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作为一个民族典籍保存与阅读推广的重要场所,在现代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因而,图书馆的历史与现状,往往是这个民族智慧成果与阅读生活在当下的最鲜活体现。
9月9日,国家图书馆迎来建馆111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一周年。这座亚洲规模最大、历经了百年风云的图书馆,浓缩着中国图书馆行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国人保存着迷人书香。而今,全国的图书馆也正经历理念革新,在专注藏书与全民阅读等领域,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存古开新传承经典
收藏、保护、修复古代典籍文献,是许多图书馆的第一要务。作为有着数千年文明史、且较早普及雕版印刷并拥有大量古代典籍的民族,我国的图书馆所肩负的收藏与保护职责,尤为重要。
国家图书馆前身是京师图书馆,1909年9月9日兴建,该馆于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12月12日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当前,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也是海内外中华典籍的重要收藏地。
图为工作人员在进行古籍修复。
国家图书馆馆长饶权介绍说,国家图书馆坚持“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革命文献和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等国家古籍保护工程,正推动中华珍贵典籍保护工作持续走向深入。
在国家图书馆和全国多家图书馆的努力下,截至目前,全国90%以上存世古籍完成普查登记,360余万页破损古籍得到精心修复,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万部(件),组织《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第六批评审工作,全国古籍保护分级管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图为工作人员修复古籍。
在大量古籍保护修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图书馆与博物馆融合发展道路,是当下图书馆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甲骨文记忆展”等专题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推出,以现代化展陈手段呈现珍贵典籍中蕴藏的民族文化基因、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各地古籍保护中心也联合发起“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光大典籍保护传统;国家图书馆发起成立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推出一系列类型丰富的文创产品;他们以保护珍贵古籍为主线,开发实景解谜游戏,寓教于乐,引导读者在趣味游戏中学习、了解典籍文化知识。
面向公众和时代的图书馆
令大量藏书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价值,同样是当代图书馆的使命所在。今年,东莞图书馆的一则农民工留言,引发公众舆论热议,重新审视图书馆的当代社会价值。近年来,全国图书馆界在构建书香社会,推动阅读服务全覆盖方面不断推进。
“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已经成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时代召唤”,这是饶权对当下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基本判断。
为此,国家图书馆提出“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职业追求,倡导全民阅读,“文津图书奖”“国图公开课”“M地铁·图书馆”“文津经典诵读”等特色阅读服务品牌的推出,使推动全民阅读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得以凸显。
图为小学生在图书馆中读书。
2019年,国家图书馆与中国图书馆学会曾联合发起全民阅读倡议,在全国3000多家图书馆组织开展“读好书·爱中华”等主题阅读活动,吸引线上线下数千万读者参与;此外,国图还与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合作,打造“全民读书季”等热点阅读话题,引领各级图书馆以优质阅读资源和服务,嵌入公众日常学习空间,占领互联网思想文化宣传阵地;全国多家图书馆深入开展精准文化扶贫,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增加阅读资源供给,积极为少年儿童、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有温度、有质量的阅读服务,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现代社会、融入数字生活。据统计,国家图书馆的少年儿童馆,年接待小读者近35万人次,其“关爱夕阳”数字阅读课堂深受老年读者欢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图提出“闭馆不闭网、服务不打烊”,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提供优质数字阅读资源,传递防疫抗疫知识,助力全民心理防“疫”,有效满足读者居家阅读学习需求。国内多家图书馆也纷纷效仿,在特殊时期继续着推动全民阅读的社会使命。
继承与创新
9月8日,国家图书馆策划推出主题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国家图书馆的初心与使命”的馆庆活动在线上推出。该节目采用多种形式,向网友、读者讲述国家图书馆111年发展历程,展示国家图书馆各类型业务和服务的最新发展情况。
饶权说,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知识信息服务领域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给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与时代挑战。“创新服务方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图书馆引领信息时代图书馆事业创新转型发展的方向指引。
立足新时代的技术、文化特质,继续探索图书馆的未来使命,是当代中国图书馆的长期追求。
因此,国家图书馆和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启动,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深入调查研究、广泛交流研讨,积极推动重点领域理念创新、制度创新与服务创新;在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项目中,国家图书馆与新浪网、阅文集团等互联网内容服务平台合作,将微博记录、网络文学作品等纳入馆藏,推动建立立体化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国家图书馆还在推进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中国科技馆等的战略合作,延伸服务触角。此外,他们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手,探索打造基于5G、全景视频、全息影像等新技术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同时,结合国家关于新基建的规划部署,深入开展5G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研究,着力带动全国图书馆智慧化转型……
当前,国家图书馆正启动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依托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与沿线国家图书馆开展多边业务及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中国道路、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发挥着图书馆的桥梁纽带作用。而此时,全国各地的图书馆也正在依托自身资源,致力于借助技术创新,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当代中国的图书馆,正打造成为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继续浸润读者的思想,滋养民族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