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提出:要以智能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教育教学、学校治理和教育生态,构建“师机生”三元教学新形态,推动从知识传授转变为高阶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育。
传统教学方法以理论讲解和简单模型演示为主,对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情况应对不足,同时存在评价形式单一的情况,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对此,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积极引入ChatGPT、豆包等前沿AI工具,并结合AI模拟人技术,推动教学模式从单纯的“师生交互”迈向“师机生”深度融合交互的新阶段,并以《鼻饲护理》课堂为试点,探索“虚实并进”的创新教学模式。
二、关键词
智能化教学;AI模拟人;鼻饲护理;课堂教学创新
三、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教师整合如视频、微课、测试题等多样化学习资源,形成学习任务单并发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的方式,明确鼻饲护理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在AI模拟人的指导下完成课前测试,教师依据AI模拟人的反馈实时追踪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保障课堂教学更贴合学生实际学习进度与需求。
(二)课中实施阶段
1.AI助教双驱动
2.AI模拟双人互动
在创新的AI模拟双人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有序展开。教师依据学生平时学习表现等因素,精心挑选学生代表上台。台上,学生代表将面对不同病情背景与个性特征的AI模拟病人,需凭借扎实专业知识与良好沟通技巧与之深入交流,准确解读反馈信息,这一过程有力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及应对复杂问题能力。
图1学生代表1与AI模拟病人沟通
图2学生代表2与AI模拟病人沟通
与此同时,教师在AI模拟人旁展开鼻饲护理操作的标准示范,着重对关键操作要点、易错环节以及突发状况应对方法进行详细讲解与精准示范,确保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循规范流程,为学生实践操作树立清晰、可靠的参照范例。
图3教师在AI模拟病人上规范示教
图4学生在AI模拟病人上练习
图5AI模拟病人进行反馈指导
图6学生结合AI模拟病人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分析
图7教师点评学生自制鼻模
(三)课后拓展阶段
1.完成课后作业与实践拓展
2.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自评、互评、机评和师评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学生通过自评找出自身在AI模拟人操作中的表现,反思失误及改进方向;在互评、他评和机评的环节着重考量小组成员间操作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则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理论知识掌握、模拟人操作准确性规范性、对反馈处理能力以及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以此全方位评估学习效果,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图8结合AI模拟人进行多元评价
四、成效特色
(一)激发了学习兴趣,成绩提升显著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引入AI模拟人教学后,学生对《鼻饲护理》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度由原来的75.8%提升至95.6%。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课堂教学的满意度由原来的76.1%提高至88.9%。同时,在期末考试鼻饲护理操作考核中,平均成绩提高了14.6分,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二)培养了综合能力,育人目标达成
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临床思维模式,能够从患者的整体情况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AI模拟人在小组活动中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培养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在未来临床工作中的沟通协作能力。
图9成效特色
五、反思改进
1.进一步优化AI
模拟人教学资源
虽当前AI模拟人在鼻饲护理教学中已发挥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优化空间。例如,可进一步拓展临床案例场景覆盖面,丰富AI模拟病人的类型,细化模拟人的反馈内容,使其反馈更贴合临床真实情况,让教学与实际临床场景无缝对接,提升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