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宋朝画家文与可一年四季观察住宅周围竹子的变化,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C物质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
B辩证否定
C量变和质变
D联系和发展
5.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观点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东去春来,夏尽秋至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6.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批判的继承,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D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7.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照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理论的错误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政治制度演变史
C生产劳动发展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
9.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是
A政治思想
B自然科学
C语言学
D逻辑学
10.社会革命和改革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C广大群众和少数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11.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工业社会
12.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人民革命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帝国主义
B地主阶级
C封建军阀
D资本主义
13.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这种状况是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
A坚持武装斗争
B坚持党的领导
C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4.我过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基础是
A工农联盟
B工、农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C工、农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D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1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属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
A个体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1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中国共产党对于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是,我国正处在
A新民主主义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改造阶段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18.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C构建生态文明的目标
D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
19.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中发展是
A动力B目的C基础D前提
20.进入新世纪我过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
A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从引进外资源到广泛的国际合作
C从兴办经济特区到扩大内地的开放合作
D全方位、多参差、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1.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
A民营经济B私有经济C公有制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2.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是解决好
A教育问题
B人口问题
C“三农”问题
D环境问题
23.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B人民民主专政C基层群众自治D党的领导
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组织原则是
A求同存异B解放思想C民主集中D和平共处
25.深化文化体质改革,要坚持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D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26.在社会志愿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国际主义D为人民服务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坚持以人为本B坚持科学发展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民主法治
28.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必须坚持我国教育的
A服务性质B产业性质C公益性质D大众性质
29.苏东剧变以来,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是
A单极化B多极化C两极化D全球化
30.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必须是
A发展中国家的愿望
B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C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D国家之间一律和平
3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取长补短、求同存异
B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C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2.台湾问题是
A中日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D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33.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能享有独立的
A立法权B司法权和终审权C外交权D行政管理权
34.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是一种
A经济联盟B思想联盟C文化联盟D政治联盟
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
A根据马克思的设想建设中国
B根据中国的实际需要改造马克思主义
C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行政和市场的关系
A使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
B使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C使市场子啊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7.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确定为
A8月15日B9月3日C9月18日D12月13日
38.2014年3月1日,商务部网站发布消息,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
A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B第二货物贸易大国
C第一服务贸易大国
D第二服务贸易大国
39.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以“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为主题的重要会议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是
A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
B二十集团(G20)领导人第八次峰会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地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
二、辨析题
41.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初阶段。
三.简答题
44.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是什么?毛泽东是怎样论述其相互关系的?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46.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什么说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怎样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答案
一、1-5ACDDA
6-10BBCAA
11-15DACAC
16-20ABABA
21-25CCDCD
26-30BBCBC
31-35DBCDD
36-40DBABD
41.答案要点
错误(2分)
(1)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反之,是历史唯心主义。(4分)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历史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把社会意识看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分)
42.答案要点
(1)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分)
(2)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必须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3分)
(3)实践是主观之见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实现性,因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人们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从事实践活动,如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就证明指导实践的理论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3分)
44.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3分)
(2)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2分)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2分)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3分)
45.答案要点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分)
(2)它的确立依据是: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分)
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2分)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分)
四论述题
46.答案要点
(1)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一,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分)
第二,从国内看,当今中国在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具体制度不加以改进和完善,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4分)
第三,从党的自身建设看,党的实际状况同所有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3分)
(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3分)
第二,必须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3分)
第三,必须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低于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