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不足与展望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不足与展望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课题成果;教育科研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库建设及应用研究》(编号:BHA170133)的研究成果之一;

全面辨析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影响因素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现实不足,有利于提升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质量。作为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重要结果,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受到区域学校教育科研生态、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实践、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存储、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应用等因素的影响。

从研究氛围、研究水平、成果质量等方面看,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在客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也比较高。2014年、2018年国家两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江苏、上海、北京等沿海发达地区的获奖比例、获奖等次均较高,中西部地区的获奖比例、获奖等次则较低。这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区在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面的差异,也直接反映了各地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水平差异乃至转化实效。

有研究者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角度指出:“碎片化、不聚焦、创新不足和低水平重复等现象明显,教育课题成果质量主要表现为内容与结构不科学、过程与方法不规范、结果与价值不管用。”[1]由于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团队自身的局限性及其他现实条件的制约,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也存在着“内容与结构”不科学、“过程与方法”不规范等问题,具体归纳起来有一些明显不足。

因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强调以实践为基本出发点并回归于教育实践的特点,以及研究团队理论素养积累不足等原因,使得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在理论提炼上存在明显不足。对于研究课题涉及的核心概念、成果内容等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研究成果在同行之间的认可度不高、传播面不广。在成果体系中,大量经验成果是以案例形式存在的,导致认识成果既没有自己理论内核的主张、观点,也缺乏带规律的理性阐述;操作成果既没有与研究主题保持一致,也缺乏逻辑性与层次性。

成果的系统性本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在系统构建方面仍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足,包括:理不顺认识成果,如理念、观念,也理不顺操作成果,如策略、方式、方法。一方面,成果的内在逻辑性不足。部分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缺少对成果的顶层设计,使得成果之间缺少必需的逻辑性,“只见树木难见森林”。另一方面,成果的层次性不足。就反映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认识与实践的层次差异来看,部分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不能反映出课题研究在认识和实践上的差异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以文字符号为主要表达方式。中小学教师更钟情于那些深入浅出、趋于直观形象的成果。因而,从这一角度来看,传统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存在的形式是单调的,并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表达工具单一。文字作为成果的表达方式,在定性表达和描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仅有文字表达是不足的。对于许多课题来说,文字成为成果表达的唯一方式,缺少相应的研究数据对研究的过程、获得的结果作相应的定量描述。由于数据等证据的应用不足,使得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被误认为只是思辨的结果。二是表现风格单一。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形成了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丰富多彩的实践。可是,对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表现却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风格单一的问题。三是可视化程度不高。对大多数课题来说,缺少利用相应的图表来表现成果的关键环节和内容,成果的内在逻辑没有以可视化的图表呈现出来。有的课题使用文学化的诗性语言对成果进行表达,使得成果难以体现教育科研活动应当具备的理性要求。

此外,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还存在:成果意识淡薄,研究者不知道什么是成果,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提炼成果;成果认识模糊,研究者分不清做法、方法,也分不清经验、教训;成果表述平淡,研究者对成果的表述逻辑不清楚、缺少层次与特色,系统性、深刻性不够,辩证思考不够等问题。

在具体的实施中,加强教师培训和课题指导是建设良好的区域教育科研生态的切实举措。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素质,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自21世纪初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师是研究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中小学教师是能够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但是,仍然需要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群体的教育科研素养。宜把教育科研能力作为教师必备的基础能力,把教育科研作为必须的内容,纳入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之路。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切实需要开展有计划的培训。正确的引导可以避免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走弯路,降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试错成本。我国特有的教研制度,在指导中小学教育科研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是指导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重要力量。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部门深入课题研究的现场进行专业指导,提高研究的规范性,解决研究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为生成高质量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奠定基础。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从1980年以来,坚持每周两天造访学校,观察课堂,在长达20余年与一线教师的合作研究中,深切感受到教师研究的份量。他认为承认“实践话语”与“理论话语”的相对独立性,也就意味着教学研究不仅是“理论的实践化”,处于轴心地位的是“实践的理论化”或“实践性理论”;因为实践不是单纯的理论应用领域,它也是“实践性知识”形成的领域。教学研究原本就是实践性研究,其主体是教师。[2]因此,课题成果提炼过程也是开展教育实践的过程。以课题为龙头、为抓手,可以促进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对面临问题的认识、思考更加系统、深入,在研究中生成的研究成果,同时引领着中小学教育工作者主动地对原有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调整,从而达到优化之目的。

中小学教育科研实践的丰富性决定了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丰富性。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将会变得更加丰富。通常,同一个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可以借助文字、数字、图表等方式加以表现,实现成果形式的多样化。通过多样化表现,可以方便不同人群对课题成果准确理解和应用。

中小学教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承担者,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重要生产者。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研究着力点,为创造不同形态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提供了重要条件。一方面,传统的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也将更加丰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将更加容易;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形态将更加丰富,除了传统形态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外,以音频、视频为载体的成果将会越来越多。

最典型的就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形态的数字化,即成果以数字形态为主要形式存储和表现。文字、数字、图表等仍然是反映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工具,但是,文字、数字、图表等将从传统的手写手绘、依靠纸质媒介为主要载体转变为充分利用电脑输入、依靠电子化媒介为主要载体加以存储和呈现。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普及和发展的时代,以数字化的方式对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进行存储和呈现,具有传统方式不可比拟的经济高效等特征。数字化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将受到广大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者、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青睐。同时,随着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团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应用更加娴熟,以数字化形态存在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能够方便研究者及时修改、调整、完善,将会更加便捷地进行多样化、可视化加工,深刻地揭示成果的内在机理,促进后续研究和应用的深入。

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试金石,也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生命力所在。走向应用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必然属性。应用化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回归于实践应用,在实践应用中检验和完善成果的基本趋势。从总体来看,应用主体越来越多,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走向应用的重要趋势。为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呈现出应用驱动的总体趋势。

表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1)

进入5G时代,“教育发生的计算机模拟,以教育发生的构成性原理为设计依据,获得的模拟结果,能够充分体现学习中个体品质为文化所充盈的过程,具有理论上的和信息属性的真实。把学生内心体验呈现出来,就是把不可见的教育发生变成可见……作为探索智能化时代新型教育形式的一个方向,这将是‘人工智能+教育’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5]这是一个“人工智能+教育”的时代。借助网络实现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共享,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应用,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从共享途径来看,线下平台与线上平台的交融是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实现共享的重要路径。通过共享,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价值会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认可,成果质量将不断提升。从线下平台来看,组织化、区域化的线下成果交流、展示,将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有计划、有组织地共享;从线上平台来看,专业化、主题化的平台将促进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更加自由、快捷地共享。特别是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优秀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将会更快地在不同研究者之间、不同应用主体之间得到广泛的扩散,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

其次是多元应用。从共享主体来看,优秀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应用价值会更大。从不同的应用视角出发,主要是成果推广人群越来越多元化,包括成果研究者、成果使用者、成果管理者等。从应用主体来看,除了传统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者、中小学教师之外,广大的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教育科研管理者、理论研究者、教育决策者都可能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主体。随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如何纳入教育理论研究的视野,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如何与本校、本地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实现为我所用,也是学校管理者、区域教育行政管理者、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者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团队必须思考的问题。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需求,将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应用主体不断扩大。

THE END
1.互联网教学系统:重塑教育未来的力量在线教育平台:在线教育平台是互联网教学系统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各种课程的学习,包括语言学习、编程学习、职业技能培训等。 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互联网教学系统在校园内的应用。通过智慧校园系统,学校可以实现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 https://www.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300118482948096
2.互联网时代更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新华电脑)学校动态在追求速度和规模的互联网时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希望采用高效便捷的方法,让成功变得更加快捷一些。(郑州中专学校www.hnszzxx.com)但教育是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需要教育者真情的坚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我们常说“君子不器”,君子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技术就可以了,只掌握技术的人叫专业人,https://xhdn.hnszzxx.com/news/itemid-79.shtml
3.师范生人工智能素养如何培育完善师范院校的基础设施是培养师范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前提和基础。这不仅包括提升网络服务质量,更应着力于实现与一线学校平台的无缝对接,使师范生能够实时了解和参与到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更深入地理解课堂动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一是完善平台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可通过http://m.jyb.cn/rmtzgjyb/202412/t20241214_2111283229_wap.html
4.移动互联通讯技术:重塑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开发网导读: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传统的电话、短信到如今的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移动互联网通讯方式不断丰富多样。在教育领域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传统的电话、短信到如今的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https://www.0373zz.com/html/yidong/tx/2024-12-16/402129.html
5.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知应晓100问7、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在作风建设方面的“四风”具体指什么? 答: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8、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对象有哪些? 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https://www.xxs.gov.cn/1876/1903/content_255850.html
6.继续教育校本研修活动总结(精选15篇)切实开展在综合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校本研修,需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整合力量,创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态环境,让教师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体反思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是作为教师工作实践的主要场所——学校,成为一个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尊重教师个体的发展愿望,创设一切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https://www.ruiwen.com/word/jixujiaoyuxiaobenyanxiuhuodongzj.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2.问:密码工作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坚持党对密码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的根本原则。《密码法》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密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地把党管密码这一根本原则写入法律。党的密码工作创建于1930年,一直由党中央直接领导和管理,党管密码原则是密码工作长https://www.yncjxy.com/baoweichu/falufagui/20964/
8.语言文字知识学习资料20.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违法行为的管理途径有哪些? 答:有3条管理途径:一是社会共同管理,二是责任人所在单位管理,三是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管理。 21.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 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https://jwb.sxgkd.edu.cn/info/1243/2621.htm
9.最新知道网课,重塑教育未来之路的探索技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最新知道网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正在逐渐改变我们对教育的认知,本文将探讨最新知道网课的内涵、特点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展望其重塑教育的未来之路。 最新知道网课:定义与特点 http://m.huayiii.com/post/15277.html
10.作业帮苏静:“互联网+教育”将有力推动教育普惠与均衡另外一方面,我们在教学教研侧,为了达到更优的教学质量,我们的教学和教研是分开的。教学老师和教研老师,有自己完整的教研体系。作业帮是一个做教育的互联网企业,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比如我们自聘的主讲老师,学历要求非常高,有很多是清北毕业的,录取率只有1%左右,对于人才方面,我们是优中选优。总体来说,在教学教https://www.cnr.cn/tech/techph/20200909/t20200909_525246890.shtml
11.智能+”校园: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学校发展新样态将开启新时代的教育信息化称为2.0时代[3];二是基于目标维度的内涵概念,教育信息化2.0是整个教育生态的重构,通过颠覆性地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终致力于实现教育的现代化[4];三是基于教育变革维度的实践概念,包括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治理新模式http://tx.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1048892
12.关于在线教育法律风险防范三十问资源共享教育专业委员会其中,互联网在线教育受到万众瞩目,获得迅猛发展,引发激烈讨论。但是,对于在线教育培训机构而言,法律风险的规避和防范是其是否能够规范健康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其能否拥有更强竞争力和更佳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我们认真整理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准入、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和个人信息保护等四个方面,归纳为 “https://www.lawyers.org.cn/info/940f3be42ee64b3eb1a90c685ac4ff38/
13.高职教育研究参考2018年第1期在此,我们有必要厘清以下几个概念:幼儿发展、健康幼儿健康管理。 关于幼儿发展的概念,笔者参考了梁志燊教授编著的《学前教育学》一书中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并根据约翰?W.桑特洛克所著《儿童发展》书中的内容,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一般而言对“幼儿发展”的理解均只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且很多论著会偏向儿童http://www.zdxy.cn/TSG/contents/185/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