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魏海政通讯员李孟秋孙艳)“根据这本账,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优势、就业意向等,向企业精准推荐人才,专业需求和岗位匹配度越来越高。”新学期开学后不到两周,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辅导员刘强,就拿着一沓厚厚的就业台账,跑了七八趟学生宿舍。
近年来,烟台大学持续对毕业生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就业服务,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和就业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提供分阶段、分层次、分群体的适配性就业指导与服务,让就业工作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
“从学生入校到毕业离校,学校综合‘学工一体化平台’采集的学习成绩、荣誉奖励等校内行为数据和就业信息网的就业数据,形成精准的毕业生职业画像,并建立工作台账。”烟台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范俊卿介绍。
在烟台大学就业中心的工作电脑中,存放着每一届毕业生的就业台账,就业台账囊括了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状态、毕业去向等信息。学校和学院可通过就业台账清晰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就业状态和求职进展,并根据学生个体情况提供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
“如果没有老师们‘点对点’的帮扶,我恐怕还没找到适合的创业路。”该校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烟台玥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洪杰说。
此外,针对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脱贫家庭、残疾等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烟台大学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制,建立帮扶台账,明确责任人、任务表,合理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和临时困难补助,利用名师工作室、课程教研室等教育教学平台开展就业指导与咨询服务,从经济援助、心理疏导、家校联动等各方面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做到“就业不落实,帮扶不放手”。
“我们在持续访企拓岗、不断拓宽就业市场的同时,将进一步优化工作举措,为毕业生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实现‘就业精准指导、供需全面对接、人职精准匹配’,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烟台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