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校容校貌学校建设学科排名科研教育

校徽整体呈圆形,白底蓝字。主体图案为西、南、大、学四个字的小篆体组成一口象形大钟。钟的下面是阿拉伯数字“1906”,代表西南大学最早的办学源头——1906年创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圆环低端文字是西南大学的英文。

校训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校训的内涵:“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是1928年时任川东师范学校校长的甘绩镛先生所题。川东师范学校源于我校最早的办学渊源川东师范学堂。“含弘光大”,语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谓“坤”者,明高僧智旭曰:“顺也,在天为阴,在地为柔,在人为仁,在性为寂,在修为止……顺则所行无逆……”所谓“含弘光大”,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光是无所不著,大是无所不被;“继往开来”,语出宋朝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即是“包含弘厚,光著盛大,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之意。

精神

“特立西南、学行天下”

大学精神的内涵:西南大学,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百年耕耘,含弘光大;恰逢西部开发,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综合大学,以“西南”冠之,顺天应时,顺地应民。因此,西南大学乃取西南之独特资源构筑核心竞争力,以其所学、所研、所育反哺于西南,服务于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即是西南大学百年办学孕育的独特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彰显。

“特立”源于《礼记·儒行》之“特立独行”语,喻君子之高洁品质。用为西南大学精神,“特立”二字应有两解:其一是以西南大学所处西南之天然优势、以西南之独特资源养我学术、育我英才,助我“挺立”于优秀大学之林;其二是西南大学学人素以先贤儒者修身治世、宁静致远,通贯天、地、人三才之品性而“挺立”于世。

即是,西南大学由其成于西南之“特立”品质升华至大学精神之一般性和普适性,以其“化西南自然人文、育实践创新英才”所“特立”之成就,“富社会国计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特立西南,学行天下”既蕴涵了我校时空特征、独特资源之实际,也规定了我校的发展路向和价值追求。

校歌

《西南大学校歌》

词:曹廷华(西南大学教授)、曲:刘青

缙云苍苍嘉陵泱泱

山高水长养育栋梁

代代薪火承传处处桃李芬芳

西南大学我的摇篮我的殿堂

崇德尚善创我荣光创我荣光

岁月悠悠学海茫茫

大成博雅养育栋梁

志在五湖四海铁肩炼而担当

西南大学我的青春我的启航

求实追梦成就辉煌成就辉煌

校花、校树

校花:玉兰

崇德湖校树:樟树

西南大学赋

缙云之麓,嘉陵之畔,山长水阔,大气自然。西南大学,于斯拔地而立;人才摇篮,而今更成大观。特色仍在,优势凸显,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洋洋乎江河行地,灿灿乎日月经天,壮西南地区瑰丽山水,雄重庆一方人文景观。

西南大学,泱泱校园,宏丽庄重,气象万千。错落有致而移步换景,高低起伏而精彩展现。其山也,古木苍苍,其水也,清波微澜,其道路林荫覆盖,其广地芳草绵绵,花开四时,香飘常年,鸟鸣丛中,蝶舞花间,天赐其山水草木,人造其艺术林园。宜教,宜学,宜居,宜安。教学楼掩映一片绿色,生机无限;宿舍楼深藏几多清雅,宁静致远。清风晨露之中,书声琅琅;日落月升之时,歌声婉转。入夜,图书馆大楼灯光灿烂,书山学海里,莘莘学子在与智者对话,在与先贤攀谈,用智慧浇灌心田,用胸怀规划明天。西南大学,翘楚西南,师范农学年年青春,桃李杏梅岁岁香甜,大学之道无尽,永远止于至善。

滔滔嘉陵江,巍巍缙云山,泱泱大学城,其名曰西南。金秋硕果里,风正好扬帆。直行大学道,功德摩云天!

作者:西南大学文学院曹廷华教授

重点学科建设

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心理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态学、果树学

省部级重点学科:

序号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学科类别

备注

“十一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

1.昆虫基因组学与现代蚕丝学

2.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心理学科创新建设

4.面向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生态学学科建设

5.山地农业特色学科创新建设

6.西南民族社会发展与西南研究特色学科构建

“十五”期间211工程建设项目:

1.生物学与分子化学

2.教育与心理学科建设

3.农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

1.“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现代农业科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重点科研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

1.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培育基地)

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淡水生物生殖与发育重点实验室

2南方山地园艺重点实验室

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4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

西南大学5发光与实时分析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2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3西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4西南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1.家蚕系统生物学创新引智基地

2.作物种质资源利用创新引智基地

重庆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重庆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重庆市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院

学部设置

农学部: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三十三教学楼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西南大学现代农业科学研究院

教育学部:西南大学教育学院、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西南大学培训学院(专任教师)

心理学部: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基础心理学重点实验室。

学院设置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南大学法学院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西南大学文学院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南大学民族学院)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西南大学软件学院)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西南大学药学院(西南大学中医药学院)

西南大学共有三个校区,总在校生5万余人,全校占地总面积12700余亩,校园单体面积居全国之首。

校本部

又名为主校区或北碚校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这里住校本部

荣昌校区

荣昌校区前身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位于重庆市荣昌县,本科第二批次(含职教师范本科)学生和部分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该校区,在校生近4200人,占地面积520亩,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江北校区

江北校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红石支路500号(龙溪街道),也就

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是西南大学应用技术技术学院,原名高职学院,这里住着本科第三批招收的学生。由于在江北交界线上,故又称为江北校区,是西南大学距离重庆市区最近的一个校区,仅在重庆招生,在校生约1500人,面积124亩。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现有专职科研人员300余人,拥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建有重庆市北碚区国家大学科技园,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全国百强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10个国家教育部、国家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16个市级教学团队,11个重庆市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版社1个(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为我国百强大型出版社,十佳教育出版社),主办发行学术期刊12种。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3亿元。优良的学术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铸就了西大人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推动着西南大学取得了一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社会效益显著,学术影响日益增强。

西南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途径,带动全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有力举措。西南大学含弘学院作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机构应运而生。

吴宓

含弘学院,其名出自西南大学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每年选拔组建大文科类“吴宓班”和理工农科类“袁隆平班”,入选学生需具备心智健全、智力超群、体能优异、外语水平高四个条件,录取比例控制在2%以内。含弘学院坚持“厚基础、强素质、扬个性、求创新”的育人理念,实施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学校已专门设立每年30万元的含弘奖学金和含弘助学金,每年还将为含弘学院投入100万元建设经费。

图书馆图书馆

2005年,原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合二为一,组建成西南大学图书馆。经过几年的发展,西南大学图书馆先后成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国务院颁发“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重庆市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西南大学文献分中心。

中心图书馆建成后,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图书馆馆舍面积6.2万余平方米(在建中心图书馆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荣昌校区图书馆目前有馆舍437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00万余册,电子文献累积726万余册;磁盘阵列达到147TB,拥有IBM机架服务器19台。藏书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及教育学、心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等藏书为特色,特别是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物为海内外珍本。

西南大学图书馆拥有万方、CNKI、WebofScience、Elsevier、Springer等中外文数据库80多个;拥有终端检索机、查询计算机600余台,为读者提供网上浏览、查询及光盘检索;设立了信息咨询部、特藏部及科技查新工作站,使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得到了更全面的发挥,使图书馆服务进一步向纵深深化;建立了经济管理分馆、竹园学生园区阅览室、师范教育阅览室等,扩大了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新领域。

学校与美、英、加、法、德、日、澳、俄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与国外22所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学生项目,在海外设立了2所孔子学院(与泰国孔敬大学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播种华夏文明,推广汉语文化。学校立于西南所创科研成果——家蚕基因框架图谱及其系列蚕桑配套技术和人才培养成果,铺就了新时期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新型丝绸之路,使学校声誉远播欧美、日韩、东南亚。

该校前身为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

西大北大门原西南师范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为我国四大老牌师范学府之一,也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师范院校。

1950年,以川东师范学堂(后来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为主体,同时合并其他院校系科,分别组建了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

1993年开始筹划重新合并事宜,2005年从一百多年前川东师范学堂(1906年)开宗明义,提出“培养改进乡村教育之基本人才”,到1928年时任川东师范学校校长的甘绩镛先生提出“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从四川乡村建设学院(1933年)提出“培养乡村建设之热情与信仰、学识与技能、负责与创造精神、健康与耐劳之体格”,到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37年)时期“置民众教育与第一位,复兴民族之伟大使命”的呐喊;,由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合并为西南大学。新成立的西南大学,已成为国家布局在西部高水平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办学水平及规模居西部高校前列。

学校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贺龙、陈毅、李岚清、贺国强、陈至立等党和国家历届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及社会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川东师范学堂的变迁

2000年,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都举行过建校50周年庆祝活动。

西南大学南校门

其实,无论是原西南师范大学,还是原西南农业大学,都不是1950年才创办的全新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其实同根同源,原本就是一所学校,均发轫于1906年创办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1933年创办的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简称川教院)和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简称女师院)。而川教院和女师院此前也已有相当长的历史。这种历史是不能割断的。要追溯西南大学和以前的西师、西农的办学源头,就不能不去探究组成她们的学校中创办最早的学校。这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一种通例。

组成原西师、西农的川教院与女师院中,川教院建立更早;川教院与川东师范学堂又有颇为复杂而密切的关系。所以,要对西师、西农以至今天的西南大学的创办追本溯源,就必须把川东师范学堂如何演变为川教院的历史弄清楚。

1901年清政府决心实行改革即清末新政,内容之一就是改革学制。

西南大学

1903年,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在《奏定学堂章程》的《学务纲要》中,特别强调师范教育之重要性,要求各省办初级师范学堂以培养小学教师,优级师范学堂以培养中学堂、高等学堂教师。《学务纲要》规定,初级师范学堂在省城应设五年制的完全科和一年制的简易科;在州县除办完全科外,为应急需,还应办师范传习所。在这次史称的“癸卯学制”改革中,师范教育第一次成为一个独立系统,不再附属于其他学堂之中。

为实施新学制,培养师资,清政府于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906年4月18日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西南大学的最早渊源。倡议者是川东道员张铎(字振兹),赞助者是绅士杜成章等,归川东道署管理。学堂监督

即校长是铜梁人杨霖。生源由川东道所辖36县选送,也同时招收一定数量的自费生。

1912年9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师范教育令》称:“师范学校定为省立,由省行政长官规定地点及校数,报告教育总长分别设立。县因特别情事,依本令之规定,由省行政长官报经教育总长许可,得设立师范学校。两县以上联合设立师范学校者,亦须依前项之规定。”据此,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在民国三年即1914年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学校管理的最高机关是维持会,由川东道尹任会长,学校校长(时为铜梁人邱兆熊)任副会长,由36县教育行政长官为成员。1928年,维持会改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

辛亥革命后,由频仍,川东师范学堂常被军队占驻,学校不得不多次往返迁徙。1916年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当年秋迁回原址.1917年秋迁住巴县文庙,1920年再次迁回原址,因变买旧址,拟建新校.1930年春租住曾家岩巴县农中校旧址及龙泉观作临时校舍,1930年末迁至石马岗,即今文化宫。其时,因为战乱,四川实行防区制,政出多门,办学经费不能如数、按时征集;校长频频更换,民国十一、十二年间,曾五易其人,最短的任期不足两个月。民国十六年周天治任校长时,情况更为严重,周因经费困难于任职之次年辞职,另委任之校长徐天权也因学校经费之窘迫而坚辞不就,学校无人负责。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

川东师范濒临绝境之时,正值刘湘主政重庆。刘曾决定将该校停办,遂指派刚接任川东道尹的甘绩镛到校办理结束事宜,但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热心教育事业的甘绩镛审度形势,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校董会一致推举甘绩镛为校长,川东师范得以保留。甘绩镛接任校长后,募集资金,整顿解款,偿还旧债,使校务出现转机。民国十八年,甘绩镛提出将已不适用的旧校址出卖,觅地另建新校,得到校董会同意后,遂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1931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在甘绩镛任校长期间(1928--1935),加强了川东师范的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树立良好学风,严格选聘教师,筹措办学经费,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生活设施,并设立“典夔奖学金”,提高了川东师范的办学水平。在此期间(1928年)甘绩镛校长提出了“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

1939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川东师范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1946年5月迁回石马岗。

大约在1934年末或1935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曾奉令改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1940年8月,又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

重庆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代表毛雍如代表人民政府,接管了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1950年9月1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命令,将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改名为“重庆市立第一师范学校”。

(二)从乡村师专到省立教院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2年,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内办起了乡村师范专修科。创办过程也颇多曲折和艰辛。

1933年2月,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后,班次增加,规模扩大,但仍由川东师范学校派教师到该处上课。可见,不仅初办时的乡师专科属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的一部分(该科成立一年时的《报告书》说:“本科系川师校的一部分,经费收支亦完全由川师校事务处负责”),而且迁至磁器口时,该科仍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甘绩镛在给校董会的报告中说:“其产生之初,则全系本校之力”,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1933年7月,四川省政府颁发《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办法及组织大纲》,并拨款4万元,正式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开始招收本科学生,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甘绩镛仍任该院院长。8月,学院开学行课。此时,学院仅设乡村社会系和农业系。加上专修科学生,共有100余人。1935年初,乡建院共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11人,讲师10人。甘绩镛任四川省民政厅长后,21军派政务处副处长高显鉴接任院长。

由于乡建院之名与当时学制不合,四川省教育厅于1936年8月训令将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委任高显鉴为院长。次年2月,教育部批准省教厅的决定,准予设立。此后,系科逐渐调整或增加。至1946年,全院已有7个系446名学生、133名教职员工(包括附属农场、附中、附小教职员在内)。到重庆解放时,川教院共有教育、国文、数学、英文、史地、博物、农艺、农制、园艺等9个系,已经具备大学的规模。

(三)强强联合

教学楼

重庆解放后,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拟筹建两所新的学院,一是将川教院的教育、国文、数学、英文、史地、博物等6系与女师院合并,筹建西南师范学院;一是以川教院的农艺、农制、园艺3系为主干,筹建西南农学院。经过两个月的筹备,1950年10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更名西南师范学院”。二校合并后,女师院教职工即从黄桷坪迁至磁器口原川教院内。1952年院系调整,西师从磁器口和沙坪坝迁到北碚校址。1985年8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将西南师范学院改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经过数年酝酿,几经周折,终于在2005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

到2020年,初步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教育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一些优势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国一流。整体优势凸显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努力使学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师资现状

名师荟萃

侯光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土壤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把毕生精力献给了这所大学,养育出这方校园里深厚的精神土壤,“精心教书,诚心育人”既是侯老光辉一生的传神写照,也是今天的西南大学教师的默默追求,以侯老名字命名的创新人才培养“光炯计划”正激励着年轻学子劝课农桑而造福黎民百姓。

部分名师一览:

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苏民

“千人计划”学者:

李长明、刘一军、三田和英、五十岚泰夫、章乐

长江学者:

夏庆友、廖晓峰、张高勇、李子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黄承志、罗凌飞、刘一军

社会科学实力:社会科学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7个学科的统称,也称作文科。该校在《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12年中国大学社会科学排名中获得A+等级.

哲学:西南大学哲学在2012年《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学科评价中获得D+等级。

经济学:西南大学经济学在2012年《中国大学评价》学科评价中获得B等。

教育学:西南大学教育学在《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12年中国教育学最强高校排名中名列第3名,A++等级,连续10年保持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名的名次,成为中国教育学最优秀大学之一,也是西部地区教育学的领头高校。尤其是教育学下的一级学科心理学,全国闻名,被誉为心理学的“巴蜀巨擘”和“西部巨擘”。

文学:西南大学文学在2012年《中国大学评价》学科评价中获得A等,连续数年列中国西部地区文学第2名。文学中的汉语言学,电影传媒,艺术等实力雄厚。

历史学:西南大学历史学在2012年《中国大学评价》学科评价中获得B等级。尤以历史地理学排名全国前列,有较大影响力。

管理学:西南大学管理学在2012年《中国大学评价》中获得A等。其中,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实力强劲。

艺术学:西南大学艺术学在2012年《中国大学评价》获得A等。

自然科学实力:自然科学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4个学科的统称,也称作理科。该校在《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12年中国大学自然科学排名中获得A等级。

理学:西南大学理学在《中国大学评价》编制2012年中国理学最强高校排名中获得A+等。西南大学的理学尤以生物(生命科学)、化学等为强势,全国前列。

学科概况

学位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

门类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一级学科硕士点:

教学楼博士专业学位点

教育博士

硕士专业学位点

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缙云山南麓,嘉陵江北岸。学校依山傍水、风景如画,是国家级园林绿化单位,学校占地总面积12700余亩(三大校区总面积,其中校本部面积9630亩),校园单体面积居全国高校之首。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运动场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其中5个塑胶田径运动场,3个综合类体育馆。

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时期历任校长:

任数

姓名

任期

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学院)历任校长(院长):

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农学院)历任校长(院长):

西南大学时期:

西南大学第一任党委书记黄蓉生2005年7月-

西南大学第一任校长王小佳2005年7月-2011年5月

西南大学第二任校长张卫国2011年5月-

川东师范学堂党委书记:黄蓉生

党委常委、校长:张卫国

党委副书记:张跃光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晓黎

党委副书记:安春元

副校长:李明

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时见

党委常委、副校长:丁忠民

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永才

党委常委、副校长:周常勇

党委常委、副校长:靳玉乐

党委常委、副校长:崔延强

西大北校门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学校。学校坐落于重庆市北碚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缙云山下,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府、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办学历史已逾百年。在西南大学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铸就了“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及其办学特色。承川东师范学堂及四川乡村建设学院发展时期张振兹、甘绩镛等深厚积淀;继抗战时期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陈望道、老舍、于右任、梁实秋、郭沫若、周谷城、吴继刚、竺可桢、马寅初等在北碚兴学育人、弘文励教。此后,吴宓、侯光炯、郑兰华、方敬、苏葆桢、李孝传、张敷荣、刘兆吉等在此跋涉耕耘,西南大学浸润精英文化、滋养大师精神,奠定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深厚的学养基础。

鸟瞰西大一号门

院士校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

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

中国科学院院士孟安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

各行业优秀校友

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

原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

原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杜宜谨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启璪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国有主要骨干企业巡视组组长滕久明

原水利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敬正书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现任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

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陈晓华

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局长冯海发

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世群

原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人大副主任肖祖修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童小平

重庆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欧顺清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何事忠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李兵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杨海清

原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林季周

原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铮友

中国驻圭亚那大使张君高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李丹阳

国家一级编剧、重庆电视台编导张鲁

原重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贾本乾

原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饶宁华

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周泽扬

绵阳师范学院首任党委书记、校长苏智先

原乐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校长谭辉旭

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女子双人三米板冠军、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上海世界锦标赛女子一米板冠军施廷懋

重庆市党代会代表;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十七大,十八大代表;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

教育学

心理学

农学

一提起西南大学,就不得不提到西南大学的农学,因为他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即使你不知道,但是一提起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大家该不会陌生了吧,他就是西南大学农学专业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的杰出代表。而且该学科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拥有农业部的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在水稻、油菜、棉花、小麦等作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部分研究还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所以,这里绝对是农学学科的优等学府!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

日前,我市2014年“国培计划”项目在西南大学启动。市教委副主任邱可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教师代表和项目实施机构代表等共300余人...

2014年12月26日,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4年工作会在西南大学举行。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为粮参加会议并讲话。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

3月11日下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曾庆红,市委副秘书长薛竹、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谢礼国、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陈元春、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专职督学张...

12月19日,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在西南政法大学组织召开了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与重点项目结题验收专家评审会。会议对西南政法大学于2011...

近日,在2014年重庆市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6男子组)上,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男子足球队蝉联冠军。比赛中,杨家坪中学足球队经过顽强拼搏和团结合作,先后...

3月13日下午,重庆市科教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专项小组组长徐松南,市政府副市长、专项小组副组长吴刚,市教委、市科委...

12月21日,2014年市纪检监察学会高校分会第二片区会在西南大学召开。市教育纪工委书记时琳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西南大学纪委书记徐晓黎主持。我市纪检...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教师师德不纯、师风不正等突出问题,万州区教委出台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划出红线,对违反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一是违...

一是开展双向承诺。实行学校校长在电视、报刊上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并面向全体教师做出廉洁从政承诺,教师在班会课、家长会上做出公开承诺并向学校做出廉洁从教承诺...

一是扩大教育资源总量。将解决城区、城乡结合部“大班额”问题纳入全县“五大民生督办工程”。规划投入资金2.96亿元,启动水天坪小学、龙城小学、丰都中学扩展...

THE END
1.璀璨青春武动梦想丨昭通少年肖登扬青运会夺冠昭通少年肖登扬青运会夺冠 在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学生)运动会的璀璨舞台上,昭通市昭阳区年仅14岁的武术小将肖登扬,以惊人的技艺摘得男子形意拳与形意剑全能桂冠,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这荣耀的背后,是一段长达七年、师徒情深且充满挑战与坚持的武术之路。 https://www.zynews.com.cn/article/show-370366.html
2.纪念知青五十周年照片收集,2018.9.30黄玉莲,许丽明,肖仲文,江伟杰,梁雁屏,李良,蓝锐海,许谢林 1969.12.8,惠州知青, 李小平, 林倚营(已故),张镇华(已故)吕碧影(已故) 1970.6.21韶关知青, 赖球珠,李朝珠,陈元凤,周辉其,张良臣,黎自强,高正富,石万松,蒋芬妹 彭培升,张宜秀(已故),梁桂英(已故) https://www.meipian.cn/1mwj1cv1
3.肖彦仪名字打分肖彦仪姓名免费测试生辰八字五格分析名字这些名字也不错 肖瑞泽肖文韬肖艺璇肖天予肖敬哲肖彦齐肖若瑾肖星远肖仲轩肖新泽肖浩城肖仲文肖正元肖亚欣肖展睿肖晓宁肖钰萍肖晓妍肖伟航肖泽锋 肖彦仪完整名字报告 包括生辰八字、生肖、星座、易经卦象分析热门名字含义 鸿滨名字含义 德发名字含义 仁星名字含义 晓海名字含义 舜禹名字含义 海天名字含义 龙飞名字含义https://m.mzi8.com/ceshi/xm_%E8%82%96%E5%BD%A6%E4%BB%AA.html
4.洞口县城关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肖 肖和君 21.375% 128.25 - 128.25 3 肖 肖仲文 4.1667% 25 - 25 4 向 向书龙 2.1333% 12.8 - 12.8 5 肖 肖晋文4 受益所有人 1.4717% 8.83 2006-06-23 8.83 6 杨 杨小平 1.45% 8.7 - 8.7 7 黄 黄原久 0.9333% 5.6 - 5.6 8 谢 谢建社 0.8333% 5 - 5 9 肖 肖铁龙3 0.8333% 5 - 5 10https://www.tianyancha.com/company/1516012884
5.园林园艺学院202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初审名单公示根据《武生院学〔2023〕34号关于开展202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文件要求,经学生自主申请,班级评议小组集中评选,学院党总支复审,现将园林园艺学院2023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初评结果予以公示,对初评结果如有任何异议,请在2022年11月4日前向学院党总支反馈。 https://www.whsw.cn/ylyxxy/info/1064/1934.htm
6.资中县联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工商信用信息,电话,地址,法人肖仲文 陈方碧 饶仁华 蔡义孝 张菊仙 刘运高 肖文成 朱世举 张兆利 刘安明 陈隆荣 丁练玖 陈厚军 罗六国 曾理 郭玲 谢贤文 汤通元 陈美 刘运强 周厚元 梁国富 龙大进 段网国 陈让彬 张祖建 朱辉琴 朱维国 叶秀英 刘谋格 黄秀兰 刘明生 孙朋成 罗康春https://m.1688.com/xinyong/n-511025NA000369X.html
7.2024"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衡东县职工篮球比赛2024"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衡东县职工篮球比赛 公 示 名 单 衡东县总工会 2024年8月http://www.hengdong.gov.cn/hddj/tzgg/20241009/i3469309.html
8.西南大学第二十四任校长 肖仲文 不详 第二十五任校长 甘绩镛 1928年-1935年 第二十六任校长 聂荣藻 1935年-1949年5月 第二十七任校长 蔡天亲 1949年5月-1949年12月 第二十八任校长 黄继武 1950年-1951年[35] 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学院)时期 职务姓名任期 第一任院长 谢立惠 1951年-1954年 第二任院长 张永青 1954年https://baike.sogou.com/v105812.htm
9.西南大学第二十四任校长 肖仲文 不详 第二十五任校长 甘绩镛 1928年-1935年 第二十六任校长 聂荣藻 1935年-1949年5月 第二十七任校长 蔡天亲 1949年5月-1949年12月 第二十八任校长 黄继武 1950年-1951年[35] 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学院)时期 职务姓名任期 第一任院长 谢立惠 1951年-1954年 第二任院长 张永青 1954年http://baike.soso.com/v105812.htm?sp=SST%E8%A5%BF%E5%8D%97%E5%A4%A7%E5%AD%A6
10.秦仲文肖像印源于古肖形印传统,而刻画特定对象, 以“形神兼备”为其本质追求,做到 书画艺术网书画创作2017-12-0474790 书为心画 静而优雅 钟兴旺,字顺之,号善宝,1969年12月出生于江西赣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原书法网“中国书法精英团”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传媒委员会委员,中原书法网“中国书法精英团”https://www.18art.com/tags-1191.shtml
11.仲文军医生简介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仲文军主任医师仲文军,男,副主任医师,骨科副主任,滁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1987年安徽医科大学本科毕业。曾先后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北医三院进修学习。擅长关节疾病,各种运动创伤,骨不连的治疗,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和踝关节疾病(如半月板损伤、各种关节炎等)。 展开全部 执业https://m.bohe.cn/doctor/6868942/introdu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