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民族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完善的产物。[1]在二万五千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民族政策和措施,不断完善发展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2]中国工农红军模范地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真正实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这是工农红军长征顺利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障。纵观党的民族政策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共中央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实践,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3]深入总结和研究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弘扬中国工农红军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宣传、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做好当下的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维护祖国统一,这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oi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征后期,党中央更加明确地提出要争取和团结民族宗教上层人士,以扩大反帝的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12月20日,毛泽东同志代表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内蒙古人民宣言,标志着党对少数民族上层的统一战线政策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为民族上层人士真诚团结抗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82]1936年8月,党中央提出:“为了进行蒙古人民的反日的民族解放斗争,必须建立民族统一战线。[83]这个统一战线,不但应当团结广大平民群众,并且应当把王公军人喇嘛知识分子也都团结在内。”[84]oi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共产党在红军长征中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中的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开展深入细致和内容丰富的民族工作,确保长征实现了重大的战略转移,取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既为解决红军长征中的民族问题积累了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99]。红军长征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大规模实践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初步尝试,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次成功的伟大创举,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现实意义oi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党的民族政策在红军长征中的成功实践,形成了党正确的民族、宗教和统一战线政策,[116]这为红军在长征中结交了朋友,红军的言行在各族人民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光辉形象,一路上,许多民族上层人士、土司和宗教神职人员成为党情同手足的真诚朋友,特别是党的全民抗日方针政策,激发了各族人民的抗日热情,坚定了各族人民的抗日决心。[117]红军到达陕北之后,在西征中,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军和马家军积极开展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为了争取民族上层人士和一切国民党军队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党的这些工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重的作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矛盾不断激化,不少中间和敌对势力,又毅然站在我党一边,与我党团结一致,一同击败了国民党的反动阴谋,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党在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积累的经验。[118]oi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党的民族政策在红军长征中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1119],实事求是地认真学习研究总结红军长征中民族、宗教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成功经验,继承和发扬红军在长征中红军模范执行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优良传统,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凝聚中国力量,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120]oi7彝族人网(彝人网)-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