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期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路径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随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多元,社会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力量加入,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社会力量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中,发展为公共图书馆的合作者,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有力支持者。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到:“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更加成熟,来自基层群众的文化创造更加活跃,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更加健全。”
如今,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不仅是公共文化多样化供给模式的创新,也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的重要手段。新的合作机制进一步丰富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形成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路径。
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对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但公共图书馆在单一的运作模式下,难以全面高效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尤其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经费不足、缺乏专业人员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功能。
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可以实现优势共享、资源互补,社会力量的丰富性有助于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提高服务供给数量和品质、扩大服务的有效覆盖范围、提升服务效能,可以从经营成本、服务效率和机制灵活性等方面弥补公共图书馆的不足。尤其在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方面,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可将文化产品更好地送达基层社区及农村地区,弥补基层社区和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不足的短板,促进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的合作实践
近些年来,海南省的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案例不在少数,参与形式的丰富性、生动性及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效能不断提升。从已有经验来看,根据公共图书馆工作目标和读者需求,海南省将公共图书馆的整体运营管理或单项服务,通过有偿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向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政府委托社会组织运营公共图书馆。例如海南儋州市洋浦开发区图书馆,政府投资建成后,委托社会组织负责运营。海口市美兰区图书馆,由社会资本出资采取BOT运作方式(建设—运营—移交),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力量负责运营。二是公共图书馆通过提供图书、场地或技术设备、平台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文化企业开展阅读指导、培训讲座等文化服务。例如海南省图书馆提供场地和平台,经过优选的方式,将暑期少儿公益小课堂课程交予不同培训机构承担。海南乐东县图书馆通过提供资金、平台与场地,委托社会组织开展线上阅读活动和部分少儿活动。三是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以公益形式开展互助合作。例如海南省图书馆与海南省旅琼文艺家协会、海口市摄影家协会、海口市音乐交流协会等社会组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
海南省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展文化服务的方式主要有项目外包、直接资助、项目申请、公益互助等方式。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形式,项目外包是指公共图书馆通过招标方式与社会组织签订协议,委托社会组织向读者提供图书馆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向其支付相应的费用。例如,海口市美兰区图书馆2023年暑期少儿活动由社会组织承办。
三、进一步探索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的路径
构建新型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是政府出资建设、公共图书馆负责运营管理的模式。政府出资建设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尤其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提供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提升改进之处。社会组织管理团队的专业程度以及文化资源整合能力,可以降低公共图书馆运营管理成本,并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质量,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面对新时代公众多元的文化需求,更多公共图书馆引入了社会力量,这些社会力量以专业化且更符合公众需求的服务获得大众满意,让“政府—公共图书馆—社会力量”管理机制的实现成为可能。为此,可以视情况需要适时将公共图书馆的所有权与运营权(经营权)分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创新资金投入方式。第一,倡导社会捐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向公共图书馆捐赠,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政府可通过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减免税收、政策优惠、荣誉表彰等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对公共图书馆与社会组织合作项目进行捐赠,以弥补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资金短缺。第二,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专项基金。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可设立专门的公共文化专项基金,将政府拨付经费与社会捐赠资金一并放入专项基金进行统一管理,可用于社会组织与公共图书馆合作项目。第三,引导社会资本、合作机构以不同出资形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如以出场地、出项目、出人员、出文化产品等方式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或产品。
培养人才队伍。社会力量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是一个长期互相磨合和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多方资源的扶持,更需要有强大、扎实的人才队伍,以此保障双方合作的专业性和持久性。第一,社会力量,尤其是文化企业和公益性组织,要立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面向高校招纳图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并且注重吸纳有文艺专长、热爱公益事业的民间能人,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进修学习等举措,提升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并完善薪酬待遇、职称晋升等制度保障,吸引优秀人才、组建后备力量。第二,公共图书馆要培养开放型、创新型图书馆人才,这些人才需要既具备图书馆业务素养和管理能力,又懂得广泛利用各方资源,与社会力量进行沟通、协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
建立多方协同监督机制。要健全政府、公共图书馆、社会力量和第三方机构多方组合的监督机制。一是政府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能,一方面对公共图书馆项目选择、委托方甄选、资金使用效能等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对合作方的注册登记、组织职能、社会效用等方面进行全程监管。二是加强社会力量的自我监督,在做好内部管理机构监督的同时,依规及时、完整地向社会发布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三是加强媒体和公众监督,通过宣传扩大合作的影响力,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让公众自觉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者、监督者。四是引进第三方机构协同监督。第三方机构在监督过程中更具独立性、专业性、持久性,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双方合作,促进合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