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08号《关于加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答复

一、锦州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情况

锦州市严格依照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锦州市共有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少儿图书馆1个、市级群众艺术馆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93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127个,达到了建筑面积90平方米,设置“四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体育健身室)指标,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市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都实现了免费开放。

自2016年起,锦州市开展了为期3年的文化建设年活动。在工作中,我们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提出了到2018年底完成村文化广场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全覆盖上下功夫。到2018年底,我市农村文化广场普及率达100%,达到辽宁省村(社区)文化广场建设标准的村文化广场1026个。极大满足了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需要。

二、针对提案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活动。开展送书进基层活动,在学校建立分馆,定期为边远小学的孩子们送去图书并开展持贫助学活动。组织锦州市专业文艺团体和群众艺术馆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各种流动文化服务。举办戏曲进乡村、高雅艺术进课堂(社区)、文化志愿者“五进”、“群文精品走基层·非遗项目展风采”、非遗进校园(社区)活动,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推动两馆服务向乡村基层延伸。加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辽宁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管理,开展“艺术乡村”建设试点,积极建设位于城北旅游带上的锦州凌海市边墙子虎溪民俗文化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促进文旅事业发展。充分利用节日开展庙会、年货大集、秧歌展演等各类民俗活动,组织各县区开展“四季春晚”、广场舞大赛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通过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突出本地亮点特色,充分展现新时代农村风貌。

(二)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

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全市各图书馆以春节、4.23读书节为抓手,高站位设计读书活动,引领书香城市建设,开展展览、阅读推荐、朗诵会、书影赏析会、送书等各种活动。2022年4月,市委决定将原博物馆库房给图书馆作古籍书库,地上部分改造成锦州市城市书房。新建设的城市书房坐落在古塔公园北侧,地处锦州市民核心聚居区,对图书馆拓展服务功能将产生重大提升作用。积极推进古籍数字化开始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工程。

(三)繁荣群众文艺

举办高级剪纸培训研修班,组织传承人创作“锦州不错”文物古迹、医疗卫生、科技教育、工业交通等点位剪纸作品。出版非遗保护丛书《西城派东北大鼓曲谱集》。《剪不断的乡愁——赵志国口述史》整理工作完成,已交出版社。锦州市群众艺术馆公益辅导“群星大课堂”积极开展公益辅导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市级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不断提升公益性文艺辅导培训水平。每年定期开展的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百姓春晚、庙会、农民丰收节、广场舞展演、秧歌展演、凌河之夏东湖广场周末文化演出等文化活动。通过村民自编自导自演,采取舞蹈、歌曲、小品等多种形式,突出本地亮点特色,年味年俗,充分展现新时代农村风貌。

(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

锦州市每年对市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发放免费开放资金县区公共文化文化馆、图书馆每年16万元、乡镇文化站每年4万元,支持公共文化场馆对市民提供免费文化服务,同时每年为农村文化书屋发放配置图书。2018年以来,我市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免费开放资金分配、使用、管理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为民服务效果。加大对特殊人群公共文化保障力度,会同市人社局、市民宗局、市残联等,组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举办“农民工文化服务月”“民族团结活动月”“残疾人文化活动周”等活动,为特殊群体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

(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建立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健全由购买主体、公共文化服务对象以及第三方共同参与的评价约束机制,提升购买服务质量。开展常态化、多样化志愿服务。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常年面向社会招募各类志愿者组成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从事宣传推广、演出培训、阅读辅导、图书整理等多种多样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同时向志愿者发放服务手册及时做好服务记录,不断规范管理制度。

(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大力发展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目前市群众艺术馆已完成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锦州市图书馆于2022年起开展古籍数字化建设。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充分发挥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的宣传推广作用,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活动。积极搭建锦州文旅智慧平台,建设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市规划了锦州文旅智慧平台建设项目,计划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监管平台、一码通服务平台、文旅服务大数据平台,目前已完成了项目在发改的立项等工作,正在进行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

按照《关于锦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要求,鼓励高新区、开发区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2021年我市完成16个村文化广场的提质升级工作。提质升级工作包括为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舞台、设立照明设施、完善音响设备等项工程,有效地提升了村文化广场的建设水平。

八、加强对公共文化场所使用开放情况的督导和监管

成立以分管副局长为组长的督导组,定期深入到县区、乡镇、村屯开展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督导工作,督促各县市区合理利用中央、省公共文化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资金,设计开展秧歌展演、广场舞大赛、合唱比赛、书画展览、读书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提高文化场所的使用率,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THE END
1.公共图书馆如何聚焦“新智空间与新质阅读”读者分馆浦东上海少儿分馆坐落于浦东金杨商圈核心位置,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少儿藏书6万余册,面向学龄前儿童,分别为0-3岁婴幼儿和4-6岁低龄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绘本和免费的玩具体验服务,面向青少年读者,不只有常规的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科学等图书资源,还有馆藏丰富的外文原版书籍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还有面向阅读障碍群体的数字阅览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6LJMSL0514R9P4.html
2.超星数字图书馆(网络)超星数字图书馆是北京超星数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在2000年已入选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 参与了国家数字图书馆战略。超星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公共数据进行存取,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收集、存贮、组织,利用互连网络传播知识信息的新型“图书馆”。 https://lib.gtcfla.edu.cn/info/1013/2383.htm
3.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主要由数字资源建设标准规范、数字图书馆应用服务标准规范、版权保护与权利描述标准规范、面向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商务标准规范等组成。其中,数字资源建设标准规范涉及数字对象的加工、描述、组织、存储、检索和服务,要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建立元数据统一结构框架和相应的元数据描述、加工处理、转换和https://www.nlc.cn/web/zdxm/newstgc/index.shtml
4.“书香中国”数据库试用通知您可在应用商店搜索“微书房”APP,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输入已注册成功的书香中国账号+密码登录,即可登录APP端,并使用“书香中国”中的各类数字、有声资源。 登录后,用户可绑定自己的手机号码,以后即可通过手机号码+验证码的形式登录微书房。微书房是一个专业的移动端阅读软件,能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和体验,成为https://www.lntdxy.com/tsg/info/1010/1169.htm
5.机构设置重庆图书馆门户网站负责馆内网络服务统筹管理工作。履行网络与数字图书馆服务、阅读推广等职责。负责图书馆网络平台建设、网络服务与推广、数字资源验收及管理工作;负责区域内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负责读者信息素养教育与技能培训服务。 17馆外服务中心 负责馆外各类流通服务网点(如流通点、城市书房、自助书柜、重图到家等)的文献资源https://old.cqlib.cn/?q=node/32
6.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精选十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 数字阅读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汲取知识、获取信息、探索未知的重要的阅读与检索方式。数字阅读以其便捷、迅速、高效、环保的特点, 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所谓数字阅读, 也即阅读的数字化, 主要是指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取或传递知识、文化、信息等的过程。数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e84kw3h.html
7.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图书馆应用系统建设设计然而,传统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构建模式明显不能响应这样的需求。如果通过高性能的设备来解决问题,那样成本太高。即使在舍得花大成本的情况下,传统非分布集群依旧不能很好的处理网络管理维护困难、更新换代快的问题。然而这一切问题,分布式系统都能够很好的解决。 https://blog.csdn.net/nguever15/article/details/71190774/
8.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作为全省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是陕西地方文献收藏中心、全省图书馆业务工作与图书馆学研究协调协作中心、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辅导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分中心、陕西省古籍保护中心。https://www.sxlib.org.cn/
9.信息公开网2005年,安徽电大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2010年,在教育厅支持下立项建设“安徽省远程教育数字文献服务中心”,该中心是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 2017年通过引进、共享、共建、自建等方式,建设、共享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数字化文献资源,用户通过VPN可校外访问。 https://www.ahtvu.ah.cn/xxgk/detail?id=ljrtaiuphlhlqiksel14na
10.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管理的新模式作为收集、整理、存储和传播信息主要基地的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高速发展,就必须变革旧的管理模式,实现数字化图书馆。 一、什么是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2018年文献信息中心报刊部工作计划 2018年文献信息中心资讯服务部工作计划 2018年文献信息中心网站编辑部工作计划 2018年文献信息中心网络管理部工作计划 http://sass.cn/911064/269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