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校设有人口研究所、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研究所、不动产研究所以及CBD研究中心、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中心、企业家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公司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等26个研究机构。学校主办的《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人口与经济》、《当代经理人》等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西南三环附近,是南城高校文化区的腹地,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丰台园区内,交通便利,文化环境优越。学院的现代化教学楼四万平方米,拥有计算机中心、图书馆、语音视听中心、多媒体实验室、电化教学中心、大礼堂、学术报告厅、多媒体宽带信息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并建有大型餐饮服务中心、多功能厅等现代化后勤设施,为教学和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的建校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一、北京经济学院的发展史:
标志1958年10月,经劳动部党组研究,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志批准,将北京劳动干部学校与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合并,升格为北京劳动学院。学院设劳动经济系、劳动保护系,并为二机部代设机械系和热能动力系。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院教职员工和学生被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1986年北京市把经济学院列为市属重点学校。同时,图书馆工作、后勤工作、校园建设、学生工作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扩展——新教学楼、图书馆楼、办公楼先后落成并投入使用,建立了计算机中心、电化教育中心,实习工厂和各种实验室也得到了相应发展,教学硬件条件得到了普遍改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从原来只招收本科生的学校发展成为既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又招收大专生、函授生、师资班、留学生等办学形式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师们编写出版了大量新教材和专著,发表了大量论文,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1979年至1992年出版论著250部、教材973部、译著119部、辞书手册等603种,发表论文2638篇、译文433篇。承担国家、有关部委、北京市科研课题107项、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12项、其他项目109项。
为了推动学术交流和加强教材出版,学院建立了“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创办了《经济与管理研究》和《人口与经济》等学术性刊物,面向全国发行,受到读者广泛好评,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北京市优秀期刊,扩大了学院的影响。
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到90年代初期,学院已经与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团体和学者来院访问和讲学,并先后接纳外国留学生200余人,在国外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二、北京财贸学院的发展历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院重视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1985年实行了有指导的学分制,增开了选修课。1989年选修课由1978年的10门增加到160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办学成就
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自1995年合并成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来,成绩斐然,令人瞩目。学校现设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七大学科,设有工商管理、会计、财政、金融、经济、劳动经济、安全工程与环境、人文、成人教育、对外文化交流等14个学院和系。本科教育设有33个全日制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劳动经济学等二级学科博士点,28个硕士点,MBA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全校在籍学生195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8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9100余人,专科生580人,来自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300人,成人夜大、函授生8100余人。
经过50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上下求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已经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大学,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培养经世济民之才,造就国家社会栋梁的摇篮。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正在为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办成全国一流的财经院校而共同努力奋斗。
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校本部)
北京市朝阳区金台里2号(红庙校区)邮编:100070
研究领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郑海航:企业组织理论
王文举:博弈论和经济仿真、数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
郝如玉:税收理论、中国税务代理制度建设
黄荣清:人口统计、人口经济、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城市人口
郝梅瑞:管理科学、微观数量经济、家庭经济
邹昭晞:企业战略管理、国际企业管理、运筹学
柴建设:事故应急救援,安全系统工程,矿山安全
丁芸:城市经济、财政税收
张强:区域经济、城市郊区经济
吴少平:经济运行效率、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管理研究
蒋三庚:CBD研究、现代服务研究
汪平:公司财务理论与财务政策
贾墨月:国际金融、外汇改革
庹国柱:保险学、社会保障
王利:数量经济
张连城:经济增长、周期、政策
杨河清:劳动经济、人力资源管理、证券管理
纪宏:统计学
杨世忠:会计学、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企业经济分析
丁立宏:统计学、投资分析
姜亢:噪声与振动控制、人类工程学
李晓安:法理学
吴冬梅: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
张仁侠: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现代化管理方法、企业文化、技术经济学
李平生:产业经济、商务旅游
付磊: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实务
刘仲文:会计理论、会计推测、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国际会计理论
王曼怡:国际金融、金融风险管理
祝合良:商品流通、期货贸易、品牌管理、黄金市场
刘雄:劳动经济、社会保障
童玉芬:人口与劳动计量
陈荣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刘黎明:应用数学
安鸿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王树新:老年人口学、老年人口问题、养老保障研究
政界
1.张国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该校1964届校友。
4.包克辛:贵州省副省长,1981届校友。
5.马占平: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该校1981届校友。
6.尚福林: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主席,1982届校友。
7.杨晓超:北京市审计局局长,该校1982届校友。
8.李颖津: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北京奥组委财务部部长,该校1984届校友。
9、黄培: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司高级统计师、处长。该校1984届校友。
10.肖慧宗: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主任,该校1987届校友..
11.孟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公室副主任,该校1988届校友。
12.程红: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北京市副市长。该校1988届校友。
13.虞伟萍:国家审计署外交外事审计局局长,,该校1988届校友。
工商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王晨:“新禾传媒”董事长,该校2001届校友。
3.徐英:中国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该校1982届校友。
4.张力:可口可乐(天津)饮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该校1982届校友。
5.安振刚:中华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董事、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6.潘沛:北京经济发展投资公司董事长,该校1983届校友。
7.刘纪鹏:北京标准咨询公司董事长,该校1983届校友。
8.郑万河:王府井百货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该校1983届校友。
9.符学东: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该校1984届校友。
10.王力强:新燕莎集团副总经理,该校1984届校友。
11.刘冰: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该校1987届校友。
13.庄永志: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焦点访谈》主编,该校1988届校友
15.沈伟:中国人寿舟山分公司总经理,该校1991届校友。
16.杨珊:康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该校1991届校友。
17.孙璐: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该校1996届校友。
18.王瑾:北京宝信房地产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该校1997届校友。
学术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孙连捷:国家安全生产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全科技专家,该校1963届校友。
2.陈宇: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博士研究生导师,该校1967届校友。
3.刘金云: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和就业研究中心主任,该校1981届校友。
4.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授,该校1981届校友。
5.付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院长,该校1982届校友。
6.文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该校1982届校友。
8.倪红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出版社副社长、研究员,该校1982届校友。
9.王坦:加拿大不大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该校1982届校友。
10.高永新: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编审,该校1982届校友。
12.纪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系系主任、教授,该校1982届本科生、1988届硕士研究生。
14.杨宜勇:国务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该校1988届校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经贸精神——骆驼精神
﹡首经贸校训——崇德尚能经世济民
“崇德”:就是崇尚和发扬完美的道德品性,语出《论语》,寓意广大师生注重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尚能”:就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努力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经世济民”:是我国古代圣贤对“经济”一词的理解。“经邦济世,强国富民”是历代中国有志向、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崇高思想境界。“经世济民”就是以探求经济运行规律、服务于国家社会人民为己任,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造福人民。
该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以及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和友好往来关系。目前,学校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博士课程以及进修汉语。学校与澳大利亚开办的合作培养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会计学硕士和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项目,首次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将学位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融为一体。近年,学校每年推荐优秀毕业生赴英国、瑞典、法国进行为期一至两学期的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每年派出多批教师、研究人员赴国外进修、攻读学位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每年聘请近30多名国外教授、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讲授专业课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全国综合排名
在2008中国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100强中排名第三十,在2008中国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学100强中排名第八十五
学校鼓励、支持并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投身首都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工作,为首都经济发展服务,为首都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努力发挥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
学校完成的市政府重大课题《首都经济》中的重点课题《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和北京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首都经济研究》等,受到了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学界的好评。CBD研究中心已被确定为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近五年来学校教研人员主编的学术专著有多项获得各部门的奖励,获省部级以上的奖项达30余项。其中《中国农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国企业理论五十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研究》、《公司治理结构运行与模式》、《博弈论应用与经济学发展》等众多成果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14届中国图书奖、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第二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北京市第七届、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截至2010年9月全校在籍学生2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2268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0027人、专科生340余人、来自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600余人、成人夜大、函授生7923人。学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丰台园内,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地处中央商务区(CBD),以研究生、留学生、成人教育为主。
学校设有人口研究所、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研究所、不动产研究所以及CBD研究中心、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中心、企业家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公司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等26个研究机构。学校主办的《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人口与经济》、《当代经理人》等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其中《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校正稳步扩大办学规模,已形成以本科生、研究生培养为主,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的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重点学科
建设等级
学科名称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国家级教学团队
学校设有工商管理、会计、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等14个学院和系,本科教育设有33个全日制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企业管理、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8个硕士点、MBA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教职工1483人,其中专职教学、研究人员641人,教授96人,副教授273人,讲师263人;有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216人。目前全校在籍学生196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8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9100余人,专科生580余人,来自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500余人,成人夜大、函授生8100余人。学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丰台园内,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地处中央商务区(CBD),以研究生、留学生、成人教育为主。
学校设有人口研究所、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研究所、不动产研究所以及CBD研究中心、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中心、企业家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公司研究中心、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等26个研究机构。学校主办的《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人口与经济》、《当代经理人》等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
现任领导
文魁:党委常委、校长
冯培: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
杨世忠:党委常委、副校长
杨军: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
王文举:党委常委、副校长
郝如玉:副校长
赵凤启:党委常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丁立宏:党委常委、副校长
知名人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友重聚创新联谊形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友
2013年10月20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友会联合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绿色之源专项基金共同发起的“赠母校一棵树,蓝首都一片天’校友联谊活动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本部)举行。首经贸毕业30周年、20周年、10周年(83届、93届、03届)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校友近1000余人参出席了联谊活动,通过向母校赠树、重品学生餐等活动再续母校情。
为进一步开拓和提高美术社团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技能,带学生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月3日,牌坊小学组织一至六年级美术社团130...
近日,为了使新入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养成良好的师德修养,缩短新教师的角色转换期,尽快成长为成熟的教职员工,北京现代职业学校针对新入职教师举办了系列...
2014年6月27日上午,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科所“两刊”“两网”总结表彰会在蟹岛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教科所副主编姚卫东所长,《...
为推动区域初中校课程建设,探索课程的综合性、自主性、选择性,落实北京市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以课程引领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近日,区教委在大峪中学初中...
2014年6月30日,祁庄小学的所有2014届六年级毕业生召开了“扬帆起航,追逐梦想”毕业典礼,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毕业季。六年级全体学生、班主任教师和教过...
2014年12月23日下午,一一九中学召开宣传工作会议,校长助理郭素双、信息处主任秦连志与各部门信息员参加会议。会议由郭素双校长助理主持。校长助理郭素...
市教委付志峰副主任参加走进朝阳劲松六中展示交流活动与会领导参与劲松六中茶艺校本课程教学体验朝阳区教委主管领导交流发言劲松六中校长汇报学校构建校本特色课程...
7月9日上午,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召开“2014年挂牌督导工作交流研讨会”。教育督导室主任付葵,副主任王钢、罗强、段勇出席,全区挂牌督学60余人参加会议。会...
为了使新生及家长尽快适应中学生活,8月24日-26日,十六中学初一新生130余人在学校进行了小升初衔接培训。本次培训校德育处书写了详细的方案,对参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