泉度假区
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结合网球运动和传统中医养生,联动打造京山养生休闲的高端旅游核心产品。主要包括京山国际温泉度假村、“中医之家”养生养老院、缘汇温泉度假村、国电康复疗养中心、岭尚山河度假区、泉口观光点等。
2021.12
200000
17
京山城郊乡村旅游示范区
孙桥、新市、温泉、市场主体
通过建设环惠亭湖26个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交通环线,串点成线,打造城郊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
18
京山市全域旅游综合目的地旅游公路建设项目
京山市公路建养中心
建设绿林山4A级景区至杨集王家冲至张文秋故居至水峡口至空山洞4A级景区至太子山4A级景区旅游二级连接公路;建设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A级景区对外连接道路;建设石板河—丁家冲—八字门—小焕岭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等红色景区连接公路;建设武荆高速钱场出口至七宝山—空山洞景区—新曙线—仙白线—莽洞景区的连接公路,总长98.55公里,及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基础设施。
191000
19
文化创意产业园
建立一个集文化综合产业园总部、新时代乡村振兴品牌服务中心、名人民宿、农旅文创设计研发中心、短剧短视频创作及外景地、时尚旅拍中心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总部+分部+基地”模式建设。
2023.06
20
影视文化创作孵化基地
依托毓秀影视城,打造创作拍摄影视剧和小戏生产等文化精品孵化基地,生产一批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促进行业资源集聚和文化品牌形成
2023.08
30000
21
虎爪山生态旅游综合体
利用虎爪山对节白蜡物种园、十里银杏、楠竹园、栎林长廊等丰富的森林植物资源,融入“慢旅游”理念,设置森林徒步、马车、森林小火车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开发独具特色的森林旅游项目,开发帐篷营地、房车营地、集装箱、森林木屋等多业态的度假产品。
2023.12
22
京山高岭乡村振兴综合体
湖北佳住优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7.3亿元。依托高岭村丰富的农业产业、优美的乡村风貌,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全息侏罗纪公园、乡村民宿、自驾露营地、牛仔汽车影院、创客基地等,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立足于探索“产村相融”的发展模式,通过“旅游+乡村+文化”的融合,引入“侏罗纪恐龙”IP和全息影像技术,建设全息侏罗纪公园,形成核心景区。
2023.09
73000
23
京山市清流峡生态徒步旅游区
新建特色步道,恢复和提升沿线景观,配套绎站、景观节点停车场、经营性项目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环境美化、公共空间塑造等村湾环境整治,围绕红色旅游驱动核、旅游康养升级核、徒步生态旅游带,打造集休闲旅游、运动养生、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省级重点生态旅游示范性项目。
24
鸟语花香文化旅游度假区
1.建设鸟文化核心区(鸟类博物馆、鸟类救助站、亲水观鸟台,鸟博园);2.建设京山茶花源(游客接待中心、空中赏花游览栈道、亲子乐园等);3.建设紫宸庄园(木屋别墅、紫薇长廊、热带植物园、餐饮住宿接待中心)。
前期推进阶段
25
湖北农谷中医养生综合体
湖北太子山森林资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期主要建设综合性医院(医养结合)、办公楼;第二期主要建设生态养生基地(百年药局、百草园、知味轩、养生论坛等)、养老院、中医药加工车间、中医药研发中心、宾馆、药店、办公区、职工宿舍等。
2023.05
26
数字文化馆
市文化馆
1.基础网络建设,主要包括文化馆云平台建设。2.线下数字体验设施设备及辅助设施。文化艺术数字体验项目6—10个,占地300平方米。
600
27
数字图书馆
市图书馆
资源建设、线上服务系统建设、线下功能设施设备建设、网络机房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多功能报告厅声光电系统建设
1500
28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为分馆配备自助办证检索借还一体机、电子资源借阅机、RFID门禁系统
2020.10
200
推进阶段
29
古籍保护项目
建设标准化古籍书库,推进古籍保护数字化工作,同时加强古籍收集、整理和宣传等工作
2022.06
30
城市书房
在人口密集的场合建设2-3个城市书房
300
31
村史馆和民间博物馆
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一批村史馆和民间博物馆,包括盛老汉农庄的龟文化博物馆、孙桥镇的孙桥婚俗博物馆和新市镇白谷洞的饮食文化非遗展示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