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韦氏大学英语词典》第11版《简明牛津英语词典》第12版读者意识美国文化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军事实力都经历了巨大发展,尤其是冷战的结束奠定了其在世界格局中“一超独霸”的地位,美国的影响力也就不言而喻。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为促进交往,更多地了解对方显得尤为重要。语言作为社会交流的工具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文化,所以要了解美国就需要对其语言进行学习和掌握。美国英语因受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地域等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英国英语有显著不同,在此情况下,拥有一本美语词典非常必要。201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首次引进出版《韦氏大学英语词典》第11版[MerriamWebstersCollegiateDictionary(11thed.),以下简称《韦氏十一》]。本文将基于其与《简明牛津英语词典》第12版[ConciseOxfordEnglishDictionary(12thed.),以下简称《牛津十二》]的对比分析,对《韦氏十一》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评价。
一、《韦氏十一》的主要特色描述
宏观上,全书分三部分。前件包括对该词典中的英语语言和发音的介绍,满足读者对词典学的兴趣;正文收录词条逾16.5万个,比《韦氏十》多5000余条,这些新增词条记录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和世界重大事件的发生,如instantmessage(短信),cellphone(手机),WiFi(无线传输系统),bioterrorism(生物恐怖主义),SARS(非典),Taliban(塔利班),google(谷歌搜索引擎)等,使读者可以了解到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后件收录了外来词汇短语、人名地名、标志符号以及写作文体指南,其中写作文体指南总结并列举了不同的文体传统,包括标点、大写、斜体、引用和称谓等,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写作能力。
二、宏观结构层面的比较endprint
相比于《牛津十二》40页的参考信息,《韦氏十一》前后件总共198页,包含内容更加丰富。以人名收录为例,《牛津十二》的后件仅包括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美国四国的首相、总理和总统及英格兰和联合王国历代的君王,而《韦氏十一》却记录了不同国家、时期、领域的名人,如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左右的希腊诗人Alcaeus,19世纪中国的政治家李鸿章(LiHungchang)等。另外,《韦氏十一》更为读者考虑,将化学元素、度量衡、太阳系和字母表(包括希腊字母表)均置于正文内,满足读者快速查询的需要,而《牛津十二》却将这些内容列在后件,在正文词条中也没有链接说明,不利于读者获取信息。
除此之外,《韦氏十一》的收词量为16.5万条,比《牛津十二》多3.5万条,并且它们所收录的词汇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前者基于美国文化,而后者基于英国文化。总体来说,英国偏向保守,更具怀旧思绪;美国流动性很强,富于变化,开放程度大,常被称作“大熔炉”(meltingpot)(Fennell2005:218)。不同的文化在词典的收词上得以体现。
三、微观结构层面的比较
(一)拼写
韦氏对于美国英语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单词的拼写上(Fennell2005:221),如honour,traveller,storey,masque在美语里分别写作honor,traveler,story,mask。虽然大多数拼写的差异在《韦氏十一》和《牛津十二》中都进行了标注,但像travelogue的变体travelog,prologue的变体prolog只在《韦氏十一》中记录了下来,分别是travelogueortravelog,prologuealsoprolog。
除此之外,《韦氏十一》还为单词标注了拼写音节,如:Kid·der·min·ster,ki·ne·scope,这不仅方便读者规范书写分行的单词,还“照顾了构词成分的完整”,有助于读者了解构词规律和特点,并据此记忆单词。(黄小萍1994)
(二)音标
《牛津十二》以英格兰南部的英语为标准,而《韦氏十一》则努力将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的各种读音都包括在内。《韦氏十一》认为当代许多英语词典通常忽略了发音变体,反映的更多是编辑自己的方言倾向,而非一个单词的真实读音情况。(Mish2014:33a)因此《韦氏十一》记录了多种发音变体,以求客观、全面,如temperature在《牛津十二》中只提供了一个读音,在《韦氏十一》中却有5个。
《韦氏十一》更重视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发音差异,例如:dance,path在《韦氏十一》中都标有英美不同读音(\dan(t)s,dn(t)s\,\path,pth\),而《牛津十二》只标注了英音(\dɑns\,\pɑ\);docile在《韦氏十一》中除了标有美音外,还特别以espBrit注明其英音(\dslalsosī()l,espBritdōsī()l\),而《牛津十二》却未能记录该词的美音读法。
美国有四个主要方言区,分别为北部、南部、中部和西部。(Labovetal.1997)不同方言区的不同读音在《韦氏十一》中也有记录,比如:greasy中的s发\s\(北部)或\z\(中部、南部);human读音中\h\省略(美国东部,尤其是纽约);在美国南部,help读音中\l\省略。
有些词在加拿大有其独特的读音,这些读音也收录在《韦氏十一》中,如:decal\dēkal,dikal;Canadusudekl\和khaki\kakē,k,Canadoftenkr\。一些词在某些活动领域的特殊发音也被记录下来,如航海用词athwart\thwo·rtnautoftentho·rt\和tackle\taklnautoftenta-\。endprint
除此之外,不同于《牛津十二》所采用的国际音标(IPA),《韦氏十一》使用的是韦氏音标,即在英语字母本身直接添加一些简单的符号。(韩福田1992)其优点在于读者不需要同时学习和记忆单词的字母和拼音两个系统,使读音掌握起来更加快捷。(叶步青,徐盛桓1979)另外,每個奇数页右下角都提供读音快速查找信息,以便不会音标但掌握简单单词读音的使用者拼出所查询单词的读音。词典前件的读音指南也提供了与韦氏音标所匹配的国际音标(IPA),使读者可以学习到标准的英国读音。《韦氏十一》还标出了读音音节,有助于读者更准确地发音,如intermediation的音标为\intrmēdēa-shn\,这在《牛津十二》中是没有的。
(四)义项排列
1:anyofvarioususu.smallhawks(familyAccipitridae)withlongnarrowwingsandoftenanotchedorforkedtail
2:apersonwhopreysonothers
3:alightframecoveredwithpaper,cloth,orplastic,oftenprovidedwithastabilizingtail,anddesignedtobeflownintheairattheendofalongstring
4:acheckdrawnagainstuncollectedfundsinabankaccountorfraudulentlyraisedbeforecashing
5:alightsailusedinalightbreezeusu.inadditiontotheregularworkingsails;esp:SPINNAKER(《韦氏十一》)
1atoyconsistingofalightframewiththinmaterialstretchedoverit,flowninthewindattheendofalongstringBrit.Informal,datedanaircraft
2alongwingedbirdofpreywithaforkedtail,whichfrequentlysoarsonupdraughtsofair[Milvusmilvus(redkite)andotherspecies]
3Geometryaquadrilateralfigurehavingtwopairsofequaladjacentsides,symmetricalonlyaboutonediagonal
4informalafraudulentcheque,bill,orreceiptanillicitorsurreptitiousletterarchaicadishonestperson
5Sailing,informalaspinnaker(《牛津十二》)
在《韦氏十一》中,kite义项的排列是按照各义项产生的先后,而《牛津十二》却先呈现其最常使用的义项“风筝”。《韦氏十一》所采用的义项排列法的优点是“条分缕析,源流分明。读者可以根据词义的排列次序了解词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中窥见各个义项的内部联系”(黄建华,陈楚祥1997:71)。
此外,《韦氏十一》更加注重各个义项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并且在“全面”这一编纂理念的指导下呈现更加丰富的衍生义项,通过核心义(1,2...),一级子义项(a,b)和二级子义项[(1),(2)]将其表明。而《牛津十二》只提供了核心义(1,2)和子义项()两级义项。如keep(作为及物动词)的义项安排在两本词典中的比较:
1:...a...b...c...d...
2:...a...b(1)...(2)...(3)...c...d(1)...(2)...e(1)...(2)...f(1)...(2)...g...
3:a...b...c...d...
4:a...b...c...
5:...
6:a...b...
7:...(《韦氏十一》)
1............2...3.........4...5......6......(《牛津十二》)endprint
從上面的示例中可见《韦氏十一》更注重各个义项之间的逻辑性,便于读者更好定位所查找的义项。
(五)释义
《韦氏十一》记录了一些词条在美国文化中的特殊释义,并标明使用地,这样细致的记录是《牛津十二》所没有的。比如run和branch在美国均有“小溪”的意思,《韦氏十一》将它们作为“小溪”的义项都列了出来,且标注了这两个词的不同使用地,分别是“主要是中部”“南部和中部”(run...2achieflyMidland:CREEK2,branch...2a...(2)Southern&Midland:CREEK2),而《牛津十二》却没能指出branch作为小溪的这层含义以及run表达“小溪”这层含义的使用地。《韦氏十一》还积极反映社会的发展状况,所记录的一些新义项是《牛津十二》所没有的,如footprint收录了“amarkedeffect,impression,orimpact”和“somethingthatidentifies”这两个新义项。
虽然《牛津十二》包括的专业术语更多,比如在字母k部下其独有的专业术语包括地质学、动物学、体育运动等多个领域,但就专业术语、专有名词解释的详细度来看,《韦氏十一》更胜一筹。如kinetictheory的释义:
n(1864):eitheroftwotheoriesinphysicsbasedonthefactthattheminuteparticlesofasubstanceareinvigorousmotion:a:atheorythatthetemperatureofasubstanceincreaseswithanincreaseineithertheaveragekineticenergyoftheparticlesortheaveragepotentialenergyofseparation(asinfusion)oftheparticlesofinbothwhenheatisadded—calledalsokinetictheoryofheatb:atheorythattheparticlesofagasmoveinstraightlineswithhighaveragevelocity,continuallyencounteroneanotherandthuschangetheirindividualvelocitiesanddirections,andcausepressurebytheirimpactagainstthewallsofacontainer—calledalsokinetictheoryofgases(《韦氏十一》)
thebodyoftheorywhichexplainsthephysicalpropertiesofmatterintermsofthemotionsofitsconstituentparticles(《牛津十二》)
《韦氏十一》对动词的释义也更加准确,它将单词作为及物动词和非及物动词的释义分别呈现,而《牛津十二》并没有对动词的及物性进行区分,只是笼统而论,如keep做动词时,其释义在《韦氏十一》中为“keep...vb...vt...vi...”,而在《牛津十二》中为“keep...v....”。
除此之外,《韦氏十一》提供了丰富的例证来进一步阐释词条的意义、语法及用法。(江桂英1997)据笔者统计,在字母k部下,《韦氏十一》列举了317条例证,而《牛津十二》仅有26条;《韦氏十一》还为部分例证提供了出处,如〈the~realismofcontemporaryBritishdrama—CurrentBiog.〉和〈determination,a~ofthepuritanethic—L.S.Lewis〉。
(六)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即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汪榕培2002:55),同义词辨析对于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这些词汇以及发挥英语的交际功能十分必要(王家义2011),通常分为解说式辨析(解释说明)和呈现式辨析(如举例)两种(刘彤2015)。《韦氏十一》将两者相结合,帮助读者掌握同义词之间的细小差别,选择合适的词汇表意,而这是《牛津十二》所没有的。如:《韦氏十一》在attempt词条下比较了attempt,try,endeavor,essay和strive的相同和不同:
synATTEMP,TRY,ENDEAVOR,ESSAY,STRIVEmeantomakeanefforttoaccomplishanend,ATTEMPTstressestheinitiationorbeginningofaneffort〈willattempttophotographtherarebird〉.TRYisoftenclosetoATTEMPTbutmaystresseffortorexperimentmadeinthehopeoftestingorprovingsomething〈triedtodeterminewhichwasthebetterprocedure〉.ENDEAVORheightenstheimplicationsofexertionanddifficulty〈endeavoredtofindcrashsurvivorsinthemountains〉.ESSAYimpliesdifficultybutalsosuggeststentativetryingorexperimenting〈willessayadramaticroleforthefirsttime〉.STRIVEimpliesgreatexertionagainstgreatdifficultyandspecificallysuggestspersistenceeffort〈continuetostriveforpeace〉.endprint
从上述例子可见,《韦氏十一》通过将释义和举例相结合来辨析同义词,使读者很容易判断出每个词的不同侧重点和恰当的使用语境。
(七)插图
《韦氏十一》还有一个特点即插图,这是《牛津十二》所缺乏的。《韦氏十一》的插图涵盖动植物、音乐、服饰、建筑等多个领域,并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插图总数。如在字母t部下,《韦氏十一》新增4幅插图,共48幅。现代传媒的革命性变革使我们越来越明显地生活在一个视觉符号主导的文化时代,即“图像消费时代”或“读图时代”。词典插图在补充文字释义的缺憾的同时,还增加了词典的生动形象性,迎合大众“悦读”的视觉化特征。(陈伟,李爱华2010)比如在介绍calumet时,如果不配有插图,读者很难从其释义(ahighlyornamentedceremonialpipeoftheAmericanIndians)想象这种烟管是什么样子。又如knot,《韦氏十一》提供了21种不同绳结的图画,并标出各种绳结的名称,使读者不但能够了解绳结的分类,也可以根据插图亲手编制,在实践的乐趣中掌握该单词。
四、建议与小结
从以上描述和比较可以看出,《韦氏十一》在反映美国文化和世界发展、积极满足后现代背景下读者的需求方面有着许多优势。但金无足赤,它也存在一些瑕疵。
宏观结构上,虽然《韦氏十一》已将缩略词及化学元素符号插入了正文,但根据现代词典学“词典应尽可能方便使用者”的观点,《韦氏十一》还应将后件中的人名地名插入正文(源可乐1996)。收词方面,“成语少几乎是美国词典的通病”(源可乐1986)。同样,《韦氏十一》也未能将常用的成语包括进来,比如《牛津十二》记录的monkeyabout/around,《韦氏十一》都没有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