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望远镜有多贵?成本能造两艘航母,却有一关键性能不如巡天号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今年12月就要发射了!这个消息轰动了天文界,作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太空望远镜,韦伯的身上寄托了无数人的期望,有可能帮人类解开宇宙起源之谜。不过大家仍带有一丝怀疑,毕竟“鸽王之王”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由于一拖十几年,韦伯望远镜的成本暴涨,最初仅5亿美元的预算一改再改,据估计总共的花费将达到上百亿美元之巨!要知道一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造价才45亿美元,韦伯花掉的钱足以建造两艘核航母,实在是太夸张了!这样一个吞金巨兽,为什么NASA还是铁了心要上?它到底有什么诱惑力,与我国将来要发射的,与天宫空间站共轨运行的巡天号光学舱相比,孰优孰劣呢?

一台望远镜,两艘核航母,你选哪一个?

要论整体性能的话,韦伯望远镜当然无愧于世界最强空间天文台的称号,这么多钱并不是白烧的。不过在一项关键性能方面,它还真不如巡天号光学舱,而这很可能决定了这俩望远镜今后不同的命运。

NASA第二任局长詹姆斯·韦伯

在太空中工作的望远镜,不会受到大气层扰动和散射的干扰,视宁度极好,能够达到理论上的极限分辨率,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最著名的太空望远镜就是哈勃望远镜,主镜直径达到2.4米,自1990年发射以来,哈勃望远镜已经在地球轨道上工作了31年,拍摄了无数壮观而珍贵的照片,令人大开眼界。

但哈勃望远镜的设计寿命只有15年,如今已经大大超期服役,而且当年设计的初衷是由航天飞机对其实施定期维护,并抬高轨道,现在美国的航天飞机已经全部退役,目前还没有哪个航天器能够实施对哈勃的维护,部件日益老化。今年6月13日,由于有效载荷计算机出现故障,哈勃竟然死机了一个多月,NASA费尽周折才找到原因,切换到了备用的电源控制模块,才重新恢复。

哈勃望远镜已工作31年

哈勃已垂垂老矣,撑不了太久了。另一个大型红外太空望远镜斯皮策也已经退役,剩下的几个都专注于某个特定的探测任务,无法替代哈勃望远镜这个“大型空间天文台”的作用。NASA也早就知道这一点,于1996年开始了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项目,希望用比哈勃更低的成本,再打造一个太空望远镜霸主,维持其在空间观测领域的地位。

与前任的哈勃相比,韦伯望远镜当然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于观测波段不完全重叠,不好直接比较,但如果看了韦伯望远镜的结构、参数和运行方式,就能感觉到NASA在韦伯望远镜上寄托的野心,是真的打算用它观察到宇宙的源头。

韦伯望远镜的形状与哈勃望远镜有很大的不同。哈勃是个很典型的反射式望远镜,有一个镜筒,主镜是一整块口径2.4米的反射镜,这已经相当巨大,加工难度极高。而韦伯却没有镜筒,直接能看到硕大的主反射镜。这枚主镜的等效口径为6.5米,是哈勃的2.7倍,而集光面积则有6.25倍。口径越大,理论上的分辨率越高,这意味着韦伯的分辨率将大大优于哈勃。

哈勃(左)与韦伯(右)主镜大小对比

这块巨大的主镜呈六边形,却并不是一整块,而是用18块六边形的小镜片拼起来的,其实6.5米的口径虽然大,但与那些著名的地面天文望远镜比也不算惊人,欧洲南方天文台VLT望远镜的4个主镜,每一个口径都是8米,而且是一整块镜片。为什么小了一号的韦伯反而要拿18块小镜子拼接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韦伯望远镜是一个太空望远镜,不是在地面上搭起来就完事,而是要发射到太空里去,这就受到了火箭整流罩尺寸的限制。按照计划,望远镜将由欧洲的阿里安5型火箭发射,这种火箭的整流罩直径是5.4米,无论如何也塞不下6.5米的主镜,因此只好另辟蹊径:在发射时主镜折叠在整流罩内,在太空中再展开,这么一来,就只能用多块较小镜片来拼装了。

处于折叠状态的主镜

另外主镜的材质也和哈勃大不相同,没有用玻璃,而是用了金属铍,这些铍质镜片表面被高度抛光,粗糙度只有20纳米,并镀上了一层黄金膜,因此韦伯总是一副金光闪闪的形象。像哈勃等望远镜的主镜基材都是玻璃,为什么韦伯偏要用铍呢?原来,它的轨道和哈勃大不相同,是一台“不走寻常路”的望远镜,需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环境下工作,而铍的热变形非常小,在如此低温下仍能维持精密的形状。问题是:为什么非要选择如此苛刻的温度环境呢?

铍质镀金的镜片

原来,韦伯望远镜的工作重点与哈勃不同,它虽然也能拍摄可见光波段的照片,但重点却是红外波段。红外线就是热辐射,波长比可见光更长。要想最大限度地提高红外探测能力,就要让光学系统和感光元件足够的冷。最冷的温度就是在绝对零度附近,是韦伯的理想工作状态。不过,要想让它一直保持如此低的温度可并不容易,NASA可是费了牛劲了。

对于一台运行在太空中的红外望远镜来说,最大的干扰源有两个:一个是太阳,一个就是地球。太阳光芒万丈自不必说,地球虽然没那么亮,但却有着非常强的红外辐射能力,这些红外线一旦被主镜收集,就会干扰探测。另外红外线还能直接加热望远镜本身的结构,使其升温,同样会影响性能。

要想同时挡住太阳和地球(以及月亮)的光,只能用一个大镜筒来作为遮光罩。韦伯的主镜口径6.5米,这个镜筒不仅重量会十分惊人,其尺寸也根本无法塞进现有火箭的整流罩。即使能发射上去,镜筒本身会不会被阳光和红外辐射加热,也是个问题。

哈勃望远镜的大镜筒

于是,韦伯干脆抛弃了镜筒,主镜和第二反射镜等光学部件完全裸露在外,然后用一个巨大的遮光板挡住来自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光(包括红外线)。这个遮光板分为五层,层与层之间有间隙,展开后长度超过21米,宽度超过14米,大小相当于一个网球场。当可见光和红外线照射到第一层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回去,少部分被材料吸收,并以红外辐射的形式照射到下一层,然后又会被下一层反射,这样一层一层衰减下来,传导到背阴面的热量相当少。

五层结构的遮光板

巨大的遮光板和裸露的主镜,使得韦伯像是一艘漂浮在太空中的“帆船”。经过计算,遮光板向阳的一面温度有110°C,经过五层遮光板后,将会降到仅有零下223°C,对于光学部件来说已经足够冷了,不过对传感器来说还不够。近红外观测使用的设备还会利用被动冷却系统进一步降温到零下234°C,中红外设备要求更苛刻,需要用液氦进一步降温到零下266°C。

韦伯的形状如同一艘帆船

不过,就算有这么一个又大又厉害的遮光板,如果韦伯望远镜像哈勃那样运行在近地轨道的话,仍然是白忙一场。以哈勃为例,大约1小时36分钟就会绕地球一圈,在此过程中太阳和地球的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变换。而望远镜又必须保持对准天空中的某一目标,就算遮光板再大也没法一直挡住太阳和地球,而且这里离地球太近,红外辐射的热效应过强,只能考虑换一个地方干活。

发射韦伯望远镜的阿里安5火箭运载能力强大,近地轨道运力达21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力是10.5吨,而韦伯望远镜重6.2吨,比哈勃(11吨)要轻得多。因此火箭足以把韦伯望远镜打到更高更远的地方,也就是它的最终归宿:距离地球150万公里的第二拉格朗日点。只有在这里,韦伯的巨大遮光板才有用武之地,才能持续获得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为什么会这样呢?

阿里安5火箭

原来,这个第二拉格朗日点(简称L2),是个神奇的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点共有5个,如果一个航天器处在这5个点的任意一个上,它与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将维持不变,例如L2点就位于太阳和地球连线的外侧,韦伯望远镜在这个位置,会与地球以相同的周期(1年)绕太阳公转,并且一直处在太阳和地球的连线上,这里远离地球,红外干扰较小,甚至地球还能一直挡在太阳前面,遮住太阳的大部分光线。

此时如果我们站在韦伯望远镜上,会发现太阳和地球基本静止在某个方位,只要设置好遮光板的角度,就能一直挡住它们,让主镜、感光设备等永远处在阴影中。当然它无法做到完全静止在L2点,而是环绕L2点运动,并且需要使用燃料来维持住这个轨道。而离地球远还有其它好处,比如通讯信号不会被遮挡,太空垃圾也几乎没有,要不然花了上百亿美元的大家伙如果被太空碎片击中并报废,那损失可就大了。

在L2点,遮光板可完全挡住太阳、地球和月亮

总之,韦伯跑了这么远的路,费了这么大的劲,只为提高红外波段的探测能力,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像哈勃那样拍摄可见光波段的壮丽宇宙不好么?原来韦伯的志向可不止于此,它是真的想看到宇宙起源的早期阶段。

按照大爆炸理论,我们这个宇宙大约诞生在138.2亿年前,假设能观察到一个距离在100亿光年处的天体,它的光需要经过10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附近,这就意味着我们看到的是它100亿年前的样子,那个时候宇宙刚刚诞生38.2亿年。哈勃望远镜捕捉到的最远星系距离地球约134亿光年,看到的就是宇宙诞生之后仅4.2亿光年时的样子,这已经是哈勃的能力极限了。

哈勃望远镜观察到的最远星系

如果还想看到宇宙更早期的景象,就必须使用比哈勃更强大的望远镜,不仅是口径大,分辨率高,还要能够更好的捕捉红外线。因为那些130多亿年前的天体发出的光,到达地球时大多已经变成了红外线!这就是著名的红移效应。由于宇宙在膨胀,遥远的星系正在离我们远去,它们发出的光的频率会向光谱的红端移动。根据哈勃定律,距离越远,退行速度越高,红移也就越大。要想更好的观察宇宙早期的天体,就必须提高红外波段的能力。

另外红外线波长较长,可以更好的穿透宇宙中的尘埃,要换成可见光可能已经被挡住了。因此,韦伯望远镜才如此注重红外波段,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后,据说它能看到大约136亿光年处的天体,获得宇宙诞生后2亿年左右的照片,有可能观察到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第一批星系,有可能验证、完善或者推翻现有的宇宙起源理论,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

科学家希望用韦伯看到大爆炸后第一批星系

然而时至今日,韦伯望远镜带来的兴奋已经让人有点儿疲劳了,因为它竟然跳票了14年,并且获得了“鸽王之王”的称号,这是为什么呢?

当开发进入实质阶段后,NASA的专家们才发现当初的想法太幼稚了,要想实现这个宏伟的工程,需要克服的难题太多。例如:巨大的主镜和更加巨大的遮光板都要先折叠,发射到太空后再展开,各个镜面还要保持极高的位置精度,稍有差池就会功亏一篑。而且一旦发射就无法再维修,所有部件的可靠性都得相当高。

巨大的可折叠主镜

韦伯的设计寿命仅10年左右

难道NASA就心甘情愿地只让韦伯工作10年吗?那倒也不是,但却没有办法。为了实现超高的红外观测性能,就只能把它放到L2点,这里比月球轨道还要远得多。但轨道维持需要燃料,燃料耗尽后如果不能补加就无力回天了。虽然韦伯预留了与未来航天器的对接接口,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有人或无人航天器能够给它补加燃料和冷却液,也许未来的星舰可以。即使将来真能实现在轨加注燃料,实现起来的复杂性和难度也相当高,成本同样不忍直视。

吞金巨兽一旦发射就无法维护了

这就是韦伯望远镜最大的问题:可维护性极差,或者可以说没有,就算燃料没耗尽,如果其它部件出现问题也会玩完,基本上是一锤子的买卖。之前的哈勃就曾重点考虑过维护问题,计划由航天飞机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并且利用航天飞机的动力抬升轨道,防止其坠入大气层。问题是美国的航天飞机误入歧途,费用高昂,成本居然比一次性火箭和飞船还高得多,再加上出了两次机毁人亡的事故,航天飞机只得在2010年全部退役。

2009年哈勃进行了最后一次维护,之后便再未与任何航天器对接,进入了发挥余热的阶段。这就意味着哈勃上的关键部件一旦损坏,且无法在地面遥控下恢复的话,这台科学神器就寿终正寝了。哈勃的维护必须靠航天员人工完成,其实就算航天飞机不退役,或是用其它载人航天器执行维护,每次任务的成本也会令人肉痛,毕竟载人发射可不是闹着玩的。因此,哈勃和韦伯望远镜在可维护性这个关键问题上,解决的都不是那么好。那么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呢?

使用航天飞机对哈勃进行维修

当然有!那就是我国未来的巡天号光学舱所采用的方式:与空间站共轨飞行。

巡天号是我国载人空间站规划中的一部分,可以认为是一台类似于哈勃的太空望远镜,但使用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视场范围达到哈勃的300倍,哈勃花一年拍的照片,巡天号一天就能拍完。当然这也与巡天号的使命有关:它是一台“普查”型望远镜,要像人口普查那样扫描大片天区,而不是哈勃这种只盯住一点的“详查”型望远镜。

不过,即便是普查,巡天号的分辨率也并没有比哈勃低多少,而且又能巡天又能对地观测,一机两用。它的主镜口径是2米,略小于哈勃,但也相当大了。凭心而论,巡天号的红外观测能力显然比不上韦伯,可见光方面的分辨率也未必能超过哈勃,但它却有一个杀手锏,是前两者望尘莫及的,那就是维护起来极为方便。

巡天号光学舱

巡天号在早期设计时是跟天宫空间站对接在一起的,后来出于各种考虑改成了共轨飞行。它和空间站一起飞行在距地面约400公里的同一轨道上,两者相距不远。平时进行观测时,巡天号可以自主改变姿态,对准目标。而当需要补加燃料、维护升级时,就会和空间站对接,由空间站上的航天员来进行各种操作。

由于空间站未来将会一直有人照料,航天员是现成的,并且还有定期前往空间站的货运飞船。这样在巡天号需要维护时,就不再需要每次都专门进行载人航天发射,只要将所需物资设备交给货运飞船带上去就行了,成本将大大降低,灵活性也更高。虽然巡天号的设计寿命也是有限的,但可以随时进行维修和设备升级,可以“与时俱进”,相信其实际的使用寿命将会大大超出预期。

与天宫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号(左下)

显然,巡天号这种运作方式,对于还没那么多钱可以烧的我国,是最科学最经济的。当然这一方式的前提是有一个空间站作后盾。相比之下,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已经超期服役很久,预计在2028年退役,更悲观的说法是2024年,届时地球轨道上将只有我国的天宫这一个空间站,这才是巡天号采用共轨运行的底气所在。

THE END
1.见证历史!史上最强太空望远镜,耗资百亿美金的韦伯望远镜刚刚发射今晚8点20分,一份绝佳的圣诞礼物正在发送给全球的航天爱好者们——有史以来人类建造的最伟大的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被折叠阿丽亚娜5号火箭的尖端,从南美洲北部的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成功发射,正式开启探索宇宙起源奥秘和系外行星的使命。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18391712940512
2.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红外线观测用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缩写JWST),是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联合研发的红外线观测用太空望远镜,于2021年12月25日发射升空。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质量为6.2吨,约为哈勃太空望远镜(11吨)的一半。主反射镜由铍制成,口径达到6.5米,面积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5倍以上,詹姆斯·韦https://baike.sogou.com/m/fullLemma?lid=487567
3.鸽了14年,韦伯太空望远镜终于要上天了?根据NASA最新消息,将于2021年12月25日发射。实际上,NASA 14年前就计划发射韦伯太空望远镜。为何发射时间一拖再拖? 走得最远的航天器是旅行者1号,离家44载,刚到太阳系边界。用光速表达这个距离,就是光走20小时而已。 而人类的“眼光”就看得远多了。即使是肉眼,也能看到很远的星星,望远镜更不在话下。远到多远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4585.html
4.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是用红外线来观察宇宙的韦伯能够看到火星面向望远镜的那一面,称为可观测盘NASA发布了一张图片,显示了韦伯在两种不同波长的红外光中可以看到的情况左边的火星棕色视图是一张参考图韦伯的下部图像就像一张热图火星对韦伯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观测,因为这颗行星离https://www.chinaz.com/tags/zhanmusiweibotaikongwangyuanjing.shtml
5.韦伯望远镜发射时间一推再推2021年能“上天”吗这不是开玩笑。今年,NASA发现,在地面机械冲击和声学震动测试中,固定韦伯望远镜遮阳板部件的一些螺丝和垫圈出现了松动,这也导致了韦伯望远镜发射日期的又一次推迟。 不过,往好处想,在地面掉链子,总比去了太空再出问题好。“发现问题,我们就要花时间维修;再重新组装,再花时间重新测试。”马克强调,望远镜必须在地面经历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EG9ALdsYnscHBCqLyEAa181105
6.耗资百亿美元!韦伯太空望远镜迎来好消息:寿命将超10年12月25日,目前世界上最强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搭乘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基地成功发射升空。 日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在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后,经过两次中途修正后分析,该望远镜将有足够的燃料使其运行超过10年。 根据NASA的说法,经过分析表明,韦伯太空望远镜中途修正所耗费的燃料低于原计划https://tech.hexun.com/2021-12-30/205033393.html
7.人类为探索宇宙起源发射的韦伯太空望远镜运行在日地延人类为探索宇宙起源发射的韦伯太空望远镜运行在日地延长线上的拉格朗日点附近,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在点的航天器受太阳和地球引力共同作用,始终与太阳、地球保持相对静止。考虑到太阳系内其他天体的影响很小,太阳和地球可视为以相同角速度围绕日心和地心连线中的一点(图中未标出)转动的双星系统。若太阳和地球的质量分别https://www.gaotu.cn/topic/5@403540027785383936@7/484/399
8.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第一台时光机AnalogDevices人们亲切地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称为“第一台时光机”。设计这个望远镜的目的是遥望宇宙的最远处,追溯时间的起点,观察大爆炸产生的原始气体凝聚而成的第一批恒星和星系。 JWST是有史以来尺寸最大、功能最强、技术最为复杂的太空观测设备。它就像一把功能齐全的瑞士军刀,包含的科学仪器将对宇宙历史的每个阶段https://www.analog.com/cn/signals/articles/james-webb-space-telescope.html
9.“鸽王”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心酸发射史2007年,整个韦伯望远镜的大部分核心设计通过了前期的审查,标志着韦伯望远镜的详细设计、采购、组装和测试正式开始。然而,人们依然低估了韦伯望远镜的制作难度,其实际成本大大超出了韦伯望远镜的预算。仅仅在这前期的技术论证环节,韦伯望远镜就烧掉了20亿美元,额外的测试环节也使发射时间推迟到了2014年。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48190
10.视频时隔25年韦伯望远镜将在平安夜开启太空之旅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继任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简写JWST)25年来经历了若干次推迟之后,终于要在当地时间12月24日平安夜的早晨7点20分升天,开启它的太空探索之旅。对此,美国社交软件推特的用户还开玩笑说,希望韦伯望远镜不会和天空中坐驯鹿雪橇的圣诞老人撞车。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是自https://m.kankanews.com/detail/J4Q7b6Yvxyd
11.吃掉美国20年天文经费的韦伯太空望远镜,终于要出征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东方IC 资料 美国宇航局(NASA)耗时20年、耗资88亿美元建造、被称为“经费黑洞”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终于有进展了。 当地时间11月21日,《纽约时报》报道称,在接下去的数周内,望远镜的镜面和镜面背后的设备箱将就着陆过程和深空的低温环境进行模拟,测试每个镜面上的执行器,并运往洛杉矶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67225_1
12.价值约100亿美元史上最强望远镜升空,一文读懂“詹姆斯·韦伯”中国航天报微信公号消息,12月25日20时20分,在世人的瞩目下,数千名科学家与工程师花费20余年精心设计与建造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终于在库鲁航天发射中心使用阿里安-5大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阿里安-5火箭携带“韦伯”升空 如果你站在直径6.5米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前,一定不敢大声喘息。这部望远镜拥有18片一尘不染https://www.cqcb.com/headline/2021-12-25/4692018_pc.html
13.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计划在2018年发射升空据国外媒体报道,21年来,哈勃望远镜忠实地记录下宇宙奇迹,从宇宙深处发回令人震惊的照片。现在,它的继任者的最后一部分部件准备就绪。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镜头现已磨平,抛光,运往美国宇航局,强大的主镜将可探测遥远星系发出的光。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18个镜面接近完成:该望远镜2018年发射升空,探索太阳系深处的http://www.opticsky.cn/read-htm-tid-62981-page-7.html
14.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对火星的首次观测,展示了其强大的威力编者按:本文重点介绍了韦伯科学进展中的数据,这些数据尚未通过同行评审。 9月5日,NASA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了第一批火星图像和光谱。该望远镜与ESA(欧洲航天局)和CSA(加拿大航天局)的国际合作项目,以其红外灵敏度为我们的邻居星球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补充了轨道飞行器、火星车和其他望远镜收集的数据。 https://www.nasachina.cn/info/22152.html
15.韦伯望远镜再立一功!外行星“首次”观测到甲烷,真的存在外星球11 月 25 日消息,美国宇航局的天文学家利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观测编号为 WASP-80 b 的系外行星大气后,发现其大气中存在甲烷和水蒸气。 WASP-80 b 于 2013 年被发现,距离地球 163 光年,位于天鹰座内,其大小于木星相当,但质量却只有木星的一半左右。它的温度约为 825 开尔文,这个温度比太阳系中https://www.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308346.html
16.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首张全彩照片公布,揭示了130亿年前宇宙诞生他说:“我们正在回眸 130 亿年前的东西。”他还补充说,NASA 还将公布更多照片,其中有的可追溯到更远的时间,约 135 亿年以前,这已经接近人类估计的宇宙的起源。他说: “我们几乎就要回到起点了。” 公布的图片是来自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一系列高分辨率彩色图片的预览。本周二,NASA 将展示这些照片。根据尼尔森的说https://36kr.com/p/1823893574119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