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硕考研跨文化交际资料汉语教学

内涵:狭义的文化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风俗习惯,语用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广义的文化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即指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点:

1)交际的符号性:

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符号被人们习得和传授的知识,任何文化都表现为一种象征符号的系统,也表现为人在创造和使用这些符号过程中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文化创造中,人类不断把对世界的认识、对事物和现象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转化为―定的具体可感的形式或行为方式,从而使这些特定的形式或中必须遵循的习俗或法则。如古代服装颜色为身份的象征符号。

文化的符号性导致文化和交际具有同一性。只有当交际双方对同一符号的解释完全一致或在很大程度上接近时,交际才能有效进行,否则误解、冲突在所难免。

2)民族的选择性:

文化根植于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总是以相对集中聚居并有共同生活历史的民族为区分单位的,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的民族机体上生长起来的。

人类可供选择的行为规则是无限的,然而每一种特定文化所选择的规则是有限的,每个文化只选择对自己文化有意义的规则。文化的这种集体无意识不可避免的产物是群体或民族中心主义,无意识地以自己的文化作为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标准,习惯把自己的文化当做观察别人行为的窗口,其结果是自己的行为会被无意识地认为是正确的或有道理的。这样可能会导致交际失误,到达一定程度会带来文化冲突。

3)观念的整合性:

文化是群体行为规则的集合,可以被理想化地推定可能出现在某一社会或群体的所有成员的行为之中。这样,我们就有了诸如中国文化美国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整齐划一的提法,而某一主流文化中又存在诸如亚文化或群体文化、地域文化、职业文化、性别文化等。这意味着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等都属于文化范畴。

文化内核发挥着整合文化的作用,使整个文化产生一种保守性、内聚性、排异性和对外来文化要素的同化力。文化的整合性是一种文化得以自我完善和形成独特面貌的动力。由于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核”,必然导致在价值观念、认知模式、生活形态上的差异,在交际时造成文化碰撞,于是交际双方不能理解对方的文化,产生与交际预期的反差。

4)动态的可变性:

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生存条件的改变导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必然发生变化。

表层文化结构(精物质形态)在速度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深层文化结构的变化。因此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深层文化的差异、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2.请联系实际解释“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者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举例略。

3.什么是群体取向?请联系周围生活中的实际事件加以说明。

所谓群体取向,就是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必要时可以忽略,可以牺牲。在处理个人与集体或环境的关系方面,人们被要求做到“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与集体或领导保持一致,甘当“一颗小小螺丝钉”。举例略。

4.什么是体距行为?人际交往的空间区域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体距行为是交际者利用空间距离传递信息的行为,即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处理相互之间空间距离的方式。(1)密切空间,(2)个人空间,(3)社交空间,(4)公共空间。

5.中国的社会关心是否属于隐私侵犯?请根据自身体会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家”的文化,个人价值与“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因此中国人的隐私存在于群体与群体之间,大都属于群体内部的秘密,具有很强的集体功利性。维护隐私的目的是为了协调不同群体之间以及社会整体的和谐与稳定,是崇尚集体主义的表现。西方文化中的隐私一般是关于个人信息,以及个体认为与社会伦理道德不相符合的想法和事情,是个体价值的体现。维护隐私是尊重个性和人权,是崇尚个人主义的表现中西方在“隐私观”方面的差异,都是受到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念的制约,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利弊得失,并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体会略。

6.类语言行为指什么?它包括哪几种现象?

类语言行为包括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音量、音调、重音、语调等因素,以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高低强弱来表达说话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也包括表达不同意义的诸如叹息、呻吟、咳嗽等声音。类语言行为属于有声的非言语行为。

7.为什么说非言语行为是社会关系的标志?

同言语行为一样,非言语行为也是人际交往时双方社会关系的标志,它标志交际者的“权势”和“平等”关系。人们在交往中,往往能从对方的非言语行为特征,判断出他或她的社会地位、出身教养、教育程度、职业特点等,从而决定或调整自己的交际行为。

8.什么叫文化定势?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倾向于把某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当做该文化定势的代表,或者当做整体文化形象。这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通常被叫做文化定势。

9.什么是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中心主义是民族自尊、民族优越感的极端心态所产生的一种定势与偏见。民族中心主义的心态往往是无意识的产物,因为人们常常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民族或群体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语用规则等要比其他民族或群体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语用规则等更加真实,更加合理,更加正确。

10.交际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为什么说任何交际都是文化的交流或碰撞?

交际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共同”或“社会共享”。

“交际即文化,文化即交际”,两者是相通的。没有交际就难以形成文化,而文化就是在交际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符号学家把两者的关系概括为“文化是冻结了的交际,而交际是流动着的文化”。只有同一文化的人们在行为规范方面具有共同性,或交际双方共享某一文化规范,才能进行有效的交际。

11.你认为西方的个人主义取向有没有合理性?为什么?

西方的个人主义取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个人主义意味着对个性、对差异的追求,人们的行为、言论、思想都体现出与众不同。个人主义取向并不意味着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可以为所欲为,不顾他人。他们崇尚个性解放、提倡自我奋斗,是在法律、法规约束中的,因而在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其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不可否认,当然过于强烈的个人主义取向也有一定的消极性,过分的个性张扬影响了社会群体的合力,过于自信、自重也影响了人际关系的亲和力。

12.什么是体距行为?人际交往的空间区域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体距行为是交际者利用空间距离传递信息的行为,即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处理相互之间空间距离的方式。人际交往的空间区域分为密切空间、个人空间、社交空间、公共空间等类型。

从跨文化交际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们把影响交际的文化方面的制约因素分成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观念;

第二,民族性格;

第三,思维方式。

13.价值观念

(一)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用行动的根本出发点。价值观念体系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人们的语言也受到价值观的影响。

(二)从价值观的三个方面看不同的文化差异表现

(1)世界观(是天人合一还是天人相分)

A、中国: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处于统一和谐的整体结构中。

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它首先注重整体形象,然后再注重细节,先整体后局部。

B、西方:天人相分。人与自然是相分对立的,人处在支配自然改造自然的地位。

体现在语言上,重逻辑,求精确。而且是分异型句式。

2、群体取向和个人主义取向。

A、中国群体取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群体取向,二是他人取向。

体现在语言上,是Welanguage的特点。

B、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极端崇拜个人主义,强调个人存在的价值,崇拜个人奋斗。

体现在语言上,是Ilanguage的特点。

A、过去取向还是未来取向

中国人以过去为主,人们崇尚老祖宗,敬老尊师,重经验,重年龄;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一切都着眼于未来,未来取向是他们的价值观念,很少崇尚老祖宗,敬老尊师,也不像中国人那样重经验,重年龄。

二、民族性格

以价值观为基础的民族性格,是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行为的重要方面。

民族性格指的是一个民族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一种总体的价值取向。

l中国的民族性格体现了以人生为核心的人文特质,即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是入世的。

三、思维模式

(一)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

1、整体思维的特点

中国文化传统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整体思维,就是指思维的对象、成果及运用思维成果对思维对象加以改造,都表现出整体的特征。

2、分析思维的特点

西方的思维模式是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西方人对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是以天人相分为出发点,注重内在的差别和对立,寻求世界的对立。

分析性思维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加以分门别类,把复杂的现象和事物分解为具体的细节或者简单的要素,然后深入考察各个部分、细节、要素在整体中的性质。

3、整体思维和分析思维在语言上的不同表现

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模式是先整体后局部,是演绎式的思维模式。

西方人的分析思维模式是先局部后整体,是归纳式、线条式的思维模式。

二、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

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中代表或者体现什么样的文化,既是所谓的文化依附。

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依附矛盾定义为:教师因教学对象为异文化群体成员而进行文化选择时和留学生因学习内容为汉语言文化而进行文化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矛盾。

1、我们要鼓励学生尽可能调整自己的文化态度,运用目的语文化来进行交际。学生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和使用目的语文化。

2、跨文化交际的训练中如果能向学生提供一个汉英交际方式对比的材料,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要真正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还必须在真实的社会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

三、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双文化意识

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就要求教师具备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

所谓“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指的是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对汉语文化有深刻的自知之明,同时对于学生的母语文化也有深入的了解,对于两种文化的异同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非常敏感,能自觉将文化比较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l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认为教师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汉语文化的内涵。

2022汉硕考研(0453)初试科目

12月25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5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6日上午354汉语基础

12月26日下午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045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专业课辅导课程体系

专业的永远不便宜!便宜的永远不专业!

培训课程体系依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354汉语基础和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试大纲”而设置,采用知识点精讲、课后练习等形式进行针对性辅导。

其中354汉语基础含三类课程:导学课程+强化标准课程+真题精讲课程;

再者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含:导学课程+强化标准课程+真题精讲三类课程;

所有报名学员皆赠送“内部讲义”。

课程学习网址:

www.wuzhouhanyu.com

354汉语基础--全程班课程体系

授课内容与课时

共48课时

授课师资介绍

授课方式与定价

网络录播:3000元(可反复学习至考研初试结束)

(参与国家汉办公派项目的老师学习此课程一律按照“老学员”优惠政策报名学习,需要提供自己的任职证明)

THE END
1.口语交际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口语交际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口语交际教案 1 【教学目标】 1、善于发现班级中不好的现象,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及想法。 https://www.jy135.com/jiaoan/1056013.html
2.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实录(精选10篇)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交流了解到的动物习性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口语交际 1.情境导入,感知动物的奇妙 (1)教师引用书中的第一段话导入。 (2)观看动物图片,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 (3)交流看后的体会。 2.师生交际,交流互动 我们身边有哪些动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你了解哪种动物的习性?和哪https://m.yuwenmi.com/jiaoan/yinianji/853256.html
3.校刊《落花有生》第九期莘县国棉学校携着挥撒不尽的热汗,校刊《落花有生》第9期同领导和老师们见面了。这期校刊是“我的模式我的课”教师赛课专辑。本期专辑依旧坚持编发教师原创作品的原则,选录的是这一学期我校教师参与全国中小学第四届“和谐杯”说课大赛和全国“和谐杯——我的模式我的课”讲课大赛的获奖课例、以及参与市县级教学能手评选、https://sxjyy.lcedu.cn/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821517&cid=2340209
4.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4篇)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尖子生,注重抓两头带中间,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http://zongjie.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959342.html
5.口语交际教学反思优秀15篇口语交际教学反思优秀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语交际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1 https://www.qunzou.com/jiaoxue/fansi/1419740.html
6.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设计(精选1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 https://m.ruiwen.com/jiaoxuesheji/5150057.html
7.《口语交际》教学教案(精选2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语交际》教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口语交际》教学教案1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https://www.wenshubang.com/jiaoan/2694404.html
8.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精选15篇)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1 一堂口语交际课要构思精巧、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在交际态度和即席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而且十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口语训练的要求。 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140913145103_278995.html
9.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精选14篇)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精选14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语交际教学反思(精选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篇1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xuefansi/20210707093129_3826020.html
10.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9篇(全文)口语交际《父母的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父母的爱》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本组教材“父母之爱”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倾听、表达、应对,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种口语交际教学精神,突显学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3vpa115.html
11.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理论引领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也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http://www.wzzjzxx.com/msgzss/cyxmxyygzs/llyl2/content_32438
12.口语学习心得体会13篇总之,我认为古人说得好:“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在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中深有感触地认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要想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就必须从源头抓起,那么这个“源头”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 口语学习心得体会3 9月18日至20日,广西第三届小学习作和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桂林市体育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328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