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过程中培养各方面全方位的活动能力。2、方法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调查研究法,练习写作简单的调查研究报告,掌握基本的资料收集程序、途径和方法,学会辩证的、历史的、比较分析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增强国家观念,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2、态度目标:(1)、增强学生正确的民主权利与民主义务意识;(2)、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3)、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法制观念、义务观念,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3、价值目标:明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具备国家观念和爱国的情感,应该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特别是要树立正确对待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做一个奉献于社会的高素质公民。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一)本节知识的逻辑结构及编写意图本节讲我国公民和国家的关系。公民和国家的关系是国家制度的具体内容,它体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框机构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说明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第二框讲述了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因为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在讲述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第三框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对权利与义务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又是对第一、二框的必然结论。本课的小结是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结让学生系统地、全面地把握本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教材的逻辑结构体现了教材编写的原则之一-从宏观到微观,从原则到具体要求,逐渐过渡,逐步具体化,最终归宿在于对学生进行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教育。(二)本节的重、难、热点解析: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性原则(重点和难点)所谓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益,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做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应的行为。所谓义务,是指公民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它表现为负有义务的公民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对这一原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从法律关系上讲,二者是同时产生的,是相对应的一对范畴。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也就没有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从法律关系的主体来说,一方面,公民既是权利的享
4、有者,又是义务的承担者。既没有脱离义务单独存在的权利,也没有可以摒弃权利而单独履行的义务。所以说,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定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高一必修二思想政治第一课教案2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考点分析: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形成商品的条件:第一,第二,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两个基本职能。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注意区分:货币的性质与本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A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B为什么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货币本身是是商品,有价值。C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D价格是指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5、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流通手段:A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B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C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与以前的交换相比较,买卖出现分离。)思考: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一样吗3.了解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1)纸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注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商品的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x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指的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6、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定要注意: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解决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款类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紧缩性财政政策等。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者不敢投资,消费者不敢花钱,银行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等现象,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况。解决通货紧缩的主要措施是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如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放宽信贷规模),积极的财政政策。注意:这一次出现的金融危机与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不同,所采取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有相似之处,如我国目前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在货币政策方面则采取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适当放宽信
7、贷规模等措施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4.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以在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营业机构存取现金或转帐。功能: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优点: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5.了解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