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发电”是如今还坚守在星际圈子里人们的关键词,尽管拥有了一个等待了25年的、来之不易的世界冠军,但前路依然孤独、漫长而艰难。
《星际争霸》的意义无需多言。1998年,正值网吧数量井喷、电脑硬件价格降低的时候,单机游戏已经无法满足刚接触互联网的年轻人们,像是《星际争霸》这样平衡性极佳、可玩度高、还可以多人联机游玩的局域网游戏,一经推出就迅速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
伴随着游戏火热的,还有电竞产业的发展。韩国电竞行业乘着《星际争霸》的东风,迅速完成了扩张,暴雪也因此成功打入韩国市场,实现了二者的双向奔赴。
《星际争霸》几乎奠定了韩国在世界电竞范围内的影响力,短短几年间,韩国成立了电竞协会,建造了电竞场馆,还在2001年汉城举办的首届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上拥有了世界冠军SLayerS_BoxeR——后来的故事所有电竞爱好者们都不陌生,从《星际争霸》《星际争霸2》再到《英雄联盟》,“抗韩”始终是中国电竞的主旋律。
一部分人认为,《星际争霸2》将会迅速取代《星际1》和《魔兽争霸3》,开启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即便是对《星际2》没这么有信心的玩家们,也认为这三款游戏至少会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共同瓜分游戏和电竞市场。
事实却是,一款游戏和其赛事的兴衰,从来都由游戏厂商决定。在《星际争霸2》发售后,WCG和OSL(星际争霸个人联赛,由韩国OGN电视台主办)相继宣布取消《星际争霸》的项目,后者在2012年改制为《星际争霸2》的比赛。不少《星际争霸》和《魔兽争霸3》的选手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转项目,属于《星际争霸》的时代,就这样划下了句点。
国内玩家们也没有等到《星际争霸2》的热潮。《星际争霸2:自由之翼》在中国大陆公测后不到半年,《英雄联盟》正式上线了国服。新时代的确来了,只不过它属于MOBA游戏。
《星际争霸2》在国内遇冷,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英雄联盟》《DOTA2》等游戏的横空出世,国服不同步也是问题之一,《星际争霸2:虫族之心》在全球范围内上市时,国内的客户端仍然停留在“自由之翼”。另外,对电脑配置过高的要求和付费购买的模式,都阻碍了《星际争霸2》在网吧、高校等玩家聚集地的扩散。
和国内的情况相比,《星际争霸2》在韩国要火热许多。韩国GomTV在游戏发售后不久,就开办了面向全球的线下赛事GSL(全球星际争霸2联赛),每个月都有高达2亿韩元(人民币116万)的奖金。
但他也提到,《星际争霸2》“好就好在它难,但坏也坏在它难”。喜欢挑战困难的人当然有,但多数人的选择最终还是向更简单、更容易上手的游戏偏移。甚至于现在,一款游戏开始需要承担社交和消遣的功能,显然《星际争霸2》完全不满足这二者。
总而言之,《星际争霸2》未曾像最初发售时人们设想的那样,取代过去爆火的其他RTS游戏,成为新的爆款,而是和其他RTS游戏,比如它曾经的对手《魔兽争霸3》,一同隐入了时代的尘烟。
关于他夺冠的传奇故事,已经四散飞扬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解说鹿特丹将其称之为电子竞技历史上最伟大的奇迹:“Letusthinkingthis,wehaveaChineseworldchampioninSTARCRAFTⅡ!”
李培楠在总决赛的对手是Maru,世界排名第一的“最强人族”选手,他的夺冠概率有27.57%,卡片评分高达97分,而李培楠只有80分。风间琉璃告诉毒眸,在李培楠夺冠后,他们在玩一个“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梗,因为李培楠的夺冠概率是0.37%,赛前的世界排名是21名。
鹿特丹在解说台上讲,“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但它就是发生了。我们都在等着Maru反击的那一刻,来证明他依然是人们眼中的王者,一直到最后最后最后一刻,大家才会意识到,Maru真的没机会了,Oliveira真的赢了。”
或许直到最后一刻,觉得李培楠真的能夺冠的人都不算多。八强赛上,李培楠的对手是意大利选手、最强虫族Reynor。0-2落后的时候,在看比赛的玩家Char认为“基本结束了”,因为“以前的李培楠肯定是打不过他的”。在绝地翻盘战胜Reynor,又几乎碾压式地打赢世界第一神族herO挺进决赛后,对很多人来说,就已经“像做梦一样”了。
有关李培楠的故事,也早已在这几天被各种媒体充分地书写:他是中国最年轻的韩服宗师选手,如今《星际争霸2》世界排名最高的中国选手。不过,故事也并非都好听,因为在2019年的各种顶级赛事中都止步八强,他被称为“李老八”,还有人叫他“李白”,“白给”的白。
事实上,这不是李培楠第一次代表中国星际创造历史了。在WCS2018蒙特利尔站,李培楠晋级四强,刷新了中国星际选手的最佳战绩;2019年9月8日,李培楠以非韩赛区世界排名第五的成绩晋级了WCS安纳海姆全球总决赛,成为首位出现在WCS全球总决赛舞台上的中国大陆选手。
但竞技世界的故事永远只有一个标准结局,就是冠军。这么多年来,有无数选手不断地渴望攀上那座高峰,但山顶永远只能留下一个人的身影。
再往前的冠军故事,可能还要追溯到《星际争霸》的年代。在2001年的第一届WCG上,中国选手马天元和韦奇迪在星际争霸2V2项目中夺冠,这是中国电竞史上的首个世界冠军。
当时一起去韩国参加WCG的有三个人,因为原定要去参加的一名选手签证出了问题,位列第四名的马天元便作为“候补”参赛。到了韩国,他们才知道还有双人项目,临时挑了两个人组队参加了2V2。后来马天元在采访中回忆起这次夺冠,仍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完全是因为别人也不会打2V2,我们才能拿到冠军。”
那是个电子竞技在国内刚刚萌芽的时代,在世界级的赛事上打比赛,有着“为国争光”的光环。马天元还记得,当时因为“如何展示国旗”,他和韦奇迪进行了一番思索,提出了好几个方案,最后选择了“站在领奖台上,同时拉开国旗”。此后,马天元的个人最好成绩,是2002年WCG星际争霸单人项目的第五名。
回望整个中国电竞行业的发展,许多关键节点都与“冠军”二字有关。
即便国服没有关闭,服务器也一直是中国星际赛事发展的大问题。由于韩服天梯的水平一直领先于国服,早在2011年,很多国内俱乐部的星际2分部就需要使用服务器代理连接韩国网络,忍受着掉线和高延迟进行训练。
《电子竞技》杂志曾在2013年采访了华义Spider俱乐部的领队左雾,彼时正值俱乐部旗下的星际2分部解散,他解释原因是“考虑到了星际2在大陆的发展前景确实堪忧,暴雪也并不扶持俱乐部”。
如果不寄希望于更宏大的资本想象,《星际争霸2》在国内仍然有它的生命力,这源于一大群始终坚守在这里的人。
被称为这个圈子的“精神图腾”、在星际圈耕耘了许多年的“星际老男孩”,仍然在运营着WTL(世界星际战队联赛),还开放了众筹,玩家购买联赛礼盒的所有资金都会投入到赛事的奖金池里。李培楠夺冠后,黄旭东发微博说:“借此也想和各位品牌方的老板们喊个话,其实赞助星际争霸和time真的很便宜,但是性价比极高。”
为了持续为中国星际电竞培养人才,“星际老男孩”还在2016年推出了“中国星际三年计划”,自费举办赛事,邀请韩国二三线的选手来参赛,资助选手出国比赛,以培养国内的星际选手。李培楠正是“三年计划”结出的“果实”。
李培楠夺冠也的确让不少坚守在这里的人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还有很多喜欢星际的人,他们还是一直在玩,”风间琉璃说,“我们都是真的喜欢这个游戏,你会觉得玩自己喜欢的东西很累吗?”
2019年,《星际争霸2》宣布停更时,李培楠曾说过:“因为星际争霸真的陪了我太久了,我喜欢的是这个游戏本身,就算到最后只有10个人还在玩,我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的。”
电竞的不确定性当然有很多,对于一切赛事项目而言都是如此。但电竞的确定性就在这里,在一颗渴望成为冠军的心里,在一群满怀热爱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