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带来健康的身体
八、谦卑、内秀、智慧
九、小当稚语稚语
应一些朋友的要求,将第三部分:小当英语启蒙和学习部分提上来先写,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英语学习我们是门外汉,也是探索者。我们只记录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方法,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足迹。那些想法可能是对的,可能是错的,我们没有去论证,仅仅是想法而已;那些方法也许碰巧对了,也许错的离谱,我们也义无反顾的去做了。欢笑泪水,喜悦痛楚都是属于我们故事一部分,大家觉得还不错的,能对大家有些帮助的,带走;觉得不对的错误的,告诉我们改正的方法,让我们也一起提高。
“兴趣引导、持之以恒”,是我们英语启蒙和学习三年多来最好总结。“学而时习之”是学习最好的方法,对于语言的学习尤其如此。英语学习其实没有捷径,坚持就是最好的方法。在学习策略上,我们采用兴趣引导的方式。兴趣往往是孩子学习的开始,孩子喜爱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喜爱更是学习持久常新的保证。所以我们要小心翼翼的维护孩子的这份兴趣,像爱护眼睛一样去爱护它。
在进入正文之前先罗列下,这些年来我们进行英语启蒙和学习的基本框架!
英语儿歌童谣/简单英语词汇识图———>看听动画片———>听英语故事———>SPEC学习———>绿袖子课堂
(kinderpower)(迪斯尼神奇美语)(黑猫earlyreads)(国家地理百科)
———>棒棒堂活动/加州语文G1(当绘本来阅读+简单phonics接触)———>动画片输入———>桥梁书阅读
(Frogandtoad)(ABCBAKERY,卡由,小乌龟,superwhy等)(HM,小猪梅西等)
———>听读初级章节书———>phonics系统学习(到此我们认为完成了启蒙)/初级章节书阅读——>自主阅读/平衡阅读
(MTH)(初章,科学类)
———>听读中级章节书/加州语言G2外教网课
(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等)
这个框架图是从开始启蒙到目前为止我们英语学习的历程,后面将会分阶段慢慢讲述!3.1启蒙从学唱儿歌童谣开始
小当的英语启蒙相比于现在论坛的小孩子应该说是开始的比较晚的,我们是从3周岁才正式开始英语启蒙的。但那个时候小当的中文积累已经非常不错了,可以说是基本完成了中文的启蒙。在中文启蒙的过程中,有当妈每天坚持的亲子阅读,有每天早晚的故事聆听,再到后面小当的自主阅读,可以说听、模仿和阅读在整个中文启蒙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典型的两个例子:一个是第一本亲子阅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当妈和小当一起读了不下50遍,小当模仿当妈语音语调能讲整个故事。另外一个是王雪纯朗诵的唐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小当在听了许多遍后,也模仿的惟妙惟肖!
语言启蒙,我们就是简单的理解成听的懂,说得出,能阅读!既然中文的启蒙过程可以这样进行,英文启蒙能否参照中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来进行呢?能否好好利用幼儿时期天才的语言能力和超强的模仿能力,去进行英语的启蒙?如果家长有能力进行双语,甚至多语种的养成,那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家长没有这个能力,在缺乏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英语能否靠着听、模仿和阅读来进行启蒙?带着种种疑问,我们决定适当放缓英语的启蒙,等母语启蒙完成后,参照中文启蒙的方式再来进行。现在回想那时候,真的是诚惶诚恐,家长英语水平不好,有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现在论坛里的孩子和家长应该是幸福的,high5倡导的快乐亲子英语理念的重要一条就是:“听力先行”!
2008年底我们开始英语启蒙的时候,手里适合幼童用的英语资源也非常少。如何去收集一些孩子可能感兴趣的英语音视频?如何将孩子生活中的中文频道切换一部分到英文频道?直接开始听英文故事,对于听惯了中文故事的孩子会不会排斥?是不是要像我们那会学英语那样,从字母ABC开始学习?这些在现在看来都不是问题的问题那时却时时困扰着我们。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想到解决的方法就是兴趣。用于孩子启蒙的东西必须是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启蒙中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孩子能够接受,不反感,不排斥的方法。3岁的小当不像中文启蒙时0岁的小当,什么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喜好呢?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童谣儿歌和动画片。就这样童谣儿歌和动画片成为英语启蒙第一阶段培养兴趣阶段的主要工具。
唱歌跳舞应该说是3岁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最喜欢做的事情,用童谣儿歌的方式来培养小当的英语兴趣,从而引导她走进英语世界,我们觉得是个不错的方法。另外由于有音乐旋律的配合,降低了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之间的陌生度。有时候在轻快优美旋律的陪衬下,孩子跟着就唱了出来,其实根本不分是英文还是中文。
我们是这样做的:在给孩子看之前,家长可以先看看听听。最好能够选择旋律孩子比较熟悉,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些经典童谣。记得我们一开始选的儿歌有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和Apple。
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
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fallingdown,fallingdown.
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myfairLady.
Apple
Appleround,Applered
Applejuicy,Applesweet
Apple,Apple,Iloveyou.
Applesweet,Ilovetoeat.
当爸惯用的伎俩就是故意按错,比较前面的那首Apple听了几遍小当就听后面的新歌了,在听后面新歌音频的时候就故意放Apple那首,同时观察小孩。如果小孩没反应,就不管它,把前面缺的补上。如果小孩有反应,可以先发制人!“咦,我怎么放这首歌了?好像放错了,不能让那个apple滚起来,我要去把它给吃了,嘿嘿”小当看我说的滑稽,经常会说:没事没事,就这个apple吧。
另外我们还会根据歌词中出现的一些常用名词,制作一些同类的图片词卡(正面贴图片,反面是单词,目前仅用正面的图片)。并把对应的单词读音放到MP3里。比如apple,我们会制作水果类的图片词卡,苹果啊、香蕉啊、桃子啊、柠檬啊、桔子啊、葡萄啊等等!然后在容易吸引孩子的视野范围内玩,以吸引孩子过来一起玩。同时播放单词的音频,比如听到apple的音频,自己嘴里唠叨,这个词好像在哪里听过的。小孩子如果能回答:昨天(前天)的歌里有的。那是最好!如果孩子没什么反应,也要告诉她。“好像是昨天我们一起看(听)的那首歌里有出现啊!我们再一起听听看?”听一遍,有!再拿出其他卡片,听听音频。再看看那首歌里有没有出现?于是又听了几遍。
最后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准备一个秀的舞台。全家人一起来参与,能唱的唱一唱,能玩的玩一玩(有很多童谣是可以用来玩游戏的,像clapyourhands等),是非常好的亲子过程。我们家门口的那个平台,就是小当经常唱歌跳舞的舞台。通过孩子的表演,家长能够收获一份喜悦和满足。也更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自信。
我们的建议:童谣儿歌是非常好的英语启蒙工具之一,孩子们一般都非常喜欢。但家长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时刻留意观察孩子的反应。不要逼着孩子去做一些孩子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做的拓展活动。也不一定要每首都得会唱,唱的字正腔圆。有时候能哼哼也挺不错,跑个调,逗逗乐也挺好。最最关键的是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只要孩子对英语还有浓厚的兴趣,后面的才是你的杀招!
3.2神奇的迪斯尼世界
其实从儿歌童谣引导小当进行英语启蒙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明确了后续的内容是动画片和简单吸引人的英语故事。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时机,让动画片也能够成为英语启蒙的另一条腿。
那是2009年3月份的一天,托儿所回来后,小当在看小鹿斑比的故事书。我就等她看完后问她(小当看书的时候,不喜欢被别人打扰):“小当,你是不是很喜欢小鹿斑比,狮子王,皮诺曹之类的故事啊?”“恩,这些我都很喜欢啊!还有骑鹅旅行记、白雪公主、假话国历险记、灰姑娘……”虽然里面好多是小当看的绘本故事和听的中文长篇故事。但也包含了许多迪斯尼童话故事。我就继续问她:“老爸有这些故事人物一起来表演的动画片,比如唐老鸭、米老鼠、小鹿斑比、白雪公主,小美人鱼,你想不想看?”“想看啊!”“那行,我们一起看,看完后我们一起可以聊聊”!
儿歌童谣还在继续,单词图像卡也依然,加上迪斯尼动画片,小当的英语启蒙跟着兴趣在慢慢前行。我们也在小心翼翼维系小当的英语学习兴趣中摸索前行。
3.3黑猫带来的第一次提升
在写这部分之前,先满怀感恩的感谢原典和徐老师。是原典学习法和黑猫earlyreads,让我这个英语门外汉在孩子的英语启蒙中无意识的契合了听力先行的原则。(后来到爸妈网认识high5后,才知道启蒙中听力先行的重要性)相比于现在的资源泛滥,那个时候能找出来的资源真的不多(可能是我没有好好找)。记得当时下载到黑猫earlyreads的音频和PDF,简直是如获至宝,感觉一条通往哈佛的路就在面前铺开(受了徐老师原典学习法的诱惑)。有点扯远了,打住……
相对于视频,音频+文本的形式可能更需要家长去花心思准备,也更需要家长去了解孩子,去捕足合适的切入点。文本的使用以及文本和音频的配合,我放下一篇日志里了。
我们在使用黑猫earlyreads的时候是把3个故事分成1组,第1个故事听一个多礼拜,反复听,我在旁边都感觉想吐了。然后开始加入第二个故事,加入新故事前需要做一些引导和故事的介绍(前文已经举了2个例子来介绍)。第二周的时候是听2个故事,侧重于第二个故事,第三周开始听力上再增加一个故事。第四周开始加入第一个故事的文本(黑猫earlyreads是自己打印的彩图版,画面比较吸引孩子,一开始的时候,我打印了2套,一本是小当用的,一本是当爸用的。),暂时不听其他故事的音频。也就是说前三周的时候听的量每周增加一个故事,每个礼拜的侧重点不同。第四周的重心就是第一个故事。
第一次使用文本的时候我们首先看的封面,看题目(孩子往往会自己读出来,其实是听的多了,背出来),然后看封面的图,让孩子脑子里想想听到的故事是怎么样的。然后开始边听音频边看故事。完成第一次和文本的亲密接触!
第二次使用文本前,我先根据文本后面的picturedictionary,将故事中第一次出现的图片词汇在两本的书上画个圈。第二次使用文本时让孩子读文本内容,一般刚开始每个故事分3天3次读完。读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书上,标注孩子孩子不会读的,或者含糊不清过去的单词或句子(用不同颜色的笔,跟词汇区分开来)。读完后,听本次朗读部分的音频,然后让孩子再跟读一遍,用的是我的那本文本,提醒孩子注意刚才不会读或者不是很清楚的部分。
第五次使用文本,先是看文本后面的词汇内容,再大声朗读。
第六次使用文本,听音频全文跟读,模仿读。
第七次使用文本,朗读全文。读的过程中在自己的书上,标注孩子孩子不会读的,或者含糊不清过去的单词或句子(用不同颜色的笔,跟前面标注的区分开来)。跟读最后一次标注的句子和词汇。
第五周开始增加第四个故事音频,第六周开始使用第二个故事的文本,第七周增加第五个故事的音频,第八周开始使用第三个故事的文本,依此类推。
总体是按照听,听读,模仿读,朗读,听,朗读,阅读,这样一个过程来进行。
在接近4岁的时候,插班去上了夏恩SPEC1的课程(SPEC2、3是在家自学完成的),有时候也带黑猫earlyreads的文本去读给外教,或者培训中心的中教听,让他们来帮忙纠正错误。
花开7感觉还需要几个这样的篇幅,只好加插花开7(2),7(3)了,接下来介绍棒棒堂,待续……
通过几天文本的梳理,再回过去听的时候,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小当在看完我给她整理出的几十种恐龙词汇表后,就急匆匆的朝第二本进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