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学经典《青春之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
文/刘堃
摘要: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它是我国在海外拥有馆藏数量最多、认可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红色文学经典。《青春之歌》的英语译介研究,可视为英语世界对中国红色文学经典接受和影响之坐标。借助海外图书馆及数据库资源,通过收集、整理《青春之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情况,梳理出海外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革命书写、女性主义和浪漫叙事三个聚焦点上,深入探究英语世界半个多世纪以来聚焦这部作品的接受成因,以期为我国红色文学经典在海外传播与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青春之歌》;译介;接受;英语世界;女性书写
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革命精神和自强不息民族气概的中国红色文学经典,以其特有的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文化史诗性、内涵普适性和时空超越性吸引着世界读者的目光。借助全球最大的书目记录数据库WorldCat联机联合目录数据库检索我国红色经典在海外图书馆的馆藏量,截至2021年5月,《青春之歌》这部红色文学经典之作被译成25种语言,遍布世界各大洲。其中,英文版的《青春之歌》位居我国红色文学经典海外藏书数量之首,共计4个版本,遍布19个国家的202家图书馆。因此,本研究以在海外最具影响力的红色文学经典《青春之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收集、梳理该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历程,进而多角度深入分析英语世界对其的接受成因,以期为我国红色文学经典在海外传播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红色文学经典《青春之歌》在英语世界译介概况
红色文学经典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中国20世纪50、60年代创作完成的,以反映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旋律,明显体现政治意识形态色彩而又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作品。狭义上特指“三红一创,青山保林”,即《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1}本研究是从狭义概念的“红色文学经典”来展开研究,选取了我国当代在海外拥有馆藏数量最多、认可度最高、影响力最大,并且是其中唯一一部由女性作家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作为研究对象。
由上述统计可见,目前世界各地馆藏《青春之歌》英译本数量较多的为1964年和1978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两部英译文。
《青春之歌》英译本遍布到北美洲、大洋洲、欧洲、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的19个国家。其中,美国拥有该英译本的图书馆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青春之歌》1964年版和1967年版的英译本在美国的图书馆数量分别占世界图书馆收藏总数量的71.67%和64.92%。因此,美国相对于英语世界其他国家在对《青春之歌》英译本译介研究的成果数量和研究广度上起到了主体作用,发挥了重要力量。
二、红色文学经典《青春之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
三、红色文学经典《青春之歌》在英语世界的接受阐释
(一)从革命斗争精神的感召中激发西方读者的接受共鸣
(二)从中国女性作家的书写中满足对中国社会的好奇心
(三)浪漫叙事唤起文学接受的期待视野
(四)多重译介要素的合力助推海外传播
《青春之歌》作为我国红色文学经典之一,其英译本不但在海外拥有着丰富的馆藏数量、广泛影响力,同时也是当代唯一一部由中国女性作家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该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既可视为我国红色文学经典在海外接受研究的风向标,又代表着我国女性作家作品在海外逐步扩大影响力的表征。这在丰富我国红色文学经典研究视角与内涵的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我国红色文学经典的海外传播还需不断地深耕与延伸,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到一个充满活力和无限生机的真实中国。
注释:
{1}阎浩岗:《“红色经典”的文学价值》,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页。
②Hisa,Tsi-An,“HeroesandHero-WorshipinChineseCommunistFiciton”[A].InJaroslavPrusek(eds.).StudiesinModernChineseLiterature[C].Berlin:Akademie-Verlag,1964.p.158-179.
③DavidDer-wei,Wang.ANewLiteraryHistoryofModernChina[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2017.
④Button,Peter.ConfigurationoftheRealinChineseLiteraryandAestheticModernity[M].Leiden:BrillPress.2009.
⑤Ruihua,Shen.NewWoman,NewFiction:AutobiographicalFictionsbyTwentieth-CenturyChineseWomenWriters[D].UniversityofOregon,2003.
⑥Xinqiang,Li.AHistoryofRealisticWritinginModernChina:1890s—1970s[D].PurdueUniversity,2012.
⑦RoyBing,Chan.TheEdgeofKnowing:DreamsandRealisminModernChineseLiterature[D].UniversityofCalifornia,2009.
⑧Newton,K.M.HansRobertJauss:‘LiteraryHistoryasAChallengetoLiteraryTheory’[A].InK.M.Newton(ed).Twentieth-CenturyLiteraryTheory[C].London:PalgraveMacmillan,1997.p.190.
⑨RoyBing,Chan.TheEdgeofKnowing:DreamsandRealisminModernChineseLiterature[D].UniversityofCalifornia,2009.p.227.
⑩Button,Peter.Aesthetics,Dialectics,andDesireinYangMo’sSongofYouth[J].Position,2006(14):193-217.
{11}Ban,Wang.RevolutionaryRealismandRevolutionaryRomanticism:SongofYouth[A].InKirkDenton(ed).TheColumbiaCompaniontoModernChineseLiterature[C].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2016.
{12}York,Hung.FeminineBeautyinChineseCommunistRevolutionaryCulture[J].ModernChina,2003(3):329-361.
{13}Thakur,RavniRai.GenderandLiteraryPractice:ReadingWomenWritersinPost-MaoChina[J].ChinaReport,1989(1):327-342.
{14}Goldman,Merle.LiteraryDissentinCommunistChina[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67.p.25.
{15}Jauss,HansRobert.TowardanAestheticofReception[M].Minneapolis: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1982.p.33.
{16}Events,Harriet.WomenandSexualityinChina.FemaleSexualityandGendersince1949[M].Continuum:TheContinuumPublishingCompany,1997.p.71.
{17}Parker,Lauren.RitesofRevolution:ChineseRevolutionaryAestheticsasRitualPractice[D].StanfordUniversity,2019.p.102.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湘籍名家名作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研究”(项目编号:20ZDB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湘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研究基地、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