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在弘道书店河马公园店内,有不少受到儿童喜爱的小商品出售。小图为店外摆放的玩偶。
记者朱蓉摄
日前,台湾诚品书店敦南路店宣布将于2020年5月31日谢幕,开启“熄灯倒数”。据了解,这家书店于1999年开始尝试24小时营业模式,不仅是台北市的文化地标,更是全球尝试将销售文创用品与展览相结合的首家24小时书店。
在长沙,随着出版行业的复苏,购物中心业态的发展变化,几乎要被时代淘汰的书店又开始活跃起来——近几年来,不仅有商家开出了24小时书店,也有不少尝试了“+饮品”、“+休闲”等多样经营模式的“跨界”书店相继入驻各大购物中心。
谋复兴
书店成商业项目“标配”
“和朋友约在都正街吃饭,早点儿过来,先带孩子来看看书。”12月11日,家住城南和庄的袁女士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自己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对阅读特别有兴趣,于是特意带他到长沙海信广场一楼的西西弗书店逛逛。
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图书的书架之外,在这家西西弗书店内,还有一字排开的多张桌椅,和提供饮品点单的服务台。三湘都市报记者注意到,该店内,有部分书籍未包裹透明塑封,消费者可自由翻阅。
2016年9月,作为步步高梅溪新天地的“文化地标”,由当当网与步步高联合打造的梅溪书院在长沙落地。开业当日,便创下20万销售额的亮眼成绩,也由此拉开了长沙实体书店“复兴之路”。
在彼时,新型书店还只是屈指可数,如新华书店、弘道文化等开出的我们的书店、弘道书店等“+饮品”、“+休闲”也只是开出一两家试水,而如今,似乎已成为了各大购物中心,甚至是社区商业的“标配”,书店的数量也开始急剧增加。
截至12月1日,西西弗已在华润星沙万象汇、金茂览秀城、IFS国金中心、海信广场、凯德壹中心等购物中心开出5家门店,均位于购物中心内。另据美团的搜索结果显示,弘道书店也已开出4家门店,其中,除麓山南路店外,也多位于如华创国际广场、运达中央广场等商业项目内;而阅读花园的4家门店之中,也有2家位于通程喜乐汇等商业项目中。
这还不包括如梅溪书院、德思勤24小时书店等多个非连锁新型书店项目。据三湘都市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长沙,此类书店的数量已超过20家。
迎需求
经营风格随选址而变
三湘都市报记者注意到,这些新型书店,在数年来的尝试中,其经营形式也随着选址开始出现一些变化。如,在购物中心内的书店们,将阅读体验、饮品、甜品作为变化的经营重点,而在社区商业内,则更强调亲子阅读。
而在华创国际广场负一层的弘道书店,虽然为同一品牌,但其店铺中销售的文创产品则更有“文艺范”,如售价在156元至498元之间的茶具、用于写手账的品牌笔记本等等。而同时,与万科城根据儿童身高设计的阅读桌椅不同,这家书店内的阅读饮品区内黑白灰蓝的色调设计则相对更加时尚。
难盈利
多数书店处于亏损状态
那么,在长沙出现数量大幅增长的书店们,是否已经实现了盈利?
一位曾在此类型书店经历了开店、运营近3年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虽然在盈利模式的设计中,搭配销售的饮料、文创产品的利润相对较高,但目前行业内几乎依然是“家家在亏钱”的状态,“图书销售的利润无比低,虽然开出书店的商家还是希望能够赚钱,但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做不到。”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进入书店的消费者,仅有三成左右会购买诸如饮料、文创产品等利润率相对较高的产品,目前行业内通用的盈利模式尚未被找到。
成功经验
盈利还是要靠图书
开店速度需与运营体系匹配
不过,在采访中,三湘都市报记者也发现,虽然行业普遍盈利的大环境尚未形成,但依然有部分品牌已走在了前面。
“2018年西西弗长沙门店店均接待书友50万人次,图书始终处于产品经营的核心地位,占比80%,文创和矢量咖啡占比合计20%左右,”上述负责人认为,在长沙,书店已经成为很多读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读者进入书店是为了真正买书,实体书店正在回暖。
他强调,对西西弗来说,最重要的是开店速度和运营体系需要做到匹配,结合公司对于发展模式研究的经验和实践,做好内功,建设内部体系才是真正的生存发展的捷径。
此外,为何诚品书店虽然经历了长达15年的亏损,但目前仍有44家书店能够正常运营?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图书零售作为微利行业,如工艺品、家具、文具、餐饮等经营品类如果能够很好地契合市场需求点促成销售,仍不失为弥补亏损的一种好的尝试方向,“关键仍是找到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就如故宫的文创产品一般,做出特色,能够吸引消费者进店后大量购买。”他表示,现阶段书店难以通过销售图书以外的产品实现盈利,与商品缺乏购买吸引力不无关系。
记者手记
应回归“悦读”,不应只为花哨的噱头
当人们的阅读媒介、阅读习惯发生改变,书店,这一曾经可以“原价卖书”,只需等客上门的经营业态,也需要快速做出反应,进行改变,以避免被时代的车轮抛在身后。
书店,究其根本仍应为书。这也意味着,应回归阅读的功能,如何让消费者能够在店内进行“悦读”,减少花哨的噱头,或许应该成为书店经营者们努力研究和推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