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腐败的根子,在于现有的人事决策程序中,缺少一种防止一把手将个人意图转化为集体意见的制度性安排。
王晓桦当上河北邯郸市成安县县委书记后,县委下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实行常委会票决制。他认为,搞权力公开透明不能光是政府搞,党委必须带头。党委权力的核心就是干部的选用问题。王晓桦做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把票决制作为民主集中的新方式,取代内部议决和举手表决的旧方式。
提拔调整干部首先由群众把关
“过去提拔干部,都是头等大事,一般都是书记一个人定盘子,先在书记碰头会(书记和几个副书记参加)统一了意见,再拿到常委会上来,怎么定的,其他常委们也不知道,发表意见时是举手表决,书记提了谁能不举手?”今年67岁的退休老干部、原县政协主席常五香说。在王晓桦主持下,成安先是实行民主推荐投票制,后来推出民意否决制,常委会票决制、全委会票决制、票决结果全程通报制等一系列措施。不仅涉及乡局级领导干部,县级干部推荐也使用票决制。提拔和调整干部首先由群众把关,三分之一群众不同意的不能提拔。然后再由常委会投票表决。提拔正职或重要岗位的调整,还必须通过全委会票决。票决时,设立独立写票台和投票箱,实行公开投票、公开计票并当场公布投票结果。同时,将提拔和调整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情况向社会进行通报,包括民主推荐结果的通报、民意否决结果的通报、常委会票决结果的通报和全委会票决结果的通报,以便接受群众监督。票决制实行一开始,王晓桦发现否决票很少,他意识到,这个新生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徐旭东介绍说,原来考虑得比较简单,在投票时同意的打个钩,不同意的打个叉。这样有人就有顾虑,因为从手型上可能被看出来,那么我们就把同意不同意分成两栏,都打钩;在座位上填,容易形成干扰,也不利于保护投票人隐私,所以专门设立投票台,都在这填;后来又增设了一个屏风。一个很小的细节就能决定投票结果是投票者真的意愿还是无奈的意愿。
原来以为干部任用很神秘
章鹏至今仍然能准确地回忆起那一天:2005年11月2日上午,他与28名县委委员一起走进会议室,旁听了县委关于连学彬等10名干部人事调整的县委全委会,这次提拔的是乡镇、科局的正职,全委会投票是成安县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关口。48岁的章鹏一脸风霜。他原是城关镇大姚堡村的农民,现在县政府服务公司做临时工。记者在成安一次锻炼身体时偶然结识了他。
“原来以为干部任用很神秘,现在见识过了。”章鹏说,当时他感觉非常突然,不知道自己去是干什么的,“怎么通知我去参加全委会,不敢相信,组织部通知介绍,是去参加提拔干部会议的。”
会议一开始,县委组织部门对拟任干部名单、基本情况、民主推荐票数、民意否决票数,以及每个拟任干部存在的优缺点,一一作了详细汇报。随后,全体县委委员进行无记名投票,计票汇总后现场公开唱票,现场宣布人事调整情况。“投票时县委委员们轮流独自到会议室一角的独立投票台背对会场填票,大家都看不见他的动作,最后由旁听代表和组织部的工作人员一起唱票,当场宣布票数。”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成安县在人事任免和重大问题决策的常委会和全委会上实行了“社会旁听制”。通过邀请社会各界现场列席旁听的方式,把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毫无保留地摆在群众的眼皮底下。
组织部副部长徐旭东对记者介绍,选择旁听代表时的基本原则是范围尽量扩大、尽量照顾到各类群体、选择旁听人员应尽量对所议定的人选和内容了解、知情。主要包括干部、机关普通工作人员、人大政协代表委员、记者、群众。“参加旁听的人中,非机关群众的比例已经超过30%,还是偏少,王书记要求从真正的群众中选,今后会进一步增多。”徐旭东表示。
成安县委一则统计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常委会和全委会共实行旁听12次,参加旁听人员200多人,整理并回复旁听人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56条。
“公开透明”让“潜规则”寿终正寝
县人大秘书科长王树兴旁听了去年11月2日的一次涉及4名干部人大职务提拔的常委会,他对《望东方周刊》记者回忆:接到旁听常委会的通知以后,以为是通知错了,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县委常委会也能让人旁听。原来觉得常
委会比较神秘,提拔干部的过程就更神秘了。原以为旁听只不过是走走过场,一看确实不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自己的意愿都在票上呢。“我们人大原来是清水衙门机关,跟其他机关也不多接触,原先以为这些不送钱不送礼的候选人能被其他人认可肯定吗,后来我们4个候选人除了一张弃权票都是满票,非常意外。”
用程序保证民主集中制
群众不投你的票,找谁也没用,根本上不了常委会、全委会,上了会因为有旁听制,谁也不好动手脚。成安的干部意识到,的确与过去不一样了。
王晓桦透露,也有通过朋友领导跟自己打招呼的,他就对他们讲,你得通过民主推荐和民主否决,如果符合条件,我可以投你一票,上了常委会和全委会,我这一票和其他常委、委员的分量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