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于北京大学获得心理学、经济学双学士,后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兼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考前指导心理学督导,广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理事。
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学心理学系的穆岩老师,受广州市教育局的委托,通过系列音频的形式,和大家聊一聊疫情期间很多同学老师关心的问题,帮助大家以科学的方法增强自身心灵的力量,以困难为师,把疫情带来的冲击变成培养我们人生智慧的机会。
在今天的音频中,我想首先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适应线上教学环境。
“给焦虑情绪起个名字”
第一个方法叫做“给焦虑情绪起个名字”。
焦虑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头脑中的自我对话,这种对话就是针对那些可能的不好的结果,不断地有声音提醒自己要注意要警惕。大部分人因为缺乏沟通技巧的训练,和别人对话的过程中都不一定能够把事情说明白,自己跟自己对话就更加一团乱麻了,越想越想不清楚,结果就进一步加剧了焦虑情绪。
如果你感觉到头脑里想法很多,你可以采取以下这些具体的行动:
1.给自己感受到的焦虑情绪起个名字,认识一下这个来自内心的朋友。
2.和这个朋友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进行对话,让自己的内心对话慢下来,你甚至可以给自己准备一个专门的情绪日记本,用书写的方式记录你和自己焦虑情绪朋友的对话,记得用上你给他起的名字。
3.在和焦虑情绪对话的过程中,说明白自己以往感受到焦虑之后采取的行动,以及这些行动带来的后续结果。特别把那些因为焦虑而修正了错误或弥补的疏漏的例子整理出来,用这些正向的积极案例给自己做出好的模板。
4.如果你还感受到其他的负面情绪,请你试试给这些来自内心的朋友也分别起一些名字,注意避免笼统地用“不开心”来认识自己的情绪。只有细致地区分内心的负面情绪,我们才能清晰地与情绪进行自我对话,通过有效的自我沟通纾解情绪。
“家人手拉手”
第二个方法是专门为大家在自己家庭环境中准备的,叫做“家人手拉手”,帮助各位同学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彼此支持组成一个战胜焦虑情绪的共同体。家人永远都是我们最有可能得到支持的后盾,而且在疫情背景下,不论是孩子还是父母,其实都有纾解焦虑的需要,如果能够运用这个方法加强沟通,就可以通过大家合作解决问题来给彼此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增加思维的多样性,促进每个人更有创造力地解决问题。
当你在家里感受到焦虑情绪时,不妨试试这样做:
2.确认大家都有这专门的5分钟用来聊天,然后大家各自坐稳找到舒适的位置,能够平和地面对面交流。
3.首先感谢彼此都愿意花5分钟用来聊天,感谢每个人的陪伴。
4.说出自己感受到的情绪,但是要注意不要连带着控诉是谁造成的这种情绪。我们在面对家人的时候,很自然就容易把自己的情绪归结为某个人导致的结果,可是这样的思考只会引导我们把焦虑转化为愤怒与攻击,破坏家庭的沟通。
5.请家人不要急着讨论怎么解决这个焦虑,而是全家人共同头脑风暴,去思考这个情绪可以寻找什么人去沟通,获得反馈,甚至获得帮助。这个人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某个文学或影视作品的人物。这样一个结合了想象的思考,会帮助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在纾解情绪的同时,引导各自共同走上一条积极解决问题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