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曲靖、普洱、南宁市委党校考察启示
为认真贯彻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落实省委召开的“全省党校工作推进会”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党校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教学科研改革、提高党校教育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今年下半年,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对昆明、曲靖、普洱、南宁四所市委党校外出学习考察活动,深切感受到了其他党校发展与建设的显著成就,获得党校办学的宝贵经验。
一、四校基本情况概述
昆明市委党校1954年正式成立,1989年4月被云南省委批复为大专体制,副厅级单位。目前实行“一校三院”的管理体制,即:中共昆明市委党校、昆明市行政学院、昆明市社会主义学院、昆明市青年干部学院。共设置内部机构15个,级别为副县级,其中,行政管理部门9个:设办公室、政治处、行政处、教务处、函授处、党政干部培训处、公务员培训处、非中共党员干部培训处、青年干部培训处;教学和科研部门6个:中共党史党建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公共管理与法学教研部、经济教研部、科技文化教研部、科研处、图书馆。下设科室为正科级。学校编制教职工200人,现在编人员125人。
曲靖市委党校1954年正式成立,1989年4月被云南省委批复为大专体制,副厅级单位。目前实行“一校二院”的管理体制,即:中共曲靖市委党校、曲靖市行政学院和曲靖市社会主义学院。共设置内部机构11个,级别为副县级,其中,行政管理(参公管理)部门6个: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函授处、科研处、后勤处。教学和科研(事业编制)部门5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行政学与法学教研室、文史科技教研室、对外培训中心。下设科室为正科级。学校编制教职工110人,现在编人员80人。
普洱市委党校成立于1953年,是中共普洱市委直属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实行市委党校、市民族干校、市行政学校、市社会主义学院四校合一办学体制。学校设十个科室:办公室、教务办公室、科研办公室、组织科、行政科、保卫科、理论室、经济学教研室、行政管理教研室、哲学社会科学教研室。学校现有编制116名,现在编教职工92人,其中参公管理人员33人、专业技术人员37人,后勤人员22人。
南宁市委党校创建于1958年9月15日。1983年设立南宁市经济干部学院,1996年设立南宁市行政学院,2005年设立南宁市社会主义学院,与南宁市委党校形成“一校三院”体制。南宁市委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下设机关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财务科、教务科、科研科、学员工作科、信息技术科、离退休人员工作科、基础理论教研室、党史党建设教研室、管理学教研室、经济学教研室、法学教研室、行政学教研室、统战理论教研室、图书馆、后勤服务中心共18个科(室)。
二、四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1、昆明市委党校实施市委党校与14县(市)区委党校资源整合、统一办学的新探索。
2、曲靖市委党校加强内部管理,大胆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新气象。
近年来,曲靖市委党校提出了“办学渠道多元化,培训工作精品化,科研工作本地化,管理服务规范化,促进党校大发展”四化一目标的发展思路。围绕这一思路,学校大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内引外连,最大限度激发广大教职工办好党校的热忱,激活人财物,实现了“人不闲着、教室不空着”。
3、普洱市委党校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突破口,提升自身地位,扩大影响力的新举措。
面对“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新形势,近年来,普洱市委党校围绕提高干部培训质量、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
二是制定分类培训大纲。以市委党校为主组成调研组进行培训需求课题调研,根据不同班级和不同层次学员的能力结构和岗位职责要求,制定分类培训大纲,设置不同的教学专题,确定相应教学计划实施方案。
三是实行教学课题招标竞讲制度。凡属党校安排教学计划班次所设专题,均向全校教职工公示并由教师个人自行申报,申报后统一安排竞争讲课,由学术委员会进行评比后确定授课教师,强化培训精品化意识。
四是创新教学方式,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方式上,除不断提升传统的课堂讲授质量和讨论互动外,大力提倡和推进研究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五是加强对县(市)党校业务指导的工作力度。具体做法:一是每年定期举办1至2期全市师资培训班,对县(市)党校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县(市)党校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二是通过吸收县(市)党校教师参与各类科研课题研究,锻炼和提高县(市)党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三是将市委党校各类主体班次教学计划提前印发县(市)党校,由县市党校根据实际需要选派教师到市委党校参加旁听学习,市委党校免费提供选派教师食宿费用;四是吸收县市党校教师参与全市党校系统内教学课题招标竞讲,县市党校教师可提出主体班次教学专题竞讲申报,经市委党校课题招标竞讲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的县市党校课题授课教师,可在全市各类主体班次教学中从事该课题讲授。
4、南宁市委党校,创新机关党建工作模式的新实践。
近年来,南宁市委党校结合党校实际,狠抓机关党建工作,以党建促改革、促发展,2010年度被评为市直机关党组织党建目标管理“十佳单位”。
首先,创新机关党建新形式,增强党性修养。一是在全区首创“三同”党性锻炼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到国家级贫困县马山县弄着屯开展“三同”党性锻炼实践活动。建立了“三同”党性锻炼基地。二是在全市首推“红色之旅”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赴田东、百色革命老区开展“红色之旅”教育活动。在田东、百色建立了四个教学基地。组织参观中共南宁历史教育室和南宁市反腐倡廉教育展等。三是在市直机关首试“公推直选”选举支部委员会。
其次,开展创先争优,争当模范党员。一是开展优质课竞赛活动。先后开展了县级党校教学优质课比赛和全校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充分激发了教师争当教学改革及创新模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开展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实行科级干部全员竞争上岗,把竞争机制引入选人用人中。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激发创先争优活力。
再次,开展结对共建,携手先锋同行。一是结对共建,开展“七一”慰问等党日系列活动。走访慰问了武鸣县板新村、马山县弄着屯、望州南社区和党校困难党员群众,为他们送去党组织的关怀、温暖和节日的祝福。二是爱心接力,与弄着屯党支部结成帮扶共建对子。向学员发出爱心铺路接力的倡议并得到积极响应;“六一”期间,邀请弄着屯优秀小学生代表到南宁欢度儿童节;杭州市中青班学员到弄着屯“三同”,继续爱心铺路。三是军民共建,同育英才。邀请共建单位的部队军官协助管理班级,对学员进行准军事化训练和纪律教育。
最后,深化教学改革,争创一流党校。一是创新培训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学校将2011年定为“教学改革年”。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全面实施集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互动式教学于一体的项目制管理教学。二是狠抓课题研究,提升科研能力。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拟定并立项了30个校级课题,进一步提升了科研能力。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教研实力。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16名优秀硕士研究生,首次进行“首席讲师”评选,充实了教学科研队伍。
三、四校教学科研改革对我校的启示
我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下很多宝贵的经验,成为我们今后继续办好学的宝贵财富。为实现学校党委确定的“力争五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全省地州一流党校”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定位上审视过去,分析借鉴他校办学经验,扎扎实实推进我校教学科研工作。
(二)继续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多种实现形式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手段。近年来,学校党委始终把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把握党校干部培训规律和特点,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运用案例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现场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上取得明显成效。今后要更加注重树立“研究式教学方法群”理念,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大力推进研究式教学。逐步形成和完善以研究式教学为主导,以研讨式、案例式、现场式、学员论坛等双向互动为主要形式,兼容菜单式、模拟式、板块式、警示式等机动灵活的培训方式为一体的多样化干部教育培训方式。
(四)加大对县市委党校指导力度,建立全州党校系统教师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全州党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通过此次外出调研学习,让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坚定了前进的信心。党校的生命力在于改革,党校的活力在于改革,党校的出路仍然是改革。我们将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精神,致力于党校事业的发展,注重优化教学内容,培训方法,教学手段,师资队伍和科研体制的改革,在发挥全州干部教育主渠道方面有新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