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牵头申请的“特色园艺作物滋味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这是湖南农业大学首次承担该类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由湖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
项目聚焦“特色园艺作物滋味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利用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从遗传和环境两个维度,拟开展解析特征性滋味形成的遗传基础和代谢途径研究,阐明关键基因和调控网络以及逆境响应机制,拟建立高效稳定的育种技术体系,创制出高品质的特色园艺作物新种质,为滋味品质的精准高效调控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基因资源。项目通过多家承担单位协同创新,将提升我国园艺作物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刘仲华院士简介:
刘仲华,男,1965年3月出生于湖南衡阳,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
刘仲华于1985年、1988年在湖南农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师从施兆鹏教授);2014年7月,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留校湖南农业大学任助理教授;1991年6月,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讲师;1992年6月,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3年1月,遴选为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1999年6月晋升教授;2000年3月,遴选为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仲华教授长期从事茶叶加工与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致力于创新茶叶加工理论技术、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和产业综合效益。创新黑茶加工和茶叶深加工理论与技术体系,揭示了黑茶加工品质风味形成机理及黑茶健康属性,创建了黑茶优质高效安全加工关键技术体系,强力推进了我国黑茶产业提质增效与快速发展;揭示了茶叶功能成分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创制的茶叶提取物制品催生了一批国际主流健康产品,引领我国茶叶深加工从追踪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到领先国际同行。为我国茶叶科技进步、茶叶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