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几家公司的默契的巧合。但也许,其中也有行业发展的必然。
其实资本一直都在,只是相比于2015上半年疯狂的创业投资热潮,“收入”成为了比用户量、流量更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能造血的企业更易度过冬天,不同于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诸多互联网模式们,B2C直播上课收学费的模式更为直接有效,收获资本垂青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正因如此,变现成为了诸多在线教育企业们努力的方向。题库、搜题工具们开始做直播、在线答疑,O2O们转型2B、运营线下,无不是在找离钱更近的生意。以“永久免费”的英语学习工具进入一万家公立校的盒子鱼英语是更好的例子,在宣布林书豪代言的当天,在变现问题上始终低调的盒子鱼公布了其盈利方式:在线一对一英语课程。
收获的季节可能就要到了。
但具备国际化背景的体育明星,确实有着和“学英语”相当契合的故事。作为在海外体育联盟最为成功的中国球员,姚明的意义早已超越篮球,成为了文化交融的绝佳故事。从出国前的苦学、初到美国依靠翻译的不便,到成为一只美国球队的更衣室老大,语言在其中的戏份不可谓不大。在前不久的51Talk发布会上,李娜的那句“学好英语,出去比赛才能和裁判吵架”,也成为流传甚广的段子。
与此同时,单次付费动辄5000至数万的外教课程,也需要大牌明星的背书。信任是一切交易的基础,线下机构可以用繁华地段的门店和精致的装修向消费者展现实力。而在线上,请出报价不菲的明星,也是一种有效的信任获取方式。
而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将明星形象与企业品牌挂钩。对比演员和歌手,体育明星所能覆盖的年龄范围更大,可同时兼顾父母、子女的喜好。姚明、李娜、林书豪、科比各自不同的励志故事,拼搏、向上、奋斗的体育精神,也很好地对应了教育所应赋予的精神内核。
在接受芥末堆专访时,盒子鱼创始人黎小说曾表示,明星代言的关键就在于其形象能否传达产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林书豪的美籍身份(英语母语者)、哈佛毕业(学霸)以及在NBA的励志故事(正能量),都是盒子鱼所需要的标签。
除去高额的工资和比赛奖金,代言也是体育明星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数据,李娜在2014年获得收入2360万美元,其中赞助商收入高达1800万美元。代言企业的选择,事实上也是一种对自身形象的经营。成功的代言可让企业与自身形象同步升值,而数年前丁俊晖、刘国梁等人与三鹿牛奶的签约,则成为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投身在线教育这样科技+教育的交叉领域,其实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时尚、前沿的科技公司有利于提升在年轻人中的人气,教育则无疑有着正面的属性。对于NBA的球星们来说,走访社区学校,为教育做出贡献,本就是每年休赛期的常例,代言教育科技企业并不让人意外。
对于需要精打细算花投资人钱的科技创业公司来说,拿出明星代言的预算并不容易。很多时候,明星级投资人本身,就成了企业的“兼职”代言人。在初创时期,身为天使投资人的徐小平和李开复,就分别被51Talk和VIPKID放在了宣传页上。
而另一种方式则是,让明星成为投资人,用股权而非现金,来共享明星的人气与口碑。从上文的图片可以看出,VIPKID宣布科比为投资人之一的8月23日,热度甚至高过了C轮融资、刘涛代言同时发布。
在NBA,明星投资科技企业的故事也已不是新鲜事。飞人乔丹和小牛队老板马克·库班曾联合投资瑞士的体育大数据公司Sportradar,并帮助其进入美国市场;小皇帝詹姆斯则买下了高端耳机BeatsbyDre部分股权,在苹果收购后者后净赚3000万美元。而在科比的基金BryantStibel所公布的已投项目中,包括了体育、健康、媒体、零售、数据等各个领域,涉及阶段包括种子轮至C轮。
在不缺资金、名气和人脉的体育明星当中,用投资的方式来做资产管理,正在成为一种常态。这也为希望借势明星的创业公司打开了一条新路。
在线语培公司与体育明星们频繁的“密切接触”,是其发展阶段与明星诉求相匹配结果。而体育明星的“成批”加入,也让在线教育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大众视野当中。在实现盈利的道路上,教育创业公司们还在一路飞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