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学术训练情况,学术交流情况,研究生奖助情况。
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
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一、总体概况
本学位点立足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依托华北理工大学在“绿色智能矿业冶金”方面的历史积淀和特色优势,围绕煤矿开采、钢铁冶金、装备制造和新能源发电等行业中的复杂系统建模和优化、自动检测、智能控制等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学科方向设置如下:
(1)复杂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
面向钢铁冶金、智慧矿山、智能制造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中的复杂工业系统控制问题,以最优化方法、智能控制、分布式控制、非线性控制等理论为基础,重点开展非线性机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板带轧机系统振动特性的分析与控制、钢液在线分析系统的建模与优化、冶炼系统炉温的精准控制、矿山安全监测、流程工业的优化调度方法等研究。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面向钢铁冶金、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中的自动检测问题,以光学、机械、电子、人工智能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热工量、成分量、机械量、环境量等参数的实时检测及数据融合方法;开发以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为基础的一体化仪器设备;研究基于信息融合感知、深度学习等原理的仪器设备及智能装置。在矿山装备机械的远程监控管理、钢铁冶金过程视觉检测、生物医学检测、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等领域展开技术攻关。
(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以机器人为中心,以运动、语音、图像、文字等多模态大数据为研究对象,以智能算法为手段,开展人与机器的交互、协同、共融及认知神经学与机器人学的交叉研究。在发育认知理论、柔性视觉测量、运动目标视觉检测与跟踪、多传感信息融合定位、虚拟现实交互系统、深度学习应用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
本学科建有河北省风光氢储安全监测与智能运行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新增)、唐山市先进测试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唐山市新能源发电与微电网重点实验室,与企业共建河北省频率元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唐山市钢铁企业流程控制与优化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新增)、河北省软磁材料及器件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总面积达2000余平米,设备总值2500余万元,其中2023年新增400万元。拥有流程工业自动化、逻辑控制、运动控制、工业网络控制、移动机器人、微视觉测量系统、激光结构光视觉系统、光学成像系统、柔性视觉测量系统、荧光光谱分析系统、机电耦合振动系统、电力系统仿真、电能质量分析、新能源发电与微电网工程平台等教学和科研设备。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思政队伍建设
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多层级、专业化。一是强化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和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提升思政工作成效;二是强化导师的思政工作能力培训,强化理论学习,充分发挥导师与学生“一对一”教学工作实际,切实做到导师是学生第一责任人;2023年,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师生集中观看党的二十大会议直播3次,党委会、理论中心组会专题研究学习3次,开展专题宣讲活动15场次,组织主题学生活动3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次。通过强化学习,导师队伍的思政教育能力获得提升,育思政教育于专业知识教学,增强思政工作实效性。通过强化学习,导师队伍的思政教育能力获得提升,育思政教育于专业知识教学,增强思政工作实效性。
2.课程思政建设
本学科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3门,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坚持开展以“学科主导、教师主体”模式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完善理论研究的同时,构造融合课程思政的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深挖各门课程的价值意蕴,在专业知识教育中提炼育人教学资源,以实现课程教育和德育教育双丰收。2023年,河北省控制与仪器科学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通过验收,完成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20门次,实现门门课程讲思政,专业课程全覆盖。
3.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核酸筛查、志愿服务、师生出入校管理等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学生宿舍、研究生自习室开展谈心谈话,抓好学生安全卫生,积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引导,完善舆情管理制度,落实校园网络舆情监控。
4.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切实发挥“三全育人”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党建育人政治责任。创新党建工作模式,规范“三会一课”制度,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融入到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之中,依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日活动,将基层党建工作做深做实做好。2023年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工作3次;坚持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宗教工作4次,党风廉政建设1次,征兵工作专题会议9次;2023年学院理论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16次,出勤率100%,每位中心组成员至少完成两次重点发言;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组织开展2023年度党员教育培训班,完成党员集中培训活动14次;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电气工程学院党支部全年开展专题学习研讨176次,完成了所有党员的“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核对和统计工作。
1.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根据本学科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与特色,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要课程如表1所示。课程类别主要包括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学位课为本学科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包括《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必修课共设置17门课程,每个研究方向包括4门课程;选修课设置11门课程;同时开设能够反映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的《学科前沿导论》课程。《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数字信号处理》、《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为省级研究生示范课程。
本学科严抓教学质量,推行持续改进机制。授课教师都具有副教授以上或博士学位。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要求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注重团队式教学,每门课程要求必须有两个以上教师授课,《学科前沿导论》采用导师组集体讲授的方式。教学方法多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方式多以开放式的问题与学业论文等形式为主。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学分
授课教师
1
线性系统理论
必修课
3.00
张瑞成、梁卫征
2
最优控制
3
专业英语
1.50
陈宏硕、崔传金
4
学科前沿导论
选修课
1.00
张瑞成
5
人工神经网络
2.00
孙泽贤、陈磊
6
自适应控制
周亚罗
7
机器人学及控制
梁秀满
8
深度学习
张孝龙
9
数字信号处理
陈波
10
现代传感技术及应用
崔传金、陈宏硕
11
鲁棒控制
葛超
12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孙泽贤、杨志刚
13
机器视觉技术
14
先进控制方法与技术
孙泽贤
15
计算机辅助建模与仿真
张悦
2.导师选拔培训
(1)导师遴选
本学科导师遴选严格按照《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执行;2023年,本学科新增研究生导师3人。完成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重点对学位点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预警体系展开研究。
(2)导师管理
导师管理、培训和考核和聘任等依据《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华北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评选奖励办法》、《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聘任条件和考核标准(试行)》、《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标准》系列文件执行。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定期开展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内容涵盖师德师风、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和学术交流等;定期召开研究生指导教师会议,导师汇报研究生培养工作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2023年,新增导师完成华北理工大学2023年度四有导师学院第2期培训活动。本学科开展导师培训2场,召开全体研究生指导教师会议2次,各个研究方向组织内部研讨活动13余次。
每年开展研究生导师考核,考核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及不合格,如存在违反师德师风、学术道德规范等行为,考核不合格者,取消或暂停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导师作为研究生第一责任人,从学生选课、论文选题与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预答辩、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定期听取研究生课程学习或科研工作进展报告,开展学术研讨与学术交流,导师组至少每周组织一次交流会,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汇报、学术交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全方位、多角度给予研究生指导和帮助。
3.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制定了《华北理工大学加强学生诚实守信和学术道德教育的实施办法》、《华北理工大学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华北理工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风建设:
(1)加强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结合国内外发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学科定期开展针对本学科研究生及导师的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教育,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科研工作和学术行为。明确导师连带责任,促使导师加强监督,导师对学生的实验或计算数据的真实性、原创性负重要监督责任。定期邀请校学位委员会委员、院学位分委员会委员和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道德讲座,并将纳入考核体系,筑牢内外学术道德防线。
(2)加强制度约束,促进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管理。
引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并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原创性审查,对审查不合格者,不进入论文评审程序。
(3)完善长效自查机制
定期开展学术不端警示教育和研究生学风建设工作,学院学术分委员会接受全院师生员工举报和投诉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强化全方位监督和约束。
4.学术训练
(1)形成学术实践体系,以助研制度加强学生科研训练。本学位点要求研究生原则上必须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导师组每2周举办1次学术讨论,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培养方案规定“实践环节”是4学分的必修环节,“学术报告”是1学分的必修环节。
(2)10月份在线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周,每位研究生至少参加1次。研究生在读期间需要公开主讲1次学术报告,参加4次学术报告。
(3)以论文发表与研究生创新项目凝练学术训练成果。鼓励研究生申报学校、河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并将学术论文发表、承担创新项目纳入奖学金评定标准。
(3)学术训练经费支持。学术训练经费主要来自于学校、学位点建设经费和教师科研经费。资助学生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优质论文发表版面费等。
(4)通过制度保障学术训练。为了能够更好地在科技创新实践中进行学术训练,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华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暨优秀研究生论文培育计划实施与管理办法》、《华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专项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的制定列入工作计划。
5.学术交流
注重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实验室开展合作,与埃及萨达特城市大学、开罗大学合作在研国际合作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项,每月开展线上交流。本年度共举办学术交流讲座2场:2023年6月27日,电气工程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工程物理研究所钟晓晖研究员,做主题为“基于原创性风能热利用技术新型风光储综合能源系统示范”的学术讲座。2023年11月30日,电气工程学院的邀请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冯世伦副研究员,做主题为“针对于病原体(细菌、病毒)检测的生物微流控芯片和即时现场检测(PoCT)设备的研究”的学术报告。此外,2023年12月1日-2日由河北省电工技术学会主办、我校承办的河北省电工技术学会2023新型电力系统创新论坛暨学科建设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23年度,2人通过线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年度
学生姓名
会议名称
报告题目
报告地点
2023
陈卫杰
20232ndInternationalSymposiumonComputerApplicationsandInformationSystems
EtherCATIndustrialEthernetSlaveDesignandApplicationStudy
6月26日
成都,线上
高绍品
Thi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OpticsandImageProcessing
LightweightCNNmodelforappleleafdiseaseidentification
7月31日
杭州,线上
6.研究生奖助体系
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学院成立研究生奖、助学金推荐评审小组。奖助学金资助人数和资助金额以学校下达指标为准,国家奖学金每年2-3名,金额2万元。学业奖学金分3个等级,一等资助比例为15%,奖金8000元,二等资助比例为25%,奖金6000元,三等资助比例为30%,奖金4000元。三助岗位能够覆盖70%的研究生,其中助研岗位津贴每人每月200元;助教岗位根据考核结果支付报酬,每课时15-20元;助管岗位每月400元。学生助学金覆盖率100%,为每月600元。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本学科在“协同创新、产教融合、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思想指导下,2023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分布式源网荷储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通过验收。河北省高校风光氢储安全监测与智能运行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任务书通过论证。与河北建投海上风电有限公司、唐山东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将企业项目和关键技术融入选题范围,实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培养模式。
2.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借助唐山市市委、市政府推动实施的“凤凰英才”计划,以及华北理工大学出台的“凤凰学者”人才计划实施办法,吸引高端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二是聘请企业高精技术人才为校外企业实践导师,实现校内外协同育人;三是聘请国内高校知名专家学者为本学科兼职研究生导师,实现导师队伍多元化建设;四是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学科内部通过培训、建设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2023年,本学科完成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项,重点对学位点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预警体系展开研究。
3.科学研究
重视现有科研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完善和创新实验室管理和服务机制,努力改善科研平台条件,以期取得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新突破,促进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作为依托单位成功获批“河北省风光氢储安全监测与智能运行技术创新中心”,实现了省级平台建设零的突破;作为共建单位,获批“唐山市钢铁企业流程控制与优化技术创新中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分布式源网荷储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通过验收,总金额289.89万元。河北省高校风光氢储安全监测与智能运行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任务书通过论证,获批资助50万元,已完成招标采购,正在施工安装、测试验收。唐山市新能源发电与微电网重点实验室通过绩效评估,获批资助20万元。
探索校外实践基地对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科方向精准谋划实习基地,通过校内外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提供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过程,在实践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
4.示范课程建设
以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程资源为目的,打造创新性、示范性较强的课程建设项目。优化传统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将企业关键技术纳入课程,将企业实践案例纳入课程;改进传统讲授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线上、线下等融合教学方法。
5.国际交流
不断加强与国外学术机构交流与合作,选派教师和研究生出校、出国交流,扩展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视野。注重与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实验室开展合作,与埃及萨达特城市大学、开罗大学合作在研国际合作重大专项计划项目1项,每月开展线上交流。积极举办或承办国家级会议,广邀校外专家到学院进行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提高本学科在国内的影响力。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1、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2023年本学科完成开题审核11人、中期考核11人;本学科申请学位人数10人,学位点盲审论文10篇,盲审通过10篇,未通过0篇,本学科全年学位授予人数8人。河北省学位办抽检本学科学位论文1篇,合格1篇,合格率100%。
2023年1篇硕士学位论文入选河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2、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1.专任教师团队需进一步加强;
2.科研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内外学术交流、学科影响力提升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学科在现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3-4名,同时引进、培养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专任教师达到40人以上。支持教师和学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科影响力。
1)用好学校人才引进的政策,在年薪、住房、实验室配套、科研经费配套等方面提供优厚待遇,吸引高层次拔尖人才;
2)提高科研奖励和待遇水平,激发中青年教师提升自我的积极性,新增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以上;
3)围绕钢铁冶金和新能源领域培育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提升解决行业重大基础和关键技术问题能力。
4)鼓励教师到境外访学,并提供全额经费支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提供一定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