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图书馆锁金村街道分馆有个人工“检索系统”——
“过目不忘”,图书精准归位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夏雪晴邓露洁通讯员周云倩
家住锁二社区的张戈,今年40岁,是一名“星星的孩子”,却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在一次图书馆义工活动中,张戈的母亲吴女士发现,对借出去的图书,张戈都会把位置空着,让还回来的图书重归原位,“因为她能准确记得借出去的图书名称和借出去的日期”。
这份“过目不忘”与图书管理工作完美契合。2003年,金陵图书馆锁金村街道分馆正式开放。后来,在街道邀请下,张戈成为分馆唯一的志愿者,日常负责整理报刊以及图书分类、登记借读、归还等工作。
昨日上午9:30,居民归还了5本书籍。待图书管理员一一扫码后,张戈便工作起来。将图书码齐,根据索书号按类排序,然后穿梭在书架中,迅速依次上架复位。“每一本书的位置都在她的脑海里。”该管理员告诉记者,处理还书时,他们需借助检索系统来确定书放在哪个位置,5本要耗时6—8分钟,而张戈只需要不到3分钟。
据金陵图书馆官网显示,锁金村街道分馆共存放图书12000册。除了供街道居民借阅外,服务还辐射周边10余个社区及部分园区企业,开放至今,借书者达数十万人次。对于庞大的数量,张戈有着自己独有的“存储”方式。“每个书架里字母不一样,每层数字不一样。”张戈拿着书断断续续地解释,比如中间书架里书上有I,第二列第二格是13号,“可以随便考考我”。
“这本,应该归在哪个书柜?”记者随机抽取了一本。张戈接过图书,看了一眼索书号,直奔“综合图书”书架,放置在“05”序号存放层,不假思索。“她仿佛是整个图书馆的‘数据库’,真的非常厉害。”管理员感慨。2023年,街道分馆借还记录1200余条,张戈正确率在95%以上。
管理之余,张戈每隔一阵都习惯性巡检一次,查看是否有图书乱架、错位,及时整理,确保读者能按索引号找到所需图书。接到新书时,也会一本一本登记、整理、统计、贴标签,每一项工作都认真仔细。此外,她还每天都会提前到达馆内,在开馆前打扫卫生、摆齐桌椅,保持窗明几净。
临近春节假期,辖区内的中小学生陆续放假,于是张戈多了个身份——孩子们的“大朋友”。许多学生喜欢来这里学习、阅读,劳逸结合之中,都喜欢缠着她一起玩耍,一起看故事绘本,一起聊天嬉笑。“张戈性格特别好,认真、单纯、开朗,每天都笑嘻嘻的。”管理员告诉记者,居民和街道工作人员都特别喜欢她,有些已离职的员工到街道附近办事儿,都会回来看看她,“我们遇到烦恼,只要和她聊会天就能消散”。
图书管理员很平凡,干的事情也相对单一,但张戈乐在其中。“这里有她喜欢的图书和人,更多的是能接触到社会。”吴女士说,在图书馆工作后,张戈肉眼可见地变化着,越来越能够融入生活。谈及来年愿望,张戈和吴苏星都表示,希望能够在图书馆里继续志愿服务下去,让更多的人获取文化和思想。
如今,来金陵图书馆锁金村街道分馆看书、借书的人越来越多,已成为知识加油站、情感交融所,激发了居民学习知识的热情,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在张戈和街道的努力下,街道分馆荣获南京市十佳金陵图书馆分馆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