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会议交流材料金华东苑小学
金华东苑小学前一轮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经验成果与新一轮设想
我校2002年12月被授予浙江省第三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在省、市电教馆领导和区教育分局的支持关爱下,在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将学校近几年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教育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做法,简要汇报如下:
1、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与研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并指导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这项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障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加强了领导,规范管理。
我校现有完善的教育技术领导小组,夏美丝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严卷文、滕闽军、周红琴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教研组长任组员。还分设有设备管理、音像教材管理、技术管理、网站维护等组织,配备了相应的人员。学校制定有《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目标》、《电教设备管理制度》,对各科室、各部门明确工作职责,科学管理,责任到人,使全校教师、各科室都严格按照条例开展工作。此外,我们还能较好地做好常规媒体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其完好无损。
2、优化校园信息环境建设,形成完善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体系
(1)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
(2)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我校在投入硬件设备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软件的建设。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师的电脑培训工作,现在我校大部分教师已经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等制作课件的工具,能够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并通过校园网广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校有一个多媒体资源库,该库拥有大量成套化、系统化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内容涉及各学科的教学录像带、VCD、多媒体光盘、录音带等。同时学校还设有专人负责从互联网上收集整理各年段、各学科所需要的试题、素材、CAI课件等资料,从而满足了广大师生对资料信息的需求。学校还开设了网站,内容丰富,分别设置了以下几个专栏:学校机构、校园建设、园丁风采、学生天地、教学之窗、校友专栏、教育热点跟踪等栏目,还建立了资料库、试题库、课件库等教学资源库,极大地实现了教学素材的共享,提供了丰富系统的教学软件资源。
(3)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网络资源,学校为学生更好地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提供一切便利条件。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网络教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可以利用素材库设计制作自己的网页、班级网页,利用几何画板处理各种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利用动画制作来应证自己的想象,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等。学生可以在各终端将网络上的信息、电子读物上的信息下载,遍及到自己的网页、幻灯片中。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使用数码相机、照相机、摄像机采集信息、加工整理,进行文件编辑,制作小报和电视节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新想法、新构思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重组展现出来,不但培养了其各方面的信息素养,也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创造力的提升。
3、依托培训和比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校十分重视对全校教师的培训,每年都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电教部门进行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培训。如: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多媒体教学课件培训,计算机维护培训,网站维护培训等等,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水平。学校除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培训外,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全员培训,定期开展计算机能力、网页制作、课件制作、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等。目前,全校100%的教师都能上网操作,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上课,大多数教师能独立制作教学课件。教师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课件制作、教学论文评比、教师基本功大赛有150余人次在全国、省、市、区级获奖,5位教师参加省电子音像教材编写,在全省范围应用推广,所辅导的学生参加计算机网络操作、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比赛中有200余人次在省市区获奖。应该说我校师生在信息技术实践、应用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突出的:
(1)教师的录像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滕闽军副校长的思品录像课获全国百节优秀课奖,周红琴副校长的数学录像课获省一等奖,吴志坚、胡攀君、徐灵仙、何秋瑜、陈晓晓等多位老师的录像课均获省、市一、二等奖。
(2)教师信息技术论文获奖、发表情况硕果累累。夏美丝校长的论文《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新世纪全国小学数学教育发展趋势观摩研讨会”上获二等奖,周红琴、滕闽军、郑雁琴、李兰英、石国芳等25位老师的信息技术案例和论文都在省内外的杂志上发表或参赛获奖。
此外,老师在区现代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市二等奖,滕闽军副校长、老师还参加了省组织的电子、音像教材和资源开发的编排工作,参与编制了人社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教学投影片、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投影片、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投影片。
4、强化课堂教学和管理现代化,提高教学工作效率
学校明确规定每位中青年教师上教研课,一律使用多媒体,在平常的教学中尽量使用多媒体。我校教科室、教务处及时对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情况进行调查、记载。期中、期末就多媒体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对使用多媒体不到位的教师及时予以批评指出,并记载在案。现如今学校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意识强,强化了课堂教学现代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据统计,近三年教师电教使用率为70%,学科覆盖率达100%,真正达到“以教促用”。
5、重视课题研究,开展创新教育教学。
我校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还能积极参与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课题研究。省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悄悄话信箱”:创设无障碍心理绿色通道的改革实践》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市一等奖(同时获浙江省优秀科研成果推广二等奖,市二等奖);被省人民政府确立为浙江省德育精品工程。该课题在第一阶段“悄悄话信箱”和第二阶段“悄悄融合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现在还在进行了第三阶段“悄悄网络教育”的延续实践。我们开通心理悄悄教育网站,设立了“学生留言板”、“心灵之约”、“心理常识介绍”、“心理问题解答”、“心理学家介绍”、“心理辅导课程介绍”等栏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心理问题及时予以疏通指导,充分利用网络家校合作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从“悄悄网络教育”实施以来,我校的德育教育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活动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产生了很强的辐射,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是我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项基本性、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它的建设水平是我校的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我校将依托现代技术教育工作使学校的建设、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新的一轮工作,我们将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打造“数字化学习型学校”为奋斗目标,努力建设学校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文化,组织管理扁平化,提高学校教研工作效率,形成要研究、乐研究、会研究、真研究的学习型组织氛围,形成符合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案库、PPT库、素材库和知识库等资源要素以及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人力要素共同动态构建的学校教育信息生态环境。下一阶段我校将着重做好下面工作:
1、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研训教’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
在原有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项课题成果二等奖的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进一步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科研成果。在下阶段,我校将向省教科规划办申报《信息技术环境下“研训教”一体的校本教研实践研究》课题,让校本教研以课题研究作为载体和支撑,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富有实践性和校本特色的培训模式,积极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在校本教研中应用的方法、策略和效果。
2、加强学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实现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形成了“重视资源管理,强化资源应用,促进教学质量提高;领导带头用,学科全面用,教师人人用,公开课必须用,学生受益面达100%”的办学特色。
根据学校教学实践,继续组织具有较高教学和开发能力的教师围绕课程改革,设计、编制一些有特色的素材、课件和案例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电子音像(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构建更为科学、适用的教学资源体系,保证学校有大量充足的网络教学资源。
在一年内,学校要努力解决巨大网络资源的存放问题。建立学校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搭建资源平台,为每位教师设立一个FTP文件夹放各种文件。尽快实现学校的所有计算机都与校服务器联系,解决课件的传递、存放等实际问题,实现无磁盘化、无纸化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实现教师上交备课教案、交换各种教学资料、报表等通过FTP服务器便捷上传,为教师大量使用电脑、多媒体教学提供方便。
3、全面推进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
我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中,虽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新的工作设想促使我们必须不懈努力,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设施,加强师资培训,开展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增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全面推进数字化学习型学校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