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国科普日东营主场活动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新闻发言人胡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俊芳,市科技馆馆长杨秀梅,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许冬晓,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胡琳
全国科普日是由中国科协发起,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而举办的全国自上而下联动的大型科普活动,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双休日。自2003年中国科协在全国开展第一届全国科普日活动以来的21年间,全国科普日活动品牌力不断彰显,影响力不断扩大,服务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科普盛事。
一、主场活动安排
由市科协、市委宣传部等21部门在利津县联合举办“2024年全国科普日东营市暨利津县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同时邀请省级专家教授开展“科普报告百校行”科普专题讲座;举办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开展科普体验互动活动;举办全市科学实验秀展演活动等约50场科普活动。
二、全市活动安排
一是市直部分部门(单位)横向联合,开展系列重点活动,示范引领,推动全民科普。围绕卫生健康、食品安全、应急科普、生态环境、农业科技、水文科学、防灾减灾、数字素养、网络安全、青少年安全教育等主题,开展校园科普联合行动、自然资源科普专项行动、生态环境科普专项行动、应急技能科普专项行动、水利科普专项行动、网络安全宣传专项行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专项行动、食品和消费品安全科普专项行动、反邪教警示教育专项行动、农业科技科普专项行动等10大专项科普活动。
二是与县区纵向联动,开展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扩大科普倍速效应。各县区、各功能区将结合各自实际,突出本地优势,各展其能,打造亮点纷呈、各具特色的全国科普日县级主场活动,并围绕活动主题,聚焦科普助力“双减”、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学家精神弘扬、银龄科普等重点领域,推动科普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家庭,为全市民众提供优质多元、触手可及的科普体验,打造科学普及“零距离”。
三是基层科普组织积极参与,以点带面,联合行动,丰富科普体验元素。各类科普场馆、有关市、县学会、企事业科协、各级科普教育基地、户外科普设施等各类科普主体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开放场地、创新形式,开展学会科普联合行动、科普阵地联合行动、高校科普联合行动、企业科普联合行动、园区科普联合行动等单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开展全民全域科普。
答记者问
黄三角早报记者
“全国科普日”是科普工作重要载体,市科协将如何利用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契机,统筹谋划、做大做强科普工作,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人人都是科普之人,处处都是科普之所的良好氛围?
张俊芳
每年的“全国科普日”东营主场活动,既是我市各级、各部门集中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的重要平台,也是集中展示全市科普工作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市科协作为“全国科普日”的牵头组织单位,今年联合了20家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出台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我们将聚焦聚力、齐心协力组织开展“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第21个“全国科普日”东营主场系列活动,助力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
接下来,市科协将以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为契机,联合我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各成员单位,采取“大协作、大联合”的方式,高位推动、同向发力,科学谋划科普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人人为科普、处处是科普、行行做科普”的浓厚氛围,不断推出东营科普的生动实践。
一是持续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科普信息化提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等四项重点工程,以应急科普、生态环境、生命健康、数字化、传播科学家精神、网络安全等为重点,联合各有关部门、单位,共同推进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五类人群的科学素质不断提升。
二是组织开展“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示范工程”等一批科普项目实施,开展科普“四进”(进农村、学校、企业、社区)、科普研学等活动,提升基层科普服务的覆盖面、实效性和获得感,促进科普公众服务的均衡普惠。动员、引导各级学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专业技术优势,广泛参与本领域、本行业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
三是着力加强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科普资源开发利用,加大科普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持续推动东营各类科普场馆建设,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建设综合类科技馆;持续推动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小院、科普示范社区(学校)、户外科普设施等科普阵地建设;持续推动全市具备开放条件的科研机构、实验室等,面向青少年群体免费开放。
鲁中晨报记者
在科教兴国、科教强鲁等战略背景下,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全国科普日期间还会开展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活动。请问,教育部门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许冬晓
8月中旬,宣传、教育、科技、科协、团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东营市“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对科学家精神宣传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教育部门将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三是加强科学家精神资源利用推广。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科学家精神专栏”,大力推广优质数字资源。
通过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最终目标是在全市大中小学生中形成知科学家事迹、讲科学家故事、学科学家精神、圆科学家梦想的浓厚氛围,努力培养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市科技馆作为全市科普教育主阵地之一,在今年的全国科普工作日期间会推出哪些系列活动?今年推出的活动有哪些特色?
杨秀梅
为全力发挥市科技馆科普阵地职能作用,进一步贯彻落实《东营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升我市公民科学文化素质,今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市科技馆推出的活动相比以往有以下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青少年进一步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自信。二是更加注重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提升科普的感受效果,扩大科普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三是更加注重科普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中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原理。四是更加注重科普过程中的互动环节,让孩子们深度参与,激发孩子们的创新创造热情。
在今年全国科普活动日期间我馆将推出以下系列活动:
1.“趣味科学”主题科普课。活动以声学、光学、力学等知识为基础,带领孩子们从理论学习到亲手实验,再从实验现象联系实际应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亲身感受科学带来的魅力。
2.“月圆中秋科技寻梦”传统节日课程。金鱼灵动游华彩,玲珑灯火映古风,鱼灯以其独特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珍珠。本次活动将通过介绍鱼灯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美好寓意,让孩子们了解并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4.“小志愿者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东营市科技馆将招募中小学生志愿者走进科技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进馆观众提供安全疏导、秩序维护和咨询讲解等多项服务内容。通过此系列活动,将充分展现广大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强化学生们的科普意识、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科普工作如何借力、发力,营造浓厚的全民科普氛围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宣传力度:
一是创新科普内容,贴近受众生活。注重故事化叙述,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案例,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加强视觉化呈现,利用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直观展示科学现象和原理,降低理解门槛。开展个性化定制,根据不同年龄、兴趣、职业等群体特点,定制科普内容,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