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定版后就是印刷,这本书虽然是童嘉早年的作品,却没有出版,以她如今的知名度,好像解释不了未出版的原因。实际上,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这本书的印制要花很大的工夫和成本。这本书是黑色的,书封是特别色的黑,而内页只需要四色黑。为了让书封印成油亮的效果,印刷厂制了两个版,印了两遍。读者或许不像编辑那么敏感,编辑对书品质的识别度高很多,为了让封面更好地呈现编辑设想的效果,郑如瑶还特意选用了日本进口纸,手摸、眼看的效果都大不一样。这本书的整个印制过程中,编辑都在积极与印刷厂沟通,一开始双方对效果认知有落差,第一批竟印坏了2500本,只得重新沟通,重印。那是小熊的第一本书,郑如瑶不容许有任何差错。也是到了这里,这本书的出生历程才算告一段落。
《多多和吉吉:野餐日》是一本在编辑策划上有故事的书。郑如瑶一再强调,原创作品好玩在于,所有成书的想象都在编辑的脑海中,你必须跟创作者讨论,让书成为你脑中的那一本,但这个过程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就像她曾经是制陶人,能靠经验预知陶胚上了什么釉药会烧出什么样的成品,但也不能预测到窑变这件事。
历经一年半,《多多和吉吉:野餐日》终于面世了。在书的制作过程中,自某一个环节以后发现书比想象中的那本更好,郑如瑶对书的期待和热情便与日俱增,最终收获了最完美的一本。
关键词:科学绘本故事;选择;开发;创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科学活动要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些能力,就是自然科学素养的体现。而科学绘本故事把科学素养和绘本的优点有机结合,成为培养幼儿自然科技素养的一种很好的载体。但在现实的环境中,市场上虽有许多科学绘本故事供我们选择,而真正适合幼儿学习的却不多,有的内容偏深,科学原理深奥,幼儿无法理解和阅读;有的故事内容冗长,不适合开展集体的教学活动。寻找、开发适合幼儿感兴趣的科学绘本故事,让幼儿通过阅读科学绘本故事提升其科学素养,是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探索和研究的。为此,我们尝试挖掘绘本中的科学素材,力图将科学特色教育与绘本相结合,将其变成更适合幼儿学习的科学绘本,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为此,我们做了以下一些研究和尝试。
一、海选科学绘本――量中选优
好的科学绘本,必须是适合幼儿阅读和理解的绘本。除了具备普通绘本的优点外,还需要蕴含一定的科学知识。因此,在科学绘本的选择上就需要我们多一份对绘本科学性的敏锐感,并付诸于行动。
1.好书推介
在纷杂的科学绘本素材选择中,充分发挥集体优势,人人参与,开展优秀科学绘本故事的淘宝活动。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图书馆、书店、网络等途径,搜寻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科学绘本,并将推荐理由一一写出,将绘本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所适合的年龄段进行标注。通过好书推荐活动,让我们对科学绘本的选择更趋于合理性。
2.分门别类
当我们积累了一定量的科学绘本后,再对它们进行重新分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我们挑选出的绘本中,有的凸显自然现象,有的注重实践操作,不一而同。因此,我们针对小中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对科学绘本做了初步的分类,并根据内容区分为一般阅读和重点研究两大类。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对科学绘本的研究的目标,能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研习科学绘本的内涵。
这种在绘本故事的引领下挖掘出科学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非常有益。
三、尝试创作绘本――画龙点睛
当然,科学绘本的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开展了科学小故事的练笔活动,请教师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尝试编写一些精湛的科学小故事。然后通过给幼儿讲述,从中选出最受欢迎的故事,再进行配图设计,最终创作成为我们自己的园本科学小故事绘本。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收获也是非常多的,它必将成为科学绘本研究的点睛之笔,让幼儿在更适合的科学绘本故事中获得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
在科学绘本的选择和开发中,只有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带着一双慧眼和一颗灵动的心,才能开发出更多、更精彩的适合幼儿阅读和学习的科学绘本,让幼儿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绘本教学;云课堂;应用;教育信息化
一、“云课堂”与绘本结合的意义
“云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它重点面向教育教学中的课堂环节提供应用服务,以电子白板、云书包等教育终端设备为辅助,实现在线课堂互动。云课堂具有强大的交互性特征,各类教育用户通过云书包等移动终端接入云课堂进行互动等场景。教师们利用它,可以突破现有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与学习方法的限制,使学习资源进一步丰富,便于开展探究、讨论与参与式的教学。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实验小学开展了PAD进课堂项目研究,老师们探索在绘本阅读课上如何利用“云课堂”的优势来落实教学活动。下面结合绘本阅读课例《石头汤》来谈谈笔者的探索和实践。
二、云课堂中绘本故事的学习―以《石头汤》为例
1.趣味预习,把握主线
2.自主阅读,凸显过程
3.现场练兵,挑战自我
学生读懂了绘本之后,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检测。“云课堂”中,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使用PAD阅读文本和完成预习题,还可以完成各类练习题,及时通过互动教学平台提交给老师。老师则可以在平台上马上查看到学生完成练习的正确率,分析学生习题错误的原因。我设置了写话练习、“寻宝骑兵”“我是小小设计家”等三个不同层次的检测题,检测学生对绘本的了解程度,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
如“寻宝骑兵”小游戏:绘本中包含了诸多的中国元素,学生快速翻阅绘本,寻找绘本中的东方元素,在PAD端的电子绘本上用画笔功能进行勾画。如此,学生在激趣寻宝的同时感受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作者的精妙设计。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平台的“抢答”和“统计”功能判断哪组获胜,并利用投影功能将答案投影到学生屏幕,让大家共同辨析。
再如“我是小小设计家”游戏:设计一份属于你自己的“阅读海报”。我在课前利用教学平台制作了flash资源,在平台中推送给学生后,让学生自由选取其中的各种元素,制作个性化“学习海报”。同时投影学生的屏幕,实时展示学生制作“学习海报”的过程。制作完成之后上传,形成讨论交流、相互学习、协作学习、借鉴学习的氛围。在这些习题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你讲我听”,而是通过合作交流,参与教学过程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自主选择,拓展阅读
三、“云课堂”绘本教学反思
“云课堂”是顺应信息化需求出现的产物。同时也契合了绘本教学的需要。在“云课堂”中进行绘本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
1.抓住预习环节,激发兴趣
2.利用展示平台,提升积极性
3.捕捉生成性资源,延展绘本内容
平常的多媒体教学只能按照老师的课前预设按一定顺序进行,对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不能较好地进行展示和捕捉。而利用平板和投影功能,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时捕捉孩子的生成性资源,教师相机进行指导,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4.利用丰富资源,寓教于乐
PAD客户端里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Flash游戏等,能为孩子们营造快乐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提前和教学平台的工作人员沟通,以制作出符合教师教学需求的Flash等。让孩子在玩中学,更有效地完成语言信息的加工、汲取,更好地启迪思维,从而有效增强其语文修养。
[1]林森.云课堂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的优势探讨――以初中语文课例《丑小鸭》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4,(12).
[2]邓蝴梅,夏训芳.云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参考,2014,(14).
[3]强小英.语文课堂“玩”iPad,初探“云课堂”模式[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20).
绘本的功能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绘本故事创设语境,培养语音意识
2011年版英语课标在附录1《语音项目表》中明确指出:“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也就是说,无论是单词,还是音素的学习,都离不开一定的情境。只有基于整体语境的语音教学才是有效的。人教版教材在语音教学板块编排上,主要是单个语音知识学习和零散的拼读练习巩固,缺乏整体语境的支撑。许多实践课堂也都是单纯为语音教学而教学,内容枯燥、方式单一。笔者认为,如能将绘本故事合理地运用于课堂语音的教学之中,既可以创设整体的语音学习语境,同时也能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使课堂不纯粹为了语音教学而教学。
人教版PEP四年级下册Unit4《Let'sspell》学习的是or字母组合的发音,执教时可以采用改编的绘本故事I'mYork引入,通过York的自我介绍,引导学生感知or在单词中的一般读音;然后,通过组合拼读游戏,让学生逐步明白/:/or的“音―形”对应关系,逐渐培养学生见词能读的能力;接着,以图文韵律的形式呈现York'sDay故事文本:Ireadaword.Iwatchaworm.Idosomehomework.Igoaroundtheworld.引导学生自主发现or在字母W后面发成/:/的规则,感知or组合的第二种发音;进入课文文本的学习之后,重点进行发音归纳,再利用拆音拼写游戏,训练听词能拼的能力,然后利用教材提供Look,listenandwrite习题活动,训练学生听音能写的能力;最后,欣赏阅读绘本故事York'shorns,落实对新语音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运用。这样整体语境的语音学习,让单纯的语音课堂教学因为绘本故事而图像化、情境化,而原汁原味的绘本故事阅读则让孩子的语音意识得到强化,语感得到加强,“见词能读,听词能写”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
二、利用绘本故事巩固操练,提升语音技能
英语语音课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语音和语调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流的规律、语调的功能,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际”。因此,语音操练活动都应是为让学生成功输出语言服务的。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有交际意义的活动或选择一些有趣味故事情节的拼读资源,进行有效地巩固操练,切实提升学生的语音技能,而不是单独地让学生拼读一些词汇或仅仅是练习发音。
三、利用绘本故事拓展阅读,落实语言运用
【关键词】羌族民间故事;绘本;幼儿教育;民族认同感
羌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羌族人经历了残酷的战争洗礼与恶劣自然条件的双重考验。羌人运用其独特的智慧和坚强的生存意志,创造了灿烂独特的羌族文明。羌族发展至今由于其人口少,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民族文化史料的传承全靠“释比”以口头文学的方式传承,因此显得格外珍贵。现代羌人进行的多是汉语教育,接受的是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理念,随着老一代口头文化传承者的消失,羌族文化将面临不可避免的“断层”危险。
一、羌族民间故事文学修辞手段的具象表达
羌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特别是以英雄神话故事为背景的民间文学极为丰富。如《开天辟地》、《山沟和平坝的形成》、《造人类》、《斗安珠和木姐珠》等。作为羌族民间故事,其发生和流传的年代与环境我们只能通过文字描述,进行主观的想象。作为幼儿其对知识和历史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他需要有一种符合其认知程度的表现方式,我们不可能将其解读羌族民间故事的平台,定位为图书馆、博物馆、文献资料等层次。
绘本是作为一种简单通俗易懂图文的具象表现艺术,它通过“图×文”而不是简单的“图+文”的结合方式来讲述故事、表达意思,其图画和文字的具象表达形式产生的艺术效果,已经远远大于“1+1=2”。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也有人认为绘本和我国传统的佛经故事类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代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由几米所带来的绘本阅读的热潮,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了。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二十一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
绘本图书与其他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图书通常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日本版欧洲民间故事《狼和小羊》这本图画书,我们可以领略这种“图画语言”的巨大魅力和其表达方式的主观能动性。文字很简单:“狼进了小羊家……”。后面表现的画面内容是狼打开门进来,所有的小羊都很惊慌,有的藏在大钟里,有的藏在床下,有的藏在门后,还有的藏在沙发后……画面极大地引起了小读者的兴趣。
二、信息娱乐消费文化中的流行表现手法
绘本是一种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从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虽然那时的孩子不识字,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如果这时候家长能有意识地和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营造温馨的环境,给他们读文字,和他们一起看图讲故事。那孩子们将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过程当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
当下新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娱乐消费手段,已经不可避免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对视觉传达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视觉传达向符号化、形象化发展。作为羌族民间故事,如:描写羌族迁徙过程的《羌戈大战》,相较于传统的文字内容,利用文字、图片与现代的新媒体技术(ppt绘本童话故事书、4D触感书),平屏电脑、智能手机等载体的结合,能够使传达的信息更加形象化、立体化,使受众,从视觉、听觉、包括触觉上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信息娱乐消费手段了。
三、羌族民间故事绘本与羌族幼儿民族认同感教育
羌族民间文化与绘本这种学前教育形式的整合有助于激发羌族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做为人生奠基阶段的教育,通过绘本整合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化,既是对当下面临消失危机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也是对下一代进行民族教育的重要资源支持。通过这种资源的整合能在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期,促使其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初步认知与体验,形成自觉的民族认同感。
民族文化传统对于文化上的“认同”,犹如水之源头,树之根本,如果没有这些文化传统就谈不上“认同”。反过来,通过“认同”和“认异”,回味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更能增强民族意识和凝聚力,以便进一步承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并自发地进行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沿袭。
参考文献
[1]刘阳,张慨.儿童绘本艺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第23期.
[2]李诠林.具象修辞、符号象征与消费文化[J].台湾研究集刊,2012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