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致敬!NASA斯皮策望远镜服役16余年后完成使命,最后一张星云图曝光雷峰网

雷锋网了解到,不断刷新人类对宇宙的认知的,除了大名鼎鼎的哈勃空间望远镜,NASA发射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康普顿太空望远镜和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也同样功不可没,他们甚至被称为太空望远镜中的“四大天王”。

其中,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与众不同,也许从出场方式开始就有所显现: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值得一提的是,其运行轨道非常独特,始终位于地球背面,与地球保持同样的角速度绕太阳旋转。这一巧妙的设计使得该望远镜免受太阳直射,相当于为望远镜提供了一个天然冷却源,从而少携带一些液氦,不仅减轻了自重,也节省了成本。

此外,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总长约4.45米,重量为950千克,主镜口径85厘米,包括3台观测仪器:

根据上述配置不难看出,斯皮策空间望远镜的最大特点便是「红外观测」。

实际上,向太空发射红外观测望远镜,对进一步了解银河系核心、恒星演化、系外行星等意义非凡。

一方面,不少天体(如暗星云、星际尘埃、褐矮星、红移星系)不能发出可见光、只能发出红外线光谱,只能靠红外天文观测;另一方面,由于星际尘埃、气体等对可见光的阻挡,地球上无法直接观测到银河系中心区域。

由此可见,NASA宣布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退役,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据悉,2009年5月15日,斯皮策望远镜自带的冷却剂耗尽,远红外波段观测因此停止。这是由于,只有在温度低于零下268°C(5.5K)时,远红外观测效果才最佳。

面对这一问题,NASA和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实际上也无可奈何——斯皮策望远镜处于一个环日轨道上,由地球引力牵引,以每年0.1个天文单位(1500万公里)的速度远离地球,好在其红外阵列相机的4个摄像头中还剩2个可以准确捕获图像并精准传回。

实际上,NASA也曾官方回应过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退役的原因:

不过,虽然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使命结束了,但它为预计于2021年3月发射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观测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比于哈勃望远镜,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虽默默无闻,但作为人类送入太空的最大红外望远镜、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最后一台空间望远镜,的确也是硕果累累。

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组「斯皮策时代」那些撼动人心的作品。

THE END
1.天文望远镜1931年,德国光学家施密特用一块别具一格的接近于平行板的非球面薄透镜作为改正镜,与球面反射镜配合,制成了可以消除球差和轴外象差的施密特式折反射望远镜,这种望远镜光力强、视场大、象差小,适合于拍摄大面积的天区照片,尤其是对暗弱星云的拍照效果非常突出。施密特望远镜已经成了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https://baike.sogou.com/v430269.htm
2.康普顿太空望远镜简介1991年4月5日,康普顿太空望远镜随"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升空,7日进入轨道。这标志着人类在宇宙探索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接下来的九年里,康普顿太空望远镜成为了宇宙旅行中的明星,它用敏锐的“眼睛”观察并记录了无数的宇宙秘密。康普顿太空望远镜在宇宙中的九年旅程中,为人类的宇宙科学贡献了不可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250677320597371299.html
3.太空望远镜有哪些太空望远镜空间有哈勃空间望远镜、空间红外望远镜、干涉望远镜、地外行星搜寻者、康普顿太空望远镜、X射线太空望远镜、3D打印太空望远镜等。太空望远镜又叫空间望远镜,是天文学家的主要观测工具之一,大多数天文学上用的光学望远镜,都是由一片大的曲面镜,代替透镜来聚焦。烟花https://edu.iask.sina.com.cn/jy/gFifEWXY8p.html
4.1990年4月美国把耗资21亿美元的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这样做的史匹哲太空望远镜 应该就是了.地外行星发现者预计在2010年到2012升天.以下是详解:第一架空间望远镜又称哈勃望远镜 ,于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送上离地面600千米的轨道 .其整体呈圆柱型,长13米,直径4米 ,前端是望远镜部分 ,后半是辅助器械,总重约11吨.该望远镜的有效口径为2.4米 ,焦距57.6米 ,观测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0eadbcc3edaee7b0a61de18b1746166f.html
5.科学家抱着极大的期望发射了那么多的太空望远镜著名的有哈勃D.康普顿望远镜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人类制造的一种望远镜,能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它是 A. 伽利略望远镜 B. 开普勒望远镜 C. 显微镜 D. 哈勃空间望远镜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哈勃望远镜是由()送往太空的。 哈勃望远镜是由()送往太空的。 https://www.12tiku.com/newtiku/263123/22505640.html
6.NASA称将眷解决哈勃太空望远镜陀螺仪故障在28年的轨道运行中,哈勃望远镜帮助天文学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发现,并拍摄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宇宙光学影像。 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钱德拉X光天文台、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都是NASA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一部分。目前哈勃太空望远镜由NASA和欧洲空间局(ESA)合作共同管理。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363101.html
7.李惕碚:我首台太空望远镜有望2年内“飞天”科学永远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李惕碚说,美国一直致力于雄心勃勃的“超越爱因斯坦计划”。如果中国的这台太空望远镜能在最近两年中发射上天,就可以抓住另一个重要的科学机遇:赶在“超越爱因斯坦计划”黑洞发现者上天之前,发现更多新的黑洞天体。 转自 重庆时报2009年9月6日https://www.tsinghua.org.cn/info/1014/9645.htm
8.空间物理学博士聊宇宙:仰望星空,人类究竟能看多远?太空望远镜:航天与天文学结合的极致 早期的太空望远镜,主要为解决地球上最难以实现的高频电磁波和高能粒子观测问题,尤其是伽马射线、X射线和紫外线3大类。 高频电磁波和高能粒子往往代表着宇宙中最为“火爆”的天文现象。例如,伽马射线暴反映出了大质量恒星塌缩为黑洞、中子星合并和超新星爆发等。事实证明,以康普顿、http://www.81.cn/yw_208727/10000428.html
9.最伟大的八具太空望远镜康普顿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 发射时间:1991年 主要功能:寻找高能伽马射线 宇宙中一些最狂暴的事件是肉眼所看不到的。它们发生在一种称为伽马射线的光谱环境下。伽马射线是电磁光谱中能量最大的光子。康普顿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重达17吨,于1991年经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用以观测宇宙中的高能射线。康普顿携带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08/08/18990882_490250385.shtml
10.尤里·科瓦廖夫谈太空射电望远镜及相关发现数十年来,物理学家一直在寻找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2011年,俄罗斯成功发射太空射电望远镜Spektr-R(或称为RadioAstron),用以收集验证数据。 这部高达140英尺的望远镜位于西弗吉尼亚州格林班克,是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标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赤道式望远镜,目前接收来自俄制Spektr-R卫星的数据 https://worldscience.cn/qk/2017/8y/kxjzgz/584687.shtml
11.哈勃空间望远镜,其他图文简介已功成身退的太空天文台或望远镜轨道天文台(OAO)康普顿天文台(CGRO)太阳极大期任务卫星(SMM)红外线天文卫星(IRAS)红外线太空天文台(ISO)宇宙背景探测者(COBE)服役中的太空天文台或望远镜哈伯空间望远镜(HST)斯皮策空间望远镜(SpitzerSpaceTelescope)钱卓空间望远镜XMM-牛顿卫星(XMM-Newton)普郎克巡天者赫歇尔太空天文台https://www.zupu.cn/citiao/165084.html
12.太空中的眼睛,除了哈勃,还有它们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太空中的眼睛,除了哈勃,还有它们 哈勃是空间望远镜中的典型代表,名气最大,但它并不是天文学家唯一的“武器”。为了看到近红外、紫外线和可见光之外的东西,我们还需要更多强大的设备。 与哈勃同期升空的,还有另外三架空间望远镜,斯皮策、钱德拉、康普顿,它们也都以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命名。这“四大天王”是上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861850
13.望远镜:观测工具与手段20230201.ppt18年来这部功勋卓著的望远镜重新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向公众奉献了大批精彩绝伦的太空靓照。然而最近哈勃望远镜遭受了硬件失灵的故障,令其无法与地面实现通讯。但美宇航局正在制定一个复苏“大天文台”的计划,令“哈勃”望远镜至少服役到2013年.CompanyLogo著名的空间天文望远镜2.康普顿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于1991年经由“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9325912.html
14.十大最震撼的宇宙星云图:惊现神秘宇宙之眼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近日美国宇航局为庆祝其在轨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超期运行1000天而精心挑选出了10张最佳空间红外拍摄图像。斯皮策空间红外望远镜是美国宇航局实施的四大轨道天文台计划之一,其中包括运行于可见光波段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运行于红外波段的斯皮策空间望远镜,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以及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https://mip.ali213.net/news/html/4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