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社会与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第三届中国图书馆馆长高级论坛暨图书馆学系主任与馆长对话论坛述评

数字社会与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第三届中国图书馆馆长高级论坛暨图书馆学系主任与馆长对话论坛述评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2023年第三届中国图书馆馆长高级论坛暨图书馆学系主任与馆长对话论坛二十一位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关于专业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与会者认为,职业精神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图书馆学核心知识是图书馆综合业务能力最重要的基础,要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整合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与其他能力。关于图书馆专业化的内涵与发展路径,与会者提出其核心是人才队伍的专业化,指出了人才专业化的现实困境,认为制度建设与继续教育是提升图书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路径。面对学科知识体系能否适应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社会发展需要、商业逻辑对专业价值的侵袭等挑战和问题,与会者提出了可能的破解之道,包括回应国家、时代和社会需要,走专业化、内涵式发展之路;教育界与实践界合作共进发展;宣传展现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社会价值与专业性。

2023年3月18日,第三届中国图书馆馆长高级论坛暨图书馆学系主任与馆长对话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十二家图书馆的馆长或副馆长(以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主)、九家图书馆学院系的系主任(或副院长、教授)、两家图书馆学期刊的代表等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论坛。为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学发展,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于2020年12月发起举办第一届中国图书馆馆长高级论坛,并于2021年4月举行第二届,分别围绕主题“当前图书馆事业的业态及趋势”和“新阶段图书馆再发现”开展了深入研讨。在前两届馆长论坛基础上,本次论坛进一步扩大了会议规模,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并增设图书馆学系主任与馆长对话论坛,以推进图书馆学教育界与实践界的坦诚交流与合作。

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体系更新与专业人才培养

(4)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作为人类各科知识的集散地,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对于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提出了迫切需要。与会者认为,在图书馆学专业知识之外,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知识,包括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语言和技术能力,从而“对整体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与会者提到,邀请其他学科教师讲授学科概论知识、图书馆学学生修读双学位、吸引本科来自其他专业的学生攻读图书馆学学术型硕士或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等方式,有助于弥补学生在学科领域知识方面的欠缺。在技术方面,与会者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与观点,如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服务软件利用能力、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能力、图书馆系统开发能力等,以适应智慧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时代需要;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能够提出需求和想法;若图书馆招聘技术人才,会更偏向于招聘计算机专业而非图书馆学毕业生。与会者对于技术在图书馆学人才培养中的不同态度,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学教育中的角色。

图书馆专业化的内涵和发展路径

(4)制度建设。与会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很多实际问题的症结在于制度与体制,要通过推动图书馆用人制度、图书馆学教育甚至是整个高等教育制度等制度上的突破与改革来破解,从而减少对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制约。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国际图书馆界提高图书馆专业化水平、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图书馆界长期以来试图建立的一种职业化制度。此次会议上,有学者再次提出设立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以保障图书馆员队伍的专业化。无论是与会的图书馆馆长,还是来自院系的系主任、教授,均认为人员专业化对于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低入职门槛是对于专业化的削弱。然而,设置职业准入标准却有诸多现实难处和障碍。例如,苏州图书馆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不过后来由于某些因素取消。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的专业化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戴着镣铐跳舞”,需要不断与各种非专业化的因素博弈,甚至做出退让和妥协。不仅是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其他诸如馆长任命制度、职称制度、工资制度甚至是财务报销制度,都关系到图书馆专业化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例如,河北省提高图书资料系列高级职称人员的比例,“对馆员是很好的激励”。

以专业化发展破解图书馆学和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数字社会的发展为图书馆学和图书馆提出了许多挑战,有些是新出现的问题,有些则是原来既有的问题,只是在新的形势下愈加凸显。能否应对这些挑战,满足社会发展对图书馆事业提出的新需求、新问题,对于图书馆学与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都至为重要。总结来说,与会者提到以下挑战和问题。

除上述两方面外,与会者指出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学面对的问题还包括:图书馆服务效能问题突出;基层图书馆的困境;新型空间名称的“去图书馆化”;图书馆学专业点数量少、规模小;图书馆学研究群体的萎缩,一些研究领域缺乏知名的专家学者等。虽然有与会者认为数字社会并没有对图书馆带来颠覆性的挑战,但此次会议中提到的现实问题,无疑都是图书馆行业的难点与“痛点”,需要通过专业化发展来破解。

第三,在推广中彰显价值:合力宣传和展现图书馆与图书馆学的社会价值,尤其是图书馆员作为专业化职业的集体表达,提升决策者与公众对于图书馆的认可度与支持力度。社会对于图书馆的认知,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在文化事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加强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宣传更为紧迫,应成为未来我国图书馆界的主要任务之一。图书馆员首先要身先垂范,以热情的服务态度、专业的服务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和身边人对图书馆的认知。这种宣传也不应止于图书馆或高校,而要联合图书馆主管部门、各类各级图书馆、图书馆学院系、专业组织等全行业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如2023年“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中图书馆参与的广泛性。宣传推广要“跳出图书馆谈图书馆、跳出图书馆学发展图书馆学”,在一切可能的平台和场合、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和途径,发出图书馆人的声音,尤其要向决策者和社会公众展现图书馆无可替代的专业性和“立身之本”,塑造图书馆员作为专业化职业、图书馆学作为专门学科的社会形象。

THE END
1.社区图书馆现状与发展(精选十篇)社区文化建设对提升市民综合素质、优化人文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努力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对于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对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市民道德伦理体系和价值观念, 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就是兴建社区图书馆。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iz4s0rf.html
2.上海已建219家街镇图书馆,如何打造出特色?多位政协委员建言然而,部分社区图书馆利用率不高。记者走访了一些社区图书馆,发现与一个楼层之隔的社区食堂、市民健身房、社区老年学校相比,人气截然不同:在社区食堂,每到饭点食客络绎不绝;在健身房、乒乓球台前满满当当;在老年学校,各类课程广受好评,社区图书馆则显得十分冷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983849
3.挖掘城市空间建社区图书馆,让幸福“增量”触手可及当下,我们正在步入存量发展时代,城市的卓越不再局限于资源和人力的扩张,更在于如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欣喜于像社区图书馆这样的存量空间被发现、被利用,也期待着更多存量空间被“精雕细琢”后,成为人与城市的纽带,承载更多人的“诗与远方”。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3825746
4.社区图书馆走红为何令人欣喜过去的社区图书馆里,来往的常客都是老年人和带小孩的家长,现在却变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最近,很多年轻人开始瞄上并“攻占”这些小区附近几十米的社区图书馆,在里面阅读、乘凉、“蹭网”、学习,好不快乐。尤其在大城市,以租房为主的年轻人很难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而这些近在家门口的社区图书馆,就成为了https://m.gmw.cn/2023-08/12/content_1303477668.htm
5.“走进书籍,嵌入生活”……重新发现身边的“社区图书馆”丨睡前聊一些地区的社区图书馆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在大型图书馆一座难求的背景下,社区图书馆成为人们学习空间的重要补充。随着社会发展与变革,终身学习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有意思的是,依托网络信息的共享性与交互性,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再次“看见”这些宝贵的公共文化空间。在网上搜索“社区图书馆”相关词条,路线推荐、营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4935177166971697&wfr=spider&for=pc
6.社区图书室工作汇报在2015年,我们把其中适合学生的130册书捐给了打工子弟小学。近来要捐书的居民仍不断前来咨询如何捐书。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感到社区图书馆是居民的。居民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是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必要趋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办了科普图书角和人口计生育图书角,法律知识角。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https://m.oh100.com/a/201701/448667.html
7.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 会议时间: 2007-07 主办单位: 湖北省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社区乡镇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山西省图书馆学会https://wap.cnki.net/touch/web/Conference/List/HBTS200707001169.html
8.关于推动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深入发展的建议案由 ?关于推动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深入发展的建议 内容 读书是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质生活的重要途径。我市把“书香城市”作为深挖文明城市创建内涵、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抓手,在全市范围建立了镇级、办事处分馆,图书馆驿站等。社区图书馆是广大市民最便利、https://www.zjg.gov.cn/zjg/rdjy/201606/06f8ef88de27451092f086490ed78263.shtml
9.社区图书室工作总结在2006年,我们把其中适合学生的130册书捐给了打工子弟小学。近来要捐书的居民仍不断前来咨询如何捐书。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感到社区图书馆是居民的。居民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是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必要趋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办了科普图书角和人口计生育图书角,法律知识角。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j/20240515171156_8204076.html
10.2019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本届发展论坛首次设立了馆长经验交流专题论坛,邀请了近40位前来参会的高校图书馆馆长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山西大学图书馆馆长肖珑、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宋姬芳作为嘉宾出席了馆长论坛,论坛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有强主持下进行。馆长们从领导决策层面,http://2019gxlt.calis.edu.cn/Home/Menu/44961e64-61a4-4968-8f1e-9eca1bfa0851/ff52dcec-141b-4d42-916a-712ff30800e3
11.社区图书室工作总结在2006年,我们把其中适合学生的130册书捐给了打工子弟小学。近来要捐书的居民仍不断前来咨询如何捐书。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感到社区图书馆是居民的。居民参与社区图书馆建设。是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必要趋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办了科普图书角和人口计生育图书角,法律知识角。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1612270.html
12.溆浦县图书馆积极推动文化繁荣,助力社区发展新闻纪实溆浦县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一直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该图书馆不仅为市民提供免费借阅服务,还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如义务辅导、文化扶贫等,通过参与公益事业,该图书馆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发展。 溆浦县图书馆作为当地的文化地标,一直在推动文化繁荣和服务社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新馆建设、举办https://todo8.cn/post/8560.html
13.图书馆的调研报告(通用14篇)1、政府重视,领导关心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 东莞市政府高度重视东莞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早在20xx年到20xx年先后出台了几项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文件,给予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从而使东莞图书馆事业,特别是城市图书馆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从20xx年开始实施的文化名城战略,必将进一步加强和促https://www.ruiwen.com/gongwen/baogao/1014711.html
14.社区图书室范文11篇(全文)三、加快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思路 1、抓特色。 社区图书馆服务, 是图书馆与读者和社会联结的主要桥梁, 是读者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窗口。图书馆的价值, 是通过读者利用图书馆来实现的。每个社区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历史文化传统、居民职业结构各不相同, 各个社区的文化便形成自身的职业结构特点, 社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r0izy0d.html
15.公共广州首创“馆校一体化”合作模式,“馆立方”打开“图书馆之2023年,花都区图书馆三华小学分馆在三华村福元徐公祠开放,是首个“图书馆+学校+乡村”模式图书馆 多元立体发展,促进少儿阅读服务网络向社区辐射 广州市鼓励和指导各区在“馆校一体化”框架下,因地制宜的实施“一区一策”的建设方法,大力开展“馆立方”项目,从满足儿童阅读带动亲子家庭阅读,从促进少儿阅读服https://news.ccmapp.cn/news/detail?id=67e30ca9-71b4-400f-8202-35a5dfcc4b95&categoryname=%E6%9C%AC%E7%BD%91%E5%8E%9F%E5%88%9B
16.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专注于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公益机构4月,社区图书馆迎来了阅读主题月,上架展览了一批新到馆的图书,也开展了亲子游戏包、户外故事会、主题放映会和绘本乐高课等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给孩子们带去欢乐与陪伴。此外,社区图书馆还开展了“大人也要读图画书”、玩转图书馆导师培训和图书馆奇妙夜共创等活动,深化社区孩子和家长的参与。 https://www.starscn.org/Home/News/detail/id/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