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一带一路”同行国际

图①:中国龙源电力集团南非公司运营的德阿风电项目风机。新华社记者吕天然摄图②:援巴新中国医疗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央省的一个村庄里为当地婴儿听诊检查。新华社发图③: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拉脱维亚大学礼堂,一名拉脱维亚女青年在中国文化工作坊活动上学习中国书法。新华社发图④:货运火车进入哈萨克斯坦南部中哈边境地区的“霍尔果斯—东大门”无水港。新华社发图⑤:连接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和机场岛的中马友谊大桥。新华社发图⑥:莫桑比克马普托省皮科科村学校的孩子们站在装有中国援助的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的房屋前。新华社记者董江辉摄图⑦: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3号码头新华社发图⑧:工作人员在西班牙马德里的菜鸟海外仓工作。新华社记者孟鼎博摄图⑨:在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南的利亚瓦略尔,中方技术人员检查为罗卡线城际铁路提供的列车。新华社发

世界眼中的“一带一路”是什么样子?

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说,它是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这样的大型基建工程;有人说,它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这样的贸易投资平台;有人说,它是孔子学院、“汉语桥”夏令营、鲁班工坊这样的交流之桥;还有人说,它是中国帮助打出的一口口水井、安装的一盏盏路灯、开办的一间间诊所……

他们也有同样的回答:这是一条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之路,是一条全世界共商、共建、共享的幸福之路,也是一条人类通向美好未来的希望之路。

这条路上都发生过哪些故事?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本报采访了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学者、列车员、港口经理、出版商等,通过他们“小而美”的人生经历,展现各国共建“一带一路”,共同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画卷!

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逸山——

“为各国铺就一条共同发展繁荣之路”

本报记者严瑜

10年间,胡逸山聆听过中国领导人对“一带一路”倡议内涵的深刻阐释,见证了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从草图变为现实,切身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给共建国家带来的各种利好。

“‘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铺就了一条共同发展繁荣之路。”胡逸山说。

“五通”合作如火如荼

8年前,胡逸山作为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参会嘉宾,现场聆听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主旨演讲,其中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他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听中国领导人阐释‘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与意义。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说,‘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这让我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满怀憧憬。”胡逸山说。

“这些年,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五通’开展得如火如荼,形成双赢局面。”胡逸山对“五通”中的贸易畅通感触尤深。作为近邻,中国和东盟国家贸易往来历史悠久、基础坚实。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和东盟国家经贸合作进一步走深走远。

“中国和东盟已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从2013年到2022年,双方贸易扩大了1.2倍。以马来西亚为例,棕榈油、榴莲等当地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千家万户,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电动汽车也广受马来西亚民众欢迎。这些可喜的变化都源自‘一带一路’倡议。”胡逸山说。

两国民心越贴越近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国家,马来西亚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10年来,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稳步向前。胡逸山目睹了马中关丹产业园等一系列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落地开花,促进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增进当地民生福祉。

“中国有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带一路’倡议契合马来西亚等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而强烈的发展需求,为各国创造了互利共赢的合作机遇。同时,中国重视多边主义和公平的经济合作,拿出实际行动,而不只是开‘空头支票’。”胡逸山认为,这是“一带一路”倡议赢得马来西亚等广大发展中国家青睐的重要原因。

作为马来西亚沙巴马中联谊协会会长,胡逸山常年往来于中马之间,致力于推动两国人文交流。近年来,他明显感受到一个趋势,那就是两国民间的各类交流活动日渐频繁。“中国文艺演出团来马访问、马来西亚中小学生赴华参加夏令营、两国年轻人到彼此国家留学念书……随着中马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深化,两国民心越贴越近。”胡逸山说。

实现更大范围的共赢

胡逸山认为,10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携手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丰富经验,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

今天,“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扩越大,合作机遇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中欧班列等设施将东亚、东南亚、中亚、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世界各个地区连接起来,有力促进世界经济联动发展。未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和其他国家建立更广泛的多边合作,实现更大范围的共赢。”胡逸山说。

尼日利亚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白杨——

“从25到35岁,一段与机遇同行的岁月”

本报记者李婕

“车辆检查完毕,状态良好,具备发车条件!”各项检验无误后,调度中心发出发车指令。驾驶室内,白杨转动控制装置,列车缓缓开出车站……启动发车、平稳运行、准时抵达,现在,白杨对这一切再熟悉不过。

从加入中国公司,到成为尼日利亚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白杨说,共建“一带一路”这10年,她见证了家乡巨变,自己的生活也像搭上列车,穿越一路风光,收获心中梦想。

圆梦:在中国公司创造“不可能”

“爸爸,我会开火车。”

“这……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我的公司就是主营铁路业务的。”

这是几年前白杨和父亲的对话。当她告诉父亲自己成为一名火车司机时,父亲实在难以想象——在当时的尼日利亚,还没听说有哪个女的会开火车呢。

2013年,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的阿布贾城铁项目开始铺设轨道,已进入承建单位中国土木尼日利亚公司的白杨因表现出色,争取到了城铁轨道车司机培训机会,成为唯一的女学员。

“会中文,做翻译不就完了,干吗想去做司机呀?”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不理解。但儿时家附近有关铁轨的记忆那么亲切,隆隆的铁路轰鸣声常在心底响起,那是她的梦想。

中国公司帮她托起了这个梦。为了让学员身临其境地学习,中国师傅打造了一间“尼日利亚制造”的车厢教室,近百名尼日利亚青年在此学习车辆维修、驾驶、通信系统等专业课程。经过8个多月训练,在失败和挫折的磨练之后,白杨终于通过了所有理论和实操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轻轨司机。

同行:见证改变,收获喜悦

2018年7月,阿布贾城铁开通,白杨当上了一名真正的驾驶员。

尼日利亚阿布贾市中心—阿布贾机场站,白杨已经在这条线路上往返了不知多少个来回。但每次启动发车,她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身后是万千乘客。”白杨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她熟悉铁路每一段区间的特点,甚至能感受到列车接触钢轨时发出的不同声响……

这是一段收获满满的岁月。

从最早担任办公室助理到成为一名火车司机,现在白杨的收入比之前翻了番,让她有能力照顾退休的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司机这个角色上,她也看见更多人的生活变化。过去,尼日利亚主要铁路网没有覆盖新首都阿布贾,且原有铁路年久失修、标准不一。近年来,中国企业修建了阿卡铁路、拉伊铁路、阿布贾城铁等多个项目,居民出行条件持续改善。

“当我开着列车穿行城市时,看到的变化太多了。”白杨说,沿线商店越来越多,客流量越来越大,一个个商业区、社区逐渐形成规模。看见这么多忙碌的身影,她真为大家越来越好的日子感到高兴。

期待:再去中国,开上高铁

其实,这位尼日利亚姑娘本名叫伊萨赫·阿比奥拉,中文名“白杨”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几年前,白杨专程到中国观光学习,第一次看到了高大笔直的白杨树,当时就决定将它作为自己的中文名字。后来,她才知道白杨象征着不畏艰难、努力向上的精神。正如她跟中国同事并肩工作所感受的那样。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和尼日利亚建设者们克服困难和挑战,在当地建设阿卡铁路、蒙贝拉水电工程、宗格鲁水电站、莱基自贸区等一座座工程项目,携手打造尼日利亚基础设施的新面貌。

“‘一带一路’倡议改变了我的国家,改善着人们的生活。希望未来还有更多项目、更多合作。”白杨说。

亲历共建“一带一路”的这10年,白杨从25岁到35岁,正是生命中最美的一段时光。“幸运地与‘一带一路’同行,与机遇同行。过去每一天,我都学习和经历着不一样的东西。总是学习,总有收获,这是最重要的。”白杨说。

下一个10年怎么样?白杨有许多畅想。她希望可以再到中国看一看,期盼着有一天,能在尼日利亚开中国高铁。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罗季奥诺夫——

“‘文学丝路’碰撞出绚丽火花”

本报记者张鹏禹

出版《老舍与中国20世纪文学中的国民性问题》等专著,发表中国文学研究论文数十篇,翻译、策划、编辑中国现当代小说58篇(部),担任圣彼得堡市俄中友协副主席、俄罗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负责人……20多年来,罗季奥诺夫一直致力于俄中文学交流。

2021年,中国作家协会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出邀请,计划成立“一带一路”文学联盟。罗季奥诺夫是发起人之一。“除了经济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更需要通过加强文学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民心相通。”罗季奥诺夫说,“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各国文学正在丝路上相逢、交汇,碰撞出绚丽火花,绽放出无限可能。”

1975年,罗季奥诺夫出生于俄罗斯阿穆尔州。小时候,他对汉语产生浓厚兴趣,常常想象中国是什么样子。1998年,罗季奥诺夫考上圣彼得堡大学,攻读中国文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

圣彼得堡大学是俄罗斯汉学研究的发祥地。在罗季奥诺夫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这10年,汉语受到学生更广泛的欢迎。“10年前圣彼得堡大学学汉语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汉学专业和中国哲学专业。现在,涉及学汉语的专业或方向增加到92门,多与中国有关,比如中国法律、中国经济、中国旅游等。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俄中联系越来越紧密,涉华知识对俄罗斯人来说越来越重要。”

中国文学越来越受欢迎

2003年—2012年,在中国发表的俄罗斯文学作品有2653部,而同期在俄罗斯只出版了140部中国文学作品,且其中80%是古典文学作品。这种状况,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10年间有了很大变化。

“近10年,中国当代小说开始被全面介绍给俄罗斯读者,包括200多位作家的400多部作品被译成俄文,中国当代文学在俄译介规模首次超过古典文学。”罗季奥诺夫说。

俄罗斯年轻一代对中国文学尤其是网络文学颇为青睐。罗季奥诺夫注意到,俄罗斯很多书店里,中国小说都摆在最显眼的地方。“不仅如此,中国文学正以话剧等多种形式走近俄罗斯读者,趋势越来越好。”他说。

携手踏上“文学丝路”

除了翻译中国文学作品,罗季奥诺夫还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促进俄中文学交流。

罗季奥诺夫认为,发挥文学促进民心相通的作用,最关键的是让好作品触达读者。在中国作家协会支持下,俄罗斯读者发起成立了俄罗斯“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罗季奥诺夫担任负责人。202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俱乐部开展了鲁迅先生及其文学作品的线上读者交流会、《阿Q正传》绘画比赛等活动,并进行了线上直播。

“据统计,中文图书已位列俄罗斯出版最多的外译图书前10名,俄罗斯当代作家普列平、沃多拉兹金的小说也受到中国读者喜爱,这是‘文学丝路’的一个缩影。”罗季奥诺夫说。

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商务经理瓦姆瓦吉迪斯——

“作为建设者和见证者,我特别自豪!”

本报记者李琰

波光粼粼的爱琴海畔,希腊最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一派繁忙。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中远海运港口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商务经理塔索斯·瓦姆瓦吉迪斯从16岁开始在比港工作,见证了港口半个多世纪的兴衰起伏。曾经目睹港区设备老旧不堪、人流逐渐稀少的衰落景象,瓦姆瓦吉迪斯心痛不已。

如今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桥吊高耸林立,货车往来忙碌……这欣欣向荣的码头景象,让塔索斯·瓦姆瓦吉迪斯非常感慨:“比港重现生机与活力,是希中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成果。作为比港的建设者和发展的见证者,我特别自豪。”

比港重生了

比港位于地中海之滨,是希腊最大港口,也是欧洲十大集装箱码头之一。然而,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港口,由于遭受希腊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加上设备老化等原因,导致不少外国船东弃港而去,码头经营一度陷入困境。

中国企业的到来,为这个古老的港口带来转机。2008年,中远海运与希腊方面签署了为期35年的特许经营权协议,并于2009年投资经营比港二号、三号集装箱码头。2016年,中远海运收购比港港务局67%的股权并接手经营整个比港。引进资金和技术帮助比港恢复运力、更换老旧设备……中方的一系列务实举措,瓦姆瓦吉迪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中国企业不但没有抢走我们的饭碗,还创造了很多新的工作岗位,希方员工得到尊重和信任。”瓦姆瓦吉迪斯感慨道,中远海运投入大量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帮助比港恢复生机、快速发展,“比港重生了,员工的生活也舒心起来。”

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通过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比港取得飞跃式发展,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标箱增长至2019年的564.8万标箱,全球排名跃升至第二十五位,成为地中海第一大港。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远海运比港的集装箱码头、邮轮码头以及修船业务等实现总营收9310万欧元、净利润2590万欧元,分别同比增长29%和72%。

“和13年前相比,这里几乎再找不到过去的影子。”比港的发展令瓦姆瓦吉迪斯欣喜。“中方留用了所有希腊员工,让我们感受到尊重,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瓦姆瓦吉迪斯说。

2017年5月,瓦姆瓦吉迪斯作为明星员工,赴北京参加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民心相通”分论坛上,他讲述了比港的变化:“比港重新走向辉煌的历程,充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促进了共建国家开放包容、平等合作、互利共赢。”

促进民众相知相交

比港的发展变化书写了中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瓦姆瓦吉迪斯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不仅让比港获益匪浅,也助力周边地区发展和希腊经济复苏。“随着港口的现代化建设,其吸引投资的能力显著增强,带动了一系列产业发展,周边几座城市都享受到了比港的发展红利。”

瓦姆瓦吉迪斯表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丰富希中友好合作内涵,双方在比港合作的成功经验,将为两国在教育、旅游、人文等领域深化合作带来更多启发和活力,促进两国民众相知相交,提升双方民生福祉。

如今,年近古稀的瓦姆瓦吉迪斯依然奋战在工作一线。“我的小儿子也在中远海运比港公司工作,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我对他的表现很满意。”看着办公桌上家人的照片,瓦姆瓦吉迪斯欣慰地说。

埃及希克迈特文化集团总经理艾哈迈德·赛义德——

“‘一带一路’倡议就像海上的灯塔”

本报记者潘旭涛

“我们公司是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发展起来的。”赛义德用流利的汉语对记者说。

赶上中阿交流的好时候

在埃及读大学时,赛义德选择了中文专业。2010年,他到中国攻读硕士学位。彼时,当地不少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世纪。

见此情景,赛义德萌生了推动中阿交流的想法。2011年,赛义德创立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从事中国图书的阿拉伯语翻译和出版业务,这家公司就是希克迈特文化集团的前身。

一开始,公司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为摆脱困境,赛义德尝试写书,以阿拉伯人的视角介绍中国发展道路。2013年底,赛义德参与撰写的《中国道路——奇迹与秘诀》出版,并登上了埃及畅销书排行榜。

“可以说,我非常幸运,赶上了中阿交流的好时候。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少出版企业主动上门来谈合作。”赛义德说。

2014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大项目——“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立项,推动中国精品图书加快“走出去”,赛义德的公司也从中受益。“‘丝路书香出版工程’让我们有了更多机会,将中文优秀图书翻译成阿拉伯文,在阿拉伯地区出版。”赛义德说。

赛义德和团队翻译出版图书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23年10月,利雅得国际书展期间,希克迈特文化集团展出了包括《数解“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历史百科绘本》在内的一系列“一带一路”主题图书。

中国书畅销阿拉伯

赛义德介绍,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持续扩大人文交往、增进民心相通,中国图书日益受到阿拉伯读者的欢迎。

开罗国际书展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书展之一,今年书展开幕时正值中国农历大年初四,赛义德在集团展区悬挂大红灯笼,贴起“福”字和对联,展区格外喜庆醒目,引来不少观众。作为此次书展最大的参展商之一,希克迈特文化集团展销了千余种书籍,还首发了70余种由中文翻译成阿拉伯文的新书。“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独特的发展经验,深深吸引着阿拉伯读者。”赛义德说。

迄今,赛义德及其团队已翻译出版1000多本中国主题图书,涵盖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希克迈特文化集团也与100多家中国出版社、10个阿拉伯国家的3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合作关系。赛义德告诉记者,他还荣获了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呢!

兴起学中文热潮

近年来,许多阿拉伯国家兴起学中文的热潮,阿联酋、沙特、埃及、突尼斯等国都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看到阿拉伯国家对中文培训机构的需求,2019年,赛义德成立了希克迈特汉语学院。

“很多埃及学生在学中文,他们希望将来到中国上大学。”赛义德说,学员玛格丽特让他印象深刻,她已做了母亲,大学读的是信息系统专业,2019年从零开始学习中文。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9月,玛格丽特成功申请到浙江工业大学的国际中文教师研修项目,实现了来中国读大学的愿望。

赛义德介绍,希克迈特汉语学院已举办近500期培训课程,线下学员超过2200名,还有来自5个阿拉伯国家的7000多名学生线上学中文。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10年,正是希克迈特文化集团快速发展的10年。回望创业路,赛义德感慨道:“‘一带一路’倡议就像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我前行。”

THE END
1.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兴起于美国。1947 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新企业管理”课程,标志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始,此后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地逐步兴起。1987年,美国创业学教育领袖人物杰弗里蒂蒙斯教授在创新性课程开发、创业融资、风险投资、新企业创建、创业管理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研究,并将其成果在百森商学院全面推行,形成了百森创业教育模式http://www.zhld.com/content/2016-11/22/content_474472.htm
2.中共岳阳市云溪区历史(1921该书不但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而且是今天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历史教材,是我们推进云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资政信史。当前,云溪发展正处于大干“十二五”、勇当排头兵的关键时期,全区人民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势优先、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创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民生改善、社会和谐https://www.yueyang.gov.cn/yysqw/43332/43333/54760/content_1447714.html
3.皇后成长计划2中秋答案17.世界上最深的湖在哪个国家? 答案:俄罗斯 18.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答案:孙武 19.道家兴起于我国哪个时期? 答案:东汉 20.新西兰首都是哪里? 答案:惠灵顿 21.比目鱼的第一部短篇小说叫什么? 答案:卷猫记 22.菲利普电器是哪一个国家的产品? 答案:荷兰 https://www.ruiwen.com/doc/628124609.html
4.从无到有的基业:近代特殊教育国家治理体系的初构近代范式的特殊教育是人文进化和科技发展的成果,学校制度的特殊教育在启蒙运动先行的法国首先出现(1760年和1784年在巴黎先后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聋哑学校和盲人学校)绝非偶然,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特殊教育是近代文明兴起的产物,证明了特殊教育的“近代”属性。按照常理,近代教育只能发生于近代国家,近代的教育体制必由近代的国https://theory.southcn.com/node_203ed94b00/f22f885734.shtml
5.同济大学王倩蔡三发: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及未来思考西方发达国家最早开始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早兴起于美国。1947年迈勒斯·梅斯(Myles·Mace)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新企业管理”课程,标志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始。相比之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于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才开始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https://www.mbachina.com/html/tongji/201907/191955.html
6.[渝粤教育]中国地质大学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复习题[渝粤教育] 中国地质大学 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 复习题 《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模拟题 一单选题 1.组织文化包括 A.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政治文化 C.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D.物质文化,社会文化,政治文化 2.()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https://blog.csdn.net/szbnjyedu/article/details/121966524
7.街舞起源于哪个国家街舞的起源与发展→MAIGOO知识20世纪90年代,街舞在美国得到了复兴,街舞文化开始传向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周边国家和地区。 90年代中期,广州街舞运动和嘻哈文化出现较早,后在中国大陆以广州、上海、北京三个城市为中心,逐步传播开来。 随着美国街舞的复兴,以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加上很多电视、娱乐节目慢慢兴起,90年代中期街舞文化再次苏醒。https://www.maigoo.com/goomai/3zAMNzQy.html
8.GitHubJungleWooster/kkndme其实,众所周知的是:不光房价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石油,高速,教育,医疗,税收等费用都远远高于某些发达国家。 而且中国的精英人群尽管所占比例不大,但是绝对数量足够大,而且精英平均收入甚至远远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 第二:租售比严重不合理,空置率太高,人均收入太低,早晚要崩盘。 https://github.com/JungleWooster/kkndme_tianya
9.刷屏了!520,山东!今天人民日报等央媒12个整版巡礼!山东5月20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推出山东篇重磅报道,分别以四个专版聚焦山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人民日报》报道原文: https://www.jnnews.tv/guanzhu/p/7720-08/08/815373.html
10.超星尔雅纷争的年代答案10、【判断题】通过启蒙运动的发展,现代性超脱于古代蒙昧而不再产生任何新的问题。() 我的答案:X 11、【判断题】资本主义的兴起必然带来城市化、工业化和商业化。() 我的答案:√ 12、【判断题】通过启蒙运动的发展,现代性超脱于古代蒙昧而不再产生任何新的问题。() 我的答案:X 2.1世界的祛魅 1https://app.3dmgame.com/gl/26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