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五大革命性影响?

5月23日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式上,刘延东副总理在致辞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都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如何认识这种影响,需要跳出哺育我们成长的印刷文化的局限,从人类媒介变迁、教育范式转换的视角,来审视、认识这场革命的意义价值。目前,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初露端倪,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新技术是革命的动因,教育范式由工业化时代转向信息化时代

一个时代教育的性质和水平,不仅在于它传播了什么,而且还在于它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媒介,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传播。国际著名传播学理论家、被誉为信息社会“代言人”的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是讯息”的思想,认为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改变远远大于技术所负载、传递给人们的具体信息内容。他认为,“新技术是一种革命的动因”。

回溯人类教育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小的变化看内容,大的变迁看媒介。每当技术(媒介)出现重大发明,都将引发人类教育革命。6000多年前,人类采用书写作为教育工具引发了教育革命,不仅改变了信息记录方式,而且颠覆了教育“口耳相传”的单一知识传授方式;970多年前,我国北宋时期发明家毕昇在世界首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又一次引发教育革命,借助印刷媒介知识第一次走出书院,来到寻常百姓家,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瞬间信息沟通与传递,人类又一次站在了重塑教育未来的重要关口。美国赖格卢斯教授认为:“如今,我们正在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同样需要一次系统的范式转变。”范式的转换将重构一个时代教育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它决定了教育培养人的方向、传播内容的性质和传播方式。

在人类教育面临重大转型之时,我国政府准确地把握了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从战略高度做出全面部署,将我国教育引入信息化发展轨道。比如确定了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开展了大规模的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等。

信息化教育是人类社会主动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信息时代要求而建立的新型教育。目前,我国教育正在发生转变。①教育从功利化、标准化、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模式上。这是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本原价值的尊重和回归。②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发生“双重变革”,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逐渐成为教学常态。教学正从以课本、教师、课堂、考试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③数字设备、资源和服务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走进”课堂,学习内容由分科教学走向综合化的主题单元教学。④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知识都是由教师传给学生的,而如今,这一状况正在改变,教师从知识的“搬运工”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学生从知识的背诵者、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实践者、探索者和创造者。⑤教学评价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分数排队,转向综合素质的大数据分析。⑥教育管理从单纯依靠文件、行政命令管理,转向大数据支持下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⑦学习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以学校教育为中心转向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型社会。

学生过上数字化学习生活,网络塑造成一代新人

21世纪的中国教育正出现43年前联合国教科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预测的现象:“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为未来培养人,这是人类教育的一个重大转折。从这个意义上说,让2.6亿名学生、1600多万名教师过上数字化生活,其本身就是一场革命。

为未来培养人首先就需要改变教育环境。在一个相对薄弱基础上,近年来,我国加速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目前,我国高中阶段学校和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已经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互联网接入率从2011年的不足25%上升到74%,35.5%的学校实现全部班级应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100%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全国6.4万个教学点的400多万名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了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1.77亿入库,学生学籍管理实现便捷化和精确化。我国教育由此从黑板加粉笔时代跨入信息化教育时代。

学生过上数字化学习生活到底有何意义?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比喻环境对于人的成长的重要意义。那么,信息化这方“水土”对人有何影响,又将会滋养出一代什么样的新人呢?

对媒介技术有着深刻洞察力的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电子媒介是大脑的延伸,其余的一切媒介是肢体的延伸。也就是说,这两种媒介对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一般媒介延伸的是我们耳、鼻、眼、肢体的功能,而电子媒介延伸的是我们的智力。媒介延伸加强或扩展了人的某种感觉和感官,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从而改变了我们认识和分析周围事物的能力和对待世界的态度。在印刷文化时代(包括工业化时代),由于印刷媒介只注重使用了人一种感官,文字(尤其是西方拼音文字)使人的思维方式变成分析的、抽象的、线性的,因此,培养的是一代“被分割肢解”“残缺不全的畸形人”;而在信息时代,电子媒介延伸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形式上再一次整合了人的主要感知器官,培养的是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的人。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通过提示未来社会将产生“影像文化文盲”的方式,预言了信息时代(也称视觉文化时代)一代新人的产生。

当上个世纪90年代,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喊出“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着我们的生存”的时候,人们还有些诧异。而如今,当我们目睹那些从出生开始,就伴随着电脑、iPad、网络、手机、游戏机等数字媒介一起成长的“数字原住民”,其认知、态度及行为习惯受到媒介深远影响的时候,人们不得不承认与其父辈不同的一代新人诞生了。

不同的环境与经历会塑造不同的一代人,对“数字原住民”而言,网络就是生活、虚拟就是世界。这代新人有其典型的视觉文化时代特征,“其心灵世界携带着一种神话式的精神特质,感性的、直觉的、幻想的、浪漫的,充满激情与活力”。而这些特征正是我们时代所急需的。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认为,当前,我们正进入概念时代(又称为“创感时代”),这是一个由右脑主导、更加注重创造性和感性(情商)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培养六大全新思维能力(设计感、故事感、交响感、共情感、娱乐感和意义感)的一代新人的时代。教育应如何倾听“数字原住民”的心声、满足他们的诉求,提供适合他们心理特征的学习方式和环境,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历史使命。

放大优秀教师的智慧,促进教育公平教育

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不均衡。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我国有400多万儿童在教学点上学,由于缺少教师,这些教学点连国家规定的课程还开不齐。如何让这些孩子就近接受良好的教育,与城里孩子一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党和政府最为关心,并直接影响我国到2020年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现实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启动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及各地名校开展的远程教学等,通过“同步课堂”将城市优秀教师智慧送到贫困地区、教学点,开启了贫困地区孩子健康成长、实现梦想的幸福之门。

千百年来,人类教育基本上都是小规模传播过程,几名、几十名、上百名学生上课跟随一名老师学习,而信息时代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卫星、网络技术可以让优秀教师智慧跨越时空、到最需要教育的地方,从而成百倍、千倍甚至万倍地放大优秀教师的智慧,极大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以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学校开不齐课和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

像我国独创的全日制远程教学,采用“同时授课、同时备课、同时作业、同时考试”的教学模式,通过卫星或网络可以将名校课堂教学实况直播、录播和植入到成百上千公里之外的400多所学校,创造出高中同时在线学生近3万人,初中录播受益学生5万余人,小学植入教学学生3万多人的“西部最大的学校”。十多年来,全日制远程教学已经让远端学校95万多名学生、6万多名教师受益。这种模式受到贫困地区学生、教师、学生家长和当地政府的普遍欢迎,被外国专家称为“中国教育奇迹”。

依托大数据技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

我国教育领域亦是如此。不过,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下一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教育治理是教育管理的一种高级形态,集中体现了管理的科学化、民主性、数据化、多方参与等特性,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国家在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实现了数据准确采集、信息共享、流程优化再造、科学决策等功能,成效初步显现。

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大数据的分析、判断中探寻教育规律、寻找问题解决办法和策略。电子学籍的建立,不仅为每名中小学生建立了一个永久性数据库,还可以扩展记录他们个性化的数据,比如利用电脑、手机、传感器等终端与设备,记录下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学业成绩、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脚印”等。这些数据汇集到一起,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就会反映出学生的基本状况、成长轨迹和群体面貌,这些大数据将从根本上颠覆我们认识和改变教育的方式,构建更加符合人类未来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教育。

不仅如此,电子学籍是教育底层基础数据,为未来继续扩大数据记录范围、测量范围和分析范围,解决传统办法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像课业负担过重、教育不均衡、粗放管理等顽疾创造了条件,从而推动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科学化、数据化和现代化。

移动互联让学习无处不在,学习型社会正在形成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强调,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2009年美国知名的摩根斯坦利公司发布的《全球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指出,目前计算机正处于过去50年来的第5个发展周期——移动互联网周期的早期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移动终端的普及。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14年1月底,我国移动通信用户达12.35亿,其中8.38亿(67.80%)为移动互联网接入用户。我国移动终端已经基本普及,为学习型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教育内容供给的社会化。在过去的一年里平均每天有2.6家互联网教育公司诞生,各重量级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互联网教育领域,海量教育资源的供给正由政府逐渐走向社会,不同地域、民族、群体和年龄的人都能便捷地获取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

技术革命将学习者从计算机键盘和显示器中解放出来,人们可以随身携带并与之“交谈”,地球变成地球村,构筑起几十亿地球人的虚拟学习家园,教育冲破学校围墙和国门,正在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为每个中国人实现教育梦想开辟了新天地。

(《人民教育》2015年13期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杰夫)

THE END
1.互联网+教育:创业模式的革新与未来机遇探索开发网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教育领域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监管等问题。因此,创业者们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努力为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公平做出贡献。 站长个人见解,“互联网+教育”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正在改变着我们https://www.0370zz.com/html/chuangye/moshi/2024-12-12/401926.html
2.“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变革的思考.pdf互联网+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 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在线教学、混合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这种 改变不仅拓展了教学的形式,也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互动性,使教学 更加生动有趣。 互联网+时代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 率,促进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 断深化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208/8134104071007005.shtm
3.2019环球网教育盛典主题论坛:“互联网+教育”为教育公益带来怎样闫露希:我觉得互联网+教育前面说的很多,总结一下,君学的宋老师经常说这么一句话,教育的改变来自教育者的改变,在座都是教育人,身上有责任和使命,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力量不断影响他人,影响我们的下一代,让整个公益的名词成为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现象,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https://3w.huanqiu.com/a/c36dc8/7S4RUto4PRu
4.“互联网+”给中国教育带来哪些改变“互联网+”给中国教育带来哪些改变2015-05-26 来源:微言教育收藏扫一扫分享本页(责任编辑:柴龙)往期回顾一图看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15高校学生参军入伍优惠政策及新变化 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海报及标识 图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一图看懂毕业流程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7600/201505/t20150526_188554.html
5.互联网给中国教育带来哪些改变1、学校教育的开放性:“互联网+”将把学校围墙拆掉,彻底打破封闭状态,小范围说是中国学生选择老师,大范围说是让全球学生选择老师,选择最优秀的老师来授课。 2、学生不一定非要去学校上学:传统学校教育给家长给孩子们最大的制约,便是每天要不辞辛苦早早赶去学校上学。而在“互联网+”时代,即便不去学校,在家里也https://edu.iask.sina.com.cn/jy/37lP0JBtVpP.html
6.“互联网+教育”读本一二三章练习题6、“互联网+”基础设施中的“端”指的是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 ( )对( √ )错 7、“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相关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 √ )对( )错 8、“互联网+教育”的核心在于构建未来教育新生态。 ( √ )对( )错 9、“互联网+教育”中的+是基于技术实现深度融合和创新变革,是由此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1674550
7.互联网+时代的四大变革领域互联网+带来的新改变总结 互联网+时代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它带来了产业融合智能生活教育创新和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巨大变革并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将继续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机遇推动社会更加繁荣进步 。https://blog.csdn.net/JiYan_yellow/article/details/140685390
8.中医“触网”,名中医熊继柏称“你在做一件改变中医的事情”但是,这些看似理想的模式,真能给中医处境带来改变吗? 【中医教育偏西化,最终不中不西】 ? 如果说莫乙是“门外汉”案例,胡琪祥和米新(化名)则是两位“门内汉”希望借助互联网改变中医内部的样本。 胡琪祥被同行评价“有情怀”。 2012年,他被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学习班录取,师承海派名中医颜乾麟。这是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8327
9.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方式的改变你喜欢老师上课时运用互联网吗 不喜欢 无所谓 *4. 您认为互联网对农村教育的影响大吗? 影响很大 影响一般 没什么影响 *5. 您希望老师平时运用互联网教学吗 希望 不希望 无所谓 *6. 您认为互联网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哪些利处【多选题】 能够在课堂在自行学习 https://www.wjx.cn/jq/34829053.aspx
10.“智慧教室”如何改变未来教育?“互联网+教学”迫使授课方式改变 “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的建设,为实现“互联网+”提供了基础和平台。显而易见,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做好教学互动环节,是掌握好教学环节的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然而,现行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签到环节、疑问确认环节、提问互动环节、课堂小测试环节等https://jsc.fjrtvu.cn/info/1065/2282.htm
11.深度北师大陈丽教授:“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01“互联网+ 教育”是一个内涵不够清晰的概念 “互联网+”术语或理念的提出,在国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2012年11月14日,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于杨做了题为“所有传统和服务都应该被互联网改变”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呼吁:“‘互联网+’是我今天给各位带来的易观的一个想法,我认为,其实今天这https://www.erdosedu.com/info/1031/22072.htm
12.“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互联网+教育”,指的是在现代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的指导思想下,以互联网为平台,以网络资源优势和教育功能为技术支撑,向学习者以及教育者提供一种网络化环境,数字内容,进行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对面的教育活动。“互联网+教育”脱离了传统教学模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禁锢,这给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为我https://www.douban.com/note/662771404/
13.互联网加心得体会(精选13篇)可以说,“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但提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的层次,也给每一个人带来了机遇、希望与挑战。对于中国教育领域,“互联网+”意味着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 https://www.wenshubang.com/xindetihui/352432.html
14.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带给我们什么改变互联网+时代,改变是每一个行业都必须坦然面对的。时下,网络培训、在线教育势如破竹,而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培训,怎样规划建设远程教育学习平台,成为学校教育和培训机构赢得先机的关键一环。 为此,趣看科技利用自身在视频云服务领域的专业、更基于移动直播云平台的领先优势,为学校、培训机构提供更加完整的教育培训视频直播http://www.quklive.com/home/page/news/detail?id=66
15.职业教育如何步入“互联网+”时代——中国青年网“互联网+”带给职业教育改变,体现在企—校、校—师、师—生、生—资这四大关系的巨大转变。这些转变将直接影响未来职业教育的内涵与规模,甚至引发职业学校教育的系统变革。 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一个简单的顺序变化,却透露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地位的转变。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edu.youth.cn/jyzx/jyxw/201701/t20170103_9005981.htm
16.“互联网+”下十大创业机会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在教育领域,面向中小学、大学、职业教育、IT培训等多层次人群开放课程,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上课。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https://www.yjbys.com/chuangye/xiangmu/wangzhuanxiangmu/587650.html
17.“互联网+”对教育有哪些挑战?“互联网+教育”,除了给我们带来机遇之外,当然 也提出了一些挑战。对此,人们提出种种猜测,有学者 认为,“互联网+”时代,旧的教育生态面临毁灭,人类 将重构新的教育生态。原因是“互联网+”使教育从封 闭走向开放、师生界限不再泾渭分明、教育组织和非 教育组织的界限模糊、教育资源面临重组、教育自我 更新能力加快https://m.zhipianbang.com/news/detail-39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