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军队文职图书专业科目考试大纲军队人才网

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考笔试图书专业科目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二、考试方式和时限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限为120分钟。三、试卷分值和试题类型

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为客观性试题。四、测查内容

图书专业科目测查内容包括图书档案基础综合和图书专业知识两部分。图书档案基础综合部分包括管理学概论、信息管理学概论等内容,图书专业知识部分包括图书馆学概论、图书情报管理实务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图书档案基础综合第一篇管理学概论

主要测查考生对管理和管理学等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观察分析应对突发性、风险性情况,适应新环境变化,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运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的概念与必要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的构成要素;管理的必要性。

二、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管理的职能;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

四、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概述

管理原理的特征;管理原理的意义。

二、管理原理的概念、特征与要点

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管理方法概述

管理方法的重要性;管理哲学;管理方法的类型。

二、管理的主要方法与运用

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技术方法。

第二篇信息管理学概论

主要测查考生对信息管理、交流、政策法规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的信息管理学基本原理主动判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求、形成学习目标,选择并执行合适的学习方法,并评价学习效果的能力;以及把握工作实践中遇到有关问题的本质、事物的内在联系,并进行全面剖析的能力。

第一章信息管理

一、信息管理概述

信息管理的概念;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管理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信息管理宏观层次的任务和微观层次的任务;信息管理的视角;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二、信息管理沿革

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第二章信息交流

一、信息交流概述

信息交流的概念;信息交流的特征;信息交流的类型;信息交流行为;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二、信息交流模式

香农—维弗的通信模型;拉斯韦尔的5W模式;施拉姆模型;维克利的S-C-R模式;米哈伊洛夫广义的科学交流系统模式。

三、信息交流机制

社会信息流的形成;直接交流与社会代理交流;信息传递模式。

四、网络信息交流

网络信息交流的模式;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移动信息交流;网络环境下科学信息交流的工具。

第三章信息分布

一、信息产生与分布中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的表现与作用形式;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

二、信息内容的离散分布规律

布拉德福定律;齐夫定律;网络信息的内容分布。

三、信息生产者的分布规律

洛特卡定律;普赖斯定律;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分布。

第四章信息系统

一、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类型;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

二、信息系统的开发

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与运行环境;信息系统开发的阶段;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三、信息系统的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信息系统评价。

四、信息系统的安全

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策略;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第五章信息机构及其管理

一、信息机构的类型与职能

信息机构的概念;信息机构的类型;信息机构的职能。

二、信息机构的运行与管理

信息机构的运行机制与运行效率;信息机构的管理策略;信息机构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发展。

三、公益性信息机构及其管理

公益性信息机构的性质;公益性信息机构的定位;公益性信息机构的经营思想;公益性信息机构的协作管理。

第六章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

一、信息政策

信息政策的概念、内容、类型和作用;国家信息政策体系的构建;网络信息政策。

二、信息法律

信息法律概念、作用、调整对象;信息法律与信息政策的关系;信息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立法模式;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法律(知识产权、信息隐私、信息安全、人工智能)。

第二部分图书专业知识第一篇图书馆学概论

主要测查考生对图书馆学有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用合适的方法准确对图书馆专业信息资料进行整合、提取;检验考生运用图书馆学理论知识,对实践中遇到问题进行推断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图书馆学基本概念

一、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义

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和宏观对象;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观点。

二、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图书馆应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图书馆现代化的研究;

图书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图书馆学教育的研究;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发展史的研究。

三、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

与图书馆学有直接关联的学科;与图书馆学有间接关联的学科。

五、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

一、图书馆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图书馆的概念;图书馆的构成要素。

二、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

图书馆的产生及意义;影响图书馆发展的因素;图书馆发展的特点。

三、图书馆的属性

图书馆的一般属性;图书馆的本质属性。

四、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社会文献信息流的整序职能;文献信息的传递职能;开发智力资源与进行社会教育职能;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职能;满足社会成员文化欣赏与娱乐需要的职能。

五、图书馆的类型

图书馆类型的划分;各种类型图书馆的概念、职能定位、特点和任务

六、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社会角色定位与发展方向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社会角色定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图书馆事业

一、图书馆事业建设原则

图书馆事业的概念;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原则;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建设成就。

二、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结构

我国图书馆事业结构的构成;我国图书馆事业结构的特点。

三、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

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必要性;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内容;我国图书馆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的障碍。

四、图书馆联盟

图书馆联盟的概念;图书馆联盟的任务;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国教育科技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协同创新联盟等。

五、图书馆法

图书馆法的概念;图书馆法的作用;图书馆法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第四章图书馆管理

一、图书馆管理概述

图书馆管理的概念;图书馆管理的意义;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要求;图书馆管理的对象。

二、图书馆管理原则

集中管理;民主管理;计划管理;经济管理。

三、图书馆业务工作

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基本流程;图书馆业务机构的设置;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内容及关系。

四、图书馆规章制度

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概念;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基本类型及主要内容。

五、图书馆统计

图书馆统计的概念;图书馆统计的作用;图书馆统计的基本指标;图书馆统计分析的内容;图书馆统计分析的计算方法。

六、图书馆工作标准化

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概念;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内容。

七、图书馆工作评价与图书馆评估

图书馆工作评价的标准;图书馆评估的标准。

第二篇图书情报管理实务

主要测查考生对信息资源建设、组织检索、信息服务与用户的基本程序等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检验考查考生全面剖析问题、贯彻有关政策规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章信息资源建设

一、信息资源建设基本理论

(一)信息资源的概念与类型

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资源的类型;实体信息资源;数字信息资源;馆藏信息资源。

(二)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与内容

信息资源建设的概念;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信息资源建设的新领域。

(三)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与政策

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

(四)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因素

二、信息资源的选择与采集

(一)信息资源的选择

信息资源选择理论;馆藏结构的概念;馆藏结构的内容;实体信息资源选择;数字信息资源选择。

(二)信息资源的采集

实体信息资源的采集;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集;虚实结合的信息资源采集新模式;数字信息资源采集的新技术。

三、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一)特色数据库建设

特色数据库的类型;特色数据库建设流程。

(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

(三)开放存取信息资源建设

开放存取信息资源的类型;图书馆对于开放存取信息资源的利用。

(四)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

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的方式。

四、馆藏信息资源的管理

(一)馆藏文献的布局与排列

馆藏文献布局的依据;馆藏文献布局的方式;馆藏文献排列的方法。

(二)馆藏文献的复选与剔除

馆藏文献复选与剔除的原因;馆藏文献复选与剔除的标准;贮存图书馆的作用。

(三)数字馆藏的管理

数字馆藏的特点;数字馆藏的安全管理;数字馆藏的长期保存。

(四)馆藏信息资源的评价

馆藏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馆藏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

五、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与内容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内容。

(二)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模式。

第二章信息组织

一、信息组织概述

(一)信息组织的概念与目的

信息组织的概念;信息组织的目的;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的关系。

(二)信息组织的层面

基于外部属性特征的信息描述;基于内容属性特征的信息标引。

(三)信息组织的处理方式与研究内容

信息组织处理的目标;信息组织处理的基本方法;信息组织的研究内容。

二、信息组织原理

(一)信息组织的控制机制

(二)信息组织规范控制的依据概念逻辑原理;知识分类原理。

三、信息描述

(一)信息描述概述

信息描述的概念;信息描述的作用;信息描述的常用规范。

(二)信息描述项目(著录项目)、描述信息源

信息描述项目的概念;描述性元数据标准;《都柏林核心集》1.1版的15个基本元素;信息描述的不同详略级次;描述信息源(著录信息源、著录根据)的概念。

(三)检索点与规范文档

检索点的概念;标目的作用;辅助著录包含的内容;参照法的作用;参照法的类型;规范控制的作用;名称规范档的组成。

(四)信息描述的计算机编码

MARC格式;机读目录格式中书目记录的组成;信息描述置标语言(SGML,

HTML,XML)。

(五)信息描述工作(信息编目)的程序与方法信息描述工作的程序;信息描述工作的方法。

四、分类法

(一)分类法的概念与类型

信息分类的作用;分类法的概念;分类法的类型。

(二)分类法的结构组成

分类法的结构;复分表的作用;使用复分表需要注意的问题;分类标记符号及其作用。

(三)分类法类目体系的建立

类目的划分;分类法类目之间的关系。

(四)网络分类法

网络分类法与传统分类法的区别;大众分类法。

(五)国内外主要分类法

《杜威十进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五、主题法

(一)主题法的概念与类型

主题法的概念;主题法的类型。

(二)叙词表的结构组成

叙词表的结构;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

(三)主题法词汇控制

词汇的选择;词形控制与词义控制;词间关系控制;叙词表的编制与维护;叙词表编制和管理中的计算机使用。

(四)国内外主要主题词表

《美国国会标题表》;《医学标题表》;《汉语主题词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六、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

(一)信息主题与主题分析

信息主题的结构;信息主题的类型;主题分析的水平和要求。

(二)分类标引工作

分类标引的要求;类目辨析;号码配置方法;标引工作程序;分类标引规则;同类书区分与索书号。

(三)主题标引工作

分析主题类型与结构;主题概念的转换方法;标识的确定;主题标引的查词规则、

组配规则;各种主题、信息资源类型的标引规则。

(四)分类主题一体化标引

一体化标引的基础;一体化标引工具;一体化标引方法。

七、信息组织智能化技术

(一)信息组织中的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与受控语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信息组织中的应用。

(二)自动分词与实体抽取

自动分词;词性标注;实体抽取。

(三)自动分类与聚类自动分类;自动聚类。

(四)自动标引

自动标引的种类;自动标引的方法;关键词抽取;赋词标引。

八、语义网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及发展趋势

(一)语义网信息组织

语义网概述;RDF;本体与本体构建;知识图谱;关联数据。

(二)信息组织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信息检索

一、信息检索概述

信息检索的广义与狭义理解;信息检索的本质;信息检索的类型;信息检索的特性;信息检索的发展阶段。

二、信息检索系统

(一)信息检索系统及其构成

信息检索系统的概念;信息检索系统的物理构成和逻辑构成;文献信息检索系统的特点及其基本结构;全文信息检索系统的特点与实现技术;网络搜索引擎。

(二)信息检索模型

布尔模型;向量模型;概率模型等。三、信息检索技术与方法

(一)信息检索策略与调节方法

构造信息检索策略的步骤;信息检索策略的调节方法。

(二)常用信息检索方法

布尔逻辑检索;位置限定检索;短语检索(精确检索);截词检索;字段限定检索;引文检索。

四、信息检索评价

(一)信息检索评价概述

信息检索评价的价值;信息检索评价的类型。

(二)信息检索评价指标体系

检索效率评价指标;检索效果评价指标;网络检索评价。五、信息检索实务

(一)文献数据库的功能、检索与利用

文献数据库的功能;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文献数据库的利用。

(二)网络搜索工具的功能、检索与利用

网络搜索工具的功能;网络搜索工具的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的利用。

第四章信息服务与用户

一、信息服务与用户概述

(一)信息服务与用户的概念信息服务的概念;用户的概念。

(二)信息服务的原则

公平服务原则;充分服务原则;科学服务原则;区分服务原则;文明服务原则;资源共享原则;特色服务原则。

二、用户研究

(一)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用户信息需求的类型;用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特点。

(二)用户信息行为分析

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用户信息行为的控制机制;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类型。

三、信息服务方式

(一)信息提供服务

文献外借服务;文献阅览服务;文献传递服务。

(二)信息检索与咨询服务

信息检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

(三)学科与知识服务学科服务;知识服务。

(四)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教育;图书馆利用教育;信息检索知识和技能教育。

(五)信息服务的新发展

阅读推广服务;移动阅读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

第五章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一、图书馆信息化概述

图书馆信息化的概念和特征;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图书馆自动化

图书馆自动化的概念;图书馆自动化研究的内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图书馆自动化各子系统功能及主要流程。

THE END
1.番禺区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展望人工搬运3、设施建设:现有馆舍设施基本满足读者需求,但随着读者数量的增长和需求的多样化,图书馆设施需进行升级或扩建,以提供更舒适、便捷的阅读环境。 4、技术应用:图书馆在技术应用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如数字化、智能化等,但在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方面还需加大力度,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http://www.dlcsfbj.cn/post/5712.html
2.平山区图书馆现代化智能化阅读新空间发展规划揭秘平山区图书馆正致力于最新发展规划,致力于打造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阅读新空间。该规划旨在提升阅读体验,结合先进科技,创造舒适、便捷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将融入更多智能化元素,如自助借还书系统、数字化资源库、智能推荐系统等,以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这一变革将推动平山区图书馆迈向新纪元,成为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http://ahlkfd.cn/post/24043.html
3.麦积区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展望思拓精选麦积区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已经得到了较大改善,馆舍环境优雅,布局合理,随着读者数量的增加和新技术的应用,图书馆在设施建设和改造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发展规划 1、总体目标 构建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的图书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为麦积区的文化发展和知识传播做出更大贡献。 http://www.seetop.cc/post/18658.html
4.二道区图书馆发展规划揭秘,现代化智能化阅读新空间打造二道区图书馆正致力于最新发展规划,致力于打造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阅读新空间。通过引入先进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提供多元化的阅读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以(3)推动资源共享: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图书馆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设施建设 (1)改善阅读环境:对图书馆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http://www.qcwl1.cn/post/6601.html
5.龙山区图书馆发展规划,现代化智能化阅读新空间打造启动2、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提供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 3、服务质量显著提高,读者满意度大幅提升。 4、智能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5、成为本地区的文化地标,提高图书馆在本地区的文化影响力。 龙山区图书馆最新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将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服务,我们将不断努力,打造现代化http://whggedu.cn/post/7201.html
6.新时代图书馆的探索与转型———以新馆建设为例jlis. 2022036 新时代图书馆的探索与转型 ———以新馆建设为例 吴建中 摘 要 进入 21 世纪,随着从以书为主体向以人为主体的转型,图书馆建筑更突出包容性和可获得性,更强调 与社区和公众的联系. 本文在回顾过去二十年全球图书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和探讨新馆设计与建设领 域面临的挑战,机遇及未来发展趋势.https://www.jlis.cn/jtlsc/ch/reader/create_pdf.aspx?file_no=20220501&flag=1&journal_id=jtlsc&year_id=2022
7.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上册) 会议时间: 2007-07 主办单位: 湖北省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社区乡镇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山西省图书馆学会https://wap.cnki.net/touch/web/Conference/List/HBTS200707001169.html
8.顺德区图书馆新领导引领变革与发展关于我们档案托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也在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需求,顺德区图书馆在最新领导的带领下,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与发展,本文将详细介绍顺德区图书馆的最新领导,以及其在图书馆发展中所采取的创新措施和取得的显著成果。 http://dangancha.cn/post/4242.html
9.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目标及措施在新的信息资源环境下,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运用网络平台查找学术资源,获取更加详细和精准的资源。高校图书馆的成功转型,能够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条件,使读者拥有良好的资源获取途径。 (三)与学校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作为高校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高校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积极创新、紧跟高校整体的发展步伐https://www.fx361.com/page/2020/1020/7621508.shtml
10.新大纲2024军队文职图书专业第二部分(第二篇)馆藏文献复选与剔除的原因;馆藏文献复选与剔除的标准;贮存图书馆的作用。 (三)数字馆藏的管理 数字馆藏的特点;数字馆藏的安全管理;数字馆藏的长期保存。 (四)馆藏信息资源的评价 馆藏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馆藏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 https://www.zjjks.com/bmzd/81651.html
11.网络中心职业培训等的支撑要求;将原“基础设施”改为“支撑条件”,并将其中的一节扩展为新的一章“网络安全”,以适应当前网络风险管控的需要;将信息化组织管理保障的相关内容从原“总体要求”中抽取出来,新设立一章“组织体系”,以便加强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障要求;增加一章“指标体系”,便于对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12.小学图书室工作总结范文(通用12篇)同时搜集有关专题文献资料,进行积累,及时提供。针对学期初定的计划,结合学校媒体与学科整合活动,我们利用学校能够上网查阅的便利条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装订了有关教育教学的文章汇集:《媒体与教学》、《教学文摘》。 三、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方向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j/20200711081211_2452379.html
13.2024年数字图书馆市场需求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20241.2.3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c (1)互联网的普及现状 n (2)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 中 (3)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 智 (4)数字图书馆专利情况 林 1.2.4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4 (1)居民数字阅读率情况分析 0 (2)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 0 第二章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分析 6 2.1 数字图书馆建设需求分析 1 2.1.1 https://www.cir.cn/9/37/ShuZiTuShuGuanShiChangXuQiuFenXi.html
14.图书馆个人年终工作总结(通用10篇)我校在“以育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优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图书馆馆舍、内部设施等硬件建设和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等软件建设随着学校教育事业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迅速跃上了新的台阶。现汇报如下: 一、加大投入,强化硬件建设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图书馆(室)建设的文件精神和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我们https://www.ruiwen.com/gongwen/gongzuozongjie/474937.html
15.各类免版面费的普通期刊以及征稿须知征稿内容以云南地方史、云南民族史、云南民族当代发展研究为主要方向。■南亚东南亚问题研究立足构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要求,以南亚东南亚历史研究、现当代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际关系研究为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发展研究探索生态文明发展建设的理论成果与实践,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征稿内容以生态环境史、生态环境发展理论http://m.yj-hk.com/h-nd-283.html
16.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SILF2024)征文通知上海市图书馆建议:图书馆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等。 2、图书馆智慧化转型 建议: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人工智能赋能图书馆;数字人文研究;未来学习中心等。 3、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服务 建议:阅读服务模式创新;阅读推广品牌建设;阅读文化空间建设等。 https://society.library.sh.cn/node/8090
17.菏泽日报数字报17、浅谈高校图书馆读者资源的开放利用 作者:李学聚(菏泽学院)《兰台世界》 18、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 作者:王盛(菏泽学院)《财会月刊》 19、曹州面人技法研究 作者:刘进(菏泽学院)《美与时代》 20、高校图书馆危机管理系统的建设性思考 作者:张瑞云(菏泽学院)《兰台世界》 21、房地产企业纳税http://bz.heze.cn/html/2013-09/20/content_3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